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篷车开进彝区乡村 脱贫故事演成戏唱成歌
文化大篷车走进万坪乡约嘎村。 (贾首健 摄)
“只要我们有决心,富裕只是早和晚……”11月16日,彝族新年将至,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的甘嫫阿妞艺术团紧锣密鼓地开启了送文化下乡的行程。“彝族新年期间,希望贫困村群众可以‘好戏连台看’。”峨边县文化馆馆长骆雅茜介绍。
从去年6月以来,峨边利用文化大篷车推进彝区移风易俗工作。甘嫫阿妞艺术团是主要的演出力量,一年多来,艺术团为峨边的乡村群众带来了近70场精彩的演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县每一个贫困山村。
“我们把贫困群众的脱贫故事演成戏、唱成歌。”骆雅茜说,他们的创作内容都是取材于村民的真实故事,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彝区年轻人,演员们表演投入,村民们也看得带劲。
乡亲点赞 在家门口演身边事
11月初,在乐山举办的全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比赛中,由甘嫫阿妞艺术团创作和出演的《第一书记和五朵金花》进行了开场秀,并引来了不少关注,成为本地小有名气的原创文艺作品。
作为主创人,骆雅茜介绍,该剧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该县万坪乡约嘎村第一书记李阿洪的真人真事。在这个地处小凉山深处的山村,村民们在李阿洪的带领下,发展了竹笋、蜂蜜、中药材种植等“五朵金花”产业。大家既脱了贫又鼓了劲。
骆雅茜介绍,去年8月,他们在约嘎村开展文化大篷车乡村行活动时,发现当地的村民不但热情互动,还主动登台表演。“我们一下就感觉到,这里肯定有故事。”
随后,甘嫫阿妞艺术团多次到约嘎村走村入户进行素材搜集,还原了村民对李阿洪从质疑到信任,从排斥到尊敬,并在李阿洪的带领下共同勤奋创业致富的过程。
峨边县文联主席黄伟说,为推进彝区的移风易俗工作,峨边用文化大篷车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了一批如《明事理张老娘》《细看彝家新变化》等“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村民不仅看得懂,也很有代入感。
走出大山 “非专业团队”创作专业作品
“最近,甘嫫阿妞艺术团收到了不少邀请,请我们去外地登台演出。”骆雅茜笑称,没想到一支“杂牌军”,也能走出峨边、走出乐山。
这支10多人的演出队伍,大多是90后,且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文艺演员。从去年至今,甘嫫阿妞艺术团的演职人员既要承担文化馆的平日演出,还要定期开展“文化大篷车乡村行”活动,“平均每周都有一至两场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活动,工作强度不小。”
“既要当演员又要做主持人,还是后勤人员,保障大家的衣食住行。”团队的骨干吉部志根说,自己跟很多团队成员一样,常常身兼数职连轴转。
虽然日程紧、人手少,但大家却很有干劲。“团队里不少成员是土生土长的彝族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都很熟悉,这样的‘先天优势’也被合理运用到了文艺作品的创作中。”骆雅茜介绍,例如在《第一书记和五朵金花》中,就大胆地采用了彝族方言说唱。
同时,为了提高艺术水准,在歌曲创作上,甘嫫阿妞艺术团还请来小有名气的“彝组合”承担歌曲创作。这些歌曲在彝族元素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编曲方式,把主旋律的作品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传递新风 把舞台交给群众
近日,甘嫫阿妞艺术团在沙坪镇峨星村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这一次,10多个艺术团成员是配角,演出的主角是峨星村的村民。
在村委会大院前,一曲《山歌就唱共产党》拉开演出的序幕。随即,村民们自己上台表演手铃说唱《彝家新寨春来到》,用彝语赞颂彝家新寨建设和彝家新生活。随后,彝语相声、舞蹈等节目轮番上场,大家打起节拍,尽情欢呼。
“为这场活动大家准备了好几周,能歌善舞的彝族群众从舞台上收获了快乐和自信。”峨星村村支部书记鲁惹维布说,现在,村民的生活条件转好,大家物质上脱了贫,精神上也要脱贫。
演出完后,艺术团成员们被热情的乡亲们请进家门做客,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由艺术团带来的摄影图片、书画、图书等。
“将来,我们希望在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地方,把舞台交给群众。”骆雅茜很有感触,如今,彝区在脱贫奔康过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他们日常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彝区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来源。“我们将继续通过文化、艺术等各种方式,让文明新风吹拂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地方。” (记者 吴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