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38期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26日
绵竹市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阳绵竹市紧紧聚焦脱贫目标,狠下“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利用各类产业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全力以赴啃下“硬骨头”。截止目前,全市累计脱贫10518户17394人,贫困发生率由5.38%降至0.61%,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取得长足进步。
一、“合作社+产业帮扶+贫困户”扶贫模式。针对西北部山区灾后地质灾害点多、产业扶贫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林产业优势,坚持以合作社为依托,在产业帮扶上用好用活帮扶政策,创新帮扶模式和方法。一是发展山区梅花鹿养殖。根据山区气候条件,在市人武部、市扶贫移民局和市级帮扶部门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近50万元在天池乡建设池中养殖合作社梅花鹿养殖场,成功引进种鹿4头实现开场饲养。通过“合作社+产业帮扶+贫困户”模式,与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梅花鹿养殖定额分红帮扶协议,享受合作社盈利定额分红。截止2017年底,该项目实现全年鹿茸销售收入3万余元,实现全乡贫困户每人400元的增收目标。二是发展山区跑山鸡养殖。结合集中异地小区安置、饲养场地受限制的实际,由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由养殖专业合作社代养建档立卡贫困户跑山鸡,出栏后的跑山鸡返还给贫困户进行自行销售,户均增加收入200—300元。三是发展山区特色种植产业。充分利用“池中早竹”绿色食品标志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万亩早竹笋绿色食品基地,2017年实现年产早竹笋约450吨,实现产值270万元,有效的带动乡内农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根据高山区域气候、温度、日照等实际情况,发展以花石沟村、歇马庙村为重点的林下重楼、黄连等中药材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近500余亩,经过药材种植周期,预计将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二、“旅游专合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行“旅游专合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村“两委”搭桥,与旅游企业、农家乐等签订农产品定点采购协议,让贫困户在旅游企业有岗位、在旅游专合社有收益、自有农产品有销路。一是以景区为平台,营造创业环境。充分利用孝德镇年画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与传承地的旅游基础,开展旅游产品销售、旅游观光车经营、农家乐经营等,经营项目门槛低、种类丰富,为当地贫困户创业谋业、拓宽增收渠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该村已有11户贫困户投入到此类经营项目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9000余元。二是以协会为依托,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乡村旅游协会,组织星级农家乐、农业专合社与本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并通过土地入股、种养殖产品回购等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目前,年画村已有3家星级农家乐、2家农业专合社与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结对帮扶,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入股贫困户每年得到股金分红5000余元,另外在农家乐和专合社工作的贫困户,平均每月可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工资收入1300元。三是以政策为保障,创造择业机会。针对有意愿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孝德镇年画村每年开展不少于2期的年画绘制、刺绣等劳动技能专项培训。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排、鼓励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环卫保洁、旅游厕所管护等村景建设工作中,为他们每月发放400元工资,同时为他们提供副食销售经营场所,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收入,直观地体现其劳动价值,树立并增强其脱贫信心。
三、“脱贫奔康产业园+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5万余亩,建成7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实行大园区小业主、反租倒包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试点推行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鼓励贫困户入股龙头企业和专合社,切实打通贫困户与农业园区、农业大户、集体经济的联结。一是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促增收。土门镇依托玫瑰、温泉、茶叶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出“一河一路两带”发展战略,采取“龙头企业+村组+农户”的组织模式,实现企业、村组、农户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利益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力发展沿射水河现代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带、沿山玫瑰温泉体验中心和沿山玫瑰农业产业发展带。目前,“中国玫瑰谷”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3万亩。依托玫瑰产业,土门镇流转土地20600亩,亩均达750元,土地租金达1545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412户,715人,土地租金达48.27万元,年人均收益达675元。依靠玫瑰产业发展,2017年度土门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78人脱贫。下一步,土门镇将努力打造中国玫瑰温泉之乡和中国最大的玫瑰种植基地,带领当地及周边群众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二是农旅相融,拓宽增收致富路。土门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立足镇情,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地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使农业逐步迈上优质高效和特色化、产业化经营之路。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壮大已有的玫瑰、晒烟、食用菌、蔬菜、茶叶和水果种植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该镇还通过“千亿斤粮食”项目、玫瑰谷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同时,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梨花节、禅茶采摘节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10余个,成立专合社42个,其中养殖业专合社36个、种植业专合社4个、农机服务专合社2个。
四、“金融扶贫+入股分红”扶贫模式。对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务工就业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借款人,分别出台贷款优惠政策;落实153名农村金融联络员,开展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精准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并由政府全额贴息3年;向自主创业潜质差的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让贫困户带资入股,保底分红,进一步支持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自身发展、支持“无业可扶”贫困户带资入股。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专门成立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领导、人行推动、部门协作、机构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格局。建立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市委农工委、财政局、发改局、金融办、银监办、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部门联络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制度,层层落实金融扶贫工作任务和责任。二是探索工作新方式,帮助贫困户扩宽增收渠道。依托已较为成熟的猕猴桃产业,因地制宜创新推广一次性流转土地,统一实行农产品投入、技术培训、产品回收三包服务,务工农民实行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两自主,农民获得务工和土地租金双收入的“132梯级累计效益分成”产业扶贫机制。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入股分红”的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自身发展愿景,贷款入股农业龙头企业,由企业保证贫困户入股的资金安全并按期分红。遵道镇38名贫困户贷款38万入股华胜农业,同时与华胜农业签订扶贫带动协议,华胜农业保证贫困户入股的资金安全,年分红比例为入股资金的10%,在每年9月和12月两次支付当年的分红款。贫困户当上小股东,坐等年度分红,进一步帮助当地贫困户扩宽增收渠道。在市政府金融办和市扶贫移民局的指导下,绵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华胜农业通力合作,先后完成与广济镇、遵道镇、九龙镇、兴隆镇、绵远镇等五个乡镇信用小额扶贫贷款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已如期准时支付了精准扶贫户入股的红利共计1549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