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 巴中趟出扶贫新路

  • 2015年01月29日 09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产业发展帮助巴中村民增收致富。图为柳林镇七颗石村莲藕基地组织村民采藕。

     

    两位村民在高处观看漂亮的巴山新居。夏雨摄

     

    巴中市恩阳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图为下八庙镇钱库村的猕猴桃产业园。

     

    2014年,巴中建成巴山新居7682套。图为空山乡的巴山新居雪后场景。



      “我们不仅要摘‘穷帽’,还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寒冬时节,在巴中市赤溪乡四营村,村民们围坐炉边展望美好生活。这个曾经“早吃苞谷晚吃薯”的山村,在扶贫开发中靠发展生态养鸡致富,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减少贫困人口11.3万人,这是2014年巴中交出的扶贫成绩。像四营村村民一样,近年来,巴中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自新一轮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巴中正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体”的市情,探索出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1+6”扶贫开发新模式,趟出一条“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新路子。

      [巨变]

      贫困群众喜摘“穷帽”

      提起巴中,早些年到过这里的人大多会摇摇头,会用“偏远闭塞”、“穷乡僻壤”这类词语来形容。巴中地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发展颇为不易。按照新扶贫标准,2010年底巴中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7.2%。

      往昔日子有多苦?灵山镇元柏村村民吴映孝说,不少村民为了节约电费,晚上只舍得点煤油灯照明。而现在,村里80%农户通上自来水,十几户住上新居,人均纯收入比4年前增加近5000元。

      四年追赶跨越,巴山旧貌换新颜。如今行车在巴中境内,一座座风格别致的川北民居飞入视线,蓝天白云、青瓦白墙,极富诗情画意。2014年,巴中新完成覆盖212个村的15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4.69万户,建成巴山新居7682套。

      作为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巴中不仅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也注重生活品质的综合提升,住上好房子,也要过上好生活。除有针对性地解决路、水、电、环境等突出问题,巴中也着力构建上学、就医、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居点、集中供水点、村小教学点,配建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连片扶贫开发,让巴中越来越多的山村变了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

      [探索]

      “1+6”模式趟出扶贫新路子

      山乡缘何巨变?巴中通过点上示范和面上推进相结合,探索出“1+6”扶贫开发新模式。

      巴中扶贫之难,难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高。为了从根本上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巴中主动求变,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将全市农村连片规划为100个扶贫开发区,一片一片的规划、一片一片推进。“在每个片区内实施‘1+6’组团式扶贫开发,是目前连片扶贫工作的具体抓手。”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1+6”即坚持政府主导,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6”大扶贫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建一片、成一片,发展一片、致富一片。”在大刀阔斧地推进下,这一目标在大巴山广泛实现。

      [提质]

      精准扶贫斩断“穷根”

      推进扶贫开发,最终还要落实到贫困群众这一个个“点”上。连片扶贫改善了生产和发展环境,脱贫致富关键还要进村入户精准实施。“因户施策,要为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发展路子。”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王伟介绍,2014年,巴中通过严明纪律、严格程序、严把政策,精准识别出贫困村699个、54.4万人,并建档立卡精准管理。同时,巴中充分发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的作用,组建驻村工作队808个、选派驻村干部2602人、落实帮户党员干部32568名,因村因户编制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贫困户住房改造、长中短产业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扶贫取得实效,必须斩断“穷根”,巴中对准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近年来,巴中实施茶叶“双百”工程、核桃“双百”工程、“巴药行动计划”等,发展现代农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关公乡西南村村民在政府帮扶下发展生态葡萄产业,有村民仅此一项每年就多收入6万余元。

      据统计,2010年底,巴中市还有贫困人口87.1万人,到了2013年底,下降为54.4万人。2014年,再减少11.3万人。全域扶贫,连片开发,精准实施,巴中贫困群众正信心满怀奔向小康。 

      改有所成 巴中新发展万多户各类市场主体

      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957户、颁发特色产业所有权证44本、融资3400万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4亿元……2014年,巴中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改有所成。

      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巴中全面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15个方面进行改革,将117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去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957户、注册资本123.17亿元,同比增长24%、165%,其中新登记实缴改认缴公司制企业1265户、注册资(本)金达62.86亿元,同比增长108%、130%。同时,巴中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巴中加快“八权一股”确权颁证。截至目前,巴中林权确权颁证已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截至去年底完成95%。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改革,完成确权颁证7460处,颁证率达41%。巴中还大胆创新特色产权改革,引导鼓励业主自愿申请办理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和特色产业基地用益物权证,已颁发特色产业所有权证44本,比去年新增39本,融资3400万元。同时,巴中逐步完善产权流转交易体系,联网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流转交易网络,并组建或引进中介评估、融资担保机构15个,出台林地、承包地等产权交易指导价格目录。截至去年底,全市规范流转耕地50.3万亩、林地68.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融资4.08亿元;流转水利工程产权13510处,年流转收益1070万元。

      此外,巴中还在探索创新产权流转交易模式、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巴山新居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巴中首推的农村廉租房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建成农村廉租房1432套。

      作为后发展地区,巴中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科技和金融创新体制改革。去年,巴中从企业、人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了1+9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高新科技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41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4亿元。

      在金融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巴中鼓励涉农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大力推进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规范银行、中介收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据悉,巴中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统筹安排,强化整体部署。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务实有效的探索。2015年,巴中将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务求实效,力争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尹勇 庞峰伟 图片除署名外由巴中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面结合 巴中趟出扶贫新路

  • 2015年01月29日 09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产业发展帮助巴中村民增收致富。图为柳林镇七颗石村莲藕基地组织村民采藕。

     

    两位村民在高处观看漂亮的巴山新居。夏雨摄

     

    巴中市恩阳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图为下八庙镇钱库村的猕猴桃产业园。

     

    2014年,巴中建成巴山新居7682套。图为空山乡的巴山新居雪后场景。



      “我们不仅要摘‘穷帽’,还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寒冬时节,在巴中市赤溪乡四营村,村民们围坐炉边展望美好生活。这个曾经“早吃苞谷晚吃薯”的山村,在扶贫开发中靠发展生态养鸡致富,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减少贫困人口11.3万人,这是2014年巴中交出的扶贫成绩。像四营村村民一样,近年来,巴中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自新一轮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巴中正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体”的市情,探索出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1+6”扶贫开发新模式,趟出一条“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新路子。

      [巨变]

      贫困群众喜摘“穷帽”

      提起巴中,早些年到过这里的人大多会摇摇头,会用“偏远闭塞”、“穷乡僻壤”这类词语来形容。巴中地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发展颇为不易。按照新扶贫标准,2010年底巴中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7.2%。

      往昔日子有多苦?灵山镇元柏村村民吴映孝说,不少村民为了节约电费,晚上只舍得点煤油灯照明。而现在,村里80%农户通上自来水,十几户住上新居,人均纯收入比4年前增加近5000元。

      四年追赶跨越,巴山旧貌换新颜。如今行车在巴中境内,一座座风格别致的川北民居飞入视线,蓝天白云、青瓦白墙,极富诗情画意。2014年,巴中新完成覆盖212个村的15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4.69万户,建成巴山新居7682套。

      作为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巴中不仅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也注重生活品质的综合提升,住上好房子,也要过上好生活。除有针对性地解决路、水、电、环境等突出问题,巴中也着力构建上学、就医、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居点、集中供水点、村小教学点,配建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连片扶贫开发,让巴中越来越多的山村变了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

      [探索]

      “1+6”模式趟出扶贫新路子

      山乡缘何巨变?巴中通过点上示范和面上推进相结合,探索出“1+6”扶贫开发新模式。

      巴中扶贫之难,难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高。为了从根本上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巴中主动求变,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将全市农村连片规划为100个扶贫开发区,一片一片的规划、一片一片推进。“在每个片区内实施‘1+6’组团式扶贫开发,是目前连片扶贫工作的具体抓手。”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1+6”即坚持政府主导,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6”大扶贫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建一片、成一片,发展一片、致富一片。”在大刀阔斧地推进下,这一目标在大巴山广泛实现。

      [提质]

      精准扶贫斩断“穷根”

      推进扶贫开发,最终还要落实到贫困群众这一个个“点”上。连片扶贫改善了生产和发展环境,脱贫致富关键还要进村入户精准实施。“因户施策,要为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发展路子。”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王伟介绍,2014年,巴中通过严明纪律、严格程序、严把政策,精准识别出贫困村699个、54.4万人,并建档立卡精准管理。同时,巴中充分发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的作用,组建驻村工作队808个、选派驻村干部2602人、落实帮户党员干部32568名,因村因户编制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贫困户住房改造、长中短产业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扶贫取得实效,必须斩断“穷根”,巴中对准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近年来,巴中实施茶叶“双百”工程、核桃“双百”工程、“巴药行动计划”等,发展现代农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关公乡西南村村民在政府帮扶下发展生态葡萄产业,有村民仅此一项每年就多收入6万余元。

      据统计,2010年底,巴中市还有贫困人口87.1万人,到了2013年底,下降为54.4万人。2014年,再减少11.3万人。全域扶贫,连片开发,精准实施,巴中贫困群众正信心满怀奔向小康。 

      改有所成 巴中新发展万多户各类市场主体

      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957户、颁发特色产业所有权证44本、融资3400万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4亿元……2014年,巴中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改有所成。

      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巴中全面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15个方面进行改革,将117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去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957户、注册资本123.17亿元,同比增长24%、165%,其中新登记实缴改认缴公司制企业1265户、注册资(本)金达62.86亿元,同比增长108%、130%。同时,巴中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巴中加快“八权一股”确权颁证。截至目前,巴中林权确权颁证已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截至去年底完成95%。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改革,完成确权颁证7460处,颁证率达41%。巴中还大胆创新特色产权改革,引导鼓励业主自愿申请办理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和特色产业基地用益物权证,已颁发特色产业所有权证44本,比去年新增39本,融资3400万元。同时,巴中逐步完善产权流转交易体系,联网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流转交易网络,并组建或引进中介评估、融资担保机构15个,出台林地、承包地等产权交易指导价格目录。截至去年底,全市规范流转耕地50.3万亩、林地68.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融资4.08亿元;流转水利工程产权13510处,年流转收益1070万元。

      此外,巴中还在探索创新产权流转交易模式、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巴山新居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巴中首推的农村廉租房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建成农村廉租房1432套。

      作为后发展地区,巴中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科技和金融创新体制改革。去年,巴中从企业、人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了1+9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高新科技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41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4亿元。

      在金融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巴中鼓励涉农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大力推进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规范银行、中介收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据悉,巴中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统筹安排,强化整体部署。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务实有效的探索。2015年,巴中将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务求实效,力争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尹勇 庞峰伟 图片除署名外由巴中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