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闻发布会
2016年7月21日,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新闻办公室召开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中共德阳市委书记蒲波,中共绵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超分别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朱志宏
自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来,成都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为改革试验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通道、三大抓手、四大战略、五大保障”的总体思路,其中“一个目标”是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通道”是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三大抓手”是指“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四大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发展战略、金融支撑战略、开放合作战略,“五大保障”是指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法治保障、服务保障、舆论保障。
在这个总体思路下,成都编制完成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了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新十条”、“人才新政十条”、“军民融合十条”等“三个十条”组成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了“新经济指数”“双创指数”“成都全创指标体系”等三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监测体系,全面推进185项年度专项改革任务,在各个领域汇集出90余条经验事项。在省委今年7月确定的第一批评估推广的11条经验中,成都有6条。
一、两个通道建设加速,全面创新改革动力不断增强
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方面,成都深入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其中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探索的“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科技成果管理模式改革,首次触及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已对50项科技成果确权,其中有12个项目实现了成功转化。这项改革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外,成都加快健全校院地协同创新联动机制,与4所在蓉高校以及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科学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校院地加快建设10余所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9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1个,建成一批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和4个国家级、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和学科优势转变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在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方面,成都编制了军民融合发展五年规划,积极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军民融合“1+N”产业体系,以及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军民融合“1+N”园区体系。同时,还积极推进民口企业取得军工相应资质,全市累计取得资质的单位达到300多家,这些单位均通过配套、协作和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国防领域。目前,全市聚集全省70%以上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在建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共5个,占到全省50%;信息安全产业园、兵装汽配产业园等70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二、三大抓手持续发力,全面创新改革平台加快建设
一是“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今年积极推进“创业”行动计划2.0版,“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创新创业平台品牌更加凸显,营造了“双创”新生态。2016年5月,郫县、四川大学、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获批全国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都成为中西部唯一涵盖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全部三种基地类型的城市。2016年6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多名诺奖得主、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长,5大洲36个国家的国际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及高校嘉宾共1000余人齐聚成都,共论创新。参加交易项目超过3000个、交易额达到185.1亿元,全方位、全要素、深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全球创新创业新趋势和新成就。
二是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按照国家批复的“三区一极”定位,成都正加快编制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积极推动出台《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抓紧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校地合作等方面率先突破。
三是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当前,成都科学城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加快聚集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区域总部。目前已签约落户的有: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聚集科技创新企业已达200多家。
三、四大战略系统布局,全面创新改革活力充分激发
一是知识产权战略实质推进。成都已启动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筹建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及其高校分中心,加快形成“1+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531件,同比增长50.4%,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同时,专利授权量4064件,同比增长48.3%。
二是人才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成都已设立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到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教授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并整合四川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麻省总医院等科研机构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力争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全球大核酸产业链最健全的区域。目前,成都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55人、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千人计划”专家503人,分别占全省的84%、75%,全市呈现出人才加速聚集态势。
三是金融支撑战略稳步落实。成都正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分类设立不低于10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积极引进知名创投机构来蓉设立分部,市级科技企业债券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扩大到50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股权众筹,加快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多次得到国家和省上高度评价,在全省推广示范。
四是开放合作战略步伐加快。成都会同德阳、绵阳等城市共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中德、中法、中韩、新川、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建设,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提高全球创新资源利用配置能力。
目前,成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已获省全创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全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相关重大要求,进一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在打通“两个通道”、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完善创新载体体系、构建创新支撑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努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四川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作出新贡献。
中共德阳市委书记 蒲波
去年8月,中央决定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探索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开展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作出系统改革试验的战略部署。德阳市按照省委“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要求,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不等待不观望、边探索边实践,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主要内容可以用以下关键词来概括:即围绕“一个定位”,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着力“三大突破”,突出“四个重点”、探索“四项机制”,实施“五大工程”,切实抓好“三个精准对接”。
围绕“一个定位”,就是要把德阳建设成为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德阳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任务。
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就是要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以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这是德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目标。
着力“三大突破”,就是要在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突出“四个重点”、探索“四项机制”,就是要突出创新环境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建设、协同创新开放“四个重点”,着力探索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新机制,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创新新机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探索推动区域内外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新机制“四项机制”。
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产业转型发展引导工程、创新项目支撑工程、创新载体培育工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创新政策引领工程。
在实施路径方面,我们突出抓好“三个精准对接”:
第一,精准对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抓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德阳高端装备基础扎实的优势,制定激发“三类创新主体活力”的政策35类155条,构建3大创新体系。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对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700余家企业建立创新台账,制定实施22类、82条创新政策,组建燃气轮机、油气钻采、石墨烯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参与企业140家。建立国家级实验室5个、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东汽成功创建国家唯一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构建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成果转化体系。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制定实施10类、47条创新政策。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立3个联合实验室和12个研发分院,推动石墨烯、铝空电池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四川大学共建“微波能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中心”,2项中试成果今年将投入使用。目前,已有9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带动30多户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20多亿元、利税7.5亿元。三是构建以科技人才为支撑的众创体系。依托职业教育大力培育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依托技术联盟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依托东汽重型燃机研发培养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的战略科技人才,制定出台股权和分红激励等7类44条创新政策,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发,去年以来全市新增发明专利1600件,同比增幅31.5%。
第二,精准对接制约创新的突出问题,抓政策机制创新。
坚持以解决制约创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制定政策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去年以来制定出台了39类173条政策。一是制定实施引进全面创新科技领军人才(团队)10条政策。围绕德阳产业发展最需要、专业水平同领域最强、行业认可度最高的“三最”原则,出台创新领军人才“1+3”文件,创建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专项基金4亿元,对来德阳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给予2000万的资金资助。去年以来,全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个,自带创新项目23个,带动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二是制定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10条政策。成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改革方案,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组织12家本土企业与大型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航空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等5大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入盟企业50家,实现军民融合产值260亿元。三是制定实施金融支持创新6条政策。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率先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参与的知识产权抵押风险共担机制,与15家金融机构合作授信4000亿元,设立50亿元高端智能制造发展基金、2.5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先期出资1亿元设立“阳光天使投资基金”。去年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亿元,涉及专利600余项。四是制定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持8条政策。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德阳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工程,与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德国合作,采取 “双元制”办学模式,共建中德汽车学院、库卡机器人学院及西门子先进制造实训中心,每年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5000多人,就业率达98%以上,月薪最高可达1.2万元。
第三,精准对接开放合作的国家战略,抓平台载体建设。
坚持产业高端化、产能国际化,重点打造3个平台。一是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中德、中法、中捷产业园,与俄罗斯、捷克等在德阳建立航空零部件试验基地及无人机生产使用基地。东电承包“一带一路”国家项目50余个、合同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全市已有160余家企业借助大型龙头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二是打造创新孵化承接平台。加快技术交易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德阳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加快申报综合保税区,建成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和跨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与台湾共建西南片区唯一一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新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10个,引进孵化企业276家,入驻科研院所8家。三是打造创新生态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由政府主导建立银政企院校“五位一体”合作机制,成立市级发展引导资金,政府投资总额8.4亿元。与省知识产权局建立“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知识产权营运投资基金”,对创新创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高新企业上市融资,去年以来已有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和挂牌后备企业达128家。加大行政审批精简,全面推行“一诺即照”快审办法。
中共绵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超
自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决策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机构,编制工作方案,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7月13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我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第二大城市、我国重要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肩负着为国家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的国家使命,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开展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绵阳有基础、有支撑、有信心。绵阳创新资源富集。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6.53%。绵阳产业基础坚实。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和13个专业园区,培育了长虹、九洲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2015年,全市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7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绵阳政策支撑有力。获准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省政府赋予绵阳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出台支持科技城加快建设的10条政策措施,绵阳制定了30余个配套文件,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政策体系。
一年来,绵阳聚焦军民深度融合主攻方向,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创新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成立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军民融合研究院,组建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试点。在产业承载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建设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城大道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中物院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初具规模。国家核医学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基本建成,科学新城建设核心项目——中物院某重大专项进入最终选址。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组建3个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设立规模20亿元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规模5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供了强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省上决策部署,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构建全国领先的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体系、产业培育体系、人才集聚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一是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创新转化。完善创新转化机制。积极参与“省、部、军”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机制。启动实施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和转化计划,探索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降密解密机制。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建好用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政府机构、国防科技、民营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军地双向开放。发挥四川军民融合研究院作用,打造全省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特区和战略研究智库。推进创新转化改革。深化长虹、九洲等国有军工企业改革,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推动资产经营管理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支持优势民营企业争取军工能力建设国家投资。开展军民标准通用化试点,鼓励在绵军工单位积极参与军标转化、整合修订、通标制定等工作。
二是全力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做强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军民融合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发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作用,加快推进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信息安全、北斗导航、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抓好园区建设。推进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建好磁性材料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抓好B11、分享通信等重点项目落地,构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三是加速汇聚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好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科技城分市场,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和专家团队。争取“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项目支持,开展省内高校外国留学生留绵就业试点。探索开展技术移民,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绵阳科技城大学”筹建工作,推动西南科技大学等在绵高校培养军民融合方向人才。建立军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在国防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在绵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依法按合同约定享有相应收益。
四是着力深化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积极培育会展品牌。突出“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办好以美国为主宾国的第四届科博会,将科博会打造成为彰显军民融合特色的国际性知名会展品牌。着力搭建合作平台。主动融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加快中德(绵阳)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园区)建设。依托科技城国际孵化器,建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科技城分中心,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军民融合合作。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打造承接高科技产业要素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开放型经济功能平台。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加强与十大军工集团合作,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主动融入成德绵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政策共通共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
五是切实完善军民融合服务保障。努力创新融资体系。壮大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和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规模,积极引导创投基金进入。完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功能,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大军民融合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用好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执法机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投资的风险补偿,加大草根创业支持力度,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