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众生活需求的基层政务公开探索与思考
——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为样本
——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为样本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是政务公开工作的题中之义,利民性是检验政务公开质效的重要指标。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开理念,立足群众期盼和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智慧化与人性化有效结合,以新区珠海街道为样本,从信息公开源头上甄别公开领域对应的公开群体,探索精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的基层公开模式,不断缩小政务公开“需求缺口”,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走深走实,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以需求为导向的基层政务公开实践探索
01
聚焦就业匹配需求
以公开为家门口就业“铺路”
1、建平台,信息共享促就业
将公开理念融入就业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就业需求。珠海街道成立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家镇街级公共就业协会,运用政府公信力集中就业信息资源,着力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建立求职者信息库、企业岗位信息库,打造“珠海街道就业直通车”云就业服务平台,集岗位筛选、政策发布、交流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求职者与岗位“点对点”精准匹配,促进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截至2022年年底,平台已入驻企业450余家,浏览登录10万余人次,累计推送招聘信息3万条,解决就业6000余人。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推进企业信用认证、信用名录通报、平台担保三大保障措施,加强用人单位信息审核把关,开设问题反馈模块,提供就业跟踪服务,营造健康、安全的求职环境。
2、强服务,政策直达引就业
以全方位公开、深层次解读推进政策入企、政策找人,持续提升就业质量。建立“珠海街道惠企政策导航群”,定期发布政策清单,开展“民营企业政策行”活动,组建58人“珠企服务队”走访企业、个体1700余家次,整理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申报模板材料编制成册,2022年为企业落实政府补贴资金750余万元,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以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为着力点,珠海街道400余名机关干部兼职“就业快递员”,根据所帮扶村居就业需求进行岗位“分拣”,通过上门走访或拨打亲情电话等方式及时完成岗位“配送”,登记服务1700余人,解决实际就业问题1400余件,培训、吸收各类农业种植能手、管理能手200余人,培育高端家政人才170余人。
3、增岗位,阳光透明稳就业
坚持以公开促公正、稳就业,将公开透明贯穿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升工作全流程。以岗位公开、职责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管理公开“五公开”为宗旨,多渠道发布招聘公告,通过微信、网站、广播等媒介,主动公开岗位职责、报名条件、岗位待遇、退出管理、上岗程序等各项群众关注内容。严格执行上岗流程,设置监督举报专线,加强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岗前培训各环节把关,确保公开透明、人岗适配。2022年,珠海街道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300余人,有效补充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领域人员力量。
02
聚焦环境改善需求
以公开促老旧楼院“换装”
1、全面宣传发动,改造标准一目了然
推进政策“靶向公开”,使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改造标准“了然于心”。摸清辖区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基本情况,通过微信群、一封信、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了解群众意愿。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全天候开展面对面政策解读,以简明问答形式编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汇编》,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在小区公示栏张贴《青岛市老旧小区改造造价参考标准》,让“官方标准”成为群众的“定心丸”。组织群众参加经验分享会、公众开放日活动,便于群众直观了解改造内容、改造过程、改造成果,提高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
2、充分征求民意,改造内容群众做主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引导群众由“旁观者”变“主导者”,推行“三问于民”(问需、问计、问效)工作法,建立“自下而上申请、联合审查入围”的改造项目生成机制。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主导,分批分次召开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询会,逐户发放填写《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求表》,在居委会设置意见反馈册,以无记名形式对意见采纳情况、未采纳原因进行反馈,确保居民意见件件有回应、可查询。邀请居民参与设计工作,而后再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将设计方案在楼道公告栏公示20天,突出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停车难等问题,提升小区“颜值”、打通功能“经脉”,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差异性需求。
3、广泛引导参与,改造过程阳光透明
推进小区改造全过程公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公示居民出资到账情况、改造设计方案和工程进展情况等。招募小区业主作为“工程监督员”,参与小区改造过程中安全、质量和进度监督管理等环节。建立“联合验收+综合评分+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社区、业主委员会及小区居民代表对改造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做到质量过硬、群众满意。
03
聚焦医疗服务需求
以公开为百姓健康“护航”
1、推进公开及时化,做好疫情防控“必答题”
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政务公开。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以信息公开为核酸检测提速,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及时发布采样时间、采样地点、联系电话和最新政策,珠海街道累计开展区域核酸检测897万余人次,公众号信息阅读量20余万人次。深入推进疫苗接种宣传动员,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入户了解居民接种意愿、讲解疫苗接种知识。将疫苗接种流动车开进社区、企业、养老院,设置疫苗接种“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上门接种,珠海街道新冠疫苗接种31.1万余剂次,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9.21%。
2、推进公开通俗化,做到政策宣传“接地气”
以提升农村政策知晓度、覆盖面为出发点,以政策宣传更加直观、通俗、易懂为落脚点,通过面对面解读、手把手演示、图文结合、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推进电子医保凭证、医保报销、大病救助等政策宣传落实。提升群众政策宣传参与度,邀请居民客串参演“土话版情景剧”《医保缴纳指南》,以方言表达、剧情表演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宣传政策内容,起到寓宣传于娱乐的效果,解决政策宣传听不进、听不懂的问题,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介加大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
3、推进公开便民化,做大公共卫生“服务圈”
深化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依托黄岛区人民医院、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推进下沉帮扶专家坐诊信息线上查询、线上预约,让非中心城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区居民同质化医疗服务。组织义诊、讲座等形式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服务,确保群众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截至2022年年底,珠海街道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实行“医联体+健共体+基层”服务模式,面向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宣传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在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再报销12%,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居民健康保障。
04
聚焦教育资源需求
以公开筑教育安全“基石”
1、落实“黑白名单”发布机制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动态管理,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开展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建立“网格化+社会化+清单式”监管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实行网格员巡访联系机制,掌握培训机构进入、退出情况并及时更新名单,邀请家长、老师、志愿者担任“安全观察员”,从“家长视角”“学校视角”“公众视角”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督。发布幼儿园资质“正面清单”,主动公开经主管部门审批具有合法办园资质的幼儿园信息,明确幼儿园名称、地址、类别和办园性质,引导幼儿家长选择具备办园资质的幼儿园,切实维护幼儿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2、加强“舌尖安全”执法检查
发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幼儿园、中小学周边餐饮门店和小超市为重点,深入排查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整改并列入“回头看”检查清单。公布幼儿园、中小学周边食品摊贩经营禁止区域,加强校园周边流动摊贩长效整治,设立“校园守护岗”,建立定时、定点、定岗管理机制,对流动摊贩进行劝离整改。建立“小饭桌”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开办必入监管、停业及时销号,落实“黑名单”公示机制,对整改后抽查不达标的“小饭桌”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方式进行公示,连续3个月检查未发现问题的方可从黑名单除名,严守校园食品安全底线。
3、推进“安全课堂”教育普及
将安全知识作为校园“必修课”,联合派出所、消防、安全监管等部门开展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三进”活动,通过“第一课”“四点半课堂”等方式,进行防溺水、防火灾、防踩踏、防诈骗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校园文明安全行”活动,以视频演示、情景互动、桌面游戏等趣味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安全规则,培养良好交通安全习惯。倡导各社区推进“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角色扮演、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设置“七彩手印墙”,以“承诺守诺”方式引导学生争做“安全践行人”“安全宣传员”。
05
聚焦权益保障需求
以公开助集体土地“盘活”
1、成立一支解读队伍,让农民听得懂
珠海街道建立由街道、自然资源所、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的政策宣讲队伍,实行“1+1+N”解读模式,即1个业务骨干、1个土地确权专员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土地承包、家庭成员增减及身份变化等情况进行清查登记。推进入户走访,就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的相关政策、内容及程序进行讲解,特别是对符合分配土地新增人员范围、收回土地人员及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等进行现场答疑解惑。梳理政策要点,印制发放政策明白纸,设置政策解答热线,确保家家户户知晓、消除群众盲点疑虑。
2、召开一场村民会议,让农民做决策
坚持依靠农民解决好自己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珠海街道石人泊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新区4个试点之一,基于承包土地已由村集体进行流转经营的现状,经充分民主讨论和可行性论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制定“不全村打乱土地重分,确权不确地,不分实地到户,农户承包地账面延包、收益到户,村集体联合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经营”的延包方案。通过村民集体决策,在确保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把细碎化的土地连片集中,统一规划利用,与有经济实力的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经营,提高土地价值,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农村老龄化、土地产量低等问题。
3、建立一个管理机制,让农民能监督
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享有土地权益,由街道工作人员和试点村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干部、老记账员组成专门的审核小组,对村民提报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并及时公示审核结果,做到公开透明、不重不漏、合法合规。在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确立“三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管理模式,形成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四权”制衡机制,创新集体资源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提高集体资源管理效率,抑制集体资源流失。通过健全完善农民承包合同、信息登记“两个台账”信息,增强土地流转、土地纠纷、征地政策及土地补偿等管理服务的准确性,为推动富农增收夯实监督基础。
06
聚焦精神文化需求
以公开引领文明乡风“新潮”
1、组团+云讲,传递党的二十大好声音
建立线上线下宣传方阵,组建“红色宣讲团”“青语青行宣讲团”,邀请辖区老党员、退伍老兵,选拔街道青年党员干部担任宣讲团成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六进”活动,推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云宣讲系列活动,传承红色记忆,讲述奋斗历程,以生动的个人经历阐释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创新宣讲形式,通过“心共鸣”直播间开展“直播式”宣讲,进一步增进宣讲互动性、扩大宣讲覆盖面。在农村推进“文艺式”宣讲,将宣讲与小戏小品、歌舞表演、书画展览等方式相结合,展现新时代发展成果、激励新时代奋斗干劲。
2、评选+表彰,汇聚先进典型正能量
评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通过微信、广播、报纸等途径,“张榜发布”评选公告和评选标准,发动各行业单位和基层群众广泛推荐。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候选人物事迹系列报道,综合群众网络投票、组织审核、社会公示,评选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最美珠海人”以及强企兴商“最美企业家”。召开表彰大会,对入选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基地,建立先进事迹传播机制,以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宣讲、系列报道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追赶典型的环境氛围,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3.倡导+制止,推进移风易俗树新风
以社区、村为主体,加强婚俗改革宣传引导,将喜事新办俭办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自觉抵制天价彩礼,通过组织青年交友联谊会等途径,宣传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俗观念。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依托“垃圾分类新区有你”微信小程序,以晒桶打卡、问题督导、站桶指导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开展文明祭祀、禁烧禁抛专项巡查行动,传统祭祀节日期间,组织机关、村和社区党员干部在林区入口和沿街路口值守,收缴火种和烧纸,劝导文明祭祀。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警示标识、宣传车等方式倡导绿色祭扫纪念形式,引导群众摒弃传统陋习、树立文明风尚。
基层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01
距离精准识别群众需求的标准还有差距
虽然“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理念正逐渐被基层行政机关所理解,但尚未达到重视的程度。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希望行使知情的权利,参与公权力监督,但基层行政机关在政务公开个别领域出现避重就轻现象,存在缩小公开范围、模糊环节流程、以宣传代公开等问题,公开内容偏离群众需求,公开效果达不到使群众满意。且群众公开需求具有阶段波动性,基层行政机关往往从行政管理视域考虑政务公开工作,对群众需求动态变化不敏感,缺少专业化分析指导,对公开群体、公开途径、公开形式、公开质量等缺乏识别和界定,不能及时精准对接群众公开需求,容易产生政务信息“漫灌”,给群众及时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不便。
02
基层政府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有待增强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政务数据资源逐步实现在平台的归集共享,但依然建立在群众主动搜索的基础上。截至2023年3月,青岛公共数据开放网包含6691个数据目录、5.95亿条数据,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网站月均信息更新量达800余条,网站以关键词搜索的结果显示信息数量仍然较大。考虑政府信息的受众广度和传播速度,镇街级信息发布逐步偏向于以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的政务新媒体,但受订阅号每天推送1次信息的限制,一定程度影响公开回应的效率。目前主要依托运行机制成熟完善的政务服务热线(12345)实现与群众在线互动回应,各镇街微信公众号互动性不足,缺乏互动回应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具备在线互动式运转条件。尽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但其信息发布内容分散,与政府网站的分类布局、架构明晰、栏目多样截然不同,群众反映已发布信息查找不便,影响信息发布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03
基层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衔接不够顺畅
中国基层政务公开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村务公开”,是一个从基层到上层、以实践总结经验进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随着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各建制村撤并,实施“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以规范化管理为公开奠定制度基础。但建立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同步机制仍处于探索实施阶段,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覆盖面不够广、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查阅点设置数量不足,全区仅1个街道实现了社区政务公开专区建设覆盖率100%,还须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向村级延伸,激发村务公开自治动力,拓展政务公开空间,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目前各镇街政务公开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各单位仅1名工作人员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且多为身兼数职,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效率。
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质效的思考
01
转变供给侧信息公开的认知偏差
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进程中,基层政府以改革倒逼角色观念转变,由管理者转为服务者,为企业提供“点单式”定制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由彼及此,基层政府要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提升全领域政务公开思想认识,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领域。从思想上树立“公开为民”的工作理念,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并非“单向供给”,而应是“民呼我应”,特别是基层行政机关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掌握着群众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做好公开需求侧分析对上层政策制定和基层落实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从主体上抓好镇街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指导镇街因地制宜梳理“公开清单”,提升队伍业务素质。从制度上建立民意征集和意见反馈机制,多领域开展问卷调查、“开门说政事”、“政有回音”等系列活动,以公开听民声、促服务、提效能,让基层政府接得住群众需求、交得出“满意答卷”。
02
推进政务数据应用实现信息供需对接
政府是大量重要数据所有者,在数据资源的搜集、储存、流转与利用的链条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目前政府机构并没有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欠缺对信息的归类、分析和应用,通过平台共享开放的杂乱数据,既不能引起群众关注,也难以被利用。应以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手段,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从政府管理和服务场景入手,加强数据赋能,盘活数据资源。
03
完善政务公开回应的监督评价体系
提升政府回应力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公开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政府机构在推进高水平政策解读的同时,将解读回应纳入政务公开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网络测评、专家集体测评,确保解读内容“应解读、尽解读”,解读质量“有深度、接地气”。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公开的有益补充,实行“即时受理、分类转办、限时答复、全程督办、跟踪问效”全流程闭环管理,但其监督评价机制具有内部性。各镇街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工作水平不一,缺乏前置性评价机制,虽然存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但无形中增加了群众的时间成本。推进客观、公正的政务公开回应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应积极促进群众监督、内部督查、第三方评估相衔接,形成无缝隙“监督立方体”,以积极回应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李旭翠 周晓辉 徐玉涛 程继红 全文可参阅《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