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农旅融合 助贫困人口增收

  • 2016年06月12日 10时3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依托农庄和古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图为近日,该镇六家村以“浆果”为主题,集观光、休闲、科教、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自助采摘新鲜草莓。(记者 衡昌辉 摄)

      “我们的招牌菜就是老腊肉、香肠、回锅土猪肉,很受客人欢迎。”6月5日下午两点,送走一批客人后,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聚居点“映山红红色农庄”老板汤劲松终于闲了下来。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雅安市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将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培育灾后农旅新业态,“映山红红色农庄”的火爆生意得益于此。

      2015年,雅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45.6亿元,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的95.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95元,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3665元,同比增加21%,近3万贫困人口从中增收。

      灾区变景区

      致富有了着力点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年后,芦山县龙门乡在重建中“脱胎换骨”——以龙门古镇核心区为中轴线,以玉溪河生态景观带、新村产业发展带为两翼,以全村7个新村聚居点为支撑,“镇村一体、产村相融”的旅游景区在此形成。

      新修、拓宽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具川西特色的新村聚居点漂亮别致,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趋于完善,两条生态旅游环线串联起龙门溶洞、青龙寺、青龙关等各大景点。

      龙门乡党委书记陈刚意识到,村民房子有了,还得有票子,而乡村旅游将成为龙门人致富的发力点。

      为此,龙门乡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养生居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吸引了3家大型农业公司6个项目入驻,流转土地133.3公顷,发展大棚种植10公顷、水塘面积近3.3公顷、猕猴桃面积100公顷等。上千名村民在新建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中找到工作,50家农户办起了农家乐。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直接效益,2015年,龙门乡农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增加了1500元左右。

      田园变公园

      特色产业成风景

      6月5日,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生态观光茶园内游人如织。上千名游客前来观光品茶,骑游。

      灾后重建中,名山区加强打造“茶”名片,18000公顷茶叶产业基地不断壮大,茶庄、茶场、茶会、茶家乐、国家茶叶公园……以“茶”为核心,名山区的乡村旅游正在飞跃。去年吸引了285万名游客,旅游产值达21亿元。

      田园变公园的不止名山区。

      “自从种上‘白凤桃’,生活条件改善了,年收入上5万元。”3月,汉源县双溪乡桃花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摘桃,该乡申沟村种植户冉瑞林面对接踵而来的游客,高兴地说。

      白凤桃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双溪乡将800公顷的白凤桃基地打造成“桃园胜景”农业景观系统。每逢桃花盛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赏花。当地村民纷纷抓住商机,在路边卖起了蒜头、蒜苗、土豆,或在家里开起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的红心猕猴桃、名山区茅河乡香水村的无性系茶苗、宝兴县陇东镇新江村的红心果……在雅安,“一村一品”,以特色产业打造特色风景、驱动旅游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动力。

      农家变店家

      文化旅游好红火

      在“映山红红色农庄”里,客厅里挂着蓑衣、斗笠等,厨房则直接挂起了“炊事班”招牌。“我们农家乐打的就是红色文化牌。”汤劲松说。

      在灾后重建中,雅安依托新村聚居点,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大打文化旅游牌。在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聚居点,挖掘的就是红色文化牌。

      1935年,红军在中里镇建立了雅安县苏维埃政权。如今,红色文化的烙印在龙泉新村依然清晰。在龙泉新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位站岗的老红军标识牌和一面鲜红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走进村子,500多米的主街道上,遍插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如今在东风新村,当地村民利用重建新房,已建成红色农家乐3家,红色主题商贸店2家。

      宝兴县则依托全球第一只野生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这张“名片”,大打熊猫文化旅游牌。蜂桶寨乡戴维旅游新村根据第一位发现野生大熊猫的法国人戴维命名。新村风貌塑造处处体现熊猫文化特色。在旅游旺季,这里客似云来,村民的收入比平时多了三成。(朱莹 记者 游飞)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农旅融合 助贫困人口增收

  • 2016年06月12日 10时3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依托农庄和古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图为近日,该镇六家村以“浆果”为主题,集观光、休闲、科教、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自助采摘新鲜草莓。(记者 衡昌辉 摄)

      “我们的招牌菜就是老腊肉、香肠、回锅土猪肉,很受客人欢迎。”6月5日下午两点,送走一批客人后,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聚居点“映山红红色农庄”老板汤劲松终于闲了下来。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雅安市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将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培育灾后农旅新业态,“映山红红色农庄”的火爆生意得益于此。

      2015年,雅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45.6亿元,占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的95.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95元,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3665元,同比增加21%,近3万贫困人口从中增收。

      灾区变景区

      致富有了着力点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年后,芦山县龙门乡在重建中“脱胎换骨”——以龙门古镇核心区为中轴线,以玉溪河生态景观带、新村产业发展带为两翼,以全村7个新村聚居点为支撑,“镇村一体、产村相融”的旅游景区在此形成。

      新修、拓宽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具川西特色的新村聚居点漂亮别致,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趋于完善,两条生态旅游环线串联起龙门溶洞、青龙寺、青龙关等各大景点。

      龙门乡党委书记陈刚意识到,村民房子有了,还得有票子,而乡村旅游将成为龙门人致富的发力点。

      为此,龙门乡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养生居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吸引了3家大型农业公司6个项目入驻,流转土地133.3公顷,发展大棚种植10公顷、水塘面积近3.3公顷、猕猴桃面积100公顷等。上千名村民在新建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中找到工作,50家农户办起了农家乐。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直接效益,2015年,龙门乡农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增加了1500元左右。

      田园变公园

      特色产业成风景

      6月5日,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生态观光茶园内游人如织。上千名游客前来观光品茶,骑游。

      灾后重建中,名山区加强打造“茶”名片,18000公顷茶叶产业基地不断壮大,茶庄、茶场、茶会、茶家乐、国家茶叶公园……以“茶”为核心,名山区的乡村旅游正在飞跃。去年吸引了285万名游客,旅游产值达21亿元。

      田园变公园的不止名山区。

      “自从种上‘白凤桃’,生活条件改善了,年收入上5万元。”3月,汉源县双溪乡桃花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摘桃,该乡申沟村种植户冉瑞林面对接踵而来的游客,高兴地说。

      白凤桃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双溪乡将800公顷的白凤桃基地打造成“桃园胜景”农业景观系统。每逢桃花盛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赏花。当地村民纷纷抓住商机,在路边卖起了蒜头、蒜苗、土豆,或在家里开起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的红心猕猴桃、名山区茅河乡香水村的无性系茶苗、宝兴县陇东镇新江村的红心果……在雅安,“一村一品”,以特色产业打造特色风景、驱动旅游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动力。

      农家变店家

      文化旅游好红火

      在“映山红红色农庄”里,客厅里挂着蓑衣、斗笠等,厨房则直接挂起了“炊事班”招牌。“我们农家乐打的就是红色文化牌。”汤劲松说。

      在灾后重建中,雅安依托新村聚居点,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大打文化旅游牌。在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聚居点,挖掘的就是红色文化牌。

      1935年,红军在中里镇建立了雅安县苏维埃政权。如今,红色文化的烙印在龙泉新村依然清晰。在龙泉新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位站岗的老红军标识牌和一面鲜红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走进村子,500多米的主街道上,遍插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如今在东风新村,当地村民利用重建新房,已建成红色农家乐3家,红色主题商贸店2家。

      宝兴县则依托全球第一只野生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这张“名片”,大打熊猫文化旅游牌。蜂桶寨乡戴维旅游新村根据第一位发现野生大熊猫的法国人戴维命名。新村风貌塑造处处体现熊猫文化特色。在旅游旺季,这里客似云来,村民的收入比平时多了三成。(朱莹 记者 游飞)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