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区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川渝两省市以共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为“突破口”,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发展思路,聚焦跨省域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以“五个一体化”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运行管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突出“同城共管”,实现运行管理一体化。坚持把建立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作为首要前提,从体制机制入手,形成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一是创新管理架构。成立由渝北区和广安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管理模式,由领导小组作为决策层、管委会作为执行层、高竹开发集团作为落实层,扁平化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二是集成审批权限。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两省市合力推动省级层面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截至目前,广安市和邻水县分别授予新区经济管理权限134项、159项。三是川渝事项通办。系统梳理川渝两省市行政审批差异事项,出台《高竹新区行政权力试运行事项清单》,建设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川渝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将“高竹”字样进行域名保护,作为新区市场主体专属字样,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
二、突出“同城共融”,实现规划编制一体化。按照“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原则,在新区实行统编统管。一是统一编制规划。以新区为主体统一底图底数,全域测算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跨省编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交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市政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新区“规划一幅图、全域一张网”。二是跨省联合报批。推行“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查模式。发展规划由渝北区、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分别报两省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备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双方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审查后,提交两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共同审查备案并按程序报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由双方政府授权新区管委会审批。三是共同推动落地。坚持规划刚性约束,所有项目按审批规划落地,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管到底”。在新区“三区三线”批准前,先行锁定新区起步区规划范围,编制7.61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项目审批法定依据,有效保障新区过渡期项目落地。
三、突出“同城共营”,实现开发建设一体化。按照“权责对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原则,一体化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一是“资本共投”。渝北区、广安市以对等股权方式,分别注资5亿元共同组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采取“小管委会+大公司”开发模式,将新区全部资源、全域开发、全部收益归集到集团公司,由管委会承担办证办照等服务事项,集团公司负责新区投融建管运。二是“产业共育”。围绕“2+1+1”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核心零配件为主攻方向,全面嵌入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链条。靶向聚焦“三类500强”企业,制定出台工业、服务业、总部经济招商政策“黄金30条”,在川渝地区率先建立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体系。目前,已成功签约重大项目38个、协议投资333亿元,累计入驻企业171户。三是“利益共享”。按照“存量收益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原则,形成高竹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制定新区共投、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挂牌成立全国首家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并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实现新区内企业税费征管、税费政策、纳税服务、风险应对、税费监管5大类122个涉税事项一体化即时办理。
四、突出“同城共建”,实现基础配套一体化。坚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跨省域同城发展的关键,按照“建设同标、时序同步”原则,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交通基础同城互联。聚焦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同等级、同标准将重庆南北大道北向延伸24公里至高竹新区,加快推进川渝路二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骨干道路和节点枢纽建设,启动渝广城际铁路、广涪柳铁路、渝广同城大道、水高长快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接轨重庆综合交通网络。二是城乡基础同城同标。全面启动产教融合示范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片区开发方案。总体量17万平方米的农民集中住房和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总投资23亿元的川渝科技创新基地和桂花田园综合体、粮经复合特色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三是公共服务同城配套。积极推动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落地,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在新区建设分校(院)达成合作意向。香炉山、竹苑等市民休闲公园加快推进。开通新区至重庆主城城际公交,新区居民同等享受重庆公交惠民政策。
五、突出“同城共保”,实现资源要素一体化。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壁垒”改革路径,全面提高政策协同度和资源配置率。一是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体推进新区水环境治理和给排水设施建设,渝北区卫星水库实现跨省域供水。按照规划、建设、服务、政策“四统一标准”保电供气,建成跨省运行的“供电服务中心”,逐步实现水电气要素同城同价。二是金融服务支撑有力。工行、建行、农行、四川银行已获批到新区设立支行,中国银行、重庆农商行筹建高竹支行稳步推进,24家银行金融机构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提供可用融资贷款36.5亿元。三是土地利用统一管理。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审批权改革,研究制定《川渝高竹新区建设用地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建设用地收储和出让一体化管理,新区规划范围内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等跨省域政策差异性难题正加速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