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 四川实体经济成本总降超400亿元
全省直购电用户平均降价幅度在0.1元/千瓦时左右,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电价降幅达到0.2元。
扩大直购电试点参与范围,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
调整了达万、广巴、广元西兰渝联络线、南充西联络线等9条线路货物直通运价,最大降幅达每吨公里9.5分。
对经营困难企业,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一年,其间不收滞纳金。继续执行40%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政策。
权威解读
如何为企业降低成本?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我省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快市场化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费、要素、融资、人力、物流等六个方面成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预计,到2017年,全省实体经济企业要素成本降低200亿元以上,物流成本降低20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400亿元以上,企业融资的担保、评估、登记等费用控制在融资成本的3%以内。
降成本的力度前所未有,主要有以下特点: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降价措施。创造性地出台了一些降低工业企业用电价格新措施,如取消四川电网销售侧丰枯分时电价,对执行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的工业企业暂停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全省直购电用户平均降价幅度在0.1元/千瓦时左右,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电价降幅达到0.2元。藏区80亿留存电量中的50%电量实行市场化交易。两项政策叠加后,将实现电力行业向工业企业让利50亿元以上。实施《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电价格及直购电方案》,推进大型水电企业通过直购电交易方式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对骨干钢铁企业实施电价补贴等。
去年11月20日,我省大幅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70元,降幅达30%,是历年来非居民用气价格降幅最大的一次。要求各地严格执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政策,天然气经营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少降或缓降非居民用气价格,创造管网供气条件,扩大天然气直供范围,减少中间环节,切实降低企业用气价格。
积极协调成都铁路局及省内铁路合资公司,调整了达万、广巴、广元西兰渝联络线、南充西联络线等9条线路货物直通运价,最大降幅达每吨公里9.5分。以达成线为例,执行直通运价之后,一年可为企业降低运费约1800万元。
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方面,我省提出“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与职工协商确定薪酬和实行弹性工时。对经营困难企业,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一年,其间不收滞纳金。继续执行40%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政策”。“薪酬协商和降低社保缴费基数,是实打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措施。”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负责人介绍,人员工资和社保缴费是影响企业用工成本的主要因素,目前我省已有90%的企业实现了薪酬协商,国有企业薪酬协商已实现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按40%执行,对职工工资水平较低的困难企业,缴费负担有较大幅度下降。”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负责人介绍。
举个例子:2014年全省社会平均工资53722元,假如A企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于上年社平工资的40%,按原基数下限政策,应按60%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缴纳养老保险费,测算下来职工月平均缴费基数为2866元。但如果按40%的下限缴纳,测算下来职工月平均缴费基数为1790元,减轻约三分之一的负担。
这位负责人重点强调,企业给职工缴费的基数首先应该依据职工工资,如果企业低于职工工资申报缴费,瞒报缴费基数,既属于违法行为,也会对职工以后的养老金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应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给职工缴费。
企业声音
降成本是脱困“及时雨”
肖俊辉(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作为高能耗化工企业,金象化工年耗电4.5亿-4.8亿千瓦时,电力及天然气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60%-70%,成为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
通过技术升级改造降能耗,是高能耗企业实现降成本的主要路径。目前,金象公司正从两方面着手进行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改造:其一,投资1000多万元对87台电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年节电960万千瓦时,降低成本约480万元;其二,对生产硝基复合肥的透平压缩机由蒸汽驱动改为电力驱动,每年可降低成本1300多万元。
此次的改革政策进一步为企业降成本“加码”。特别是降低电力要素成本和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两条措施,对困境中的化工企业是重大利好消息。金象公司完成技术改造后,按照工业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6分的降成本政策,每年可节省电力成本逾千万。此外,公司已列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2016年度留存电量指标,预计再降成本超过千万。
专家点评
利好政策关键在落实
蓝定香(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降低税负成本、电力要素成本、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企业用工成本、物流运输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些都是企业急盼、急需的措施。措施很好,关键是要落实到位。这些措施涉及到电力、社保、铁路等多个部门,如何与这些部门做好协调,积极推动措施落地,真正让企业尝到甜头,是下一步迫切需要做的事情。(郭静雯 记者 梁现瑞 李欣忆 刘春华)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