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 2023年08月28日 1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丹景山镇关口社区位于彭州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3公里,由原关口场社区和白塔社区合并而成,现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有居民小组19个、户数4317户、6000余人,流动人口1200人。社区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2人。关口社区将传承水文化与全面推行河长制相结合,治理打造境内“一江三河”(即湔江、青白江河、新开河、新润河);积极探索推进河长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水生态价值转化,成就了水清民富的幸福乡村。

    “内化于心”弘扬文翁治水精神,“河长制+水文化”续写治水新篇章

    西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郡守的文翁在湔江出山的关口处开湔江堰,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湔水九分”壮阔景观,留下了“李冰治水,文翁化蜀”的治水佳话。关口社区作为“湔水九分”的重要门户,辖区水系发达,有湔江堰、新开河、新润河、青白江河共2.9公里,主要沟渠4公里。近年来,关口社区根植水文化“基因”创新河长制工作机制,有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实现“河长制”推动“河长治”,结合水文化探索全民治水新转变。组建“三队一长”巡护团队。积极发动河岸沿线居民参与河道治理,把水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爱河护河,推动巡护责任压实到每家每户,常态化开展宣传、巡护、保洁等工作。其中,水文化传承河长制宣传队负责开展常态化宣传,逢寒暑假、坝坝宴等重要时段进行重点宣传;水文化传承河长制巡护队负责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遇重要天气、重点时段加密巡护;水文化传承河长制保洁队每日对河湖里的垃圾进行清理,确保河湖的环境卫生;水文化传承河长制河段长负责河道问题巡查、上报并督促整改销账。今年以来,共发现并处置河道漂浮垃圾、公示牌破损等问题52个。


    “固化于智”创新护河模式,“河长制+智慧水务”打造治水新格局

    科技赋能河长制,借助智慧水务实现河湖管护智能化。一是建设“智慧河长”,提高问题“见管率”。依托镇村“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慧眼工程”,搭建社区“智慧河长”平台,在河道、大坝等重要区域、重点部位布设探头110余个,及时发现乱倒建渣、乱倒垃圾等问题,做强智慧河长“千里眼”、“顺风耳”。同时,通过智慧探头及“E河长APP”督查河长及相关工作队伍履职情况,确保巡河、河道保洁等工作如实开展、有效开展。开发“花开丹景”微信小程序,建立“线上小喇叭”、“网格报事”等自治协商机制,群众发现水环境问题后通过小程序进行上报,由专人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及时处理并回复。今年以来,通过“智慧河长”等平台,发现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20余个。二是创新技术运用,推动巡河“远程化”。在重点河道、泄洪沟等区域,安装视(音)频一体化监控设备,对发现的不安全亲水等问题远程发出警报提醒,并在线监测劝离情况。同时,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拉网式全方位巡河,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并整改河道问题6个,喊话劝离危险区域露营、戏水、钓鱼人员25人次。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确保水情“早知晓”。建成湔江关口水文站等生态环保监测预警体系,配备全自动测流系统,密切跟踪辖区河道、大坝水质和流量变化情况,并将信息数据接入社区智慧管理平台,为防汛减灾工作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外化于形”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河长制+乡村振兴”绘就水美幸福村

    关口社区地处湔江下游,自湔江分流形成的新开河、新润河、青白江河在其境内蜿蜒盘桓。关口社区坚持水岸同治,以管好盛水的“盆”为重点,全面梳理摸排滨水空间,高标准打造水文化广场、特色街区和民宿集群,推动实现水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2022年重新举办棒棒会、牡丹花会,打造水文化、水生态新场景、新业态等,关口社区2022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长400%;实现经济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500%。

    一是以“亲水戏水”为主题,打造花溪水文化广场。关口社区充分挖掘文翁治水文化和滨水空间资源,打造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花溪水文化广场,布局了观景平台、戏水区、茶歇区、观座景观阶梯等主要功能区,同时配套无障碍通道、休闲长椅、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全玻璃封闭式围栏等设施,形成了“远眺牛心山、近看湔江水”的多元化群众生活休憩场景。

    二是以“理水用水”为特色,打造花村水文化街区。关口社区按照“引水上街”的改造思路,通过将青白江河水引入街道,利用“水在门前过”的资源优势,引导沿街住户种植牡丹等喜水绿植,让昔日的“雨水沟”变成了花团锦簇的“景观沟”,花村街仅用半年时间完成“最美街道”的蜕变。在此基础上,关口社区积极总结“引水上街”治理模式,对新润河、新开河周边的背街小巷进行提档升级,引来了众多游客驻足“打卡”。

    三是以“临水望水”为重点,谋划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2022年,通过采取社会资本筹资,社区以土地、房屋合资入股并由社区社会企业统一运营管理的方式,整合周边闲置房屋,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实现滨水空间再造、品质提升。

    经验启示

    (一)守护安澜之河,建设富民之河,“河长制”让百姓安居乐业。文翁治水“湔水九分”,上排水患,下解旱情,蜀都从此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关口社区传承古人治水智慧与经验,将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建设“智慧河长”助力河长制工作有效开展;利用高科技设备强化监测河湖预警,确保水情“早知晓”;建成生态环保监测预警体系,守护一方安澜。关口社区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推动河长制助力乡村振兴,打造花溪水文化广场,打造花村水文化街区,谋划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让居民安居乐业,富裕富足。

    (二)打造生态之河,成就宜居之河,“河长制”提升人民幸福感。文翁效秦李冰之法,大力治理湔江。通过治理湔江常年水患,实现治水理想。关口社区沿袭了文翁治水精神,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水”向“全民治水”的新转变,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共治共建共享,让居民成为治理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居住环境提升的受益者。居民主动参与治水,乐于参与治水,在治水中提升了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三)传承文化之河,实现幸福之河,“河长制”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翁治水是天府文化的人文历史符号,是成都平原山水与人成就的“天作之合”。千里沃野初具规模,万顷良田自兹肇始。湔江因文翁治水,成为彭州的母亲河。河流文化流经千年灌溉沃土滋养子孙,如今的关口社区以弘扬文翁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治水智慧为使命,以身作则,以水文化结合“河长制”丰富现代水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 2023年08月28日 1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丹景山镇关口社区位于彭州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3公里,由原关口场社区和白塔社区合并而成,现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有居民小组19个、户数4317户、6000余人,流动人口1200人。社区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2人。关口社区将传承水文化与全面推行河长制相结合,治理打造境内“一江三河”(即湔江、青白江河、新开河、新润河);积极探索推进河长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水生态价值转化,成就了水清民富的幸福乡村。

    “内化于心”弘扬文翁治水精神,“河长制+水文化”续写治水新篇章

    西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郡守的文翁在湔江出山的关口处开湔江堰,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湔水九分”壮阔景观,留下了“李冰治水,文翁化蜀”的治水佳话。关口社区作为“湔水九分”的重要门户,辖区水系发达,有湔江堰、新开河、新润河、青白江河共2.9公里,主要沟渠4公里。近年来,关口社区根植水文化“基因”创新河长制工作机制,有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实现“河长制”推动“河长治”,结合水文化探索全民治水新转变。组建“三队一长”巡护团队。积极发动河岸沿线居民参与河道治理,把水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爱河护河,推动巡护责任压实到每家每户,常态化开展宣传、巡护、保洁等工作。其中,水文化传承河长制宣传队负责开展常态化宣传,逢寒暑假、坝坝宴等重要时段进行重点宣传;水文化传承河长制巡护队负责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遇重要天气、重点时段加密巡护;水文化传承河长制保洁队每日对河湖里的垃圾进行清理,确保河湖的环境卫生;水文化传承河长制河段长负责河道问题巡查、上报并督促整改销账。今年以来,共发现并处置河道漂浮垃圾、公示牌破损等问题52个。


    “固化于智”创新护河模式,“河长制+智慧水务”打造治水新格局

    科技赋能河长制,借助智慧水务实现河湖管护智能化。一是建设“智慧河长”,提高问题“见管率”。依托镇村“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慧眼工程”,搭建社区“智慧河长”平台,在河道、大坝等重要区域、重点部位布设探头110余个,及时发现乱倒建渣、乱倒垃圾等问题,做强智慧河长“千里眼”、“顺风耳”。同时,通过智慧探头及“E河长APP”督查河长及相关工作队伍履职情况,确保巡河、河道保洁等工作如实开展、有效开展。开发“花开丹景”微信小程序,建立“线上小喇叭”、“网格报事”等自治协商机制,群众发现水环境问题后通过小程序进行上报,由专人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及时处理并回复。今年以来,通过“智慧河长”等平台,发现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20余个。二是创新技术运用,推动巡河“远程化”。在重点河道、泄洪沟等区域,安装视(音)频一体化监控设备,对发现的不安全亲水等问题远程发出警报提醒,并在线监测劝离情况。同时,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拉网式全方位巡河,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并整改河道问题6个,喊话劝离危险区域露营、戏水、钓鱼人员25人次。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确保水情“早知晓”。建成湔江关口水文站等生态环保监测预警体系,配备全自动测流系统,密切跟踪辖区河道、大坝水质和流量变化情况,并将信息数据接入社区智慧管理平台,为防汛减灾工作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外化于形”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河长制+乡村振兴”绘就水美幸福村

    关口社区地处湔江下游,自湔江分流形成的新开河、新润河、青白江河在其境内蜿蜒盘桓。关口社区坚持水岸同治,以管好盛水的“盆”为重点,全面梳理摸排滨水空间,高标准打造水文化广场、特色街区和民宿集群,推动实现水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2022年重新举办棒棒会、牡丹花会,打造水文化、水生态新场景、新业态等,关口社区2022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长400%;实现经济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500%。

    一是以“亲水戏水”为主题,打造花溪水文化广场。关口社区充分挖掘文翁治水文化和滨水空间资源,打造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花溪水文化广场,布局了观景平台、戏水区、茶歇区、观座景观阶梯等主要功能区,同时配套无障碍通道、休闲长椅、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全玻璃封闭式围栏等设施,形成了“远眺牛心山、近看湔江水”的多元化群众生活休憩场景。

    二是以“理水用水”为特色,打造花村水文化街区。关口社区按照“引水上街”的改造思路,通过将青白江河水引入街道,利用“水在门前过”的资源优势,引导沿街住户种植牡丹等喜水绿植,让昔日的“雨水沟”变成了花团锦簇的“景观沟”,花村街仅用半年时间完成“最美街道”的蜕变。在此基础上,关口社区积极总结“引水上街”治理模式,对新润河、新开河周边的背街小巷进行提档升级,引来了众多游客驻足“打卡”。

    三是以“临水望水”为重点,谋划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2022年,通过采取社会资本筹资,社区以土地、房屋合资入股并由社区社会企业统一运营管理的方式,整合周边闲置房屋,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实现滨水空间再造、品质提升。

    经验启示

    (一)守护安澜之河,建设富民之河,“河长制”让百姓安居乐业。文翁治水“湔水九分”,上排水患,下解旱情,蜀都从此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关口社区传承古人治水智慧与经验,将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建设“智慧河长”助力河长制工作有效开展;利用高科技设备强化监测河湖预警,确保水情“早知晓”;建成生态环保监测预警体系,守护一方安澜。关口社区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推动河长制助力乡村振兴,打造花溪水文化广场,打造花村水文化街区,谋划打造花间墅水文化民宿集群,让居民安居乐业,富裕富足。

    (二)打造生态之河,成就宜居之河,“河长制”提升人民幸福感。文翁效秦李冰之法,大力治理湔江。通过治理湔江常年水患,实现治水理想。关口社区沿袭了文翁治水精神,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水”向“全民治水”的新转变,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共治共建共享,让居民成为治理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居住环境提升的受益者。居民主动参与治水,乐于参与治水,在治水中提升了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三)传承文化之河,实现幸福之河,“河长制”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翁治水是天府文化的人文历史符号,是成都平原山水与人成就的“天作之合”。千里沃野初具规模,万顷良田自兹肇始。湔江因文翁治水,成为彭州的母亲河。河流文化流经千年灌溉沃土滋养子孙,如今的关口社区以弘扬文翁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治水智慧为使命,以身作则,以水文化结合“河长制”丰富现代水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