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社工:从抚慰心灵到扶持生计
核心提示:
●在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很多灾区社工组织都定位于关注群众心理健康,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如今“震”痛渐平,社工如何是好?
回答:从提供政策服务,到帮助“网瘾少年”,到为农村群众致富牵线搭桥,新领域不断拓展。
●工作环境艰苦,外地专业人才怎么留得住?
回答:本土化培养人才终是大方向,引导志愿者加入壮大了队伍。
近日,汶川县映秀镇莞香广场上,常可以见到几名农民大力推介他们养殖的跑山鸡……这是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举办“映秀镇黄家院村重生跑山鸡宣传推介会”。这样的推介常常收效良好,三五成群刚参观完地震遗址的外省游客,路过时总会纷纷购买,然后到附近餐馆加工成“山鸡宴”,游客饱了口福,黄家院村村民饱了口袋。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本是汶川县在灾后重建中孕育而生的社工组织,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因成绩卓著而名闻遐迩。如今,他们怎么会为村民卖鸡牵线呢?
这是灾区社工组织的一种转型。汶川社工,“主营”正在从抚慰灾区群众心灵向扶持农村群众生计而转变。
汶川社工的“前世今生”:
在广东与四川共同支持下建立的专业服务组织,成效卓著,如今“社工”一词在映秀家喻户晓
在映秀镇秀坪社区,60多岁的郝大爷全家三口人2011年春天同时生病,顿时全家人没有了收入,郝大爷情急之下得了抑郁症。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映秀社工站的社工们及时向他提供了大病救助政策的信息,并把办理大病救助的程序等详细介绍给郝大爷。结果,郝大爷自己一人的医药费就报销了2000多元,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此后社工一到郝大爷家去,他就喜笑颜开。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周小燕感慨道:“我们社工做的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对百姓却很重要。政府有很多惠民政策,但很多老百姓却不知道。我们把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百姓,并告诉他们怎么做,就能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老百姓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成立于2009年12月的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是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和汶川县委、县政府支持下,通过广东、四川的高校等提供专业技术帮助,而建立的民办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其运转方式,是政府出资为灾区群众购买专业服务——汶川县政府将广东援建技术援助资金460万元向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社工服务,同时该县为该机构提供了10万元启动资金。
随后,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在汶川共建立了5个社工站,基本实现了社工服务村村全覆盖。至今共有7万多人次接受了社工们的爱心服务。
由于成效卓著,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官员杨海宇都赞扬道:“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是汶川地震救援和恢复重建中社会工作介入所创造和发展出来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社工服务机构,如汶川大同社工服务中心的工作,对于常态下的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和专业支持具有特殊意义。”
如今,“社工”这个名字在汶川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映秀社工站站长文太科说:“比如在我们映秀,人们对社工这个职业是家喻户晓,这在许多大城市都不可能。有时我们坐在长途客车上,都经常有乘客跟我们说,你是社工,我认识你,你还到我们村子里来搞过活动呢。”
汶川社工的艰难扎根:
专业化的起步,本土人才的培养,引导发动志愿者1200余人加入服务中来
汶川大同诞生的专业背景,主要是依托于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力量推动。它一开始就以国际社工服务理念和技术为参考经验,保持与国际经验接轨的高水平特征;在开展相关项目过程中也重视专业性。比如在开展儿童服务过程中,过去有些灾区儿童遇到困难无法和父母沟通,又害怕学校老师和同学笑话……如今有了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工坚持“尊重、保密、个别化”等原则,深受孩子们的信赖,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然而,汶川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外省籍的社工人才难以长期坚守,因而流动性比较强。为了让专业社工在汶川扎根、发展,汶川大同开始培养本土籍的社工。现在的11名社工中,川籍8人,其中有4人是汶川本地人。本地人比重越来越大,不仅增强了队伍的稳定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当地人熟悉本地文化的特长。
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交流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汶川大同引入懂羌语的汶川本土社会工作者,同时培养一批既懂羌语又会说普通话的志愿者,有效应对了语言障碍的问题。
汶川地广人稀,属于高半山地区,社工团队还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引导当地民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尤其是懂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志愿者,一方面他们协助社工开展服务,另外也以此在社区中传播助人奉献、邻里互爱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目前,汶川大同已经在汶川的阿坝师专、威州师专等高校培养了本土志愿者1200余人。
此外,大同组建了一支来自香港、广东等地区的专家督导团队,但由于地域环境、经费紧缺等原因,外来专业督导不能经常定期到汶川来开展督导培训工作,社工的自我督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周小燕说:“希望当地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动员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配合开展社工服务项目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希望各级政府运用多种方式提供资金保障。”
汶川社工的华丽转型:
灾区的社工服务,必须从关注心理精神健康的辅导,向生计发展服务方面转变
汶川县漩口镇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阳(化名),原先迷恋网络游戏。父亲对此很恼火,心情不好时就用棍棒来教训小阳。小阳的性格也变得暴躁易怒,与其他儿童交往中常发生冲突。
在对小阳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后,汶川大同的社工开始为其提供帮助。从小阳的亲人入手,社工先后6次走访小阳家,与小阳的爸爸妈妈及哥哥进行了沟通,一起分析问题,如家庭教育方式、小阳的不良行为习惯等。
针对实际情况,社工引导小阳及其爸爸妈妈订立了一个协议:小阳每天回家首先完成家庭作业,再出去玩;每天可玩一小时电脑,由父母和哥哥监督执行。通过社工的持续走访辅导,4个月不间断跟进,小阳的个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小阳不再沉迷网络游戏,每天回到家知道先完成作业,也不再轻易与其他儿童产生冲突。
不过,一个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小阳仍需要社工长期关注与跟进。
除了服务于群众生活,汶川大同社工更努力向扶持农村群众生计的方向着力。黄家院村地处高半山区,经济落后,汶川大同去年8月同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约,实施“黄家院村社区生计发展项目”,向村民发放报名表,最后确定20户养殖跑山鸡。此项目分两批执行。去年9月成立了村跑山鸡养殖互助组,组员每周聚会一次,交流养殖技术、经验。第一批2100只鸡苗到村到户,养大后社工帮忙找销售渠道,卖出近千只得款9万多元,净赚2万多元。从今年开始,每只鸡村民只需付5元,剩余费用由县畜牧兽医局负担。本文开头的一幕,便是这个项目的一种活动。现在,这个项目还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该项目的成功开展,是汶川社工从一般性社工服务,向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的一个华丽转身。
灾后重建胜利完成,时间也在抹去伤痛。在“后援建时代”,社工组织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发展空间在哪里?汶川社工给出了一种探索。
周小燕认为,灾区的社工服务,必须从关注心理精神健康的辅导,向生计发展服务方面转变,从以精神建设为主,发展到以精神建设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提供有关民生的服务。 (记者 牛霄 刘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