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启梦成电】做最优秀的“侦察兵”

  • 2013年10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网站
  • 【字体:
  •   ——记校百人计划入选者、电子工程学院万群教授
           


      梦,不灭的梦

      生于1971年万群,小时候常常梦想着身披将校呢大衣,骑上二八自行车吹着口哨就能呼啸着踏平整个世界。渴望成熟和伟大的心理支配了热血燃烧的青春期的万群,他和小伙伴们认真地讨论着各种构想中的最强大武器,以及将来自己会披挂怎样的戎装奔赴战场。

      苦难深重的民族在泥泞中蹒跚走来,一颗颗小小的童心早早滋长着尚武精神。“每篇文章、每本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主线。对国防军事的梦想就是我人生的主线,从最初到现在,肯定还会延续到将来。”白皙的万群穿着浅色的衣服,平静地坐在十月温柔的阳光里,轻轻地说着这么掷地有声的字句。

      小时候学近代史,每每看到书上写国家被蹂躏侮辱,小万群非常气愤,可是却不知道能为祖国变强大做些什么,于是立志长大要去当兵。1993年,获得了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万群差一点真的成了一名军人。当时他准备应聘总参第五十七所,老师的一番话让他醍醐灌顶:“你以为站岗放哨才是保家卫国吗?你以为只有身穿军装才是献身国防吗?为国防贡献最尖端的科研成果、最先进的技术,你同样是可敬的战士。”

      在老师的大力推荐下,对电子信息技术兴趣浓厚的万群选择了在业界享有盛誉的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并于2004年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导。

      也许小时候的万群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真的成为一名“侦察兵”,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就像射手紧紧瞄准靶心,执著于复杂电磁环境中信号源定位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以来,万群承担了“十二五”总装预研项目、军口973子专题,参与了重庆高校创新团队“战场信息处理”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以及多个横向项目。

      当年,他没有成为总参五十七所的一员。如今,他成了总参五十七所的朋友和并肩的战友,开展了时差定位、多维标度定位、复杂环境中定位感知技术等多项合作研究。“很多时候人们觉得一路上总是同船同车是缘分使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们选择的是同一个方向,并且都不曾改变。”万群微笑着说。

      路,漫漫的路

      科研的道路到底几曲几弯,到底延伸多长?无数前辈都给过答案:无尽。踯躅其上的万群同样感同身受。

      万群是同届博士生里最后一个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期间思路活跃的他都有过“打工”的经历,做过LED显示屏的开发,做过……这些“小弯路”也让他看到了别样的风景,科研的路越来越长却越来越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情。1999年之后到现在,想法层出的万群渐渐把目光聚焦在了一个点上:信号源的侦查定位。

      找目标,这是个古老的问题,在战场上更是一招一剑封喉,无数勇者智者以各种我们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方式研究了上千年。然而在现代电磁波辐射复杂的环境里,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雷达和通信侦查考虑的都是简单的直线距离,而现实的情况却多是多径传播的信号,采集到了庞杂巨大的数据信息后,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去准确提取位置?信息化战场上的侦察兵可能不穿军装甚至不上战场,万群就成了这样的一名战士。

      2004年万群与王永良、彭应宁教授等人合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学术专著:《空间谱估计理论与算法》,多年以来,他围绕复杂环境中的多径或非直达波信号参数估计、定位算法、定位系统工程实践中的难题确立项目,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的参数化定位方法转移到现在非参数化定位方法。

      2010年初,电子科技大学-国营第713厂短波超短波阵列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成立,万群任实验室主任。他与713厂一道解决了许多演习场上硬碰硬的难题。比如传统的雷达通常是车载或者固定站,而实验室参与研制的单兵的雷达干扰源可以放在圆筒里,一个人就可以背起走,像撑伞一样打开设备就能进行侦查了。

      在长期的合作中,项目渐渐只是成了一个背景,万群不知不觉与这些单位建立了共赴沙场担荣辱的“战友”情谊。学校与713厂互派技术骨干,联合筹划,共同开拓。和总参57所亦是如此,他们合作技术攀登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联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真正成为了战略伙伴。

      万群好静,他坚信不要太看重眼前的东西,要有一个足够长时间的积累,要把科研持续进行下去,不要被其他东西影响。这种踏实淡然的态度收获了众多青睐,他几乎没有找过项目,基本所有的横向项目都是合作方找过来的。

      2011年,万群参加中电14所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防御新技术的研讨会,做的报告引起了国防科技大学承担973项目的课题负责人的关注,会议之后就主动联系合作。“我们也没有想到能够加入到这么高级别的项目中,这更让我坚定了我的人生信条:心无旁骛,顺其自然”万群说。  

      家,温暖的家

      从1989年入学起到2003年博士后出站,万群没有离开过大学一天。“没想过换个环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万群坦言自己也曾如此问过自己。“读博士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特别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然而出站的那一刻还是非常迷茫,当时我已经31岁了,孩子和家庭都等待照顾。”现实使万群选择到企业工作,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在得知博士后出站时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后,万群就立刻辞去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决定重新回到校园。

      万群第一个联系的是自己的博士导师杨万麟教授。上世纪七十年代杨万麟教授作为创始人组建了雷达技术研究团队。万群在这里汲取养分度过了黄金的硕士和博士生涯,希望再次回到团队,为这个大家庭的发展添砖加瓦。事实上,万群的研究方向也是团队正急需扩展的,当时团队拥有三大方向:大阵列信号处理、雷达目标识别、分布式雷达仿真,万群带来了第四个“拳头产品”:信号源定位。

      团队还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电子科大自主设置的特色二级学科:信息获取和探测服务。围绕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万群和一群年轻的老师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积极参与推动,为这个领域培养人才。他们特别关注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比如压缩采样和信号重建,打破了传统的框架,从理论上为信息获取指出了一个新的途径,这在信息处理领域里面是一个大的进展 。

      随着团队的日益成长,万群和团队的老师们愈加体会到了责任之重。无论是相邻学科与兄弟学院相比,还是同一学科与其他一些学校相比,都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参加国际会议,提升社会影响力,他们已经从点点滴滴做着努力。

      他的学生们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万群老师都主张他们“慢一点”,慢一点去了解学术领域,慢一点去多做积累,慢一点确定研究方向,慢一点感受科研带来的点滴情绪,这在现在这个飞速运行的浮躁社会尤其珍贵。

      教师节时,万群收到有全体学生签名的贺卡,而自己也不会忘记给科研之路上扶自己学步的所有恩师一一送去祝福。“工程上给我成就感,教学的研究给我满足感,夏天的栀子秋天的银杏,爱我的恩师我爱的学生,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所以,不要想太多,就好好当个侦察兵吧。”窗外,秋阳温柔,万群的笑容亦是温暖。 
    责任编辑: 办事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启梦成电】做最优秀的“侦察兵”

  • 2013年10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网站
  •   ——记校百人计划入选者、电子工程学院万群教授
           


      梦,不灭的梦

      生于1971年万群,小时候常常梦想着身披将校呢大衣,骑上二八自行车吹着口哨就能呼啸着踏平整个世界。渴望成熟和伟大的心理支配了热血燃烧的青春期的万群,他和小伙伴们认真地讨论着各种构想中的最强大武器,以及将来自己会披挂怎样的戎装奔赴战场。

      苦难深重的民族在泥泞中蹒跚走来,一颗颗小小的童心早早滋长着尚武精神。“每篇文章、每本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主线。对国防军事的梦想就是我人生的主线,从最初到现在,肯定还会延续到将来。”白皙的万群穿着浅色的衣服,平静地坐在十月温柔的阳光里,轻轻地说着这么掷地有声的字句。

      小时候学近代史,每每看到书上写国家被蹂躏侮辱,小万群非常气愤,可是却不知道能为祖国变强大做些什么,于是立志长大要去当兵。1993年,获得了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万群差一点真的成了一名军人。当时他准备应聘总参第五十七所,老师的一番话让他醍醐灌顶:“你以为站岗放哨才是保家卫国吗?你以为只有身穿军装才是献身国防吗?为国防贡献最尖端的科研成果、最先进的技术,你同样是可敬的战士。”

      在老师的大力推荐下,对电子信息技术兴趣浓厚的万群选择了在业界享有盛誉的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并于2004年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导。

      也许小时候的万群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真的成为一名“侦察兵”,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就像射手紧紧瞄准靶心,执著于复杂电磁环境中信号源定位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以来,万群承担了“十二五”总装预研项目、军口973子专题,参与了重庆高校创新团队“战场信息处理”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以及多个横向项目。

      当年,他没有成为总参五十七所的一员。如今,他成了总参五十七所的朋友和并肩的战友,开展了时差定位、多维标度定位、复杂环境中定位感知技术等多项合作研究。“很多时候人们觉得一路上总是同船同车是缘分使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们选择的是同一个方向,并且都不曾改变。”万群微笑着说。

      路,漫漫的路

      科研的道路到底几曲几弯,到底延伸多长?无数前辈都给过答案:无尽。踯躅其上的万群同样感同身受。

      万群是同届博士生里最后一个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期间思路活跃的他都有过“打工”的经历,做过LED显示屏的开发,做过……这些“小弯路”也让他看到了别样的风景,科研的路越来越长却越来越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情。1999年之后到现在,想法层出的万群渐渐把目光聚焦在了一个点上:信号源的侦查定位。

      找目标,这是个古老的问题,在战场上更是一招一剑封喉,无数勇者智者以各种我们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方式研究了上千年。然而在现代电磁波辐射复杂的环境里,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雷达和通信侦查考虑的都是简单的直线距离,而现实的情况却多是多径传播的信号,采集到了庞杂巨大的数据信息后,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去准确提取位置?信息化战场上的侦察兵可能不穿军装甚至不上战场,万群就成了这样的一名战士。

      2004年万群与王永良、彭应宁教授等人合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学术专著:《空间谱估计理论与算法》,多年以来,他围绕复杂环境中的多径或非直达波信号参数估计、定位算法、定位系统工程实践中的难题确立项目,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的参数化定位方法转移到现在非参数化定位方法。

      2010年初,电子科技大学-国营第713厂短波超短波阵列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成立,万群任实验室主任。他与713厂一道解决了许多演习场上硬碰硬的难题。比如传统的雷达通常是车载或者固定站,而实验室参与研制的单兵的雷达干扰源可以放在圆筒里,一个人就可以背起走,像撑伞一样打开设备就能进行侦查了。

      在长期的合作中,项目渐渐只是成了一个背景,万群不知不觉与这些单位建立了共赴沙场担荣辱的“战友”情谊。学校与713厂互派技术骨干,联合筹划,共同开拓。和总参57所亦是如此,他们合作技术攀登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联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真正成为了战略伙伴。

      万群好静,他坚信不要太看重眼前的东西,要有一个足够长时间的积累,要把科研持续进行下去,不要被其他东西影响。这种踏实淡然的态度收获了众多青睐,他几乎没有找过项目,基本所有的横向项目都是合作方找过来的。

      2011年,万群参加中电14所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防御新技术的研讨会,做的报告引起了国防科技大学承担973项目的课题负责人的关注,会议之后就主动联系合作。“我们也没有想到能够加入到这么高级别的项目中,这更让我坚定了我的人生信条:心无旁骛,顺其自然”万群说。  

      家,温暖的家

      从1989年入学起到2003年博士后出站,万群没有离开过大学一天。“没想过换个环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万群坦言自己也曾如此问过自己。“读博士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特别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然而出站的那一刻还是非常迷茫,当时我已经31岁了,孩子和家庭都等待照顾。”现实使万群选择到企业工作,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在得知博士后出站时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后,万群就立刻辞去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决定重新回到校园。

      万群第一个联系的是自己的博士导师杨万麟教授。上世纪七十年代杨万麟教授作为创始人组建了雷达技术研究团队。万群在这里汲取养分度过了黄金的硕士和博士生涯,希望再次回到团队,为这个大家庭的发展添砖加瓦。事实上,万群的研究方向也是团队正急需扩展的,当时团队拥有三大方向:大阵列信号处理、雷达目标识别、分布式雷达仿真,万群带来了第四个“拳头产品”:信号源定位。

      团队还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电子科大自主设置的特色二级学科:信息获取和探测服务。围绕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万群和一群年轻的老师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积极参与推动,为这个领域培养人才。他们特别关注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比如压缩采样和信号重建,打破了传统的框架,从理论上为信息获取指出了一个新的途径,这在信息处理领域里面是一个大的进展 。

      随着团队的日益成长,万群和团队的老师们愈加体会到了责任之重。无论是相邻学科与兄弟学院相比,还是同一学科与其他一些学校相比,都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参加国际会议,提升社会影响力,他们已经从点点滴滴做着努力。

      他的学生们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万群老师都主张他们“慢一点”,慢一点去了解学术领域,慢一点去多做积累,慢一点确定研究方向,慢一点感受科研带来的点滴情绪,这在现在这个飞速运行的浮躁社会尤其珍贵。

      教师节时,万群收到有全体学生签名的贺卡,而自己也不会忘记给科研之路上扶自己学步的所有恩师一一送去祝福。“工程上给我成就感,教学的研究给我满足感,夏天的栀子秋天的银杏,爱我的恩师我爱的学生,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所以,不要想太多,就好好当个侦察兵吧。”窗外,秋阳温柔,万群的笑容亦是温暖。 
    责任编辑: 办事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