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罗江36个贫困村要整体脱贫

  • 2017年01月22日 17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整合扶贫资金,建“造血式”扶贫产业园

      “这只母羊生了个四胞胎。”1月14日,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临江村大耳羊养殖脱贫产业园里,因为羊宝宝的到来温暖了许多,“贫困户在这儿工作不仅有钱挣,年底还有分红拿。”养殖户们一边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羊,一边乐呵呵地讲起自家脱贫的故事。

      这片产业园是由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占地100余亩,配套完善了养殖圈舍、水井等设施,当前大耳羊存栏数80头、饲料桑种植面积30亩、草料种植面积70余亩,将全村56户115名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产业园扶贫。

      2017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大幕开启,到年底,罗江县要实现3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

      如何确保稳定脱贫、同步小康?像临江村大耳羊养殖脱贫产业园一样,罗江县探索整合扶贫资金,已建和在建“造血式”产业园26个,覆盖贫困人口5200多人。

      集中培育产业园资金用在刀刃上

      “以前总是干部一厢情愿,忙着给贫困户买种苗、送畜禽。但贫困户要么缺劳力,要么没技术,既种不好,也养不好,更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罗江县慧觉镇副镇长张述勇坦言,过去扶贫人财物“大水漫灌”难见效。

      罗江县10个乡镇,80%位于浅丘地带,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资金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好钢就该用在刀刃上。去年初,慧觉镇率先探路,利用扶贫资金,在龙王村流转260亩土地,建起全省第一个贫困户自己的精准扶贫产业园,集中发展贵妃枣,前阵子,产业园举行股东分红大会,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告诉村民,套种在枣树间的辣椒、茄子丰收了,除去成本和相关费用,每股分红450元。“扶贫资金虽是一次性投入,但产业却可以长期发挥效益。”慧觉镇龙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成说,精准扶贫产业园有效解决了过去扶贫送钱送物不可持续、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既能为贫困户提供持续的“造血”能力,又为村上培育了一个特色产业。

      目前,慧觉镇的三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建起了扶贫产业园。

      对此,罗江县整合2015年、2016年专项扶贫开发资金2200万元,从扶贫项目库中选取项目,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流转一定规模土地,连片发展贵妃枣、莲藕、蚕桑、雷竹等13种特色产业,已建和在建扶贫产业园26个,园区面积达3500余亩。

      园区“结对联建”对接市场保障收益

      “要是钱投进去赔了怎么办?贫困户真的能分到红吗?”产业扶贫不容易,一开始贫困户的顾虑真不少。

      为打消大伙顾虑,促进产业园规范化运行,罗江把扶贫产业园作为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作。

      走进新盛镇金铃村扶贫产业园,“不知火”柑橘苗两尺来高,果树间青菜、青笋生机盎然。

      “以前坡上杂草丛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平日忙完家务活,年过古稀的贫困户王建华总喜欢到坡上转一圈。

      新盛镇15个村中有13个贫困村。2015年,该镇争取扶贫资金360万元,以村为单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等方式,在6个贫困村分别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园,并成立以贫困户为社员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贫困户选举专合社董事会、监事会,全权负责园区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和市场竞争。

      农业生产周期长,贫困户短期收益如何保障?新盛镇各产业园在主导产业建设培育前期,根据市场行情,间种蔬菜、花生、黄豆等见效快的作物,“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专合社、龙头企业、农贸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模式发展产业,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金铃村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云桥介绍。

      资金量化折股到户贫困户成股东拿分红

      最近,蟠龙镇海棠村七组刘期平老人家好事连连:先是村上建扶贫产业园,成立雷竹专业合作社,自家1.97亩旱地直接以土地入股;再是作为贫困户,全家5人享有5股合作社股份;还有老伴帮助合作社种菜,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刘期平患有气管炎、肺心病等多种老年病,最近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走起路来也精神好多了。“成了合作社股东每年都有分红,再加上打点零工,日子总算有了奔头!”他说。

      去年年初,海棠村用90万元扶贫资金和全村800余亩土地,组建罗江县海棠湾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享有产业园股份。

      罗江按照扶贫资金精准到户的原则,股权设置禁止“一刀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确定贫困户股权系数,量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并发放股权证。同时,园区赢利扣除生产成本后,按“721”比例进行分红,即70%用于产业园区贫困户按股分红;20%作为风险基金;10%由村两委用于其他需要临时扶持的困难群体。

      罗江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财政资金量化折股到户和建立可长期产生效益的产业园,真正做到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的目标,收到了财政资金持续增值、扶贫对象滚动增收的双重效益。 (记者 吴晓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罗江36个贫困村要整体脱贫

  • 2017年01月22日 17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整合扶贫资金,建“造血式”扶贫产业园

      “这只母羊生了个四胞胎。”1月14日,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临江村大耳羊养殖脱贫产业园里,因为羊宝宝的到来温暖了许多,“贫困户在这儿工作不仅有钱挣,年底还有分红拿。”养殖户们一边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羊,一边乐呵呵地讲起自家脱贫的故事。

      这片产业园是由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占地100余亩,配套完善了养殖圈舍、水井等设施,当前大耳羊存栏数80头、饲料桑种植面积30亩、草料种植面积70余亩,将全村56户115名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产业园扶贫。

      2017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大幕开启,到年底,罗江县要实现3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

      如何确保稳定脱贫、同步小康?像临江村大耳羊养殖脱贫产业园一样,罗江县探索整合扶贫资金,已建和在建“造血式”产业园26个,覆盖贫困人口5200多人。

      集中培育产业园资金用在刀刃上

      “以前总是干部一厢情愿,忙着给贫困户买种苗、送畜禽。但贫困户要么缺劳力,要么没技术,既种不好,也养不好,更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罗江县慧觉镇副镇长张述勇坦言,过去扶贫人财物“大水漫灌”难见效。

      罗江县10个乡镇,80%位于浅丘地带,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资金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好钢就该用在刀刃上。去年初,慧觉镇率先探路,利用扶贫资金,在龙王村流转260亩土地,建起全省第一个贫困户自己的精准扶贫产业园,集中发展贵妃枣,前阵子,产业园举行股东分红大会,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告诉村民,套种在枣树间的辣椒、茄子丰收了,除去成本和相关费用,每股分红450元。“扶贫资金虽是一次性投入,但产业却可以长期发挥效益。”慧觉镇龙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成说,精准扶贫产业园有效解决了过去扶贫送钱送物不可持续、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既能为贫困户提供持续的“造血”能力,又为村上培育了一个特色产业。

      目前,慧觉镇的三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建起了扶贫产业园。

      对此,罗江县整合2015年、2016年专项扶贫开发资金2200万元,从扶贫项目库中选取项目,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流转一定规模土地,连片发展贵妃枣、莲藕、蚕桑、雷竹等13种特色产业,已建和在建扶贫产业园26个,园区面积达3500余亩。

      园区“结对联建”对接市场保障收益

      “要是钱投进去赔了怎么办?贫困户真的能分到红吗?”产业扶贫不容易,一开始贫困户的顾虑真不少。

      为打消大伙顾虑,促进产业园规范化运行,罗江把扶贫产业园作为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运作。

      走进新盛镇金铃村扶贫产业园,“不知火”柑橘苗两尺来高,果树间青菜、青笋生机盎然。

      “以前坡上杂草丛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平日忙完家务活,年过古稀的贫困户王建华总喜欢到坡上转一圈。

      新盛镇15个村中有13个贫困村。2015年,该镇争取扶贫资金360万元,以村为单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等方式,在6个贫困村分别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园,并成立以贫困户为社员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贫困户选举专合社董事会、监事会,全权负责园区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和市场竞争。

      农业生产周期长,贫困户短期收益如何保障?新盛镇各产业园在主导产业建设培育前期,根据市场行情,间种蔬菜、花生、黄豆等见效快的作物,“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专合社、龙头企业、农贸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模式发展产业,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金铃村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云桥介绍。

      资金量化折股到户贫困户成股东拿分红

      最近,蟠龙镇海棠村七组刘期平老人家好事连连:先是村上建扶贫产业园,成立雷竹专业合作社,自家1.97亩旱地直接以土地入股;再是作为贫困户,全家5人享有5股合作社股份;还有老伴帮助合作社种菜,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刘期平患有气管炎、肺心病等多种老年病,最近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走起路来也精神好多了。“成了合作社股东每年都有分红,再加上打点零工,日子总算有了奔头!”他说。

      去年年初,海棠村用90万元扶贫资金和全村800余亩土地,组建罗江县海棠湾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享有产业园股份。

      罗江按照扶贫资金精准到户的原则,股权设置禁止“一刀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确定贫困户股权系数,量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并发放股权证。同时,园区赢利扣除生产成本后,按“721”比例进行分红,即70%用于产业园区贫困户按股分红;20%作为风险基金;10%由村两委用于其他需要临时扶持的困难群体。

      罗江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财政资金量化折股到户和建立可长期产生效益的产业园,真正做到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的目标,收到了财政资金持续增值、扶贫对象滚动增收的双重效益。 (记者 吴晓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