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照片背后的小康故事
这四张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片段,是历史进程的鲜活记录。过去的贫困户,生活改善了;基层卫生所,在提供贴心、实用的医疗服务;山区学童能吃上热乎的营养餐,教育资源在流向过去的贫瘠之地;大学生创业,一路有政策呵护……每一张照片留下的瞬间,每个故事记录的点滴,都是对小康社会的生动注脚。
故事[一]
免费午餐热腾腾 老校长的心愿实现了
讲述人:罗杰(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杉木校区校长)
“开饭了……”5月11日中午12时30分,执行校长罗杰一声呼唤,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最偏远的杉木校区午餐时间到了。
黄豆炒肉、炒蒲瓜、西红柿炒鸡蛋,端着热腾腾的午餐,学生张志强和蒋凤大口大口地吃得好香。“味道很好,吃饱了。”蒋凤笑着说。罗杰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发给了已退休的前执行校长代天久。“老校长最爱看学生吃饭时的笑脸。”
杉木校区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最远的要走40分钟才能到学校。2013年5月前甚至没有通往山上的公路。
以往学生都是自带午饭。2012年起翠屏区作为我省试点地区,开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杉木校区学生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餐。“那时道路不通,运送不便。为了让50多名学生每天能按时吃上牛奶、面包等营养餐,年近60岁的老校长每天步行2个多小时用背篓为学生背餐,我们都称他‘挑夫校长’。”罗杰说,实施营养餐解决了学生的用餐问题后,能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成了老校长的又一心愿。
代天久的心愿在2014年春季成为现实。伴随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的实施,杉木校区新修了两间教室,拓宽了操场,修了新食堂。2014年春季开学第一天,学校的营养餐从“蛋奶模式”变为“供餐模式”,学生们吃上了热餐。
代天久也结束了“挑夫”生涯,当年6月退休。“退休后老校长还是时刻关注学校变化。现在学校有了以前城里才有的先进教学设备,每间教室都有了电子白板,老师不用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下半年光纤就能接进学校,到时就可联网,和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优质学校的网校资源联通。”罗杰说,等老校长下次再回学校,看到这些肯定更高兴。(记者 阳帆 图片由罗杰提供)
故事[二]
在创业关键节点上有很多双手扶着我们走
故事人物:张鹏(创意产品店主,四川大学艺术理论专业研三学生)
照片里的小伙名叫张鹏,自信满满的模样。他是身后这家摆满创意产品小店的店主。这个“老板”还有个特别“头衔”——四川大学艺术理论专业研三学生。同学们在为就业奔波时,25岁的他已休学创业了。
创业,张鹏早有“预谋”。还在本科时,他就在思考今后的出路。看到不少同学在就业压力面前,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他觉着遗憾。“选择创业,是我觉得这条路能够让我更好地从事自己喜爱的设计专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此他除了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还抓住各种机会,了解相关信息,为创业打基础。
首次创业,张鹏选择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创意设计。照片里的小店,就是他的第一间实体店,开在校园里,卖他和朋友设计的创意产品。能有这么大间铺子,还得益于学校的扶持。当年学校特意把原来租出去的一些铺面收回来,打造成创业一条街。张鹏项目以评审第一名成绩入驻,“学校没有收我们一分钱的房租,我们基本上是‘零成本’起步。”
创业很多关键节点上,张鹏都能感觉到有很多双手在扶着他和团队走。
第一个实体店运营上了轨道后,张鹏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地址就选在了人流量大的科华北路。这次张鹏又“分文未花”——武侯区政府与四川大学联合打造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向川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场地。张鹏带领团队多次参与创业大赛,“奖金、创业补贴,是我们运营经费的重要来源。”
办公司的手续也没花太多精力,“街道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办好了。”
除了承接传统广告业务外,张鹏的团队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装饰艺术品消费解决方案,“现在我们的装饰产品还没有达到量产,一旦解决这个问题,把成本降下来,市场推广就会快很多。” (记者 蒋君芳 文/图)
故事[三]
过去日子紧巴巴 现在几十斤腊肉挂楼上
故事人物:胡小碧(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村民)
胡小碧平日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她特意多洗了几张。
照片是今年春节前拍的,背景就是刚刚乔迁的新居。那天阳光灿烂,做好的几十斤腊肉还没风干,就在二楼阳台的竹竿上挂着,油珠儿顺着肉往下滴。“今年腊肉弄得多!”说话时她咧嘴一笑,被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
以前,在胡小碧家拍不到晒了这么多腊肉的照片。那时,一家6口住在半山腰的土坯瓦房,房子老旧、年久失修,屋外大雨屋内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买肉都舍不得,春节做腊肉也就十来斤。
改变,得益于精准扶贫。第一步,是修路。“过去要把养的猪抬出去卖,4个人抬到大路上要1个小时,人工费就要200块。”胡小碧说,那时出行“雨天一身泥”。2015年,安溪潮村新建、改造超过11公里道路,“公交开到家门口,每天6趟,15分钟到县城。”
沿着宽阔村路,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新鲜事进了村。新建聚居点、有了发电设施……
胡小碧家住上了二层楼房,“靠天吃水”变成了用自来水。
田里的大棚也多了。胡小碧看到村里来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员、种养大户,在他们带领下逐步建立起蔬菜、蛋鸡等专业合作社。安溪潮蛋鸡养殖专合社离村口不远,在那儿村民操作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鸡蛋运输、分拣装箱。今年1月底,该合作社为44个入股贫困户发放首批分红,每户1.5万元。
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19.4%已降至0,4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较几年前翻了约10倍。“我们家只能算中等。”胡小碧说,生活变好了,过去全村有超过300人在外务工,现在回来了一多半。她期待未来也能在村里开个农家乐,“搞些钓鱼、果蔬采摘,多安逸的。”(张舒 记者 熊筱伟 图片摄影 张力)
故事[四]
让老百姓更方便 社区医院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讲述人:陈斌(巴中市恩阳区登科社区卫生中心医生)
5月9日,和记者谈起这几年卫生中心的变化,陈斌特意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患者在看眼睛,后面还有几位患者排队。“原来病人很少,坐诊一天也没几个人。现在要排队看病了,你说变化大不大?”
5年前,社区卫生中心很冷清,没有什么病人,医生还有空闲看看书;现在却有点忙不过来了,一上午要看二三十个病人。说话时是中午12点,他还有病人没看完。
看病的人多了,是因为卫生中心条件好了。
陈斌说,近年来卫生中心“一年一个样”。社区卫生中心引进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还争取上级财政投入,购置了1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搭建了500余平方米理疗室,装修了120平方米的门诊输液大厅,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在家门口花基层医院的钱,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陈斌有些自豪。
社区卫生中心还与大医院“联姻”,每周大医院医生都要来坐诊,让辖区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低价、优质服务。今年1月7日,社区卫生中心还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眼科治疗中心,并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合作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等治疗。
让陈斌忙不过来的,不仅是医院里的事儿。
去年社区卫生中心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要上门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儿童、孕妇服务。登科街道办飞凤村84岁的董存理老人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行动不便,服务团队就定期来他家随访,送医送药。
陈斌说,“让老百姓更方便,社区医院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李忠良 记者 石小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