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131期

  • 2016年09月29日 17时01分
  • 来源: 四川扶贫移民网
  • 【字体:
  • 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  第131期

      【工作动态】

      ●屏山县新安镇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扶贫

      ●射洪县采取组团方式推进精准扶贫

      ●岳池县探索出产业扶贫三种新模式


      屏山县新安镇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扶贫。屏山县新安镇针对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农技员技术所长与所在村产业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在龙桥村试点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一是因地制宜聘请“土专家”。龙桥村定位以500亩茶叶、500亩李子、500亩椪柑为龙头,其它传统农业和家禽畜牧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新安镇党委政府根据该村产业发展定位,经综合考量,聘用熟悉龙桥村情况、经营茶业和李子效益较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龙桥村村民邓园治为“土专家”,签订“镇、村、人”三方协议,明确邓园治按集中培训、电话服务、实地指导等方式,对龙桥村的茶业、李子发展进行有效服务。二是强化培训提升“土专家”。镇上主动邀请市、县和邻省绥江县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产业成绩的实践人员到村开展椪柑、家禽畜牧业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有效弥补了“土专家”邓园治在该方面的专业短板。同时,派“土专家”邓园治和有想法、有能力的一线人员到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引导“土专家”通过书本、电视、自媒体自学成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三是量化考核用好“土专家”。龙桥村驻村工作组采取支付课时费、保障培训费、年终考核奖“三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对“土专家”考核,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村两委根据农时所需或者“土专家”根据农户需要申请,经村支书和“第一书记”同意,开展集中培训或实地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次给予200元补助。通过农技员补助资金和帮扶单位无偿帮扶资金为“土专家”外出学习妥善解决相关经费。在年终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为称职及以上,年终奖励1200元并续聘,考核为不合格,则不奖励不续聘。

      射洪县采取组团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射洪县统筹考虑相邻乡镇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突破村社界线,跨乡镇、跨村社整合有利要素,推动基建联网、产业连片、新村联建、政策联动,实现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好村带差村的组团式发展,核心区涵盖19个乡镇的51个贫困村、2.35万贫困人口。沱牌组团: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市农业园区大环线将沱牌、明星、瞿河、青堤等4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67个非贫困村串联起来,以优质水果、白羽肉鸡、特色旅游为重点,以农业“品牌化”战略为牵引,实现产业、技术和资金多重帮扶,在组团内推进甜橙、柠檬和粮油等特色产业镶嵌式发展。洋溪组团:依托洋溪和金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洋溪、金鹤、官升等3个乡镇的8个贫困村和57个非贫困村连片发展,大力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万余亩,发展蔬菜种植2.2万亩,莲藕种植5000余亩,养殖生猪2万余头,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带动入社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金华组团:依托县域北部优势林业资源,将广兴、金华、凤来、双溪、潼射、复兴等6个乡镇的17个贫困村和122个非贫困村连片建设,大力发展以核桃、清见为主,速生红叶杨、香椿为辅的林业产业。目前,已引进太阳湖农业公司、清见公司、和泰畜牧等企业入驻,发展各类林业产业10万亩,年均解决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剩余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000余元。城郊组团: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将太和、万林、玉太等3个乡镇的6个贫困村和43个非贫困村统一打造,突出“多元文化、一村一品”的定位,进一步挖掘优势资源,凸显乡村特色,满足游客休闲、度假、体验等需求,积极推进旅游扶贫示范片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其中1个为贫困村。东北组团:依托省级重点工程群英水库项目建设,带动文升乡、仁和镇、天仙镇等3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和65个非贫困村,以“水库移民集中安置、小集镇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精准扶贫”等七个方面相结合为抓手,发展传统农业、库区旅游产业,切实将“旱片死角”变为“风水宝地”。

      岳池县探索出产业扶贫三种新模式。一是“借鸡生蛋”模式。村合作社向广安一家亲公司购买土鸡,借给贫困养殖户寄养,公司按合同规定的统一价格全部回收土鸡蛋。养殖周期结束后,再按所借鸡苗数回购土鸡,实现贫困养殖户通过养鸡产蛋、卖蛋增收。目前,鸡蛋收购价为1.1元/枚,每只土鸡产一枚蛋需要的饲料成本约为0.4元,每产一枚鸡蛋养殖户可获得0.7元的利润。二是“生猪寄养”模式。由业主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技术,贫困户提供圈舍、劳动力在家“寄养”,业主以每头300元的标准回收育肥猪,同时在生态猪出栏时,业主按每头100元分利润给贫困户。2016年,全县规划新(改)建圈舍面积4.1万平米,发展生猪6万头,可带动1000余名贫困户脱贫。三是“变闲为宝”模式。利用撂荒地、荒山、荒坡,租给业主种植核桃、花椒、藤椒、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县北部山区10余个乡镇干果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其中核桃8.5万亩、花椒6.7万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88元;整修闲置房屋、村小、池塘,保持川东民居特色、乡土特色、民俗记忆,开办“农家乐”“村博馆”,发展农家体验休闲旅游。目前,全县贫困村利用闲置房屋开办的“农家乐”达30余家。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131期

  • 2016年09月29日 17时01分
  • 来源: 四川扶贫移民网
  • 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  第131期

      【工作动态】

      ●屏山县新安镇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扶贫

      ●射洪县采取组团方式推进精准扶贫

      ●岳池县探索出产业扶贫三种新模式


      屏山县新安镇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扶贫。屏山县新安镇针对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农技员技术所长与所在村产业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在龙桥村试点聘请“土专家”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一是因地制宜聘请“土专家”。龙桥村定位以500亩茶叶、500亩李子、500亩椪柑为龙头,其它传统农业和家禽畜牧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新安镇党委政府根据该村产业发展定位,经综合考量,聘用熟悉龙桥村情况、经营茶业和李子效益较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龙桥村村民邓园治为“土专家”,签订“镇、村、人”三方协议,明确邓园治按集中培训、电话服务、实地指导等方式,对龙桥村的茶业、李子发展进行有效服务。二是强化培训提升“土专家”。镇上主动邀请市、县和邻省绥江县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产业成绩的实践人员到村开展椪柑、家禽畜牧业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有效弥补了“土专家”邓园治在该方面的专业短板。同时,派“土专家”邓园治和有想法、有能力的一线人员到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引导“土专家”通过书本、电视、自媒体自学成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三是量化考核用好“土专家”。龙桥村驻村工作组采取支付课时费、保障培训费、年终考核奖“三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对“土专家”考核,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村两委根据农时所需或者“土专家”根据农户需要申请,经村支书和“第一书记”同意,开展集中培训或实地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次给予200元补助。通过农技员补助资金和帮扶单位无偿帮扶资金为“土专家”外出学习妥善解决相关经费。在年终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为称职及以上,年终奖励1200元并续聘,考核为不合格,则不奖励不续聘。

      射洪县采取组团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射洪县统筹考虑相邻乡镇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突破村社界线,跨乡镇、跨村社整合有利要素,推动基建联网、产业连片、新村联建、政策联动,实现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好村带差村的组团式发展,核心区涵盖19个乡镇的51个贫困村、2.35万贫困人口。沱牌组团: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市农业园区大环线将沱牌、明星、瞿河、青堤等4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67个非贫困村串联起来,以优质水果、白羽肉鸡、特色旅游为重点,以农业“品牌化”战略为牵引,实现产业、技术和资金多重帮扶,在组团内推进甜橙、柠檬和粮油等特色产业镶嵌式发展。洋溪组团:依托洋溪和金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洋溪、金鹤、官升等3个乡镇的8个贫困村和57个非贫困村连片发展,大力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万余亩,发展蔬菜种植2.2万亩,莲藕种植5000余亩,养殖生猪2万余头,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带动入社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金华组团:依托县域北部优势林业资源,将广兴、金华、凤来、双溪、潼射、复兴等6个乡镇的17个贫困村和122个非贫困村连片建设,大力发展以核桃、清见为主,速生红叶杨、香椿为辅的林业产业。目前,已引进太阳湖农业公司、清见公司、和泰畜牧等企业入驻,发展各类林业产业10万亩,年均解决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剩余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000余元。城郊组团: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将太和、万林、玉太等3个乡镇的6个贫困村和43个非贫困村统一打造,突出“多元文化、一村一品”的定位,进一步挖掘优势资源,凸显乡村特色,满足游客休闲、度假、体验等需求,积极推进旅游扶贫示范片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其中1个为贫困村。东北组团:依托省级重点工程群英水库项目建设,带动文升乡、仁和镇、天仙镇等3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和65个非贫困村,以“水库移民集中安置、小集镇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精准扶贫”等七个方面相结合为抓手,发展传统农业、库区旅游产业,切实将“旱片死角”变为“风水宝地”。

      岳池县探索出产业扶贫三种新模式。一是“借鸡生蛋”模式。村合作社向广安一家亲公司购买土鸡,借给贫困养殖户寄养,公司按合同规定的统一价格全部回收土鸡蛋。养殖周期结束后,再按所借鸡苗数回购土鸡,实现贫困养殖户通过养鸡产蛋、卖蛋增收。目前,鸡蛋收购价为1.1元/枚,每只土鸡产一枚蛋需要的饲料成本约为0.4元,每产一枚鸡蛋养殖户可获得0.7元的利润。二是“生猪寄养”模式。由业主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技术,贫困户提供圈舍、劳动力在家“寄养”,业主以每头300元的标准回收育肥猪,同时在生态猪出栏时,业主按每头100元分利润给贫困户。2016年,全县规划新(改)建圈舍面积4.1万平米,发展生猪6万头,可带动1000余名贫困户脱贫。三是“变闲为宝”模式。利用撂荒地、荒山、荒坡,租给业主种植核桃、花椒、藤椒、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县北部山区10余个乡镇干果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其中核桃8.5万亩、花椒6.7万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88元;整修闲置房屋、村小、池塘,保持川东民居特色、乡土特色、民俗记忆,开办“农家乐”“村博馆”,发展农家体验休闲旅游。目前,全县贫困村利用闲置房屋开办的“农家乐”达30余家。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