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政府之手:成都“方法论”
成都市先后通过9次大规模清理至少砍掉了九成行政审批权,成为行政许可审批数量“全国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但仅有“瘦身”远远不够,在如何重塑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上,成都提供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答案人们把市场之力称之为“看不见的手”,也常常相对应地把政府之为比作“看得见的手”。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成都,这座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会城市,西部发展的领头羊,正在不断改革中寻找二者之间最合理的定位。
经过前后9次大规模的“减肥”,成都市至少砍掉了九成行政审批权,截至2013年年底,成都市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03项,成为行政许可审批数量“全国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经历数次“瘦身”与提速,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的前沿,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改革“方法论”。
但成都并未止步于此。2月底,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决定》,53条具体的改革意见为成都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会议上,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有效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5月11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进一步加强审批事项集中人员入驻和审批授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一次就减事放权、事项集中、人员到位、审批授权、网上办事五项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改革,无疑成为了2014年成都的主旋律之一。
是什么让这座城市有了如此的雄心?作为西部重镇的成都市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道路上,将如何完成利用完善城市空间以换取改革时间的战略布局?
“合纵”与“连横”
武侯区因境内有武侯祠而得名,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为后世行政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榜样。但诸葛武侯穷其一生未能突破的行政藩蓠,千年之后在他的故地却被一举打破,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脱胎换骨之变化。
在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规服办)的指导下,武侯区编办印发了《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此为标志,全国第一个专司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工作部门——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
在各地都在大举削减行政部门的时候,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的设立,为的却是“集权”。将各部门权力集于一个局,不能不说是一次“革命性”尝试,在探索建立审批监管分离的运行机制上,武侯区成为了全国性的试点之一。
“成立行政审批局,充分整合了政府职能。”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彭勇对《小康》记者介绍,武侯区发改局、民政局等20个区政府部门的主要行政审批职能划转至该局,被划转的审批事项共计76个大项190个小项。
无庸讳言,这是一次权力革命。职能划转后,由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原职能部门主要承担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实行全新的审批与管理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
原职能岗位被压缩精减成三个,按照社会、经济、建设3个领域进行归口整合,设置3个审批科,分别负责相对应审批事项的办理。
现在,审批局3个审批科30余名工作人员承担了原来20个职能部门90多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审批业务。
颇有意味的是,为了让行政审批事项透明、公开化,行政审批局引进了常为企业运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每一个环节所需完成的时间节点都一一标注。
于是,在政务窗口工作的公务人员,经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而后台工作人员的紧张程度也一点不亚于窗口,建设类事项审批科副科长李伟,原是武侯区建设派驻政务中心的干部。他告诉记者,过去在窗口一年接办审批事项仅一百来件,现在一周就要三四十件。“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申报材料得用推车来拉。”
被“拿走”行政审批权的政府部门有哪些变化?据武侯区某局介绍,拿掉“审批权力”后,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工作精力放在了对于审批事项的监管上。通过职能整合,群众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窗口),提交多次申请和相关材料进行办理的事项,现在只需要到一个部门(窗口),提交一次申请材料就可办理。
在武侯区政务服务大厅工商窗口,顺利领完营业执照的大学毕业生杨明高兴地向记者感慨道,“以前申办《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至少要半个月,现在10分钟就搞定!”
高效率带来的便捷,得益于武侯区实行的联审联办制。据介绍,该区政务服务系统实行同类企业联审联办,令整体办件效率平均提高56%,办件用时平均减少43个工作日,审批效能显著提升。
武侯区的改革,是成都市行政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这一轮改革中,成都市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改变政府角色定位,从管理体制上进行转变,将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型,从而实现政府职能归位,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而不再纠结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瘦身”之后的重塑
“瘦身”之后的政府,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政府呢?
检验的标准在于办事的效率。如果把审批过程看作是一条质量检验的流水线,成都市选择的是再造政府服务这条流水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编办)合署办公的成都规服办,就是改造这条流水线的主要操刀者。
“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成都规服办副主任彭崇实向《小康》记者介绍道,市规服办要将整个审批流程环节梳理出来,对应的时间、费用、依据等标明出来,先由各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再找企业、专家评议,最后形成优化方案进行推进。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审批事项流程上,成都先后6次对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对52个市级部门的201项行政审批项目流程、3000余个办理环节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市级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总共10520个工作日中减少了6665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
削减流程,压缩时间,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尤其涉及到部门利益调整时,在来回改动中很容易形成拉锯战,但是成都市的主政者们显然决心已定。
“看哪些流程需要保留,哪些需要砍掉,最终促使政府部门高效运转。”彭崇实举例称,以前一个投资项目要涉及21个部门40个工作环节,在流程再造之后,压缩为6个部门7个环节,160个工作日最终压缩到8个工作日。
这种环节的改造带来了明显的改变。
由企业“跑腿”变为政府“跑腿”,不仅仅为社会和市场松绑解扣,也使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成为现实。自3月1日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在成都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790家新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诞生。
2013年,成都的并联审批模式向更深推进,不仅实行跨层级纵向联动审批机制,清理确认成都跨层级联动审批事项116项,规范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审批时限等要素,全部在政务审批服务平台或部门专网上实现网上流转。同时还健全跨部门横向并联审批机制,重点推进联合勘验、并行审查式的小并联审批,统一提交材料,提高审批效率。
截至2013年年底,成都市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0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85项。成都规服办规服工作指导处处长李琳表示,“在这样的改革探索中,哪些不能突破红线,哪些又需要尽可能地压缩,这确实对我们是一种挑战。”
目前成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式审批”,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2011年以来,成都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
成都这样一个处于内陆的中心城市,能与沿海竞争的实力之一就是政府的服务,即政府的流程再造。
这种竞争能力,也是被市场需要所倒逼出来的。
“长手”与“长腿”
在成都,英特尔落户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成都深知英特尔的进入对成都IT产业提升的战略意义,以前为此专门成立了“英特尔项目办”,负责解决英特尔落户等诸多事宜。
2013年,成立10年的英特尔项目办公室功成身退,升级为成都高新区重大项目局,但为英特尔服务的诸多工作方式和政策模式被固化下来。
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亦对《小康》记者表示,成都经过多年的改善政务环境,像英特尔办这样的机构已没有了存在必要,“其他项目落户没再成立类似办公室,因为我们的政务服务已能满足几乎所有企业的需要。”
现如今,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配置来自“成都制造”的英特尔芯片,成都已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英特尔落户成都后迅速产生“蝴蝶效应”,吸纳了英特尔产业链供应商,如仁宝、戴尔、联想、奇宏等芯片业上下游企业到成都办厂,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芯片封装测试等多个方面的企业也纷至沓来,使得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除了不让市民、企业“跑腿”,成都行政改革的另一特点,就是将政府服务之手延长。
目前,成都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了53个部门及服务窗口,共有30个市级部门在政务中心设立审批后台,其中市工商局、市安监局等8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处室整体入驻。按照行政批文和证照不出政务中心的原则,对法律法规无明确要求的,市级行政审批部门一律授权窗口办结。
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亦被派往政务大厅进行服务,自2012年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以来,成都各部门解决群众诉求2000余件,其中不乏持续数年的信访“老大难”问题。
网络成为提供服务的另一窗口。成都市政务中心公开数据显示,仅5月6日至5月12日一周内,“@成都服务”在新浪和腾讯的2个微博账号就受理网民诉求341条。诉求派发后均得到责任单位响应,其中办结320条、在办21条。
从2013年开始,成都给全市2700家外资企业发放了CIA数字证书,企业可以实现网络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纳税和工商服务等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我们将逐步推向全市几十万家内资企业,并在2015年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市规服办李琳介绍说。
现在的成都,拥有一站式政务大厅、网上审批、微博问政、“企业服务数据库”、“居民服务数据库”、“移动政务大厅”等,成都行政改革中的一系列创新,使政府服务“长手”,让公务人员“跑腿”,换来的则是市民与企业的方便。
这一切都显示,行政之手运用得当,其带来的改革红利就会日渐显现。
责任编辑: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