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文化产业担纲扶贫支柱产业 600多家庭因“文”谋脱贫
画草图、勾墨线、涂颜色……10月14日上午,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巴拉文化产业园,上壤塘乡长河村青年德青旺姆正专心致志地画着唐卡。
德青旺姆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2010年,德青旺姆进入觉囊唐卡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她被选派到壤巴拉非遗传习上海基地学习。而今,她在壤巴拉文化产业园潜心创作。“现在每月有3000元的保底工资,还有作品出售分红。”德青旺姆已成为家庭脱贫的“顶梁柱”。
不光德青旺姆。近年来,壤塘县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潜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目前,该县共有2000余名青年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工作,其中,来自贫困家庭的有600多名。
受高山峡谷影响,壤塘农牧业发展资源贫瘠、潜力有限。2014年,该县共识别44个贫困村、215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9583人。精准扶贫中,壤塘县找准“资源”所在:文化。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该县有国家、省、州非遗名录共41项,非遗传承人63人。为此,壤塘县确立了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黄金地、川甘青结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川甘青结合部多元民俗文化体验地”的发展目标;还出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促进壤塘县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18-2025)》,鼓励扶持传承人积极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目前,壤塘县在县内已建立传习所27个,在上海、深圳建立18个传习基地,涵盖藏香、藏茶、藏药等技艺;还投资2.7亿元,建设壤巴拉文化产业园。壤巴拉文化产业园规划用地4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8.3万平方米,分为公共建筑、自建民居、基础设施三部分。其中,公共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规划传习、创作、交流及展示等中心12个。
记者在文化产业园和多个传习所看到,一枚“黄财神”石刻标价2000元、一张“三世”唐卡高达300万元……“目前,传习所、文化产业园的订单供不应求。”壤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非遗股股长罗进说。
据悉,最近,该县还有5家藏式面具、藏刀制作等方面的传习所要开门传技。(记者 徐登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