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 构筑幸福河湖蓝图——成都市成华区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秋日的傍晚,猛追湾府河休闲街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望平街的餐饮消费与文创特色街游人如织,锦江往来的游船,充满烟火气的临江小道,让人们体验到浆声灯影里的老成都生活。夜游锦江将游客拉入千年画卷,身临其境地感受“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的盛景的同时,感受千年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与现代蓉城烟火的完美融合。
“曾经的‘腐烂河’,随着片区内水环境、水生态的持续改善,猛追湾一带的‘人间烟火气’不仅回来了,而且越来越旺,我住在这里几十年了,如今的锦江盛景带动了整个片区经济,我这家小店,也在夜游锦江的带动下盘活了。”家住望平街的张大叔开着一家饮食店,是锦江水质变化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谈到现在的生活,张大叔说了两个字:幸福。
锦江(府河)是成都的母亲河,由于水环境污染,曾经一度被戏称为“腐烂河”。如今,市民游客能够泛舟江上、漫步岸边,尽情享受猛追湾片区幸福河湖的优美环境,与成都市成华区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的治水实践密不可分。
夜幕下的锦江如梦如幻(图片来源:成华区河长办)
河长制促“河长治” 综合施策长效服务
治污截流标本兼治 探索“两山”转化途径
近年来,成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长制工作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大力推进排污治理工作,开展标本兼治等措施,以河长制促“河长治”,解决了猛追湾片区、北湖公园水环境的痛点与难点,在幸福河湖建设的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市河湖、公园水体生态修复和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
在锦江片区采用“大分流、小截流”概念,对滨江路实施截污管涵工程,实现截污和收集初期雨水的目的;同时,在一环路新建一根DN1400-1800污水主管,进行大分流,解决片区污水长期负压问题;按照《成华区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实施猛追湾片区病害管网治理,先行普查和治理猛追湾片区排水户污染源,彻底将水污染问题解决在岸上。
在北湖治理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采取“截、清、治、修、管”五步联法进行水环境系统治理。通过物理阻拦、湖底污泥清捞、湖区地貌肌理重塑、生态群落结构重建、长效维护服务等多项工作,实现湖区水环境系统整治。
生态修复后的北湖水清岸绿(图片来源:成华区河长办)
打好治污攻坚战 有效破解治污难题
大力推行河长制 开展科学治污措施
以全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契机,逐一消灭锦江(府河)沿岸排污点,开展科技治污等措施,深入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确保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病害、错接、混流等问题“动态清零”。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多项水利措施,同时对锦江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聘请第三方对锦江漂浮物定期清理,确保了锦江水质长期稳定。
以打造幸福河湖为目标,在北湖制定系统的"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专利方案,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重构完整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修复后的北湖水质由原来的IV类水提升至Ⅲ类水,水体全年无蓝藻、绿藻污染,长期保持清澈见底效果,维持了“水面清、水系畅、水体活、水色透”的状态。同时扩大护水朋友圈,发动、依靠社区群众和游客共治,系牢水生态健康纽带。
转化水生态价值 双“IP”构筑幸福河湖蓝图
多元赋能 转化水生态价值
治理后的猛追湾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通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通道,推行“河湖+”策略,打造“夜游锦江”项目等特色河湖IP。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前五天,“夜游锦江”项目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产生消费5.3万人次,总收入188万元。“夜游锦江”项目入选全国20个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案例,真正实现了水生态价值有效转换。
治理后的北湖依托大熊猫“顶流”和北湖生态,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先后荣获2020年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生态旅游示范区、2022年“成都市首届最美公园”称号、2023年“水润天府”十佳典型案例。2022年北湖公园实现商业营收626万元。2023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400万人次,预计创收900万元。
成华区以河长制为抓手,以幸福河湖为落脚点,在河湖建设的进程中系牢水生态健康纽带,擦亮生态底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市幸福河湖建设、公园水体生态修复和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让市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了高度安全感、幸福感与满意度,勾画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华幸福河湖生态画卷。为美丽公园城市、宜居宜业的幸福河湖建设的价值追求提供了方向,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