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专家建言军民深度融合——唤醒军工“睡美人”激活民企“生力军”

  • 2016年10月31日 16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过去几个月,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多次来川,参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绵阳科博会等。10月30日,他在首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峰会议发表主题演讲,认为要从当代中国重大战略问题的角度,来理解“民参军”的重要价值,中小企业是国防军工的“创新之源”。

      军转民

      “睡美人”要唤醒

      问题:2.9万件国防知识产权还是“睡美人”

      应对:建立释放国防科技储能的创新平台

      在发达国家,航天产业的投入产出拉动效应在1:7左右。我国目前又是多少呢?1:2。姜鲁鸣用这组数据来对比,是想说明:我国军工对民用产业带动能力尚弱,“军转民”亟待转型升级。

      根据他的研究数据,目前各军工集团共生产50大类、约1.5万种民品,民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75%左右。但总体上看,目前军工高科技成果向国民经济领域应用转化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对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比较小。截至2015年底,全国11个军工集团总收入有75%是民品,但真正属于高技术的只有35%。

      一方面是军工的带动力弱,另一方面,由于军民二元体制分割等原因,目前共有2.9万件国防知识产权还处于“睡美人”状态。

      如何唤醒“睡美人”,提高国防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姜鲁鸣透露,我国目前正在研究释放国防科技储能的创新平台。比如在发动机、铝合金材料等国家专项中的重大技术和工艺突破,如果能够释放出来,对于解决铝业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大作用,同时也能推进国防建设。

      姜鲁鸣建议,在确保军品任务的前提下,要探索建立开发民用产品、民用技术的新思路新机制。

      民参军

      “生力军”要激活

      问题:民品配套率低,且以低端为主

      应对: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在创新能力和效率上,是大企业强还是小企业强呢?”姜鲁鸣提出问题之后,随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巨无霸”的创新能力不足,大企业通常不解决原始创新的问题,而是解决技术落地的问题。

      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重要指标来看,真正的“创新之源”,在于机制灵活、反应敏捷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引进、创新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我国75%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

      创新力强,但这些力量并没有在军事领域发挥出来。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军工集团的民品配套率仍然很低。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1069家民营企业获得资质,分三类情况。第一类为产品或技术填补现有空白,如军用机器人、军用北斗终端、尖端材料等。第二类产品或技术,对现有军品技术形成有效补充,典型的有军用红外热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第三类则是参与低端配套,而这也是“参军”民企中数量最多的。

      在姜鲁鸣看来,这种现象和结构,显然不利于提升我国国防工业的竞争力,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参军”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进入机制不畅;二是进入后被“钙化”,发挥作用有限。

      为此,我国下一步将加速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工业能力结构体系,以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增强国防军工的发展动力。姜鲁鸣认为,未来“民参军”将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强力推动下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 (记者 张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专家建言军民深度融合——唤醒军工“睡美人”激活民企“生力军”

  • 2016年10月31日 16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过去几个月,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多次来川,参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绵阳科博会等。10月30日,他在首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峰会议发表主题演讲,认为要从当代中国重大战略问题的角度,来理解“民参军”的重要价值,中小企业是国防军工的“创新之源”。

      军转民

      “睡美人”要唤醒

      问题:2.9万件国防知识产权还是“睡美人”

      应对:建立释放国防科技储能的创新平台

      在发达国家,航天产业的投入产出拉动效应在1:7左右。我国目前又是多少呢?1:2。姜鲁鸣用这组数据来对比,是想说明:我国军工对民用产业带动能力尚弱,“军转民”亟待转型升级。

      根据他的研究数据,目前各军工集团共生产50大类、约1.5万种民品,民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75%左右。但总体上看,目前军工高科技成果向国民经济领域应用转化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对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比较小。截至2015年底,全国11个军工集团总收入有75%是民品,但真正属于高技术的只有35%。

      一方面是军工的带动力弱,另一方面,由于军民二元体制分割等原因,目前共有2.9万件国防知识产权还处于“睡美人”状态。

      如何唤醒“睡美人”,提高国防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姜鲁鸣透露,我国目前正在研究释放国防科技储能的创新平台。比如在发动机、铝合金材料等国家专项中的重大技术和工艺突破,如果能够释放出来,对于解决铝业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大作用,同时也能推进国防建设。

      姜鲁鸣建议,在确保军品任务的前提下,要探索建立开发民用产品、民用技术的新思路新机制。

      民参军

      “生力军”要激活

      问题:民品配套率低,且以低端为主

      应对: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在创新能力和效率上,是大企业强还是小企业强呢?”姜鲁鸣提出问题之后,随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巨无霸”的创新能力不足,大企业通常不解决原始创新的问题,而是解决技术落地的问题。

      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重要指标来看,真正的“创新之源”,在于机制灵活、反应敏捷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引进、创新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我国75%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

      创新力强,但这些力量并没有在军事领域发挥出来。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军工集团的民品配套率仍然很低。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1069家民营企业获得资质,分三类情况。第一类为产品或技术填补现有空白,如军用机器人、军用北斗终端、尖端材料等。第二类产品或技术,对现有军品技术形成有效补充,典型的有军用红外热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第三类则是参与低端配套,而这也是“参军”民企中数量最多的。

      在姜鲁鸣看来,这种现象和结构,显然不利于提升我国国防工业的竞争力,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参军”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进入机制不畅;二是进入后被“钙化”,发挥作用有限。

      为此,我国下一步将加速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工业能力结构体系,以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增强国防军工的发展动力。姜鲁鸣认为,未来“民参军”将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强力推动下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 (记者 张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