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67期

  • 2018年12月31日 16时1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2月27日

    雁江区创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资阳市雁江区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才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推出“飞地抱团”发展脱贫产业,集中闲置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沿线布局项目打捆等成功经验。这些办法的实施,加快了当地脱贫步伐,帮助贫困群众快速增加收入,有力推动当地镇村经济发展。

    一、创新“飞地抱团”模式,解决脱贫产业发展难题。一是发展“飞地”与建立利益分配机制。“飞地”就是“飞”过因各种原因不能流转的土地,使贫困村集体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解决贫困村产业用地规模化发展难题;“抱团”则通过“龙头企业+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人人有股份,人人可分红,最大限度保障贫困户利益。二是政府引导“飞地”与抱团发展。迎接镇政府引导前丰村、东庵村、龙家村3个贫困村、12个插花式非贫困村和剩余村“抱团联村”发展方式组建镇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率达100%,镇级专业合作社与阳光百果园公司签订了建设联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示范园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在龙家村租用土地209亩种植葡萄,镇级专业合作社投资630万元,占股47%,不参与产业园区的修建及运营管理,仅对收益进行监管,并依照协议约定获得收益。阳光百果园公司投资710万元,占股53%。龙家村11组贫困户康菊芳在百果园内务工,工资每天70元,今年工资性收入达到6000元,此外还有地力保护补贴500元,年纯收入达到了6500元。今年将退出的三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也依靠百果园提供的葡萄种苗和种植技术得到发展,三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26万元,人均达到了24.04元以上。

    二、综合利用撂荒土地,规模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发展“稻鳖”综合种养产业。老君镇大溪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有贫困户72户。针对贫困户土地撂荒问题,村支两委开展市场调查,经全体社员代表集体商议,决定开展“稻鳖”综合种养。截至2018年底,全村已发展“稻鳖”综合种养72.4亩,提供贫困户常年就业岗位2个,季节性临时用工100余个。收获稻米1.2万斤,全村实现集体经济纯收益2.6万元,人均18元。二是种养与现代农业观光结合。大溪村将“稻鳖”产业扩大到150亩,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满足游客欣赏乡村自然景观、稻田捉鳖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特色饭菜的消费需求。鳖开始销售后,预计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将达28元。

    三、沿线布局,项目打捆降低成本。一是项目沿公路布局,整体策划。老君镇大溪村、新桥村、普光村、龙山村四个计划退出的贫困村,加强村级阵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项目随道路沿线布局,项目打捆实施,统一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最大程度节约了资金成本,而且做到了风格统一、实用。二是项目打捆成效显著。目前,4个村共整合资金110余万元,建成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700余平方米,打造出一个村级党务,政务,文化娱乐的核心地。项目打捆后与各村项目单独实施,节约资金约20%。

    稻城县聚力打好“三场硬仗”

    助推高质量脱贫攻坚

    甘孜州稻城县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5个、贫困人口1268户5614人,贫困发生率为20.25%。经过四年奋战,已退出贫困村28个,贫困人口1121户49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今年,全县聚焦脱贫攻坚战,坚持高质量脱贫,聚力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精神扶贫“三场硬仗”,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打好基础扶贫硬仗,做好项目大课题。一是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对照硬件达标标准,全面查找补短,大力推进乡乡通油路、村户通硬化路建设。截至目前,建成通乡油路总里程119.6公里,通村硬化路760.5公里,“乡乡通、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交通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实施水利扶贫行动。按照“集中供水为主、散分供水为辅”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供排水和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有效解决55个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8203亩耕地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灌溉,新建加固防洪堤19公里,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5%、95%、90%。三是实施电通扶贫行动。按照“全域覆盖、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农村电网和通讯信息化建设。架设10kV线路222公里、35kV线路139.1公里,统筹推进乡镇农网改造419.6公里,建成通讯光缆742皮长公里,改造新建通讯基站239个,全县稳定电网、村村通宽带、通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四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把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8户622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93户,实施地质避险搬迁760户,让全县农牧群众住上好房子。

    二、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制好脱贫大蛋糕。一是发展特色种养业助脱贫。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拓市场”思路,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养业,计划到2020年全县121个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的脱贫产业园,确保农牧民群众入股有股金,就业有薪金,劳动有酬金,土地流转有租金。目前,建成万亩中藏药和优质青稞种植基地2个、千亩优质高产马铃薯和观光油菜种植基地2个,林果业和规模养殖业基地4个,田园综合体1个,培育发展各类专合组织83个,覆盖贫困村55个、非贫困村28个,带动2万牧区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全域旅游助脱贫。围绕“美丽生态、创新开放、繁荣小康”新稻城总体定位,着力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按照“旅游+景区、旅游+乡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节事”五个“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藏居变商铺、上山变上班”四个转变,计划到2020年全域旅游产业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整体促进贫困群众创收。目前,打造国家级5A景区1个、特色旅游示范小镇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乡村民宿达标户”“星级乡村酒店”“特色经营店”110家,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6亿元,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牧群众致富增收。三是发展扶贫车间助脱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方式,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等政策优势,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合力,鼓励和引导国营民营企业、在外成功人士等创新办业。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制造、特色农牧种养殖、农产品精加工等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持续增收。预计到2020年,建成扶贫车间50个以上,解决4000名以上农牧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打好精神扶贫硬仗,写好扶智大文章。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实际开展“政策、法纪、习惯、风气、感恩、自尊”六大教育,综合采取办好农民夜校、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评选勤劳致富典型、颁发脱贫光荣证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感恩教育。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农户分类积分管理办法,明确贫困户、非贫困户“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参考情形,通过村规民约设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让贫困户紧张起来,非贫困户参与进来,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每月评比、每季兑现,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引导群众勤劳致富、脱贫奔康。三是创新教育帮扶办法。以结对认亲工作为切入点,建立脱贫摘帽攻坚期帮扶机制,在严格执行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组建“县级指挥部、乡镇作战室、村级作战队、农户作战点”四级攻坚体系,实现县级帮扶部门50%力量下沉蹲点乡村。鼓励广大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干部真情换群众信任,用干部诚心换群众满意,着力形成领导带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满意认可度达99%以上。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67期

  • 2018年12月31日 16时1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2月27日

    雁江区创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资阳市雁江区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才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推出“飞地抱团”发展脱贫产业,集中闲置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沿线布局项目打捆等成功经验。这些办法的实施,加快了当地脱贫步伐,帮助贫困群众快速增加收入,有力推动当地镇村经济发展。

    一、创新“飞地抱团”模式,解决脱贫产业发展难题。一是发展“飞地”与建立利益分配机制。“飞地”就是“飞”过因各种原因不能流转的土地,使贫困村集体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解决贫困村产业用地规模化发展难题;“抱团”则通过“龙头企业+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人人有股份,人人可分红,最大限度保障贫困户利益。二是政府引导“飞地”与抱团发展。迎接镇政府引导前丰村、东庵村、龙家村3个贫困村、12个插花式非贫困村和剩余村“抱团联村”发展方式组建镇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率达100%,镇级专业合作社与阳光百果园公司签订了建设联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示范园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在龙家村租用土地209亩种植葡萄,镇级专业合作社投资630万元,占股47%,不参与产业园区的修建及运营管理,仅对收益进行监管,并依照协议约定获得收益。阳光百果园公司投资710万元,占股53%。龙家村11组贫困户康菊芳在百果园内务工,工资每天70元,今年工资性收入达到6000元,此外还有地力保护补贴500元,年纯收入达到了6500元。今年将退出的三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也依靠百果园提供的葡萄种苗和种植技术得到发展,三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26万元,人均达到了24.04元以上。

    二、综合利用撂荒土地,规模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发展“稻鳖”综合种养产业。老君镇大溪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有贫困户72户。针对贫困户土地撂荒问题,村支两委开展市场调查,经全体社员代表集体商议,决定开展“稻鳖”综合种养。截至2018年底,全村已发展“稻鳖”综合种养72.4亩,提供贫困户常年就业岗位2个,季节性临时用工100余个。收获稻米1.2万斤,全村实现集体经济纯收益2.6万元,人均18元。二是种养与现代农业观光结合。大溪村将“稻鳖”产业扩大到150亩,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满足游客欣赏乡村自然景观、稻田捉鳖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特色饭菜的消费需求。鳖开始销售后,预计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将达28元。

    三、沿线布局,项目打捆降低成本。一是项目沿公路布局,整体策划。老君镇大溪村、新桥村、普光村、龙山村四个计划退出的贫困村,加强村级阵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项目随道路沿线布局,项目打捆实施,统一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最大程度节约了资金成本,而且做到了风格统一、实用。二是项目打捆成效显著。目前,4个村共整合资金110余万元,建成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700余平方米,打造出一个村级党务,政务,文化娱乐的核心地。项目打捆后与各村项目单独实施,节约资金约20%。

    稻城县聚力打好“三场硬仗”

    助推高质量脱贫攻坚

    甘孜州稻城县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5个、贫困人口1268户5614人,贫困发生率为20.25%。经过四年奋战,已退出贫困村28个,贫困人口1121户49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今年,全县聚焦脱贫攻坚战,坚持高质量脱贫,聚力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精神扶贫“三场硬仗”,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打好基础扶贫硬仗,做好项目大课题。一是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对照硬件达标标准,全面查找补短,大力推进乡乡通油路、村户通硬化路建设。截至目前,建成通乡油路总里程119.6公里,通村硬化路760.5公里,“乡乡通、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交通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实施水利扶贫行动。按照“集中供水为主、散分供水为辅”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供排水和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有效解决55个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8203亩耕地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灌溉,新建加固防洪堤19公里,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5%、95%、90%。三是实施电通扶贫行动。按照“全域覆盖、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农村电网和通讯信息化建设。架设10kV线路222公里、35kV线路139.1公里,统筹推进乡镇农网改造419.6公里,建成通讯光缆742皮长公里,改造新建通讯基站239个,全县稳定电网、村村通宽带、通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四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把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8户622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93户,实施地质避险搬迁760户,让全县农牧群众住上好房子。

    二、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制好脱贫大蛋糕。一是发展特色种养业助脱贫。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拓市场”思路,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养业,计划到2020年全县121个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的脱贫产业园,确保农牧民群众入股有股金,就业有薪金,劳动有酬金,土地流转有租金。目前,建成万亩中藏药和优质青稞种植基地2个、千亩优质高产马铃薯和观光油菜种植基地2个,林果业和规模养殖业基地4个,田园综合体1个,培育发展各类专合组织83个,覆盖贫困村55个、非贫困村28个,带动2万牧区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全域旅游助脱贫。围绕“美丽生态、创新开放、繁荣小康”新稻城总体定位,着力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按照“旅游+景区、旅游+乡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节事”五个“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藏居变商铺、上山变上班”四个转变,计划到2020年全域旅游产业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整体促进贫困群众创收。目前,打造国家级5A景区1个、特色旅游示范小镇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乡村民宿达标户”“星级乡村酒店”“特色经营店”110家,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6亿元,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牧群众致富增收。三是发展扶贫车间助脱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方式,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等政策优势,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合力,鼓励和引导国营民营企业、在外成功人士等创新办业。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制造、特色农牧种养殖、农产品精加工等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持续增收。预计到2020年,建成扶贫车间50个以上,解决4000名以上农牧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打好精神扶贫硬仗,写好扶智大文章。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实际开展“政策、法纪、习惯、风气、感恩、自尊”六大教育,综合采取办好农民夜校、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评选勤劳致富典型、颁发脱贫光荣证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感恩教育。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农户分类积分管理办法,明确贫困户、非贫困户“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参考情形,通过村规民约设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让贫困户紧张起来,非贫困户参与进来,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每月评比、每季兑现,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引导群众勤劳致富、脱贫奔康。三是创新教育帮扶办法。以结对认亲工作为切入点,建立脱贫摘帽攻坚期帮扶机制,在严格执行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组建“县级指挥部、乡镇作战室、村级作战队、农户作战点”四级攻坚体系,实现县级帮扶部门50%力量下沉蹲点乡村。鼓励广大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干部真情换群众信任,用干部诚心换群众满意,着力形成领导带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满意认可度达99%以上。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