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三招发力供给侧改革
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已推广至全省多个市。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吸引了大量“海归”回国创业,他们创业的领域,更倾向于高技术领域。张全能 摄 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新兴动能+创新体系+金融服务
聚焦
9月3日,瞄准生物治疗癌症、总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的成都新蜀肿瘤医院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与此同时,由该医院与中领国际精准医疗产业集团合作成立的国际标准的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也宣布落户高新区。
比投资额更引人注目的是,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理查·罗伯茨和杰克·邵斯达克教授,将共同出任这个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诺奖得主”“大健康产业”,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以创新为核心、金融为纽带,高起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
A
新技术牵引“未来产业”
“新蜀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按照美国FDA现行的GMP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个细胞医学中心实验室,填补西部地区肿瘤精准医疗技术的产业化空白。
成都新蜀肿瘤医院院长杨尔成介绍,通过目前传统的诊疗手段能够检测到的最早期肿瘤为1cm左右,但此时对于癌细胞扩散、转移的控制与跟踪,难度已相当大。生物治疗则是运用生物技术采集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将免疫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控制癌症的目的。
作为技术研发的前沿一线,中心实验室将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深度合作,以精准治疗为“靶点”,吸引全球肿瘤治疗产业优势资源来蓉聚集,力促成都高新区在数千亿中国肿瘤精准治疗产业中精准发力。
按国际标准建设的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成功落户,并不是成都高新区与诺奖得主首次牵手。
去年11月以来,成都高新区与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教授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与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教授探讨合作共建前沿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相关事宜;在第六届核酸与蛋白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创新药物研究国际会议上,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著名科学家阿达·尤纳斯教授,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支招。“人人渴望健康,所以生物产业是一个人人都需要的产业,也可以说是永远的未来产业。”基于本土的人才、产业、市场优势,成都高新区规划将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上,加大国际开放合作力度,与生物医药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园和技术转移集团建立合作;同时引进国内外顶尖生物产业人才或团队,提升成都高新区及成都国际生物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B
完善双创体系,聚集创新资源
8月30日,欧洲排名第一、项目全球分布最广的创业加速器Startupbootcamp(SBC),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举办了中国燎原行首发仪式,为其在中国的首个创业加速训练营寻找“种子选手”。与此同时,位于天府新谷十号楼的SBC中国总部“SBC中国创新空间”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将于10月全面投用。
“身在成都,对接全球”,成都高新区着力补齐创新创业体系中“国际化”“全链条”的元素,加大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聚集力度。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围绕国际知名大企业创新中心、国际知名高校研究中心、国际知名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汇聚“三大国际性资源”,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创新创业。
坚持用市场化手段有效配置国际创新资源。为深入推进中欧创新创业合作,投资20亿元,建设21万平方米的欧盟创新中心,采用“6+N”模式,即欧盟商品贸易展示交流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中欧双创孵化中心、欧盟及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成员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多功能中心和包含剧院、国际艺术展览、欧洽会永久会场、中欧企业家联合会等功能的服务区,打造中国西部尤其是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成都市与欧盟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国际开放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正在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国际创意产业园。在10万平方米国际创意创业园重点布局IC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科技金融产品研发四大功能组团,按产业发展需求配套国际创意展示中心,一方面聚集发展高端创意产业,另一方面集中培育创意类新兴业态,在周边天府软件园、锦城湖生态圈等园区,形成以“创意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产城一体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体系规划,建设了菁蓉创新创业网站和三个数据库(双创企业信息库、全球要素资源库、双创企业信用库),为创新创业企业、团队、个人实现全要素资源的线上线下动态适配服务。
C
为“瞪羚企业”插上资本翅膀
截至8月底,成都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达115家,这个数字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四,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以占全省不到万分之三的面积,“产出”全省四分之一、成都市一半的上市企业,成都高新区认为,关键在于其探索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技融资服务体系。
201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科技部、“一行三会”联合确定的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获批以来,成都高新区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方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以政策担保贷款为核心的债权融资产品链、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的股权融资产品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以政策性债权融资为例,2016年,成都高新区推出了两款政策性融资产品,与成都银行合作的“壮大贷”和与工商银行合作的“新创贷”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5800万元。
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与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的“统贷统还”平台,已累计为9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5亿元;与成都银行合作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贷”产品累计放款2.3亿元,放款企业数77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通过“成长贷”首次获得了银行贷款。
据统计,在获得成都高新区政策性债权融资产品支持的重点培育企业中,已有4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26家在新三板挂牌。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继续大力开发和推广私募债、债务性直融工具、科技保险、科技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并形成业务链条,继续加大各类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招引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盈创动力”等科技金融平台功能,为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瞪羚企业”,插上金融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