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情况

  • 2011年05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民委
  • 【字体:
  •   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民族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综合扶贫和安宁河流域加快开发,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组织编制了系列规划,坚持把“以民为本、民生优先”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三件大事之一,特别对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作了周密安排,加强领导。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多次强调:抓住民生,就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内容;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牛鼻子,就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崇禧副书记、魏宏副省长、作哈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到藏区、彝区调研,对实施好民生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省民委不断强化认识、抓好落实,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和督查;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的实施。目前,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彝区“三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对此衷心拥护,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增添巨大动力。2010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生产总值1102.6亿元,增长1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6亿元,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6.5%。

      一、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实施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是投资180亿(政府投入65亿,其中计划中央25亿元、省40亿元)4年内完成建设1409个定居点、10万户定居房、实现50万牧民定居,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在实施中,切实做到: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具体体现在抓好“四统筹”和“七到位”,即统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激发群众主体意识、统筹解决现实具体困难与促进长远发展、统筹夯实基层组织与提升服务能力、统筹质量安全与突出民族特色,确保领导责任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规划设计到位、建材储备到位、建设队伍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督促检查到位。二是规划先行,强化科学推进。工作中,配强规划力量,严格科学选址,精心规划设计,严格付诸实施。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规划设计部门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提供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户型供牧民选择,加强建设质量的监管与指导,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科学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精心谋划,强化宣传发动。采取抽调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发放藏汉双语宣传手册、组织群众代表参观定居房效果图、示范房,组织多家主流媒体滚动宣传等多种形式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正面引导发动,有效增强了藏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四是整合资源,强化要素支撑。坚持做到“三强化”,即强化政策支撑、强化资金支撑、强化技术保障。五是健全机制,提供工作保障。突出责任落实、示范引导、市场运作、完善监管,确保工作到位。六是凝聚合力,强化社会参与。实现州县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军队地方协作到位。2009、2010两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两年共建成定居房68647户,占计划总数的69.15%;开工定居点915个,建成747个;建成村民活动中心504个;连接公路3077公里、点内道路927公里、供水管网2224公里、水源点406处、打井1045口、垃圾收集点1097个、10千伏输电线路1023公里、30千伏变电器485台、太阳能发电设备967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13221套、移动通讯发射塔122处,发放了专门制作的便携式卫星电视机2万台。两年共完成政府性投入49.36亿元,其中中央29.14亿元、省20.22亿元,特别是2010年目标任务为43912户牧民的定居房建设,计划投资28.5亿元,而当年实际完成投资31.66亿元,开工建设定居房46988户,开工率107%,超出计划3076户;完成定居房建设46347户,完成率105.55%,超出计划2435户;完成定居点建设561个、村民活动中心建设376个。两年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已经显现出了多方面的效应。建成的牧民定居房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牧业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开始形成,财富积累意识不断转变,商品意识不断增强;牧区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变革,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分散、粗放畜牧业正向家庭牧场集约生产转变。特别是基层公共服务盲区不断消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进程加快,使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得到加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受到了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高度肯定,得到了藏区省份和国外藏胞的赞誉,一些省份组织到四川学习考察。我们委托省统计局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藏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为95.9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得到加强。呈现出建成一个定居点、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受益一方牧民、赢得一片人心、巩固一方基础的明显效果。让广大牧民搭上了现代文明的快车,奠定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今年计划建设25757户,已完成水泥、钢材等建材的准备,并已陆续开工,到年底将完成四年任务的92%以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完全能实现。
      
      帐篷新生活行动深度推进,力度加大、进度加快。为切实改善藏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牧民群众放牧过程中享受到现代生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帐篷新生活行动。2009年组织向藏区调运发放10万顶帐篷及帐篷内生活设施9大件。同时,抓紧组织并成功研制了新型帐篷,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藏区新型帐篷生产和发放工作。新型帐篷在材料、技术、工艺上有新突破,在设计、结构、面料、工艺等方面借鉴国外民用及国内军用帐篷技术,是目前国内性价比和科技含量最高的民用帐篷,具有防紫外线、防水透气、隔热保暖、安全舒适、轻巧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藏区牧民实际需要。单顶造价4000元,共计4亿元,全部由省财政承担。为做好新型帐篷的生产、运输工作,确保今年夏牧前全部将新型帐篷发放到牧民中,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领导亲自挂帅,精心安排部署;二是健全组织机构,部门加强协作;三是周密组织生产,严格采购程序;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全力确保进度;五是坚持质量第一,全程监督把关;六是各方协同配合,开展运输发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成都军区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工作,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青年志愿者和10个工作组干部按5+2、黑加白的时间安排工作,3月5日举行了藏区新型帐篷启运仪式、3月28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运输欢送仪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截止5月24日,共组织生产和运输了93000顶新型帐篷。到今年5月底,10万顶新型帐篷的生产、运输、发放将全部完成。

      (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扎实推进。

      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是在2009-2013年,每年招收1万名左右未能进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内地85所最好的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中职教育;2009、2010年两年已投入4.4亿元,招收学生2万名,实行了特殊政策措施:一是对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具体标准是:政府承担每生每年学费2000元;生活费补助3年,前两年每生每年3000元,第三年每生1500元;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补助3年,每生每年1500元,工作经费每生每年500元。同时,接收藏区学生的市、州还给予每生每年约1500元的补助。总计每生每年8500元。二是对在州内学习的中职学生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的资助。具体标准是:学制3年的免除学费3年,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费补助3年,前两年每生每年1500元,第三年每生750元,总计一、二年级每生每年3500元,三年级2750元。三是在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整体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参保资金中的财政补助资金按现行政策执行,个人缴费部分由省财政补助。四是对内地承担此项任务的85所学校给予改善办学条件的专项经费补助。以上政策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主要是省级财政)。在工作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级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试点、宣传营造声势;统一组织招生入学、进行军训与入学教育,实行真情关爱与严格管理并重、积极探索适合藏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三州还专门选派了260多名懂藏汉双语的管理干部和教师驻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9+3”免费职业教育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很好效果。2009、2010年到内地学习的2万名藏区学生不仅留得住、学得好,而且思想政治上也取得可喜进步。在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学习的170名藏区学生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发出感谢信;绵阳农校一藏区女学生在给省委领导的信中写道:“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您讲的每一句话我都牢记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同时,她还向全校来自藏区的同学发出倡议:“国家有这样好的政策,有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将来用学到的本领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以报效党和国家以及所有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更可喜的是,很多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2009年入学的1万余名学生中有7118名学生加入共青团,使学生中团员比例达84%,入党积极分子2083人,其中466名学生入了党。同时,在2010年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藏区“9+3”学生踊跃参赛,并取得了钳工竞赛项目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3个汽修优秀奖的好成绩。“9+3”免费职业教育受到藏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高度肯定。今年3月下旬,国家民委还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川对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进行了调研,贾庆林、刘延东、杜青林等领导对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并要求把四川的经验作法在全国推广。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对此也密切积极关注。此项工程已延伸至我省彝族地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9+3”学生的就业工作。奇葆书记、巨峰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对帮助促进学生就业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就此专题作了研究,成立了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就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实现“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有力地加快推进。

      (三)藏区卫生事业发展计划有效实施。

      一是认真研究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思路,深切关注藏区地方病、传染病严重问题,出台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0—2020年)》,计划投入20多亿元,加强卫生设施建设,解决民族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把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和包虫病防治作为重点予以帮扶支持,仅此就投入32亿元,已到位资金20.58亿元。二是加强藏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藏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组织完成并下达藏区卫生学校专业审核,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学生需求调查,确定了招生计划。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甘孜、阿坝州包虫病病情调查28730人,免费药物治疗11843人,手术治疗23人;举办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班11期,培训240人次;组织发放包虫病宣传资料4.39万份。完成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对5060名成人大骨节病病人的治疗工作正在进行。四是大力推进新农合。2010年,藏区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166.03万人,参合人口157.89万人,参合率为95.10%,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30元。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全省13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口帮扶13个藏区县医院,对藏区1567名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了补助。六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启动了1个州藏医院“重点中藏医院建设”和1个县级藏医院建设项目;利用2009年扩大内需国债资金开工建设的5个县医院项目已完成2个,开工建设的95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已完成82个,开工建设的150个村卫生室项目已完成136个;对58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送藏药、培训医生的工作正在开展。

      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圆满完成

      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08年,全州仍有8万户、36万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木板房、石板房和茅草房中,人畜混居,卫生条件极差。且大部分集中在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迫切强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将彝区“三房”改造行动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要求在2012年前基本解决彝区“三房”改造问题。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多次深入凉山彝区调研,对实施“三房”改造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凉山州各级政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政府的支持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援结合起来,努力打好了“三房”改造的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到去年底,彝区“三房”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5.4亿元,完成“三房”改造14.1万户。其中,仅民族地区两项资金就投入1.3亿元,完成“三房”改造37835户,改善了16.8万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贫困群众的住房面积由原来每户不足40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以上,房屋价值从改造前的每户不到3000元增加到2.3万元以上。彝区“三房”改造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凉山彝区60多万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推动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一工程成为凉山彝族群众最拥护、最满意、最暖心、最实惠的民心工程。昭觉县四开乡日历村村民吉史阿依看着改造后的新房通风采光、地面硬化、有厨有厕、人畜分居,他十分感慨:“原来家里穷,房子破烂自己也没得办法,还是人民政府的政策好,给我们建房物资,帮助我们贫困户修新房,感谢人民政府,感谢共产党!”。在“三房”改造完成以后,已全面规划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向更高目标奋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今年安排87.25亿元实施藏区民生工程。

      一是安排20亿元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今年完成25757户牧民的定居房建设,帮助12.6万牧民实现定居;在5月底前为藏区牧民发放10万顶新型帐篷。

      二是“9+3”免费职业教育安排1.95亿元,完成新招学生10000名。

      三是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安排3.57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培训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包虫病及大骨节病防治;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

      四是水、电、路等民生工程安排62.25亿元,项目已全部下达。

      (二)安排5.55亿元实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设。

      计划安排资金5.55亿元,完成大小凉山彝家新寨住房3.98万户。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省民委正牵头组织相关方面调研设计一套管用、实用的彝家新居必要的配套生活设施,帮助配给彝区困难群众,让他们过上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情况

  • 2011年05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民委
  •   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民族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综合扶贫和安宁河流域加快开发,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组织编制了系列规划,坚持把“以民为本、民生优先”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三件大事之一,特别对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作了周密安排,加强领导。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多次强调:抓住民生,就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内容;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牛鼻子,就抓住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崇禧副书记、魏宏副省长、作哈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到藏区、彝区调研,对实施好民生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省民委不断强化认识、抓好落实,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和督查;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的实施。目前,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彝区“三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对此衷心拥护,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增添巨大动力。2010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生产总值1102.6亿元,增长1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6亿元,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6.5%。

      一、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实施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是投资180亿(政府投入65亿,其中计划中央25亿元、省40亿元)4年内完成建设1409个定居点、10万户定居房、实现50万牧民定居,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在实施中,切实做到: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具体体现在抓好“四统筹”和“七到位”,即统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激发群众主体意识、统筹解决现实具体困难与促进长远发展、统筹夯实基层组织与提升服务能力、统筹质量安全与突出民族特色,确保领导责任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规划设计到位、建材储备到位、建设队伍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督促检查到位。二是规划先行,强化科学推进。工作中,配强规划力量,严格科学选址,精心规划设计,严格付诸实施。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规划设计部门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提供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户型供牧民选择,加强建设质量的监管与指导,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科学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精心谋划,强化宣传发动。采取抽调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发放藏汉双语宣传手册、组织群众代表参观定居房效果图、示范房,组织多家主流媒体滚动宣传等多种形式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正面引导发动,有效增强了藏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四是整合资源,强化要素支撑。坚持做到“三强化”,即强化政策支撑、强化资金支撑、强化技术保障。五是健全机制,提供工作保障。突出责任落实、示范引导、市场运作、完善监管,确保工作到位。六是凝聚合力,强化社会参与。实现州县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军队地方协作到位。2009、2010两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两年共建成定居房68647户,占计划总数的69.15%;开工定居点915个,建成747个;建成村民活动中心504个;连接公路3077公里、点内道路927公里、供水管网2224公里、水源点406处、打井1045口、垃圾收集点1097个、10千伏输电线路1023公里、30千伏变电器485台、太阳能发电设备967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13221套、移动通讯发射塔122处,发放了专门制作的便携式卫星电视机2万台。两年共完成政府性投入49.36亿元,其中中央29.14亿元、省20.22亿元,特别是2010年目标任务为43912户牧民的定居房建设,计划投资28.5亿元,而当年实际完成投资31.66亿元,开工建设定居房46988户,开工率107%,超出计划3076户;完成定居房建设46347户,完成率105.55%,超出计划2435户;完成定居点建设561个、村民活动中心建设376个。两年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已经显现出了多方面的效应。建成的牧民定居房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牧业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开始形成,财富积累意识不断转变,商品意识不断增强;牧区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变革,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分散、粗放畜牧业正向家庭牧场集约生产转变。特别是基层公共服务盲区不断消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进程加快,使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得到加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受到了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高度肯定,得到了藏区省份和国外藏胞的赞誉,一些省份组织到四川学习考察。我们委托省统计局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藏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为95.9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得到加强。呈现出建成一个定居点、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受益一方牧民、赢得一片人心、巩固一方基础的明显效果。让广大牧民搭上了现代文明的快车,奠定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今年计划建设25757户,已完成水泥、钢材等建材的准备,并已陆续开工,到年底将完成四年任务的92%以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完全能实现。
      
      帐篷新生活行动深度推进,力度加大、进度加快。为切实改善藏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牧民群众放牧过程中享受到现代生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帐篷新生活行动。2009年组织向藏区调运发放10万顶帐篷及帐篷内生活设施9大件。同时,抓紧组织并成功研制了新型帐篷,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藏区新型帐篷生产和发放工作。新型帐篷在材料、技术、工艺上有新突破,在设计、结构、面料、工艺等方面借鉴国外民用及国内军用帐篷技术,是目前国内性价比和科技含量最高的民用帐篷,具有防紫外线、防水透气、隔热保暖、安全舒适、轻巧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藏区牧民实际需要。单顶造价4000元,共计4亿元,全部由省财政承担。为做好新型帐篷的生产、运输工作,确保今年夏牧前全部将新型帐篷发放到牧民中,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领导亲自挂帅,精心安排部署;二是健全组织机构,部门加强协作;三是周密组织生产,严格采购程序;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全力确保进度;五是坚持质量第一,全程监督把关;六是各方协同配合,开展运输发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成都军区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工作,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青年志愿者和10个工作组干部按5+2、黑加白的时间安排工作,3月5日举行了藏区新型帐篷启运仪式、3月28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运输欢送仪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截止5月24日,共组织生产和运输了93000顶新型帐篷。到今年5月底,10万顶新型帐篷的生产、运输、发放将全部完成。

      (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扎实推进。

      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是在2009-2013年,每年招收1万名左右未能进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内地85所最好的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中职教育;2009、2010年两年已投入4.4亿元,招收学生2万名,实行了特殊政策措施:一是对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具体标准是:政府承担每生每年学费2000元;生活费补助3年,前两年每生每年3000元,第三年每生1500元;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补助3年,每生每年1500元,工作经费每生每年500元。同时,接收藏区学生的市、州还给予每生每年约1500元的补助。总计每生每年8500元。二是对在州内学习的中职学生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的资助。具体标准是:学制3年的免除学费3年,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费补助3年,前两年每生每年1500元,第三年每生750元,总计一、二年级每生每年3500元,三年级2750元。三是在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整体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参保资金中的财政补助资金按现行政策执行,个人缴费部分由省财政补助。四是对内地承担此项任务的85所学校给予改善办学条件的专项经费补助。以上政策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主要是省级财政)。在工作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级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试点、宣传营造声势;统一组织招生入学、进行军训与入学教育,实行真情关爱与严格管理并重、积极探索适合藏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三州还专门选派了260多名懂藏汉双语的管理干部和教师驻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9+3”免费职业教育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很好效果。2009、2010年到内地学习的2万名藏区学生不仅留得住、学得好,而且思想政治上也取得可喜进步。在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学习的170名藏区学生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发出感谢信;绵阳农校一藏区女学生在给省委领导的信中写道:“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您讲的每一句话我都牢记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同时,她还向全校来自藏区的同学发出倡议:“国家有这样好的政策,有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将来用学到的本领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以报效党和国家以及所有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更可喜的是,很多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2009年入学的1万余名学生中有7118名学生加入共青团,使学生中团员比例达84%,入党积极分子2083人,其中466名学生入了党。同时,在2010年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藏区“9+3”学生踊跃参赛,并取得了钳工竞赛项目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3个汽修优秀奖的好成绩。“9+3”免费职业教育受到藏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高度肯定。今年3月下旬,国家民委还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川对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进行了调研,贾庆林、刘延东、杜青林等领导对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并要求把四川的经验作法在全国推广。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对此也密切积极关注。此项工程已延伸至我省彝族地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9+3”学生的就业工作。奇葆书记、巨峰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对帮助促进学生就业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就此专题作了研究,成立了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就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实现“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有力地加快推进。

      (三)藏区卫生事业发展计划有效实施。

      一是认真研究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思路,深切关注藏区地方病、传染病严重问题,出台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0—2020年)》,计划投入20多亿元,加强卫生设施建设,解决民族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把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和包虫病防治作为重点予以帮扶支持,仅此就投入32亿元,已到位资金20.58亿元。二是加强藏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藏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组织完成并下达藏区卫生学校专业审核,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学生需求调查,确定了招生计划。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甘孜、阿坝州包虫病病情调查28730人,免费药物治疗11843人,手术治疗23人;举办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班11期,培训240人次;组织发放包虫病宣传资料4.39万份。完成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对5060名成人大骨节病病人的治疗工作正在进行。四是大力推进新农合。2010年,藏区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166.03万人,参合人口157.89万人,参合率为95.10%,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30元。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全省13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口帮扶13个藏区县医院,对藏区1567名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了补助。六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启动了1个州藏医院“重点中藏医院建设”和1个县级藏医院建设项目;利用2009年扩大内需国债资金开工建设的5个县医院项目已完成2个,开工建设的95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已完成82个,开工建设的150个村卫生室项目已完成136个;对58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送藏药、培训医生的工作正在开展。

      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圆满完成

      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08年,全州仍有8万户、36万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木板房、石板房和茅草房中,人畜混居,卫生条件极差。且大部分集中在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迫切强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将彝区“三房”改造行动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要求在2012年前基本解决彝区“三房”改造问题。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多次深入凉山彝区调研,对实施“三房”改造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凉山州各级政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政府的支持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援结合起来,努力打好了“三房”改造的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到去年底,彝区“三房”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5.4亿元,完成“三房”改造14.1万户。其中,仅民族地区两项资金就投入1.3亿元,完成“三房”改造37835户,改善了16.8万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贫困群众的住房面积由原来每户不足40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以上,房屋价值从改造前的每户不到3000元增加到2.3万元以上。彝区“三房”改造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凉山彝区60多万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推动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一工程成为凉山彝族群众最拥护、最满意、最暖心、最实惠的民心工程。昭觉县四开乡日历村村民吉史阿依看着改造后的新房通风采光、地面硬化、有厨有厕、人畜分居,他十分感慨:“原来家里穷,房子破烂自己也没得办法,还是人民政府的政策好,给我们建房物资,帮助我们贫困户修新房,感谢人民政府,感谢共产党!”。在“三房”改造完成以后,已全面规划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向更高目标奋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今年安排87.25亿元实施藏区民生工程。

      一是安排20亿元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今年完成25757户牧民的定居房建设,帮助12.6万牧民实现定居;在5月底前为藏区牧民发放10万顶新型帐篷。

      二是“9+3”免费职业教育安排1.95亿元,完成新招学生10000名。

      三是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安排3.57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培训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包虫病及大骨节病防治;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

      四是水、电、路等民生工程安排62.25亿元,项目已全部下达。

      (二)安排5.55亿元实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设。

      计划安排资金5.55亿元,完成大小凉山彝家新寨住房3.98万户。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省民委正牵头组织相关方面调研设计一套管用、实用的彝家新居必要的配套生活设施,帮助配给彝区困难群众,让他们过上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