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国典型案例四川篇(五)
成都市双流区:牵起家校之手,共建幸福之河

  • 2024年02月03日 13时27分
  • 来源: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河长制办公室
  • 【字体:
  • 【摘  要】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各地不断织密制度体系、各级河长履职尽责,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实施,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但房前屋后等小微水体仍需加大力度整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治水应不再局限某一级河长或某一级政府的工作,应吸纳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力量参与治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2022年,双流区在现有河长制工作体系上,创新探索“一河一校”工作机制,全区12所中小学校主动“认领”管护一条河流,通过开展水情教育、课题研究等,将水环境保护理念种子沁润童心,为中小学生扣好水情教育第一粒扣子,引导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社会自觉,初步构建起“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

    【关键词】河长制+ 校地共治 全民治水

    【引  言】进入新时代,河湖长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近年来,双流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落细河长制工作各项要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实在在的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22年3月,双流区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创新建立“一河一校”工作机制,旨在发挥学校启蒙教育阵地的作用,依托“河长制+教育”,以政府带动学校、学校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开创校地共治新模式,不断深化全民治水,持续改善水生态质量,努力打造幸福河湖。

    一、背景情况

    双流区位于成都市中心西南郊,是四川天府新区重点区域,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发展的中心地带。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密集,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白河和鹿溪河6条,长约110余公里,大小沟渠47条,均属岷江水系。

    近年来,双流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意识,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工作模式较为单一、治水朋友圈不够丰富等问题,如:河湖治理主体单一,由各级政府主导,企业和公众的参与重视程度不足,水环境治理的社会性、共享性未能较好实现。2022年3月,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创新建立“一河一校”工作机制,依托学校这个教育启蒙阵地,扎实开展涉水课题研究、生态实验室、巡回研学课等水情教育宣传,将水环境保护理念种子沁润童心,为中小学生扣好水情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社会自觉,不断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汇流。

    双流“一河一校”巡回研学课

    二、主要做法

    1、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机制建设

    结合双流“六河贯境、沟渠众多”现状,充分激发师生敢想善做的创新实践活力,强化“1+4+N”机制建设。“1”即一个总体谋划,系统思考“一河一校”如何开展,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对“一河一校”工作进行总体谋划,明确“一河一校”机制建设各成员单位职责;“4”即由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整合水务、教育、环保和镇(街道)等4部门和单位优势资源,联合指导学校在重要时间、重要场合、重要地点开展“一河一校”具体工作;“N”即N所学校,双流立格实验学校、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双流区公兴初级中学等12所中小学校已成为“一河一校”机制成员,且每年逐步扩充“一河一校”成员单位覆盖面。2023年,双流区着力“一河一校2.0”建设,以区总河长办名义印发《成都市双流区2023年“一河一校”活动方案》,将原有的12所结对学校提升至24所,进一步扩大河长制工作“朋友圈”。

    2、坚持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课题实践

    聚焦教与学如何深度融合,多措并举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增加学生学习乐趣。一是开设素质教育课。采取课外实践、课题研究、巡回研学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累计举办巡回研学课5次,以公开课的方式指导9个镇(街道)常态化开展河长制进学校宣讲工作;按照全境流域分布,整合学校资源组建2个流域课题组,开展《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双流区白河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白河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研究》等课题研究26个。二是建设教育基地。依托公兴(中电子)再生水厂,建成双流区首个水情教育基地,利用集环保科普教育、行业实训交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再生水厂,打造新时代水情教育新中心,目前已累计吸引超20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三是深化教学相长。充分利用双流优质教研资源研发河长制特色课程,开发河长制标准素质课程和建设生态实验室,形成覆盖全龄的“1+3+N”(即:围绕一个白河生态主题,基于小、初、高的三个学段,开展涵盖N个学科的课程) 河长制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基于生态观视域下的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发展模式;依托地埋式污水厂新建2个“一河一校”水情教育基地,打造1个“党建+河长制”科普展览馆,建成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动高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专家,组建“一河一校智库”,为工作开展提供智力支撑。

    3、坚持家校联动,深入拓展“朋友圈”同心圆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启蒙阵地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到爱水护河的队伍中来。一是深化协同联动。构建“政府+学校+家庭”联动机制,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等途径提升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加快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二是联动出击治水。区河长办联合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区水务局、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好家庭”评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倡导在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水环境保护行动等联动治水,参与一次行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小礼品,并作为“好家庭”评选的重要指标。江昶邑是小学五年级学生,2021年3月22日被聘任为“小小河长”,受到他的影响,他的妈妈方艳秋在2022年6月申请加入双流区民间河长队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母子俩都会在河边走一走,开启假日巡河之旅。遇见不文明现象,他就会上前制止;遇见河道有漂浮物,他会马上通过妈妈,实时转达给河段党政河长。三是搭建联动平台。按照“一功能、三空间”布局,开设双流区“一河一校”微信公众号,引入点赞、评论等功能,打造“政府、学校、家庭”河长制工作线上联动阵地,进一步拓展了河湖长制“朋友圈”同心圆。截至目前,已有1100余家庭(用户)关注双流区“一河一校”微信公众号。

    图片“小小河长”做净水实验

    三、取得成绩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水生态环保理念的种子,学生和家庭主动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明显提高,更是有力促进了学校综合素质教学理念的转变。

    1、典型效果凸显

    积极探索实践“河长制+教育”工作理念,通过对“一河一校”提档升级,依托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术交流、科创大赛等活动平台,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交流“一河一校”课题阶段研究进度、成果和成效。如今,“一河一校”已成为环保生态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及省市产生重大影响,对提高双流区河湖长制群众参与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2、争先氛围浓厚

    “小小河长”是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创新打造的重点项目,自2018年双流区白河区级河长授予学生“小小河长”称号以来,双流区每年聘请20到50名不等的学生为“小小河长”,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五届,直接覆盖学生超150名,间接覆盖学生超1000余名。2020年,双流区“小小河长”被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评为成都市第一届“最美护河人”。近年来,“小小河长”参与课题研究的论文多次在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展示。

    3、理念效应突出

    双流区多次接待水利部、教育部及国内外专家、兄弟单位调研学习,充分展示“一河一校”先进的水生态教育理念和成绩。

    2022年,双流区锦江黄龙溪等5个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稳定在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其中锦江流域17个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标,双流区作为成都唯一区(市)县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荣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经验启示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加快打造河湖长制3.0版本,就要凝聚各方力量,积极营造全民治水浓厚氛围,加快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实践证明,“一河一校”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有效手段,是深化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谱写全民治水新篇章的积极实践,更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一)联动学校治水,要以“一盘棋”思维做好统筹谋划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主要场所和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广泛开展水情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一颗爱水护河的种子,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水生态价值观。双流区从推行“一河一校”工作机制之初,就对“一河一校”工作进行系统筹谋,在充分征询教育、水务、学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以区总河长办名义印发《成都市双流区“一河一校”活动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充分凝聚校地合力参与护河治水,以“一盘棋”思维有序推动“一河一校”工作高效开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要让“教与学”融合丰富教学手段

    教育系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主要依赖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水务部门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双流区通过大力推行“一河一校”,坚持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依托双流教育优势资源,开设水情素质教育课、研发河长制素质教育体系、流域课题等,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打造水情教育基地(科普馆),不断丰富学习载体。

    (三)实现全民治水,河长制“朋友圈”要不断深入拓展

    河湖管理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让人民群众身边的河湖成为满意的幸福河湖。双流区通过“一河一校”,初步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深入拓展河长制工作“朋友圈”同心圆。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定不移把“一河一校”工作推向纵深,从加快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拓宽“一河一校”覆盖面、创新河长制教学课程开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一河一校”机制、丰富“一河一校”载体,努力蹚出一条具有双流特色的河长制工作路径,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汇流,助力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幸福河湖。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2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国典型案例四川篇(五)
    成都市双流区:牵起家校之手,共建幸福之河

  • 2024年02月03日 13时27分
  • 来源: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河长制办公室
  • 【摘  要】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各地不断织密制度体系、各级河长履职尽责,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实施,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但房前屋后等小微水体仍需加大力度整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治水应不再局限某一级河长或某一级政府的工作,应吸纳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力量参与治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2022年,双流区在现有河长制工作体系上,创新探索“一河一校”工作机制,全区12所中小学校主动“认领”管护一条河流,通过开展水情教育、课题研究等,将水环境保护理念种子沁润童心,为中小学生扣好水情教育第一粒扣子,引导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社会自觉,初步构建起“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

    【关键词】河长制+ 校地共治 全民治水

    【引  言】进入新时代,河湖长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近年来,双流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落细河长制工作各项要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实在在的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22年3月,双流区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创新建立“一河一校”工作机制,旨在发挥学校启蒙教育阵地的作用,依托“河长制+教育”,以政府带动学校、学校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开创校地共治新模式,不断深化全民治水,持续改善水生态质量,努力打造幸福河湖。

    一、背景情况

    双流区位于成都市中心西南郊,是四川天府新区重点区域,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发展的中心地带。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密集,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白河和鹿溪河6条,长约110余公里,大小沟渠47条,均属岷江水系。

    近年来,双流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意识,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工作模式较为单一、治水朋友圈不够丰富等问题,如:河湖治理主体单一,由各级政府主导,企业和公众的参与重视程度不足,水环境治理的社会性、共享性未能较好实现。2022年3月,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创新建立“一河一校”工作机制,依托学校这个教育启蒙阵地,扎实开展涉水课题研究、生态实验室、巡回研学课等水情教育宣传,将水环境保护理念种子沁润童心,为中小学生扣好水情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社会自觉,不断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汇流。

    双流“一河一校”巡回研学课

    二、主要做法

    1、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机制建设

    结合双流“六河贯境、沟渠众多”现状,充分激发师生敢想善做的创新实践活力,强化“1+4+N”机制建设。“1”即一个总体谋划,系统思考“一河一校”如何开展,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对“一河一校”工作进行总体谋划,明确“一河一校”机制建设各成员单位职责;“4”即由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整合水务、教育、环保和镇(街道)等4部门和单位优势资源,联合指导学校在重要时间、重要场合、重要地点开展“一河一校”具体工作;“N”即N所学校,双流立格实验学校、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双流区公兴初级中学等12所中小学校已成为“一河一校”机制成员,且每年逐步扩充“一河一校”成员单位覆盖面。2023年,双流区着力“一河一校2.0”建设,以区总河长办名义印发《成都市双流区2023年“一河一校”活动方案》,将原有的12所结对学校提升至24所,进一步扩大河长制工作“朋友圈”。

    2、坚持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课题实践

    聚焦教与学如何深度融合,多措并举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增加学生学习乐趣。一是开设素质教育课。采取课外实践、课题研究、巡回研学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累计举办巡回研学课5次,以公开课的方式指导9个镇(街道)常态化开展河长制进学校宣讲工作;按照全境流域分布,整合学校资源组建2个流域课题组,开展《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双流区白河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白河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研究》等课题研究26个。二是建设教育基地。依托公兴(中电子)再生水厂,建成双流区首个水情教育基地,利用集环保科普教育、行业实训交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再生水厂,打造新时代水情教育新中心,目前已累计吸引超20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三是深化教学相长。充分利用双流优质教研资源研发河长制特色课程,开发河长制标准素质课程和建设生态实验室,形成覆盖全龄的“1+3+N”(即:围绕一个白河生态主题,基于小、初、高的三个学段,开展涵盖N个学科的课程) 河长制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基于生态观视域下的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发展模式;依托地埋式污水厂新建2个“一河一校”水情教育基地,打造1个“党建+河长制”科普展览馆,建成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动高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专家,组建“一河一校智库”,为工作开展提供智力支撑。

    3、坚持家校联动,深入拓展“朋友圈”同心圆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启蒙阵地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到爱水护河的队伍中来。一是深化协同联动。构建“政府+学校+家庭”联动机制,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等途径提升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加快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二是联动出击治水。区河长办联合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区水务局、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好家庭”评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倡导在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水环境保护行动等联动治水,参与一次行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小礼品,并作为“好家庭”评选的重要指标。江昶邑是小学五年级学生,2021年3月22日被聘任为“小小河长”,受到他的影响,他的妈妈方艳秋在2022年6月申请加入双流区民间河长队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母子俩都会在河边走一走,开启假日巡河之旅。遇见不文明现象,他就会上前制止;遇见河道有漂浮物,他会马上通过妈妈,实时转达给河段党政河长。三是搭建联动平台。按照“一功能、三空间”布局,开设双流区“一河一校”微信公众号,引入点赞、评论等功能,打造“政府、学校、家庭”河长制工作线上联动阵地,进一步拓展了河湖长制“朋友圈”同心圆。截至目前,已有1100余家庭(用户)关注双流区“一河一校”微信公众号。

    图片“小小河长”做净水实验

    三、取得成绩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水生态环保理念的种子,学生和家庭主动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明显提高,更是有力促进了学校综合素质教学理念的转变。

    1、典型效果凸显

    积极探索实践“河长制+教育”工作理念,通过对“一河一校”提档升级,依托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术交流、科创大赛等活动平台,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交流“一河一校”课题阶段研究进度、成果和成效。如今,“一河一校”已成为环保生态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及省市产生重大影响,对提高双流区河湖长制群众参与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2、争先氛围浓厚

    “小小河长”是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创新打造的重点项目,自2018年双流区白河区级河长授予学生“小小河长”称号以来,双流区每年聘请20到50名不等的学生为“小小河长”,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五届,直接覆盖学生超150名,间接覆盖学生超1000余名。2020年,双流区“小小河长”被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评为成都市第一届“最美护河人”。近年来,“小小河长”参与课题研究的论文多次在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展示。

    3、理念效应突出

    双流区多次接待水利部、教育部及国内外专家、兄弟单位调研学习,充分展示“一河一校”先进的水生态教育理念和成绩。

    2022年,双流区锦江黄龙溪等5个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稳定在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其中锦江流域17个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标,双流区作为成都唯一区(市)县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荣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经验启示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加快打造河湖长制3.0版本,就要凝聚各方力量,积极营造全民治水浓厚氛围,加快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实践证明,“一河一校”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有效手段,是深化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谱写全民治水新篇章的积极实践,更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一)联动学校治水,要以“一盘棋”思维做好统筹谋划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主要场所和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广泛开展水情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一颗爱水护河的种子,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水生态价值观。双流区从推行“一河一校”工作机制之初,就对“一河一校”工作进行系统筹谋,在充分征询教育、水务、学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以区总河长办名义印发《成都市双流区“一河一校”活动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充分凝聚校地合力参与护河治水,以“一盘棋”思维有序推动“一河一校”工作高效开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要让“教与学”融合丰富教学手段

    教育系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主要依赖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水务部门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双流区通过大力推行“一河一校”,坚持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依托双流教育优势资源,开设水情素质教育课、研发河长制素质教育体系、流域课题等,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打造水情教育基地(科普馆),不断丰富学习载体。

    (三)实现全民治水,河长制“朋友圈”要不断深入拓展

    河湖管理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让人民群众身边的河湖成为满意的幸福河湖。双流区通过“一河一校”,初步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深入拓展河长制工作“朋友圈”同心圆。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定不移把“一河一校”工作推向纵深,从加快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拓宽“一河一校”覆盖面、创新河长制教学课程开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一河一校”机制、丰富“一河一校”载体,努力蹚出一条具有双流特色的河长制工作路径,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汇流,助力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幸福河湖。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