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充市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 2011年06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0年,南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单位从业人员就业总体呈上升态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提高,国家政策性调资得到落实,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据2010年劳动工资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全部单位(包括私营单位)职工人数463688人,职工工资总额达10117839千元,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2197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以下将主要就城镇单位的就业及收入作简要分析。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职工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

      2010年,南充市全部单位职工人数为46368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25098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1817人;私营单位职工人数21270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8021人。城镇单位和私营单位职工人数的变化源自于劳动统计制度的新规定,将原有城镇单位其他所有制中的私营单位剔除,从总体的就业趋势来看,全市的就业人数呈上升态势。这一发展趋势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劳动就业增长的主旋律。

      二、经济向好发展,职工工资继续提高

      2010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6462739千元,同比增长13.5%,职工劳动报酬总量增加,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由2009年的21681提高到25846元,增长19.2%。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在十九大行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的年人均工资明显比其他行业高,分别为36965元、35372元、33495元,而处于后三位的制造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年人均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要低,分别是19766元、17041元、16580元,可见行业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距较大,较高行业平均工资和较低行业平均工作的差距有拉大趋势。

      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国民经济行业 2010年平均工资(元)
    农林牧渔业 20964
    采矿业 23159
    制造业 1976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和供应业 36965
    建筑业 1704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6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 35372
    批发和零售业 25452
    住宿和餐饮业 20072
    金融业 33495
    房地产业 198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03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2215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58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9090
    教育业 2947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3048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78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7168

      ——从经济类型看,到2010年末,全市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4855701千元,同比增长13.8% ,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362196千元,同比增长19.1%,其他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1244842千元,同比增长10.9%。国有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因素和津贴逐步补发到位等增资因素的影响。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人员的增长;二是企业效益提高,为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三是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同时,国有、集体、其他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国有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7934元,同比增长16.6%,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17491元,同比增长15.5%,其他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2424元,同比增长28.6%,可见非公有制单位把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作为留住企业用工人员的主要手段。

      ——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看: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2643711千元,同比增长13.8%,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2658492千元,同比增长6.5%,机关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1160536千元,同比增长33.8% 。机关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最快,企业次之,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稍慢。其主要原因是,2010年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企业订单增多,经营效益逐渐提高,对部分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增资效应,从而为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增加也显示各县(市、区)地方津贴的逐步兑现到位。

      三、劳动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1、单位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2010年末,南充市全部单位职工人数为46368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职工的增长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分行业看,受人员编制、就业观念的影响,有些行业从业人员甚至出现零增长状态,影响了单位从业人员的增长。同时,“用工荒”也造成我市劳动力流动频繁:首先是我市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仍占较大比重,这些企业行业门槛较低、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较高、薪酬偏低,易造成人员的大量流动;其次是劳动力虽然充足,但“用工荒”的状况依然存在;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企业新增人数中大部分来自农村。

      2、就业岗位的供求不平衡

      企业生产形势向好,扩大了对用工的需求。由于我市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增了生产线,导致用工需求的增加。如畅丰车桥有限公司、三环电子有限公司、辉百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新增了生产流水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我市的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方式较为简单,从而加大了对用工的需求。再加上农民工对本地招工信息知之甚少,企业提供的待遇不能满足需求等等,让南充用工形势已从以前的“人找工作”变成了现在的“工作找人”的现状。当前企业紧缺有经验的普通工人和技工,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结构不匹配,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求职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南充招普工难,招一个熟练工就难上加难,导致企业缺工严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低、缺专业技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农民工依然难于找到工作;也有部分大中专学生偏向于文秘、财会、管理等岗位择业,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锻炼,也难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3、分配不公的现象愈加突出

      从全市单位职工收入情况看,行业间职工工资收入悬殊,分配不均,突出表现在中央单位、省市属单位、县属单位,因隶属关系不同而享受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使分配不公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此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日益受企业青睐,但在缺乏制度规范的情况下,暴露出了用工方式畸形、同工不同酬、易发劳动纠纷等问题。

      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依然偏低

      2010年我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846元,比上年增长19.2 %,但与全省21个市(州)相比,仅高于巴中、泸州两市,位居倒数第3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关系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目前,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川东北枢域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已位居川东北城市首位,职工收入水平与我市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吻合。

      四、几点建议

      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方法。

      1、全力打造就业平台,促进从业人员较快增长

      继续做好“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吸纳社会劳动力,为劳动者创造良好就业机会。组织企业适时召开用工招聘会,为需求双方搭建平台。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南充经济发展成效特别是企业用工信息的宣传,让返乡农民工对家乡经济发展和用工信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加强文化建设等措施留住人。

      2、加强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供求平衡

      “实施两项工程、促进三个转变”留住人。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老乡变老板的转变。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职工就业本领。随着南充经济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的部分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用工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在充分落实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多渠道开展技能就业培训,提高广大求职者素质,增强其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把握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劳动就业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我市就业的带动力最强,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弹性也大。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扩大我市服务业在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休闲旅游等多个行业的招商引资,扩展就业空间。

      4.加大宣传引导,共同构建互信和谐的劳资关系。一是对企业法人和员工进行劳动法规知识培训,以不断增强法规意识,让老板依法管理企业、员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是建立企业与员工谈判机制,指导企业与员工平等对话,合理协调劳资关系,依法解决劳资纠纷。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工会组织在代表会员愿望的同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引导企业在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大市场”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南充市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 2011年06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0年,南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单位从业人员就业总体呈上升态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提高,国家政策性调资得到落实,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据2010年劳动工资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全部单位(包括私营单位)职工人数463688人,职工工资总额达10117839千元,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2197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以下将主要就城镇单位的就业及收入作简要分析。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职工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

      2010年,南充市全部单位职工人数为46368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25098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1817人;私营单位职工人数21270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8021人。城镇单位和私营单位职工人数的变化源自于劳动统计制度的新规定,将原有城镇单位其他所有制中的私营单位剔除,从总体的就业趋势来看,全市的就业人数呈上升态势。这一发展趋势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劳动就业增长的主旋律。

      二、经济向好发展,职工工资继续提高

      2010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6462739千元,同比增长13.5%,职工劳动报酬总量增加,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由2009年的21681提高到25846元,增长19.2%。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在十九大行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的年人均工资明显比其他行业高,分别为36965元、35372元、33495元,而处于后三位的制造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年人均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要低,分别是19766元、17041元、16580元,可见行业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距较大,较高行业平均工资和较低行业平均工作的差距有拉大趋势。

      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国民经济行业 2010年平均工资(元)
    农林牧渔业 20964
    采矿业 23159
    制造业 1976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和供应业 36965
    建筑业 1704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6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 35372
    批发和零售业 25452
    住宿和餐饮业 20072
    金融业 33495
    房地产业 198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03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2215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58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9090
    教育业 2947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3048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78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7168

      ——从经济类型看,到2010年末,全市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4855701千元,同比增长13.8% ,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362196千元,同比增长19.1%,其他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1244842千元,同比增长10.9%。国有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因素和津贴逐步补发到位等增资因素的影响。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人员的增长;二是企业效益提高,为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三是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同时,国有、集体、其他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国有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7934元,同比增长16.6%,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17491元,同比增长15.5%,其他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2424元,同比增长28.6%,可见非公有制单位把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作为留住企业用工人员的主要手段。

      ——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看: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2643711千元,同比增长13.8%,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2658492千元,同比增长6.5%,机关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1160536千元,同比增长33.8% 。机关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最快,企业次之,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稍慢。其主要原因是,2010年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企业订单增多,经营效益逐渐提高,对部分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增资效应,从而为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增加也显示各县(市、区)地方津贴的逐步兑现到位。

      三、劳动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1、单位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2010年末,南充市全部单位职工人数为46368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6%。职工的增长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分行业看,受人员编制、就业观念的影响,有些行业从业人员甚至出现零增长状态,影响了单位从业人员的增长。同时,“用工荒”也造成我市劳动力流动频繁:首先是我市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仍占较大比重,这些企业行业门槛较低、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较高、薪酬偏低,易造成人员的大量流动;其次是劳动力虽然充足,但“用工荒”的状况依然存在;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企业新增人数中大部分来自农村。

      2、就业岗位的供求不平衡

      企业生产形势向好,扩大了对用工的需求。由于我市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增了生产线,导致用工需求的增加。如畅丰车桥有限公司、三环电子有限公司、辉百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新增了生产流水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我市的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方式较为简单,从而加大了对用工的需求。再加上农民工对本地招工信息知之甚少,企业提供的待遇不能满足需求等等,让南充用工形势已从以前的“人找工作”变成了现在的“工作找人”的现状。当前企业紧缺有经验的普通工人和技工,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结构不匹配,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求职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南充招普工难,招一个熟练工就难上加难,导致企业缺工严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低、缺专业技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农民工依然难于找到工作;也有部分大中专学生偏向于文秘、财会、管理等岗位择业,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锻炼,也难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3、分配不公的现象愈加突出

      从全市单位职工收入情况看,行业间职工工资收入悬殊,分配不均,突出表现在中央单位、省市属单位、县属单位,因隶属关系不同而享受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使分配不公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此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日益受企业青睐,但在缺乏制度规范的情况下,暴露出了用工方式畸形、同工不同酬、易发劳动纠纷等问题。

      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依然偏低

      2010年我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846元,比上年增长19.2 %,但与全省21个市(州)相比,仅高于巴中、泸州两市,位居倒数第3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关系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目前,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川东北枢域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已位居川东北城市首位,职工收入水平与我市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吻合。

      四、几点建议

      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方法。

      1、全力打造就业平台,促进从业人员较快增长

      继续做好“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吸纳社会劳动力,为劳动者创造良好就业机会。组织企业适时召开用工招聘会,为需求双方搭建平台。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南充经济发展成效特别是企业用工信息的宣传,让返乡农民工对家乡经济发展和用工信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加强文化建设等措施留住人。

      2、加强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供求平衡

      “实施两项工程、促进三个转变”留住人。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老乡变老板的转变。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职工就业本领。随着南充经济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的部分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用工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在充分落实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多渠道开展技能就业培训,提高广大求职者素质,增强其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把握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劳动就业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我市就业的带动力最强,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弹性也大。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扩大我市服务业在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休闲旅游等多个行业的招商引资,扩展就业空间。

      4.加大宣传引导,共同构建互信和谐的劳资关系。一是对企业法人和员工进行劳动法规知识培训,以不断增强法规意识,让老板依法管理企业、员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是建立企业与员工谈判机制,指导企业与员工平等对话,合理协调劳资关系,依法解决劳资纠纷。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工会组织在代表会员愿望的同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引导企业在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大市场”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