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河长护航 重塑千年水网——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彭州市灌区河长统筹联动助力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摘要: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彭州市矢志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重心“关口下移”。2022年,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创新设立灌区河长,作为行政河长的有益补充,在共同发挥河长制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作用基础上,聚焦灌区河渠治理盲区,延伸监督触角,拓宽管护范围,以构建灌区安全韧性的水安全保障、纵横联通的水资源支撑、蓝绿交织的水生态修复、美丽宜居的水净化治理、现代精细的水管理提升、繁荣多样的水文化传播“六水”体系为目标,强化区域统筹联动,优化提升水网功能,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关键词:灌区河长 统筹联动 天府粮仓
引言: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强调,四川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彭州市自然禀赋良好,域内湔江堰、人民渠两大灌区壤沃宜粟,彭州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以河长制为抓手,注入灌区河长新活力, 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岗位优势,着重围绕灌区末端河渠等行政河长日常无法全面顾及的治理盲区,差异化扮好“六种”角色,共同促进以更优质的水资源、更优美的水环境保障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背景情况
彭州市位于成都北郊,辖区面积1421km?,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辖区内山、丘、坝俱全,形成了“五山、一水、四分坝”的自然格局。域内水网交错,有大小河渠60余条,沱江三大支流之一的湔江贯穿全境。
西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穿湔江疏九河,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天彭门下,湔水九分,使金彭大地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一隅沃土两千余年。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业缺水问题,彭州市积极响应四川都江堰扩灌工程,组织本地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称的人民渠彭州段建设。至此,以人民渠为界,分为湔江堰、人民渠两大灌区,灌区内山水相连的地形,富庶高产的风土,悠久多元的人文,促使彭州真正成为“蜀中膏腴”。
二、主要做法
彭州市河长制办公室与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彭州市水利工程和水资源服务中心以“联合”为着力点,树立“统筹、融合、协调”合作思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合作,组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流域片站负责人、镇(街道)灌溉委员会业务骨干等担任灌区河长,以河长制推动“六水”体系建设为主战场,全面助力灌区“三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提供引领示范。
(一)不折不扣把好“安全关”,当好水安全保障“排头兵”
支渠虽然作为灌溉系统中第二级渠道,但实际上是控制与分配灌区内部水资源的“首道关口”。彭州市根据湔江堰、人民渠灌区支渠实际数量,设立灌区河长56名,将两条相邻支渠之间的区域视灌区河长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逐一划分为其“责任田”,形成上下游互通、左右岸互联的灌区河长全覆盖协调联动监管体系,助力打通灌区河渠管护的“最后一米”。为确保灌区“渠相通、沟相连、河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排体系在汛期发挥实效,灌区河长在行政河长巡河间隙期间,通过打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三套“组合拳”,直面挑战、直击问题、直破风险。2022年汛前开展全面排查,疏浚涵洞、沟渠120.6公里,维修、加固分水闸(洞)49个。汛中根据区域内渠道不同等级,由镇村河长统筹协调,灌区河长具体负责,加密巡查频次,对区域内易涝点位进行重点盯防,确保渠系排水通畅。汛后由灌区河长牵头,组织协调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区域内受灾情况开展全面复查,争取资金予以治理、修复。借助灌区河长的时间优势,与镇村行政河长在河渠管护上形成错位互补,与行业部门之间形成统筹联动的良性机制,切实保障了汛期灌区农业生产安全。
(二)尽职尽责练好“基本功”,当好水资源支撑“大管家”
为实现湔江堰灌区农业用水集约、高效使用,助力农业增产增收,2022年彭州市完成了湔江堰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新增自动化闸门12个、流量监测点281处,配套建设有智能感知和远程控制系统。湔江堰灌区因地制宜,组织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技术人员担任灌区河长,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与技能,高效保障灌区农业用水。在春灌、冬灌等集中用水期,灌区河长每天通过微信群收集区域内各村、组次日用水计划,汇总研判会商后,科学调节闸门,精细分配水量,满足灌区群众用水需求,一改往年大开大合粗放灌溉方式。在夏季干旱期间,灌区河长根据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监测站反馈数据,精打细算当好“水管家”,利用手机APP远程、实时调节闸门开度、控制水量,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度、调配,高效推动灌区水资源供给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变。2022年湔江堰灌区农业用水量为2979.58万m?,较2021年的4823.82万m?减少38.2%,农业节水成效显著。
(三)稳扎稳打耕好“责任田”,当好水生态修复“勤务员”
农村区域水环境管护长期以来是基层河湖的治理“难点”,两大灌区河长因势利导,延伸监督触角,将行政河长“河段”管理提标为“区域”管理,有效破解了末端河渠、跨界河渠管护“真空”问题。以人民渠灌区为例,聘任的灌区河长多数为流域片站工作人员,开展用水协调、设施检修是其每天的“必修课”。借助此类岗位优势,该区域灌区河长可每天深入管辖区域田间地头、沟渠塘堰一线开展巡查,发现水环境问题,督促属地村(社区)保洁员立即打捞、清理,实现垃圾源头控制、日产日销。将现场发现的乱丢、乱扔典型纳入“黑榜”管理,每月由上“黑榜”次数最多的村(社区)负责,在支渠尾端对堆积的垃圾、漂浮物进行集中打捞、转运,实现垃圾区域控制、自产自销。此外,为提高灌区河长长期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彭州市于2022年初修订了《彭州市河渠环卫一体化保洁考核制度》,将灌区河长巡查发现问题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匹配较高权重,让其在河湖管护工作中拥有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话语权”。自2018年以来,两大灌区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先后有7个村(社区)成功创建成都市水美乡村,全市4个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出境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均为100%。
(四)用情用力架好“连心桥”,当好水净化治理“监督者”
彭州市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地、中国西部蔬菜之乡,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位于人民渠灌区腹地的濛阳河流域更是其核心生产区。该流域灌区河长秉承“好水才能出好菜”的理念,组织当地村社网格员、驻村干部等成立“护河游击队”,利用调查走访、安全巡查等时机,重点对区域内生产企业、污水处理厂等“点源”,集中安置小区、场镇集居区等“内源”,规模养殖场、垃圾中转站等“面源”排污情况进行监督,为区域行政河长护水、治水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行政河长主管“大动脉”,灌区河长主管“毛细血管”的生态耦合机制。2022年,濛阳河流域灌区河长共提供违法排污线索29个,其中涉及的9家企业被关停、2家污水处理厂被取缔,濛阳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区域水质的跃升蝶变,有效保障了当地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彭州市先后获得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切实擦亮了川菜金字招牌。
(五)群策群力做好“智囊团”,当好水管理提升“设计师”
彭州市以“龙门雪山下,七星耀湔江”为核心IP,集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创新谋划“民宿点亮乡村”,目前已建成精品民宿50家,成为成都文旅康养的闪亮名片。位于湔江河谷出山口的丹景山镇紧邻湔江堰闸坝首部枢纽工程,是湔江堰灌区的“龙头”,新润河、青白江支渠等多条支渠贯穿其全境。该区域灌区河长与行政河长通力合作、精心思考,创新水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提出“引水上街”改造思路,打造“有颜值”“有活力”“有乡愁”的乡村“水街+民宿”示范样板。一是将青白江支渠水引入花村街,引导沿街住户种植牡丹、绿萝等喜水绿植,让昔日平淡无奇的“雨水沟”变成花团锦簇的“景观沟”,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打卡”。二是将西河干渠水引入社区广场,配套建设戏水区、茶歇区、景观区等功能区,同时配套无障碍通道、休闲长椅、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全玻璃封闭式围栏等设施,形成了“远眺牛心山、近看湔江水”的活力休憩场景。三是筹集社会资本,将新润河水沿线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集群,引入渠水实现滨水空间再造,聚力打造高品质民宿,唤醒乡愁记忆,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
(六)同心同德掌好“方向舵”,当好水文化传播“领头雁”
灌区河长作为行政河长的有益补充,不仅要与行政河长一道,秉承先贤治水兴农的文化传统,更要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优势,不断探索实现本区域乡村振兴的时代路径,共同赋予文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一是推动“水+农业产品”产业价值输出。创新举办“好水产好物,河长推好物”线下活动,以优质水资源为核心,重点推介灌区内特色农产品,如:天彭肥酒、九尺板鸭、敖平川芎等,以推促销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知晓度、美誉度,激发本地农业发展活力。二是推动“水+农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协调、组织灌区内渔业公司、渔场主举办“钓鱼节”,引导滨水消费和亲水文旅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农民增收。三是推动“水+农灌遗产”文化价值跃升。两大灌区内有水文化遗产17处,如文翁祠、镇江塔、湔江堰等,选聘熟悉本地水文化遗产的灌区河长担任解说员,在中国水周、全民科普日、环境日等向市民游客进行科普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和传承好这份滋润“天府粮仓”的文化瑰宝。
三、经验及启示
灌区是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村资源的核心、农民致富的保障。彭州市整合水管理机构和水行政单位力量,聚焦农村河湖管护“真空带”,注入灌区河长新活力,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岗位优势,形成了行政河长为主、灌区河长为辅双向发力、双轮驱动的共治格局,共同发挥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净化、水管理、水文化上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把“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做大做优、把“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做通做实、把“天府粮仓”的金字招牌做好做强,取得了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是河长制推动农业变强的发力点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彭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将河长制与天府粮仓建设紧密结合,设立灌区河长作协同行政河长统筹推动区域水安全保障、水资源支撑、水生态修复、水净化治理、水管理提升、水文化传播“六项”工作,通过在筑牢防汛减灾底板、精细保障农灌用水、深化农村环境治理、动态清零多源污染、优化提升水网功能、传承历史文化脉络中差异化扮演好“六种”角色,为彭州建设高质量西部菜都、打造高标准川芎基地、推动高品质农业品牌注入强劲动能,让优质的水资源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要素保障。
(二)因水制宜生态优先,是河长制助力农村变美的落脚点
灌区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但同时保障好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才是灌区永续发展之路。彭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将灌区河长作为行政河长的有益补充,以智慧化灌区建设为契机,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以划区域管理为抓手,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链条式监督为牵引,破解水生态治理顽瘴痼疾,重塑“节水高效、防灾有力、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水网体系,着力推动水环境改善引领农村美丽嬗变。
(三)因人制宜转变思维,是河长制实现农民变富的关键点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不仅要做好灌区用水保障的“硬件”提升,还要做好拓宽农民收益链条的“软件”提质。彭州市秉承先贤治水兴农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思维,让灌区河长从参与护水治水的幕后走向农业产品、农村旅游、农灌文化宣传推广的前台,积极推动“水+农业产品”产业价值输出,“水+农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水+农灌遗产”文化价值跃升,走出了一条“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水经济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