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多年探索 专家“解码”大熊猫13种叫声

  • 2015年11月12日 08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核心提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外科学家不断探索,通过录音和频谱分析,破译了部分大熊猫的语言密码,听懂了它们在采食、求偶、照顾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乐”。

      2013年8月出生的“福豹”,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奥联合科研项目——大熊猫声音解码的主要观察对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带回来的是正式被破译的大熊猫13种叫声信息。

      11月7日14时15分,从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启程的大熊猫“福豹”抵达成都。这只出生于2013年8月的小家伙,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奥联合科研项目——大熊猫声音解码的主要观察对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带回来经过近五年努力正式被破译的大熊猫13种叫声信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外科学家在20多年里不断探索,通过录音和频谱分析,破译了部分大熊猫的语言密码,听懂了它们在采食、求偶、照顾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乐”。

      这13种叫声代表着什么信息?不同年龄段又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A

      不同年龄叫声不一

      大熊猫生下来就会“汪”

      刚出生的大熊猫会发出什么样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跟谁学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大熊猫幼仔们跟婴儿一样,与外界沟通方式较为简单。一般而言,幼仔们只能发出“哇哇”、“咕咕”、“汪汪”或者“吱吱”四种叫声。前两者是告诉外界,“我饿了”或者是“这个抱我的姿势不舒服”;刚出生的大熊猫,可能还睁不开眼睛,当陌生人或者其他动物靠近它时,则会发出“汪汪”的吠声,“分贝不亚于成年的狗”,这是在向靠近者示威;“吱吱”是幼仔们表示当下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伴随着年龄增长,大熊猫能够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9个月大的时候,幼仔们已能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等声音。

      什么时候大熊猫的叫声开始趋于稳定?多年研究发现,是在5-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它们正式进入成年期,即将繁衍后代。

      那么,它们的叫声是跟谁学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说,现在可以把“哇哇”、“咕咕”、“汪汪”和“吱吱”叫声视为遗传获得,其他叫声则为后天学习获得,“学习对象以母亲为主。”

      B

      大熊猫求偶咋“表白”?

      雄性叫声似狗雌性发出“咩咩”声

      声音是动物对外沟通的桥梁,大熊猫也不例外,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在繁殖后代时。发情期的野生大熊猫一般会远离原来的活动区,在基因交流走廊带上寻觅姻缘。这时,声音不仅仅承担着求爱的职能,也是保护自身安全的方式之一。

      在刚刚发情时,雄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于狗叫的嘶吼声。这是它在向周围的雄性同胞发出驱离警告,也向异性同类传达着爱意。收到信号后,雌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于鸟鸣的“唧唧”或者“喳喳”。这是雌性大熊猫的回复:爱意已收到,我快准备好了。等到雌性大熊猫发出“咩咩”的叫声时,就是告诉求爱者:请过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说,求偶时大熊猫的叫声“显得含情脉脉”。

      当然,大熊猫发出“咩咩”的叫声时,并不一定是在求偶,也可能是在寻子。工作人员介绍,当把幼仔从大熊猫妈妈身边取走时,母亲也会发出类似于羊的叫声,只不过这时候的声音多显得急促、凄厉,孩子离开的时间越长,就越明显。

      C

      信息如何破译?

      一种叫声收集数百次

      大熊猫叫声的信息是如何破解的?依据是什么?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大熊猫声音研究,迄今20余年。而此前,国内学界对于大熊猫的叫声究竟分为多少种、分别代表何种信息,均有着不同看法。如要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意味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并通过实践应用来证实。

      张和民说,一种叫声想要表达的信息究竟是什么,需要经过对不同个体、不同年龄段大熊猫长达数年的跟踪记录,再通过后期的梳理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刚出生的幼仔有几种叫声,这几种叫声分别代表什么,一只两只观察对象是没有说服力的,多一点可能要记录数十只个体,收集的声音资料数百段。”

      为了收集足够的信息,工作人员吃足了苦头。仅以幼仔的叫声收集为例,由于大熊猫的生产季节都是夏季,参与信息收集的工作人员经常带着录音机和几盒磁带在圈舍外一蹲就是一夜。“大熊猫的圈舍周围蚊虫特别多,人在那蹲一夜是啥结果你可以想象。”

      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目前,初步掌握的13种叫声已广泛应用于大熊猫的繁殖、哺育、野化训练等多个方面。例如,叫声成为工作人员对育龄大熊猫交配时机选择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数。

      D

      求索之路仍漫长

      破解13种声音只是起点

      13种声音是不是大熊猫声音研究的终点?李德生承认,对于大熊猫叫声的研究,仍然“在路上”。“应该说,已被破解的叫声算是难度较低的,毕竟作为一种动物,它的叫声中富含的信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即便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难说能全部利用。由于成年大熊猫视距范围只有十多米远,在深山密林之中,大熊猫的“预警”和“通信”,主要靠他们的嗅觉、嘴巴和耳朵。尤其是耳朵,堪称“雷达”。“这也是我们利用大熊猫声音研究成果的一大障碍。”张和民回忆,为捕回正在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幼仔,工作人员曾在野外录播幼仔母亲的“咩咩”叫声,“我们用的是进口录音机,人耳听不出真假。但拿去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幼仔一听就分辨出来了。”“大熊猫的叫声,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承载的信息实在过于丰富,指望短时间内完全解码,并不可能。”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胡锦矗说,已经解码的13种叫声,无疑将帮助专家们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和心理,走进它们的世界。不过,要想真正地全面了解大熊猫,仍需要继续努力,“可能同一种叫声里还包含着其他信息,等待我们去慢慢了解。” (记者 王成栋 吴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多年探索 专家“解码”大熊猫13种叫声

  • 2015年11月12日 08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核心提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外科学家不断探索,通过录音和频谱分析,破译了部分大熊猫的语言密码,听懂了它们在采食、求偶、照顾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乐”。

      2013年8月出生的“福豹”,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奥联合科研项目——大熊猫声音解码的主要观察对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带回来的是正式被破译的大熊猫13种叫声信息。

      11月7日14时15分,从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启程的大熊猫“福豹”抵达成都。这只出生于2013年8月的小家伙,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奥联合科研项目——大熊猫声音解码的主要观察对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带回来经过近五年努力正式被破译的大熊猫13种叫声信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外科学家在20多年里不断探索,通过录音和频谱分析,破译了部分大熊猫的语言密码,听懂了它们在采食、求偶、照顾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乐”。

      这13种叫声代表着什么信息?不同年龄段又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A

      不同年龄叫声不一

      大熊猫生下来就会“汪”

      刚出生的大熊猫会发出什么样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跟谁学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说,大熊猫幼仔们跟婴儿一样,与外界沟通方式较为简单。一般而言,幼仔们只能发出“哇哇”、“咕咕”、“汪汪”或者“吱吱”四种叫声。前两者是告诉外界,“我饿了”或者是“这个抱我的姿势不舒服”;刚出生的大熊猫,可能还睁不开眼睛,当陌生人或者其他动物靠近它时,则会发出“汪汪”的吠声,“分贝不亚于成年的狗”,这是在向靠近者示威;“吱吱”是幼仔们表示当下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伴随着年龄增长,大熊猫能够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9个月大的时候,幼仔们已能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等声音。

      什么时候大熊猫的叫声开始趋于稳定?多年研究发现,是在5-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它们正式进入成年期,即将繁衍后代。

      那么,它们的叫声是跟谁学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说,现在可以把“哇哇”、“咕咕”、“汪汪”和“吱吱”叫声视为遗传获得,其他叫声则为后天学习获得,“学习对象以母亲为主。”

      B

      大熊猫求偶咋“表白”?

      雄性叫声似狗雌性发出“咩咩”声

      声音是动物对外沟通的桥梁,大熊猫也不例外,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在繁殖后代时。发情期的野生大熊猫一般会远离原来的活动区,在基因交流走廊带上寻觅姻缘。这时,声音不仅仅承担着求爱的职能,也是保护自身安全的方式之一。

      在刚刚发情时,雄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于狗叫的嘶吼声。这是它在向周围的雄性同胞发出驱离警告,也向异性同类传达着爱意。收到信号后,雌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于鸟鸣的“唧唧”或者“喳喳”。这是雌性大熊猫的回复:爱意已收到,我快准备好了。等到雌性大熊猫发出“咩咩”的叫声时,就是告诉求爱者:请过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说,求偶时大熊猫的叫声“显得含情脉脉”。

      当然,大熊猫发出“咩咩”的叫声时,并不一定是在求偶,也可能是在寻子。工作人员介绍,当把幼仔从大熊猫妈妈身边取走时,母亲也会发出类似于羊的叫声,只不过这时候的声音多显得急促、凄厉,孩子离开的时间越长,就越明显。

      C

      信息如何破译?

      一种叫声收集数百次

      大熊猫叫声的信息是如何破解的?依据是什么?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大熊猫声音研究,迄今20余年。而此前,国内学界对于大熊猫的叫声究竟分为多少种、分别代表何种信息,均有着不同看法。如要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意味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并通过实践应用来证实。

      张和民说,一种叫声想要表达的信息究竟是什么,需要经过对不同个体、不同年龄段大熊猫长达数年的跟踪记录,再通过后期的梳理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刚出生的幼仔有几种叫声,这几种叫声分别代表什么,一只两只观察对象是没有说服力的,多一点可能要记录数十只个体,收集的声音资料数百段。”

      为了收集足够的信息,工作人员吃足了苦头。仅以幼仔的叫声收集为例,由于大熊猫的生产季节都是夏季,参与信息收集的工作人员经常带着录音机和几盒磁带在圈舍外一蹲就是一夜。“大熊猫的圈舍周围蚊虫特别多,人在那蹲一夜是啥结果你可以想象。”

      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目前,初步掌握的13种叫声已广泛应用于大熊猫的繁殖、哺育、野化训练等多个方面。例如,叫声成为工作人员对育龄大熊猫交配时机选择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数。

      D

      求索之路仍漫长

      破解13种声音只是起点

      13种声音是不是大熊猫声音研究的终点?李德生承认,对于大熊猫叫声的研究,仍然“在路上”。“应该说,已被破解的叫声算是难度较低的,毕竟作为一种动物,它的叫声中富含的信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即便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难说能全部利用。由于成年大熊猫视距范围只有十多米远,在深山密林之中,大熊猫的“预警”和“通信”,主要靠他们的嗅觉、嘴巴和耳朵。尤其是耳朵,堪称“雷达”。“这也是我们利用大熊猫声音研究成果的一大障碍。”张和民回忆,为捕回正在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幼仔,工作人员曾在野外录播幼仔母亲的“咩咩”叫声,“我们用的是进口录音机,人耳听不出真假。但拿去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幼仔一听就分辨出来了。”“大熊猫的叫声,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承载的信息实在过于丰富,指望短时间内完全解码,并不可能。”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胡锦矗说,已经解码的13种叫声,无疑将帮助专家们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和心理,走进它们的世界。不过,要想真正地全面了解大熊猫,仍需要继续努力,“可能同一种叫声里还包含着其他信息,等待我们去慢慢了解。” (记者 王成栋 吴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