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 市州亮出新动作

  • 2018年02月08日 1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编者按

      2017年,四川完成15个县、3769个村、108.5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验收,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各地下“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

      “21市州发展新词典”聚焦巴中、阿坝和广元,带你感受脱贫攻坚为当地带来的新变化。

      市州新词 六大突破

      【新词扫描】

      为夯实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支撑,巴中提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建设、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城乡提升“六大突破”。其中,在脱贫攻坚上,巴中力争不落一户一人,全面夯实奔康基础。

      志智双扶 脱贫力争不落一户一人

      【一线行走】

      2月6日,平昌县澌岸镇民主村,贫困户李云峰正在花椒园里忙活。“不能因为快过年了,就窝在被窝里不干活。”李云峰笑着说,冬季是修剪花椒树的大好时节,必须剪除徒长枝、干枯枝等,“这都是农技员教的。”

      民主村有48户贫困户。村子里坡陡路难行,不少田地曾长期撂荒。李云峰今年44岁,因身体不好,日子一直过得苦。以前吃水都要到山下去挑,这些年摔坏了10多个挑水桶。

      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巴中力争不落一户一人。近年来,澌岸镇依托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载体,带动贫困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花椒,不少贫困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民主村村支书夏茂兴说,这几年,帮扶干部一次次到李云峰家,苦口婆心动员鼓劲。

      算细账,想出路,在帮扶干部的劝说下,去年,李云峰和妻子不仅种了两亩花椒、一亩生姜,还养了30多只土鸡、4头生猪。此外,村里还为李云峰联系了农技员。

      2月4日立春那天,夫妻俩一算账,一年挣了15000元,“激动得都说不出话了!”

      “以前就知道蛮干,现在懂技术了。”李云峰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第一次挣到五位数的钱,而是心里“不虚”了。花椒管护的剪、刮、涂、喷等技术,他现在能说得头头是道。

      澌岸镇镇长夏照祥介绍,目前该镇已种植花椒4900亩,且把1000多户贫困户都吸纳进这一产业链上。如今,农技员、技术能手、懂技术的基层干部等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贫困户,而“李云峰们”也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延伸对话】

      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

      李云峰的故事是巴中市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的一个生动事例。

      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贫困户李云峰发展起了花椒产业,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了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巴中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把脱贫攻坚作为“六大突破”之首,一以贯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达标,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检验。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有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获得感和幸福感。 (施皓文 记者 庞峰伟)

      市州新词 生态扶贫

      【新词扫描】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阿坝州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新机制,大力开发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力争3至5年形成稳定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确保全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1个劳动力通过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

      增收有法 贫困户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

      【一线行走】

      2月2日,49岁的额拉和同村的阿娥,各自骑上摩托车,前往山里的一片森林巡逻。

      额拉和阿娥是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1月,受益于阿坝实施的生态扶贫政策,两人成了村里的生态资源管护员。

      生态资源管护员是阿坝州探索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新机制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巡逻的路上,额拉告诉记者:“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管好森林资源,每年有6600元的稳定收入。”

      额拉家有5口人,靠上山挖药和打零工为生,加之妻子患病,儿子又在读书,收入很不稳定。额拉说,这下可好了,通过就近就业,脱贫增收更有希望了。

      路越走越窄,到了不能骑摩托车的地方,额拉和阿娥就步行巡逻。“这段时间是防火的关键期,一个月至少得巡逻20趟。”阿娥说。

      二古鲁村有97户353人,其中贫困户16户。村委会主任泽旺扎西告诉记者,为管好全村19万多亩林草地,村里成立了村级生态资源管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设巡山巡查、卡点值守、林区道路管护等3个小组管护森林资源。“除无劳动力的2户外,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均有1人端上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的‘饭碗’。”在泽旺扎西看来,这既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又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黑水县已成立生态资源管护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2601人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

      泽旺扎西也有新的谋划和打算——依托大山里的野生菌资源,搞藏家旅游,“目前,村里已建起了3家藏家乐。”泽旺扎西透露,今年,村里的藏家乐将达10余家。

      【延伸对话】

      阿坝州扶贫移民局总工程师文瑞源:

      绿色是阿坝最大的底色,生态是阿坝最大的资源。

      对此,阿坝州将生态脱贫作为重大问题、重大举措来研究和推进,力求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实惠。今年1月1日起,阿坝将力争每年统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3亿元,按干热河谷造林、森林覆盖、草原(湿地)涵养进行分区综合防治、精准实施,设置2.6万个生态公益性岗位,确保全州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名劳动力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阿坝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惠民。 (记者 徐中成)

      市州新词 “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

      【新词扫描】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广元运用O2O模式建成益农社、就业服务站等平台,力求缓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产品卖难、缺乏务工技能与信息等问题。

      一根网线 让土鸡蛋价格翻了番

      【一线行走】

      “再往左边移点!”2月4日上午9点,杨平顺正让人将写有“月月年年O2O”“和和顺顺奔小康”的春联贴在罗圈岩村益农社的大门上,“再把这个横批——‘互联网+’贴上,就巴适了。”

      杨平顺是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益农社负责人。易地扶贫搬迁后,杨平顺一直负责该村益农社的经营工作。“自从去年实行了‘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土鸡蛋的价格就翻了番。”

      为了让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元把每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都接入了互联网。目前,该市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益农社60多个;设立“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服务站15个,培训村民300多人次;搭建远程诊疗点(网络医院)10多个,初步让搬迁群众实现“有事做”“能致富”。

      以益农社为例,益农社先将村民的商品收集在一起,再通过运营商搭建的网络销售平台销售出去。“扣除人工等费用,获取的利润全部返还给村民。”

      罗圈岩村一组的贫困户杨贵平是受益者之一。2月4日上午10点半,和往常一样,杨贵平准时出现在罗圈岩村益农社的门口,“老杨,我又把鸡蛋拿来了。”

      杨贵平告诉记者,没有益农社之前,“土鸡蛋只能卖到八角钱左右一个。”而且卖鸡蛋一去一回,要花一天,“去掉路费,基本上就没得啥子赚的了。”益农社成立后,杨贵平把鸡蛋交给益农社来卖,“现在能卖到一块六角钱一个,价钱翻了一番。”

      “我们卖的东西都是纯天然的,价格自然要高些。”杨平顺说,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后几天了,现在有5家快递公司进驻罗圈岩村。

      据广元市以工代赈办纪委书记邢万里介绍,目前广元“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已覆盖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7487户24955名群众。

      【延伸对话】

      广元市以工代赈办主任魏红军: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村民“搬出来容易,但就业难”“发展产业容易,但销售难”等问题。而“互联网+”的O2O网络销售、远程就业培训等正好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些难题。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时,广元市提出了“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通过该模式,搬迁群众初步实现了“有事做”“能致富”。

      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相关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工、厨师、种植、养殖等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力争把“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记者 张庭铭)

      学者观察

      建立预防返贫机制和脱贫攻坚一样重要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每个贫困地区都开始啃起了“硬骨头”。在我看来,脱贫攻坚不仅仅需要培育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也需要地方政府利用良好的外在条件。

      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六大突破”不落一户一人、“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生动反映了巴中、广元和阿坝三地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有利外在条件探索出的脱贫之路。这三个地方探索出的经验,值得肯定和学习。

      我们也要看到,建立相关预防返贫机制和脱贫攻坚一样重要。目前,我省在脱贫攻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立预防返贫机制上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建议各地在推动脱贫攻坚的时候,要同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群众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并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建立相关的帮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一人。 (记者 张庭铭 整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 市州亮出新动作

  • 2018年02月08日 1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编者按

      2017年,四川完成15个县、3769个村、108.5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验收,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各地下“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

      “21市州发展新词典”聚焦巴中、阿坝和广元,带你感受脱贫攻坚为当地带来的新变化。

      市州新词 六大突破

      【新词扫描】

      为夯实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支撑,巴中提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建设、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城乡提升“六大突破”。其中,在脱贫攻坚上,巴中力争不落一户一人,全面夯实奔康基础。

      志智双扶 脱贫力争不落一户一人

      【一线行走】

      2月6日,平昌县澌岸镇民主村,贫困户李云峰正在花椒园里忙活。“不能因为快过年了,就窝在被窝里不干活。”李云峰笑着说,冬季是修剪花椒树的大好时节,必须剪除徒长枝、干枯枝等,“这都是农技员教的。”

      民主村有48户贫困户。村子里坡陡路难行,不少田地曾长期撂荒。李云峰今年44岁,因身体不好,日子一直过得苦。以前吃水都要到山下去挑,这些年摔坏了10多个挑水桶。

      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巴中力争不落一户一人。近年来,澌岸镇依托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载体,带动贫困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花椒,不少贫困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民主村村支书夏茂兴说,这几年,帮扶干部一次次到李云峰家,苦口婆心动员鼓劲。

      算细账,想出路,在帮扶干部的劝说下,去年,李云峰和妻子不仅种了两亩花椒、一亩生姜,还养了30多只土鸡、4头生猪。此外,村里还为李云峰联系了农技员。

      2月4日立春那天,夫妻俩一算账,一年挣了15000元,“激动得都说不出话了!”

      “以前就知道蛮干,现在懂技术了。”李云峰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第一次挣到五位数的钱,而是心里“不虚”了。花椒管护的剪、刮、涂、喷等技术,他现在能说得头头是道。

      澌岸镇镇长夏照祥介绍,目前该镇已种植花椒4900亩,且把1000多户贫困户都吸纳进这一产业链上。如今,农技员、技术能手、懂技术的基层干部等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贫困户,而“李云峰们”也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延伸对话】

      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

      李云峰的故事是巴中市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的一个生动事例。

      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贫困户李云峰发展起了花椒产业,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了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巴中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把脱贫攻坚作为“六大突破”之首,一以贯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达标,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检验。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有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获得感和幸福感。 (施皓文 记者 庞峰伟)

      市州新词 生态扶贫

      【新词扫描】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阿坝州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新机制,大力开发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力争3至5年形成稳定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确保全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1个劳动力通过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

      增收有法 贫困户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

      【一线行走】

      2月2日,49岁的额拉和同村的阿娥,各自骑上摩托车,前往山里的一片森林巡逻。

      额拉和阿娥是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1月,受益于阿坝实施的生态扶贫政策,两人成了村里的生态资源管护员。

      生态资源管护员是阿坝州探索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新机制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巡逻的路上,额拉告诉记者:“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管好森林资源,每年有6600元的稳定收入。”

      额拉家有5口人,靠上山挖药和打零工为生,加之妻子患病,儿子又在读书,收入很不稳定。额拉说,这下可好了,通过就近就业,脱贫增收更有希望了。

      路越走越窄,到了不能骑摩托车的地方,额拉和阿娥就步行巡逻。“这段时间是防火的关键期,一个月至少得巡逻20趟。”阿娥说。

      二古鲁村有97户353人,其中贫困户16户。村委会主任泽旺扎西告诉记者,为管好全村19万多亩林草地,村里成立了村级生态资源管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设巡山巡查、卡点值守、林区道路管护等3个小组管护森林资源。“除无劳动力的2户外,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均有1人端上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的‘饭碗’。”在泽旺扎西看来,这既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又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黑水县已成立生态资源管护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2601人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

      泽旺扎西也有新的谋划和打算——依托大山里的野生菌资源,搞藏家旅游,“目前,村里已建起了3家藏家乐。”泽旺扎西透露,今年,村里的藏家乐将达10余家。

      【延伸对话】

      阿坝州扶贫移民局总工程师文瑞源:

      绿色是阿坝最大的底色,生态是阿坝最大的资源。

      对此,阿坝州将生态脱贫作为重大问题、重大举措来研究和推进,力求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实惠。今年1月1日起,阿坝将力争每年统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3亿元,按干热河谷造林、森林覆盖、草原(湿地)涵养进行分区综合防治、精准实施,设置2.6万个生态公益性岗位,确保全州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名劳动力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阿坝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惠民。 (记者 徐中成)

      市州新词 “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

      【新词扫描】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广元运用O2O模式建成益农社、就业服务站等平台,力求缓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产品卖难、缺乏务工技能与信息等问题。

      一根网线 让土鸡蛋价格翻了番

      【一线行走】

      “再往左边移点!”2月4日上午9点,杨平顺正让人将写有“月月年年O2O”“和和顺顺奔小康”的春联贴在罗圈岩村益农社的大门上,“再把这个横批——‘互联网+’贴上,就巴适了。”

      杨平顺是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益农社负责人。易地扶贫搬迁后,杨平顺一直负责该村益农社的经营工作。“自从去年实行了‘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土鸡蛋的价格就翻了番。”

      为了让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元把每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都接入了互联网。目前,该市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益农社60多个;设立“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服务站15个,培训村民300多人次;搭建远程诊疗点(网络医院)10多个,初步让搬迁群众实现“有事做”“能致富”。

      以益农社为例,益农社先将村民的商品收集在一起,再通过运营商搭建的网络销售平台销售出去。“扣除人工等费用,获取的利润全部返还给村民。”

      罗圈岩村一组的贫困户杨贵平是受益者之一。2月4日上午10点半,和往常一样,杨贵平准时出现在罗圈岩村益农社的门口,“老杨,我又把鸡蛋拿来了。”

      杨贵平告诉记者,没有益农社之前,“土鸡蛋只能卖到八角钱左右一个。”而且卖鸡蛋一去一回,要花一天,“去掉路费,基本上就没得啥子赚的了。”益农社成立后,杨贵平把鸡蛋交给益农社来卖,“现在能卖到一块六角钱一个,价钱翻了一番。”

      “我们卖的东西都是纯天然的,价格自然要高些。”杨平顺说,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后几天了,现在有5家快递公司进驻罗圈岩村。

      据广元市以工代赈办纪委书记邢万里介绍,目前广元“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已覆盖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7487户24955名群众。

      【延伸对话】

      广元市以工代赈办主任魏红军: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村民“搬出来容易,但就业难”“发展产业容易,但销售难”等问题。而“互联网+”的O2O网络销售、远程就业培训等正好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些难题。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时,广元市提出了“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通过该模式,搬迁群众初步实现了“有事做”“能致富”。

      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相关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工、厨师、种植、养殖等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力争把“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记者 张庭铭)

      学者观察

      建立预防返贫机制和脱贫攻坚一样重要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每个贫困地区都开始啃起了“硬骨头”。在我看来,脱贫攻坚不仅仅需要培育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也需要地方政府利用良好的外在条件。

      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六大突破”不落一户一人、“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生动反映了巴中、广元和阿坝三地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有利外在条件探索出的脱贫之路。这三个地方探索出的经验,值得肯定和学习。

      我们也要看到,建立相关预防返贫机制和脱贫攻坚一样重要。目前,我省在脱贫攻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立预防返贫机制上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建议各地在推动脱贫攻坚的时候,要同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群众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并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建立相关的帮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一人。 (记者 张庭铭 整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