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地质灾害“攻防战”

  • 2015年08月21日 09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在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泥石流冲毁了玉泉小学的围墙和校门。

     

      野外调查小组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开展小流域调查

     

      彭州市白鹿镇关沟新居附近的地灾点

      近日多处暴雨成灾,我省启动自然灾害IV级救灾应急响应——

      核心提示

      8月16日至19日,我省经历了今年以来覆盖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强降雨过程;8月18日,我省启动自然灾害IV级救灾应急响应。气象资料显示,8月底至9月底,全省还将有6次降雨过程。

      这场地质灾害攻防战如何打?本报特派四路记者走进地震灾区、“7·9”特大暴雨洪灾区,以及龙门山区、秦巴山区等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现场直击IV级救灾应急响应下,防灾一线的人和事。

      地灾详查巡山途中遇到蛇

      详查要往深山挺进

      时间:8月19日中午12点51分

      地点: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梅子林支沟

      中午12点51分,匆匆刨了几口饭,川建勘察设计院地灾办副主任郭嘉就率领地灾详查野外调查1组,向彭州市小鱼洞镇出发了。

      这是彭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小流域的第一天。一个多小时车程后,调查组车子停在了小鱼洞镇杨坪矿山附近的坝子里。杨坪矿山前的一大片滑坡,触目惊心。“这一大片滑坡体是下游泥石流的主要物源之一。不过详查需要跳出这个地灾点的范围,看影响的最大范围。”郭嘉扬了扬手中一张1:50000的地形地质图,小组队员们拿着罗盘、野外记录簿以及各种地形的野外调查表,开始行动。

      约摸往山上爬了10来分钟,细心的郭嘉有了发现,“慢着,这个裂缝应该是新的。”队员李俊杰迅速拿出罗盘和GPS进行定位,唐玮拿出笔和野外记录簿。“宽多少?裂缝走向?有15米长没有?照片加多少张?”两人配合默契。

      接连爬过两个接近40度的陡坡,队员林晓突然大叫起来“小心,蛇!”整个队伍都往后退了几步。“碗口粗一条,这应该是这个月遇到的最大一条蛇了。”林晓说。“上面的汇水面积有3平方公里,上去看看。”郭嘉话音一落,大家扒开路边的荆棘、踏着湿滑的地面,继续前进。庆幸的是,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新的地灾隐患。“详查不仅要排查、解译地灾隐患点,还要检查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孕灾条件,精度更准,范围更大。”郭嘉说。

      在白鹿镇关沟新居附近,一个滑坡点出现在眼前。据当地人介绍,上周大雨后,新居居民因为这个滑坡点转移了190多人。爬到滑坡体的最上方,郭嘉和队员们用红色塑料袋装上石头来标记5个要打孔的位置,“我们会动态监控地灾点位,而且钻探取芯、采样来分析,就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治理方案。”

      链接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了彭州、古蔺、九寨沟、石渠、金阳、平武等35个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详查评价成果,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图册,及时更新全省地质灾害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灾害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监测预警面对面+点对点

      4天发了5万多条预警信息

      时间:8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三关村

      一条原本只有五六米宽的小溪沟,隔开了三关村和玉泉村,溪水还可供村民日常使用。

      可暴雨冲刷后的小溪沟,已变了模样:河道被冲成20多米宽,全是泥石流淤积物。紧挨小溪沟一侧的玉泉小学,围墙和校门被冲毁。“当时水已经淹到屋里了,有这么高。”住在学校门口的吴开桂,比划着快到自己头顶的高度。

      这里刚经历了百年难遇的强降雨。小溪沟冲出了20万方泥石流物质,冲毁了5间房屋,37户125人受灾。所幸,由于预警及时,周围住户提前避让,没有人员伤亡。

      预警信息是如何及时传递到村组的?

      “据省气象局预报:17日至18日我县境内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雨量大到暴雨,全力做好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防范……”玉泉小学地灾隐患点监测员胡德泉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预警短信。

      胡德泉说,只要有强降雨,都会提前一天收到预警短信。镇上还挨个给地灾隐患点监测员打电话。“每次一接到通知,我就挨家挨户上门,让大家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短信的来源还不止一处。乡镇、县区市、市州、省级层面都会点对点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受威胁隐患点上的监测员第一时间知晓。

      8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省地质环境总站,也是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会商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全省地质灾害信息的“中枢”——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省地质环境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与气象、水利、测绘联动,每天下午4点至5点间,根据未来24小时的气象情况,做出全省地质灾害预警,并及时在相关网站和电视台上公布,同时发送短信至所涉及市州的相关负责人。

      根据每小时实时监测的雨量信息,相关风险较高的地灾隐患点信息还会点对点发送给隐患点的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系统显示,仅8月16日至19日这轮强降雨期间,面对面发布预警短信就达5万多条,点对点发布千余条。

      链接

      今年,省级补助3.7万处地质灾害点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工作。入汛以来,全省已发布地质灾害3级及以上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3次,累计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发布预警短信93万余条。

      治理工程新增拦挡坝

      5年清出120个“游泳池”

      时间:8月19日中午12点10分

      地点: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

      从绵阳市区出发沿着辽宁大道向西北而去,一路平坦。直到安县永安镇,路两边变成崇山峻岭。从这里沿河向东北而行30多公里,就是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

      老场村的头顶上有三条山沟:通宝沟和樱桃沟汇聚后,再与张家沟相连,形成了一个“Y”字形结构。

      一旦发生泥石流,这种结构将非常危险——如通宝沟、樱桃沟的泥石流冲向张家沟,将给处在最低点的老场村大河坝安置点的50户220人带来灭顶之灾,省道105线也将被阻断。

      之前的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是在三条沟的汇聚点以及张家沟的末端分别修建了1号和2号两条拦挡坝,以及排导槽。为了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北川县国土部门确立了“年初勘察-制定规划-当年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并按照“十年一遇”的标准设防。

      治理工程从2010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5年。2013年初,地质勘察人员发现两条拦挡坝所拦的淤积物已接近库容极限,北川县国土部门立即组织清淤4.2万立方米。但是当年北川县经历了“7·9”特大暴雨洪灾,淤积物暴增,清淤工作再次启动,清淤量达6万方。2014年初的勘察过后,清淤11.7万方,同时在工程周围排查出360万方的隐患,专家评估认为,1号、2号坝难以从容应对。

      在此背景下,今年启动了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增补工程。赶在今年6月中旬主汛期前,新修了1个拦挡坝,2道固防坝,和7段挡墙。根据“十年一遇”降水测算,可冲出25万方泥石流,其中通过新修的固源设施可拦住15万至16万方。为达到设防标准,今年4月份再次清淤10万方,按照标准游泳池计算,相当于挖了40个游泳池。从建成至今,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一共清淤30多万方,相当于挖了120多个游泳池。

      这么多淤积物,挖出来后放哪?今年清淤的10万方被运到5公里外的红岩村。红岩村是临河的河滩地,强降雨后被冲毁,如果要复垦,必须将地填平。北川将清淤和复垦相结合,解决了堆料的难题。随着地势稳固、植被逐渐恢复,同时新增的固防坝和拦挡墙将起到一定固化作用,清淤压力会逐渐减轻。

      链接

      2004年以来,我省共部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3500余处,其中汶川地震灾区2300余处。截至目前,正在实施勘察的有700余处,治理完成的有2800余处。

      应急体系灾害来临前先避难

      让村民闭着眼都知往哪跑

      时间:8月20日下午2点30分

      地点:都江堰市龙池镇红色村

      迎着烈日,都江堰市龙池镇红色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牟怀清拎着警报装置,沿着村后的那座大山走了一圈。在与镇上通完电话,确认无降雨后才松了一口气。“5·12”汶川特大地震让红色村村后的山体变得极为松散,2009年7月,这里曾经出现过一次较大泥石流。虽经多年整治,但至今山坡上,仍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山的一举一动,是村民关注的焦点。

      8月7日晚10点,强降雨持续了两个小时,成都市国土局发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四级预警。根据现实情况,龙池镇将预警提升至二级,“天气预报说还会有大雨,红色村附近的八宝公路已经出现塌方。保险起见,我们决定提高到二级。”龙池镇国土规划办干事陈忠阳说。

      当晚,接到通知的牟怀清发出警报,70多位村民闻讯后立即转移,半个小时后全员转移至一公里外的付家坪安置点。牟怀清说,紧急避难的信号、路线,市镇两级政府早已设置好,并反复演练,“要让每户村民听到警报后,闭着眼睛都知道往哪跑。”

      付家坪安置点与红色村隔着一条白沙河。这里也是村委会所在地,包括周边几家农家乐在内,能安置一百多人。

      成都市国土局地环站技术质量科科长钟建华说,从地形上看,红色村居民点所处的位置是典型的断层构造,山体陡峭。而村委会所在地,则坡度较缓,山体相对稳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滑坡、泥石流。此外,付家坪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地处公路一侧,交通较便利。

      安置点的储存室里面摆满了帐篷、雨衣、防潮垫、蚊帐、手摇式发电机等生活用品,“这些够一百多人用的,吃的喝的就直接来自周边商户,政府之前跟他们有协议,费用事后结算。”陈忠阳说,紧急避让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获得20元的生活补贴。

      链接

      2011年-2015年,省级补助147个县市区建立应急避险场所2800余处,建设面积380余万平方米,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万处,可临时安置避险群众81.6万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直击地质灾害“攻防战”

  • 2015年08月21日 09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在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泥石流冲毁了玉泉小学的围墙和校门。

     

      野外调查小组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开展小流域调查

     

      彭州市白鹿镇关沟新居附近的地灾点

      近日多处暴雨成灾,我省启动自然灾害IV级救灾应急响应——

      核心提示

      8月16日至19日,我省经历了今年以来覆盖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强降雨过程;8月18日,我省启动自然灾害IV级救灾应急响应。气象资料显示,8月底至9月底,全省还将有6次降雨过程。

      这场地质灾害攻防战如何打?本报特派四路记者走进地震灾区、“7·9”特大暴雨洪灾区,以及龙门山区、秦巴山区等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现场直击IV级救灾应急响应下,防灾一线的人和事。

      地灾详查巡山途中遇到蛇

      详查要往深山挺进

      时间:8月19日中午12点51分

      地点: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梅子林支沟

      中午12点51分,匆匆刨了几口饭,川建勘察设计院地灾办副主任郭嘉就率领地灾详查野外调查1组,向彭州市小鱼洞镇出发了。

      这是彭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小流域的第一天。一个多小时车程后,调查组车子停在了小鱼洞镇杨坪矿山附近的坝子里。杨坪矿山前的一大片滑坡,触目惊心。“这一大片滑坡体是下游泥石流的主要物源之一。不过详查需要跳出这个地灾点的范围,看影响的最大范围。”郭嘉扬了扬手中一张1:50000的地形地质图,小组队员们拿着罗盘、野外记录簿以及各种地形的野外调查表,开始行动。

      约摸往山上爬了10来分钟,细心的郭嘉有了发现,“慢着,这个裂缝应该是新的。”队员李俊杰迅速拿出罗盘和GPS进行定位,唐玮拿出笔和野外记录簿。“宽多少?裂缝走向?有15米长没有?照片加多少张?”两人配合默契。

      接连爬过两个接近40度的陡坡,队员林晓突然大叫起来“小心,蛇!”整个队伍都往后退了几步。“碗口粗一条,这应该是这个月遇到的最大一条蛇了。”林晓说。“上面的汇水面积有3平方公里,上去看看。”郭嘉话音一落,大家扒开路边的荆棘、踏着湿滑的地面,继续前进。庆幸的是,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新的地灾隐患。“详查不仅要排查、解译地灾隐患点,还要检查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孕灾条件,精度更准,范围更大。”郭嘉说。

      在白鹿镇关沟新居附近,一个滑坡点出现在眼前。据当地人介绍,上周大雨后,新居居民因为这个滑坡点转移了190多人。爬到滑坡体的最上方,郭嘉和队员们用红色塑料袋装上石头来标记5个要打孔的位置,“我们会动态监控地灾点位,而且钻探取芯、采样来分析,就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治理方案。”

      链接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了彭州、古蔺、九寨沟、石渠、金阳、平武等35个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详查评价成果,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图册,及时更新全省地质灾害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灾害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监测预警面对面+点对点

      4天发了5万多条预警信息

      时间:8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三关村

      一条原本只有五六米宽的小溪沟,隔开了三关村和玉泉村,溪水还可供村民日常使用。

      可暴雨冲刷后的小溪沟,已变了模样:河道被冲成20多米宽,全是泥石流淤积物。紧挨小溪沟一侧的玉泉小学,围墙和校门被冲毁。“当时水已经淹到屋里了,有这么高。”住在学校门口的吴开桂,比划着快到自己头顶的高度。

      这里刚经历了百年难遇的强降雨。小溪沟冲出了20万方泥石流物质,冲毁了5间房屋,37户125人受灾。所幸,由于预警及时,周围住户提前避让,没有人员伤亡。

      预警信息是如何及时传递到村组的?

      “据省气象局预报:17日至18日我县境内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雨量大到暴雨,全力做好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防范……”玉泉小学地灾隐患点监测员胡德泉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预警短信。

      胡德泉说,只要有强降雨,都会提前一天收到预警短信。镇上还挨个给地灾隐患点监测员打电话。“每次一接到通知,我就挨家挨户上门,让大家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短信的来源还不止一处。乡镇、县区市、市州、省级层面都会点对点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受威胁隐患点上的监测员第一时间知晓。

      8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省地质环境总站,也是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会商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全省地质灾害信息的“中枢”——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省地质环境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与气象、水利、测绘联动,每天下午4点至5点间,根据未来24小时的气象情况,做出全省地质灾害预警,并及时在相关网站和电视台上公布,同时发送短信至所涉及市州的相关负责人。

      根据每小时实时监测的雨量信息,相关风险较高的地灾隐患点信息还会点对点发送给隐患点的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系统显示,仅8月16日至19日这轮强降雨期间,面对面发布预警短信就达5万多条,点对点发布千余条。

      链接

      今年,省级补助3.7万处地质灾害点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工作。入汛以来,全省已发布地质灾害3级及以上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3次,累计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发布预警短信93万余条。

      治理工程新增拦挡坝

      5年清出120个“游泳池”

      时间:8月19日中午12点10分

      地点: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

      从绵阳市区出发沿着辽宁大道向西北而去,一路平坦。直到安县永安镇,路两边变成崇山峻岭。从这里沿河向东北而行30多公里,就是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

      老场村的头顶上有三条山沟:通宝沟和樱桃沟汇聚后,再与张家沟相连,形成了一个“Y”字形结构。

      一旦发生泥石流,这种结构将非常危险——如通宝沟、樱桃沟的泥石流冲向张家沟,将给处在最低点的老场村大河坝安置点的50户220人带来灭顶之灾,省道105线也将被阻断。

      之前的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是在三条沟的汇聚点以及张家沟的末端分别修建了1号和2号两条拦挡坝,以及排导槽。为了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北川县国土部门确立了“年初勘察-制定规划-当年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并按照“十年一遇”的标准设防。

      治理工程从2010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5年。2013年初,地质勘察人员发现两条拦挡坝所拦的淤积物已接近库容极限,北川县国土部门立即组织清淤4.2万立方米。但是当年北川县经历了“7·9”特大暴雨洪灾,淤积物暴增,清淤工作再次启动,清淤量达6万方。2014年初的勘察过后,清淤11.7万方,同时在工程周围排查出360万方的隐患,专家评估认为,1号、2号坝难以从容应对。

      在此背景下,今年启动了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增补工程。赶在今年6月中旬主汛期前,新修了1个拦挡坝,2道固防坝,和7段挡墙。根据“十年一遇”降水测算,可冲出25万方泥石流,其中通过新修的固源设施可拦住15万至16万方。为达到设防标准,今年4月份再次清淤10万方,按照标准游泳池计算,相当于挖了40个游泳池。从建成至今,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一共清淤30多万方,相当于挖了120多个游泳池。

      这么多淤积物,挖出来后放哪?今年清淤的10万方被运到5公里外的红岩村。红岩村是临河的河滩地,强降雨后被冲毁,如果要复垦,必须将地填平。北川将清淤和复垦相结合,解决了堆料的难题。随着地势稳固、植被逐渐恢复,同时新增的固防坝和拦挡墙将起到一定固化作用,清淤压力会逐渐减轻。

      链接

      2004年以来,我省共部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3500余处,其中汶川地震灾区2300余处。截至目前,正在实施勘察的有700余处,治理完成的有2800余处。

      应急体系灾害来临前先避难

      让村民闭着眼都知往哪跑

      时间:8月20日下午2点30分

      地点:都江堰市龙池镇红色村

      迎着烈日,都江堰市龙池镇红色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牟怀清拎着警报装置,沿着村后的那座大山走了一圈。在与镇上通完电话,确认无降雨后才松了一口气。“5·12”汶川特大地震让红色村村后的山体变得极为松散,2009年7月,这里曾经出现过一次较大泥石流。虽经多年整治,但至今山坡上,仍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山的一举一动,是村民关注的焦点。

      8月7日晚10点,强降雨持续了两个小时,成都市国土局发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四级预警。根据现实情况,龙池镇将预警提升至二级,“天气预报说还会有大雨,红色村附近的八宝公路已经出现塌方。保险起见,我们决定提高到二级。”龙池镇国土规划办干事陈忠阳说。

      当晚,接到通知的牟怀清发出警报,70多位村民闻讯后立即转移,半个小时后全员转移至一公里外的付家坪安置点。牟怀清说,紧急避难的信号、路线,市镇两级政府早已设置好,并反复演练,“要让每户村民听到警报后,闭着眼睛都知道往哪跑。”

      付家坪安置点与红色村隔着一条白沙河。这里也是村委会所在地,包括周边几家农家乐在内,能安置一百多人。

      成都市国土局地环站技术质量科科长钟建华说,从地形上看,红色村居民点所处的位置是典型的断层构造,山体陡峭。而村委会所在地,则坡度较缓,山体相对稳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滑坡、泥石流。此外,付家坪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地处公路一侧,交通较便利。

      安置点的储存室里面摆满了帐篷、雨衣、防潮垫、蚊帐、手摇式发电机等生活用品,“这些够一百多人用的,吃的喝的就直接来自周边商户,政府之前跟他们有协议,费用事后结算。”陈忠阳说,紧急避让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获得20元的生活补贴。

      链接

      2011年-2015年,省级补助147个县市区建立应急避险场所2800余处,建设面积380余万平方米,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万处,可临时安置避险群众81.6万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