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2023年09月04日 09时5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全体既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40问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可以从“共同富裕”和“全体”两方面来理解其必要性。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全体既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在世界历史上,西方国家凭借科技和军事优势,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对内剥削,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以少数人利益为中心,贫富两极分化是其难以克服的痼疾。马克思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病,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指出代替剥削、掠夺、贫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由此可知,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也必然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全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拓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共同富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是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先哲就表达了对安宁富裕的大同社会的向往,孔子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把财富的均平分配视为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管子则提出“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表达了“与民同利”的民本思想;西汉时期,《史记》记载“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意思是治理国家首先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使百姓富裕起来,这些都表达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共同富裕理想。可以说,共同富裕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富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高度契合。

    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的,决定了共同富裕必然具有的“全体”意义,具有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全体”是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之一,不是少数人或少数地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今年6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10.5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多人,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成功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全体”的内涵是包容差异。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等富裕,而是承认、包容相对差异的共同富裕。共富路上,要不断缩小个人、城乡、区域间的差距,但并不是完全消除差距,更不是一味抹杀差别。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起点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忽视具体情况,认为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人群、所有区域同等富裕,无疑会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陷阱。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方面要补足短板,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共同富裕的差别性和相对性,继续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富之路。

    “全体”的过程是渐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估计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计划统筹协调,分步骤持续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我们相信,正如实现小康目标经由全面建设而达到全面建成的历史过程那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将体现出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历史特征。(感谢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曲洛松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2023年09月04日 09时5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全体既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40问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可以从“共同富裕”和“全体”两方面来理解其必要性。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全体既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在世界历史上,西方国家凭借科技和军事优势,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对内剥削,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以少数人利益为中心,贫富两极分化是其难以克服的痼疾。马克思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病,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指出代替剥削、掠夺、贫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由此可知,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也必然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全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拓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共同富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是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先哲就表达了对安宁富裕的大同社会的向往,孔子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把财富的均平分配视为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管子则提出“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表达了“与民同利”的民本思想;西汉时期,《史记》记载“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意思是治理国家首先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使百姓富裕起来,这些都表达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共同富裕理想。可以说,共同富裕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富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高度契合。

    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的,决定了共同富裕必然具有的“全体”意义,具有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全体”是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之一,不是少数人或少数地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今年6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10.5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多人,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成功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全体”的内涵是包容差异。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等富裕,而是承认、包容相对差异的共同富裕。共富路上,要不断缩小个人、城乡、区域间的差距,但并不是完全消除差距,更不是一味抹杀差别。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起点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忽视具体情况,认为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人群、所有区域同等富裕,无疑会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陷阱。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方面要补足短板,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共同富裕的差别性和相对性,继续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富之路。

    “全体”的过程是渐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估计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计划统筹协调,分步骤持续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我们相信,正如实现小康目标经由全面建设而达到全面建成的历史过程那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将体现出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历史特征。(感谢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曲洛松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