达州全力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 2014年04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城市新貌

     

      工业园区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香椿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美誉。在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全新定位的指引下,达州正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的达州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绘就科学发展蓝图,使达州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承接来自各地经济功能转移和释放。“五片四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优势,让达州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一座肩负着欠发达地区新期望、承载着达州690万人梦想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四川东部快速崛起。

      改革创新引领

      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达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打造一个活力达州。

      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达州结合自身实际,着眼于破解制约当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症结、强化达州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的强大活力正逐步释放出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去换取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取消行政审批。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并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发行地方债,积极试点民间资金组建中小银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攻坚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探索按照混合所有制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具化川陕苏区振兴规划和政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扩大开放方面,坚持以实施开放合作“四向”战略为抓手,即:突出西向,承接成渝两地的经济辐射;强化东向,加强与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贸联系;加强南向,扩大与珠三角经济区及云南、贵州的市场合作;开拓北向,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市场对接。建立资源交易市场方面,达州争取开征资源税,创新推进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探索建立天然气、硫磺、煤炭和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市场。

      基础设施完善

      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为增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能力,达州把突破口选择在完善基础设施。

      去年,达州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编制储备次级突破重点项目900个。加快实施重点项目150个,集中攻坚重大工程项目25个,完成投资337亿元。巴达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南充至渠县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达州机场新开通达州至昆明航线,机场异地扩迁选址获得批准;达州火车站扩能改造竣工投入使用,达巴铁路、火车货站南迁等项目顺利实施;环城公路二期、金南大桥、达宣、达开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建成通乡(村)公路2870公里。“3+10+1”骨干水利工程扎实推进,白岩滩等3座中型水库完成投资突破6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解决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力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市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超过1亿元,社会融资突破230亿元,土地整理新增耕地2.6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65.9亿元,均实现新突破。

      高端产业推动

      构筑现代化产业集群

      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达州瞄准“高端商务、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加紧打造支撑区域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

      沿着高端引进、区域企业培育、低端产能淘汰的发展模式,吸引符合高端功能的企业集中入驻,坚持高端化取向做大做强天然气优势产业,抓好玖源三聚氰胺、瓮福40万吨硫酸等项目建设,加快达州化工由“化肥产业”向“化工产业”升级转向。在产业入驻选择上,达州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理念,加快培育清洁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实行绿色招商,构筑现代新型产业集群。同时,达州跻身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城市。

      伴随改革创新的深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达州。截至2013年底,达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137个,签约项目集群效应凸显。

      生态环保优先

      加速构建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这既是对独特的区域赋予达州的天然优势,更是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的内在要求。

      达州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和“产业、创业、就业三业并重”的核心理念,深入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速构建“组团布局、城乡衔接、四层架构”的现代城镇体系。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然禀赋的基础上,达州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彰显特色,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加快实施凤凰山、翠屏山、火峰山、鹿鼎寨等主城区自然山体退耕造林工程,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加大沿河、沿路、沿山、沿湖绿化力度,建设主城区出口10公里绿化带和街头、社区绿地,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形成绿满城乡的生态景观。

      在城市建设推进上,达州形成“一核(主城区)一圈(以达州主城区为中心,大竹、宣汉、开江城区构成的半小时经济圈)两翼(渠县、万源城区)三轴(沿达渝、达陕高速路发展轴,沿达万、达巴高速路发展轴,沿南大梁高速路发展轴)”的城镇布局,“1(1个中心城区)+5(5个县级城市向中等城市)+20(20个特色重点镇向小城市)+203(83个建制镇和120个新农村综合体向现代小集镇)发展”的四层城镇体系。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全力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 2014年04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城市新貌

     

      工业园区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香椿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美誉。在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全新定位的指引下,达州正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的达州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绘就科学发展蓝图,使达州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承接来自各地经济功能转移和释放。“五片四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优势,让达州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一座肩负着欠发达地区新期望、承载着达州690万人梦想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四川东部快速崛起。

      改革创新引领

      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达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打造一个活力达州。

      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达州结合自身实际,着眼于破解制约当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症结、强化达州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的强大活力正逐步释放出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去换取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取消行政审批。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并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发行地方债,积极试点民间资金组建中小银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攻坚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探索按照混合所有制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具化川陕苏区振兴规划和政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扩大开放方面,坚持以实施开放合作“四向”战略为抓手,即:突出西向,承接成渝两地的经济辐射;强化东向,加强与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贸联系;加强南向,扩大与珠三角经济区及云南、贵州的市场合作;开拓北向,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市场对接。建立资源交易市场方面,达州争取开征资源税,创新推进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探索建立天然气、硫磺、煤炭和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市场。

      基础设施完善

      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为增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能力,达州把突破口选择在完善基础设施。

      去年,达州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编制储备次级突破重点项目900个。加快实施重点项目150个,集中攻坚重大工程项目25个,完成投资337亿元。巴达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南充至渠县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达州机场新开通达州至昆明航线,机场异地扩迁选址获得批准;达州火车站扩能改造竣工投入使用,达巴铁路、火车货站南迁等项目顺利实施;环城公路二期、金南大桥、达宣、达开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建成通乡(村)公路2870公里。“3+10+1”骨干水利工程扎实推进,白岩滩等3座中型水库完成投资突破6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解决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力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市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超过1亿元,社会融资突破230亿元,土地整理新增耕地2.6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65.9亿元,均实现新突破。

      高端产业推动

      构筑现代化产业集群

      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达州瞄准“高端商务、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加紧打造支撑区域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

      沿着高端引进、区域企业培育、低端产能淘汰的发展模式,吸引符合高端功能的企业集中入驻,坚持高端化取向做大做强天然气优势产业,抓好玖源三聚氰胺、瓮福40万吨硫酸等项目建设,加快达州化工由“化肥产业”向“化工产业”升级转向。在产业入驻选择上,达州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理念,加快培育清洁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实行绿色招商,构筑现代新型产业集群。同时,达州跻身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城市。

      伴随改革创新的深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达州。截至2013年底,达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137个,签约项目集群效应凸显。

      生态环保优先

      加速构建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这既是对独特的区域赋予达州的天然优势,更是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的内在要求。

      达州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和“产业、创业、就业三业并重”的核心理念,深入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速构建“组团布局、城乡衔接、四层架构”的现代城镇体系。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然禀赋的基础上,达州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彰显特色,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加快实施凤凰山、翠屏山、火峰山、鹿鼎寨等主城区自然山体退耕造林工程,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加大沿河、沿路、沿山、沿湖绿化力度,建设主城区出口10公里绿化带和街头、社区绿地,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形成绿满城乡的生态景观。

      在城市建设推进上,达州形成“一核(主城区)一圈(以达州主城区为中心,大竹、宣汉、开江城区构成的半小时经济圈)两翼(渠县、万源城区)三轴(沿达渝、达陕高速路发展轴,沿达万、达巴高速路发展轴,沿南大梁高速路发展轴)”的城镇布局,“1(1个中心城区)+5(5个县级城市向中等城市)+20(20个特色重点镇向小城市)+203(83个建制镇和120个新农村综合体向现代小集镇)发展”的四层城镇体系。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