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德:绣好藏区彝区脱贫攻坚这朵“民生之花”

  • 2018年05月23日 16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根据总书记的指示,在不到3年的时间,要实现四川彝区和藏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毫不动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工作的头等大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扬连续作战作风,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中心。四川彝区藏区的产业发展,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仅是指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各族人民的“手艺活”和民族文化,还应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其次,产业发展要规模适度,追求品质。规模越大,结果对于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益贫度”越小,甚至是“损贫”的。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要着力于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弹性。第三,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对于农产品加工和民族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是重要选择。产业的集聚发展会产生集聚效应,便于共享基础设施和信息,有利于各种文化资源互补和匹配,进而产生溢出效应。例如,建立民族文化产业园,使得民族文化载体集聚,促进产业化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一个地区要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人才是关键。培养本地人才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彝区藏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更大改善。从当前实际工作需要看,彝区藏区要坚持把着力重点放在培养本地人才上,从困难群众急需的教育帮扶入手,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赋予贫困群众及其子弟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便利,通过夜校、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帮扶等多种渠道,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让他们真正从能力提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同时,彝区藏区还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吸收、引进、用好外来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搬迁安置要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四川彝区藏区有少数村组,由于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目前条件下实行移民搬迁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一是要注意整村组搬迁,这样可以集中居住,带来民族文化资源载体的集聚。集中居住形成聚落,随后可以发展为集镇,从而获得集聚效应;二是移民搬迁与自然景区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这样可以实现“挪穷窝、断穷根”;三是把民族文化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借此发展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等。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更加重视“扶志脱贫”。扶贫先要扶志,走出贫困必须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脱贫内生动力的获得,首先要注重“志”的树立。通过扶“志”与立“志”,将唤起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起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强大动力。尤其在四川彝区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要更加注重精神养成和文化建设来扶“志”,通过移风易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定能为脱贫奔康提供强大助力。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保险体系,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保险的作用一是兜底,二是保障。保障又可分为公共性强的基本保障,以及非公共性的商业保障保险等。在第一层次,如面向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应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兜底性的保障;在第二层次,面向所有人的基本保障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在第三层次,如大病医疗保险等各类商业保险,由商业企业(保险公司)提供,私人购买,但对于贫困群体,也可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购买,或由第三方资助,有了这些保障,就会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总之,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们要真正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这一强大理论武器,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抓重点、攻难关,一针一线绣好彝区藏区脱贫攻坚这朵“民生之花”。 (郑长德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郑长德:绣好藏区彝区脱贫攻坚这朵“民生之花”

  • 2018年05月23日 16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根据总书记的指示,在不到3年的时间,要实现四川彝区和藏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毫不动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工作的头等大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扬连续作战作风,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中心。四川彝区藏区的产业发展,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仅是指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各族人民的“手艺活”和民族文化,还应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其次,产业发展要规模适度,追求品质。规模越大,结果对于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益贫度”越小,甚至是“损贫”的。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要着力于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弹性。第三,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对于农产品加工和民族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是重要选择。产业的集聚发展会产生集聚效应,便于共享基础设施和信息,有利于各种文化资源互补和匹配,进而产生溢出效应。例如,建立民族文化产业园,使得民族文化载体集聚,促进产业化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一个地区要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人才是关键。培养本地人才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彝区藏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更大改善。从当前实际工作需要看,彝区藏区要坚持把着力重点放在培养本地人才上,从困难群众急需的教育帮扶入手,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赋予贫困群众及其子弟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便利,通过夜校、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帮扶等多种渠道,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让他们真正从能力提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同时,彝区藏区还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吸收、引进、用好外来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搬迁安置要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四川彝区藏区有少数村组,由于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目前条件下实行移民搬迁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一是要注意整村组搬迁,这样可以集中居住,带来民族文化资源载体的集聚。集中居住形成聚落,随后可以发展为集镇,从而获得集聚效应;二是移民搬迁与自然景区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这样可以实现“挪穷窝、断穷根”;三是把民族文化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借此发展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等。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更加重视“扶志脱贫”。扶贫先要扶志,走出贫困必须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脱贫内生动力的获得,首先要注重“志”的树立。通过扶“志”与立“志”,将唤起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起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强大动力。尤其在四川彝区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要更加注重精神养成和文化建设来扶“志”,通过移风易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定能为脱贫奔康提供强大助力。

      打赢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之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保险体系,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保险的作用一是兜底,二是保障。保障又可分为公共性强的基本保障,以及非公共性的商业保障保险等。在第一层次,如面向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应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兜底性的保障;在第二层次,面向所有人的基本保障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在第三层次,如大病医疗保险等各类商业保险,由商业企业(保险公司)提供,私人购买,但对于贫困群体,也可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购买,或由第三方资助,有了这些保障,就会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总之,四川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们要真正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这一强大理论武器,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抓重点、攻难关,一针一线绣好彝区藏区脱贫攻坚这朵“民生之花”。 (郑长德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