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70期

  • 2020年03月18日 16时1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28日

    九龙县“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甘孜州九龙县是藏、汉、彝三个民族各占三分之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甘孜州特有的多民族聚居区。针对三种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风俗信仰、不同思想观念”的问题,九龙县对症下药、靶向施策、破解难题,点燃了多民族贫困群众求富、求美、求变的奔康热情,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坚持教育为“先”,激发“脱贫动能”

    (一)精准宣传“明路径”。脱贫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为切实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润育”工程。以州委宣讲团赴县引领讲、州委“和谐乡村行”群众宣讲团赴县系统讲、县级宣讲团覆盖讲、县级部门全面讲、乡党委入户讲等形式,实施藏、汉、彝三种语言宣教活动520余场,受教育群众95870余人次。并结合本土实际制作《嬗变》《月琴谱新曲》《欢歌颂党恩》等脱贫攻坚宣传画4万余册,全覆盖发放各族贫困群众。

    (二)精准扶智“斩穷根”。围绕“全域九龙儿女上好学·创全州一流教育品牌”目标,出台《九龙县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县城园区化、片区重点化、乡镇精品化、学前普及化”思路,投入1.53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7个,推进“3+3”“6+3”精品教育计划,教育硬件设施达标率100%;完善教师“引育管用”机制,九年义务教育教师合格学历达100%。率先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义务教育,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县财政投入500万元设立专项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实现贫困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

    (三)精准办学“提素质”。充分发挥“农牧夜校”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器”及“加油站”作用,规范建设农牧夜校63所,打造省级示范校1所、县级示范校4所、中心校18所,采取“示范课堂、点滴课堂、马背课堂、龙门阵课堂”等教学方式,不断拓展“农牧民夜校”办学内涵和外延,2018年开展培训授课3000余场次,集中教学90908人次、分片分组教学68934人次、上门送学21563人次,全县平均参学率达78.3%,有效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坚持制度为“绳”,引领“现代文明”

    (一)移风易俗“树新风”。“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不顾“里子”顾“面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具有“浪漫主义”的彝族同胞中。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互订新时期婚丧新风盟约,召开公职干部、家族“家支”代表以及知名人士座谈会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0余个,有效破解婚姻彩礼高、丧葬铺张浪费等陋习,2016年以来,新婚家庭每户平均节约近10万元,办丧家庭每户平均节约5万元。

    (二)精神激励“讲文明”。制定文明习惯激励制度,开展“清洁卫生评比”“邻里团结评比”“和睦示范家庭评选”等活动,着力推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评选活动,评出比文明、比勤劳、比致富、比卫生、比孝顺的精神风貌,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文明家庭典型,涌现一大批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引领群众形成了美德众人传、善恶众人管、家事众人评、好事众人为的文明新风尚。共创建省级“四好村”11个、州级“四好村”27个、县级“四好村”54个,推树各级文明单位130个、文明家庭47户、先进个人73人。

    (三)民族团结“共奋进”。针对各民族之间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引发各民族之间互相孤立,互不交易、互不通婚等现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及“九龙儿女共奋进”互助活动。以乡村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和谐社会正能量,有效形成全县各族群众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态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

    三、坚持产业为“基”,发动“造血引擎”

    (一)明确思路“指方向”。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致富奔康的根本之策,优化思路体系,结合九龙县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大力发展“高山牦牛”“半高山核桃花椒”“矮山茶叶魔芋”及黑毛驴、梅花鹿、羊肚菌、川乌等特色种植养殖为主的“五朵金花”+特色产业,推进“1镇6乡”为主的百公里特色产业圈建设,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

    (二)厚植基础“强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完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出台加快产业发展“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和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组建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九龙县隆之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领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三)授之以渔“脱穷帽”。创新利益联接,鼓励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入股、集体或个人资产入股、小额信贷入股、财政产业扶持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资金变股金、资源转股权、农民变股民”,共享企业或专合组织发展红利,同时本地企业、专合组织在用工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实现农民“工人化”,提升贫困户收入。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截至2018年底,贫困村集体经济达标率100%,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稳定并超过3600元。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70期

  • 2020年03月18日 16时1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28日

    九龙县“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甘孜州九龙县是藏、汉、彝三个民族各占三分之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甘孜州特有的多民族聚居区。针对三种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风俗信仰、不同思想观念”的问题,九龙县对症下药、靶向施策、破解难题,点燃了多民族贫困群众求富、求美、求变的奔康热情,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坚持教育为“先”,激发“脱贫动能”

    (一)精准宣传“明路径”。脱贫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为切实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润育”工程。以州委宣讲团赴县引领讲、州委“和谐乡村行”群众宣讲团赴县系统讲、县级宣讲团覆盖讲、县级部门全面讲、乡党委入户讲等形式,实施藏、汉、彝三种语言宣教活动520余场,受教育群众95870余人次。并结合本土实际制作《嬗变》《月琴谱新曲》《欢歌颂党恩》等脱贫攻坚宣传画4万余册,全覆盖发放各族贫困群众。

    (二)精准扶智“斩穷根”。围绕“全域九龙儿女上好学·创全州一流教育品牌”目标,出台《九龙县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县城园区化、片区重点化、乡镇精品化、学前普及化”思路,投入1.53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7个,推进“3+3”“6+3”精品教育计划,教育硬件设施达标率100%;完善教师“引育管用”机制,九年义务教育教师合格学历达100%。率先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义务教育,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县财政投入500万元设立专项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实现贫困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

    (三)精准办学“提素质”。充分发挥“农牧夜校”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器”及“加油站”作用,规范建设农牧夜校63所,打造省级示范校1所、县级示范校4所、中心校18所,采取“示范课堂、点滴课堂、马背课堂、龙门阵课堂”等教学方式,不断拓展“农牧民夜校”办学内涵和外延,2018年开展培训授课3000余场次,集中教学90908人次、分片分组教学68934人次、上门送学21563人次,全县平均参学率达78.3%,有效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坚持制度为“绳”,引领“现代文明”

    (一)移风易俗“树新风”。“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不顾“里子”顾“面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具有“浪漫主义”的彝族同胞中。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互订新时期婚丧新风盟约,召开公职干部、家族“家支”代表以及知名人士座谈会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0余个,有效破解婚姻彩礼高、丧葬铺张浪费等陋习,2016年以来,新婚家庭每户平均节约近10万元,办丧家庭每户平均节约5万元。

    (二)精神激励“讲文明”。制定文明习惯激励制度,开展“清洁卫生评比”“邻里团结评比”“和睦示范家庭评选”等活动,着力推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评选活动,评出比文明、比勤劳、比致富、比卫生、比孝顺的精神风貌,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文明家庭典型,涌现一大批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引领群众形成了美德众人传、善恶众人管、家事众人评、好事众人为的文明新风尚。共创建省级“四好村”11个、州级“四好村”27个、县级“四好村”54个,推树各级文明单位130个、文明家庭47户、先进个人73人。

    (三)民族团结“共奋进”。针对各民族之间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引发各民族之间互相孤立,互不交易、互不通婚等现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及“九龙儿女共奋进”互助活动。以乡村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和谐社会正能量,有效形成全县各族群众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态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

    三、坚持产业为“基”,发动“造血引擎”

    (一)明确思路“指方向”。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致富奔康的根本之策,优化思路体系,结合九龙县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大力发展“高山牦牛”“半高山核桃花椒”“矮山茶叶魔芋”及黑毛驴、梅花鹿、羊肚菌、川乌等特色种植养殖为主的“五朵金花”+特色产业,推进“1镇6乡”为主的百公里特色产业圈建设,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

    (二)厚植基础“强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完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出台加快产业发展“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和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组建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九龙县隆之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领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三)授之以渔“脱穷帽”。创新利益联接,鼓励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入股、集体或个人资产入股、小额信贷入股、财政产业扶持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资金变股金、资源转股权、农民变股民”,共享企业或专合组织发展红利,同时本地企业、专合组织在用工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实现农民“工人化”,提升贫困户收入。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截至2018年底,贫困村集体经济达标率100%,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稳定并超过3600元。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