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四川下足“绣花”功夫
9月26日,汉源县古路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完工通电。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说:“现在村里路也通畅了,电力也有保障了,相信我们村的旅游一定会越来越好。”图为古路村新修的索道。 (记者 郝飞 摄)
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9月26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
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天。随着隧道通车,雀儿山下的甘孜州德格县,上百个贫困村正酝酿着一场“美丽村寨”的蝶变,脱贫攻坚征途上的一块硬骨头将被啃下。“川藏第一险”变通途,整个甘孜州乃至整个藏区都将受益。
同样,还有汉源县古路村村支书骆云莲。她出现在央视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中,带给大家古路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完工通电的好消息。如今的古路村,通了的不仅是索道及电力路,更有脱贫致富的心路。
同样,还有凉山州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这个位于美姑河大峡谷与古里大峡谷间的“悬崖村”,藤梯变钢梯,村民办起合作社,种花椒、种核桃、养羊,硬是在一个连路都没有的地方踏出一条精准脱贫路。
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这几年实打实硬碰硬、一仗接着一仗打下来,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去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今年聚焦“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掀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打响“百日攻坚”,全年脱贫攻坚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下足“绣花”功夫 “四好村”在巴蜀大地绽放
“现在做饭都用电,不烧柴,厨房干净整洁。”9月27日,泸州市古蔺县永乐镇麻柳滩村的一处新居里,易地扶贫搬迁户姜云杰满面笑容。住进这套75平方米的新房,他家自筹资金仅7500元。从山上搬下来,姜云杰感受最深的是,“以前山路不好走,出门只能步行。现在是硬化路,骑着摩托车去哪儿都方便。”
从烧柴到用电,从步行到骑车,乌蒙山区一个农民家庭的变化,是我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个切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不仅是目标和承诺,更是全省上下矢志不渝的决心。
行动是决心最好的体现。统一筹划、整体发力、频出组合拳……从乌蒙腹地到秦巴老区,从大小凉山到巴蜀大地,通过“四好村”创建带动、农民夜校启智、启动年度建卡户免费体检等,四川不断翻飞“绣花针”,谋变脱贫攻坚致富路。
实干结出硕果。2016年,全省21个市州、144个县市区建成住房72552套,顺利完成25万人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出来,还要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我省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庭院经济、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种方式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今年,33万搬迁人口中,17.7万人将发展特色农林业,7.87万人将发展劳务经济。
2016年9月起,我省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不仅着眼当前变化,更蓄积长远动力;不仅注重“表”的改善,更着力“里”的嬗变。
“不仅住得好,风气也好!”平昌县驷马镇当先村村民徐远峰说,以前村里酒席风气盛,最多的一年他吃了13次酒,送出4000多元。如今村里倡导文明新风,今年他一次人情都没送,节约的开支用于发家致富。
从13次到0次,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中,好习惯、好风气不断形成的一个缩影。3年前,位于大巴山区的当先村交通不变,无产无业,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如今,乡亲们不仅住上好房子,还发展起乡村旅游,人均年纯收入破万元。而更深刻的变化,是好习惯、好风气的形成。移风易俗,村里制定村规民约,“不滥办酒席”成为重点内容。今年1月,当先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1481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四好村”。今年,我省将新创建省级“四好村”2000个。
向深度贫困宣战 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两颊有着高原红的12岁凉山女孩米色莫次歪略带羞涩地给记者介绍起她的新家。她尤其喜欢新家的沙发,因为她以前从未坐过沙发。这是《还看今朝·四川篇》里,发生在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特补乃乌村的一个场景。有心酸,也有喜悦,都是全省脱贫攻坚战役中,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深度贫困地区发生的“一步跨千年”的心路历程。
在精准脱贫首战告捷的大背景下,我省如何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深度贫困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内生造血能力不足。
攻克深贫,在于决心之坚。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将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45个贫困县确定为深度贫困县,紧盯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难题,给予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政策倾斜。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3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攻克深贫,在于推动之强。8月15日,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向深度贫困全面宣战。会上,“三增一免”被特别强调,即今后新增资金、项目、举措主要向深度贫困县集中,免除纳入年度专项计划新增项目资金的县级配套。同时,提出要突出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绿色生态等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攻克深贫,在于力度之大。9月25日至27日,我省召开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暨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会。会议分片在凉山州西昌市、甘孜州康定市和阿坝州茂县召开,强调要加强培训,深化帮扶,加大政策倾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注入强大动力。产业是治深贫的根本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9月27日,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甘孜州理塘县召开。成绩振奋人心:截至目前,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已新(改)建产业基地90万亩,带动贫困村800个、贫困户5.1万户、人均增收260元;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9525个、家庭农场2210家,直接带动贫困户9.5万人、人均增收635元。
攻克深贫,在于动力之足。脱贫攻坚战场,深度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凉山州喜德县县委书记曲木伍牛表示,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战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喜德今年引进生猪扩繁场,年可出栏仔猪30万头,可带动2000户贫困户脱贫。甘孜州着力建设3个100公里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带,确保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阿坝州则聚焦“净土阿坝”品牌,努力让特色农畜产品走出阿坝、走出四川。
去年底,我省彝区藏区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3.9万人。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四川蹄疾步稳。 (记者 李秋怡 衡洁 庞峰伟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