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送衣物更有“陪伴”
达州市达川区城南学校的留守儿童用吸管作画
“不用笔可以画出梅花来,你们相信吗?”1月27日下午,达州市达川区城南学校已经进入寒假时间,教室里却传来了“老师”的声音。在8位稍显稚嫩的“老师”的指导下,20多位留守学生用吸管汲着墨水,在白纸上作画。
这些“老师”并非专业,他们都是共青团达州市委招募的达州籍大学生志愿者。据悉,该市338名志愿者组成的44支“守护明天·益起来”大学生服务团队正在达州的中小学开展寒假志愿服务。与此同时,达川区蒲家镇先期试点的10名“童伴妈妈”也正在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带去温暖。
短期服务
338名志愿者在行动
“可惜这些大姐姐、大哥哥明天就要走了。”在达川区城南学校,覃紫怡一边作画,一边流露出不舍的情绪。“他们辅导我们做作业,还陪我们耍游戏,比我自己在家好玩多了。”多日相处,这些哥哥姐姐成了留守学生的知心大朋友。
覃敏是西南石油大学的大一学生,也是城南学校志愿服务小组的组长。去年12月,她加入了名为“达州学子”的QQ群。“我家住学校附近,在群里一吆喝又召集了7名就近的同学,这个服务城南学校的志愿小组就组队成功了。”覃敏说,刚来的时候,学生们都很拘谨,时间一长,就玩在一块儿了。
达川区城南学校的孩子们在上创意美术课,通川区北外镇小学的孩子们迎来的是安全急救知识课。“我来参加志愿服务,妈妈也很支持,所以她专门请了一天假过来给小朋友上课。”志愿者唐梦慧美的母亲是达州蓝天救援队的注册志愿者,也被女儿请到了课堂上。
据共青团达州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留守学生有课业辅导、安全自护以及情感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有社会实践的要求,当地将这两者结合,推行“守护明天·益起来”——巴渠学子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公益行动。
长期关爱
10位“童伴妈妈”在尝试
“爸爸,你们哪天回来过年呢……”1月29日,通川区蒲家镇乐云村小学的“爱心小屋”里,女孩杨迪智在“童伴妈妈”刘春华的帮助下接通了父亲的电话,同时和父亲进行视频对话。当天,杨迪智等100名留守儿童收到了装有衣服、围巾、文具等的“爱心包裹”。
“留守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有衣服、文具。”几天前,乐云村的“童伴妈妈”刘春华就开始收集孩子们的新年愿望,“这个‘妈妈’可不是随便当的。”去年10月,共青团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童伴计划”,首批试点覆盖7个市州10个县100个村,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乐云、八口等10个村被纳入其中。
每村选聘一名“童伴妈妈”,对本村留守学生开展建档统计、福利对接、困难帮扶、情感关爱等服务事项,除了2000元的工作补贴,还有10000元的活动经费。据共青团达州市委学少部部长唐勇刚介绍,选聘“童伴妈妈”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长期居住在本村,“虽有补贴,但是更要有爱心。”
据悉,“童伴计划”将在全省开展三轮试点,通川区蒲家镇10个村是首轮试点。“‘童伴妈妈’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但在现状下也能够起到一些补充的作用。”唐勇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