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名老兵 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他身边的4位老兵,郑维邦、陈家乾、刘中柱、黄开仁,沟壑纵横的脸上,也全是难以掩饰的笑容。21日他们一行,还有川军著名抗战英烈的后人——李家钰将军之子李克林、饶国华将军之女饶毓秀一同飞赴北京,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我们代表是川军和远征军去北京的,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当年是在为民族抗战!我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自豪!我为伟大的祖国骄傲!”钟华说。
老兵钟华:
出发前一天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
20日晚9点,成都长顺中街一居民院内,87高龄的钟华还没睡。由于第二天一早就要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他激动地睡不着。
在客厅里,钟华向前来为他送行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唱起了《大刀进行曲》。
“这首歌是抗战时传下来,每次联络处聚会,我们都要唱。”钟华口中的联络处,是老兵自发行成的聚会组织——中国远征军四川联络处,健在的远征军老兵每个月都会到人民公园,一起喝茶聊抗战,缅怀牺牲战友。
“我16岁时,背着家里参加远征军,就是为了血洒疆场,赶走鬼子!”钟华说,他随新一军38师,从印度打到缅甸,不料被密支那的一颗地雷炸成重伤,后送往美军医院治疗,因而缺席了不少对日反攻。对此,他一直很后悔。
离开部队后,他开始想念曾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但不少战友已牺牲在滇缅战场,其他远征军也分散在四川多地,“见一次面可比登天”。
“50年代左右,我在川大参加了一次老兵聚会。”但不幸的是,这次聚会没多久就再也聚不齐,“但从时起,我就开始寻找老战友,从成都到乐山、绵阳、泸州等全过多地,我都去找过。”钟华说。
“60多年过去了,我在川内找到了300多个远征军,但能聚在一起的已不到100人,而且每隔几天就会有战友去世。”钟华说。
老兵郑维邦:
得到国家认可,这辈子也就值了
“值了!值了!”20日下午,99岁抗战老兵郑维邦坐在沙发上,口中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心情激动难掩。
“听说要去北京,他激动了好久,一连问了我好多遍。”女儿郑秀英说,由于在山西夏县战役中,老人曾踩中地雷受过重伤,现在听力一直不好,“父亲为了上前线打鬼子,先后两次投军,既是川军,也是远征军。”
1939年,23岁的郑维邦得知47军,在成都九眼桥举办军事教导队,不顾家人反对,立马报了名。不久,便跟随部队,远赴千里之外的山西参加了中条山等大小多个战役。
1942年,他得知父亲去世,便随回成都征兵的部队回到家中,料理后事。但当他安葬完父亲,部队已经离开四川。无奈,郑维邦只好待在家中,四处打听征兵消息。
不久,郑维邦得知在招收青年远征军,他立即报名并加入52军195师585团3营8连,奔赴战火硝烟的云南。
“在攻打松山时,一个300多人的营,打得只剩下53人,我是靠死人堆作掩护,滚到秧田里,才撤了出来。”想起抗战岁月,郑维邦抹了抹眼睛,“我们现在能得到认可,战死的兄弟如果知道,也能安息了。”
老兵刘中柱:
我想看阅兵式,看看与当年的区别
“高兴!当然高兴了!一定要去卢沟桥看看,那里打响了8年抗战的第一枪。”20日晚,95岁的刘中柱,边说边忙碌收拾行李,“一早就要出发,收拾完我就早点睡,我要看现实版的部队阅兵,卡看跟我们当年有什么区别。”
随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临近,刘中柱越来越怀念当年的抗日战友,曾亲笔写信给华西都市报,想将自己的抗战故事讲出来,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年轻一代知道,当年的抗战到底有多艰苦。
“我们苦战了近百天,用了太大的伤亡,才将松山日军全歼。可以说,那里的每寸土地都浸有兄弟们的鲜血。”想起抗战往事,刘中柱不仅抹起眼泪。
他说,1941年,他在重庆考入黄埔军校,进行了3年的军事学习,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远征军第8军103师307团1营3连,担任连长,在他的印象里,最深的一场战斗,非松山战役莫属。
“日军占据地理优势,又修建了极为坚固的碉堡。我们试过多次冲锋,就算付出巨大牺牲,也难进分毫。”刘中柱捏紧拳头说,最后,部队通过秘密挖掘坑道,填埋炸药的办法,炸掉了敌人的中央主堡,“我们这才得以冲杀上去,但是太多的兄弟牺牲在那里,遗体随处可见。”
老兵陈家乾:
要想打死鬼子,就得不要命
邛崃天台山下,一片竹林,一座青苔老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讲着川人抗战的热血故事。今年5月初,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次采访他时及得到证实,陈家乾已经受邀出席今年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11岁那年,我跟母亲说,我可以抗锄头挖地了,我想去参军抗战。”陈家乾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说,14岁那年,他离开老家,辗转来到重庆,加入了20军军事教导团,后编入20军133师399团2营4连,正式成为一名军人。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想活命就得不要命。”陈家乾说,鬼子之所以凶悍,有一点就是他们有武士道精神,不怕死,“要想打赢他们,就得比他们更狠,更不怕死。”
1944年,长沙会战中,为了抵抗日军进攻,他们依据地势布置数道防线,阻击日军的坦克部队。
“但是军备差距太大了,头顶有日军的‘燕儿飞机’进行密集轰炸,地面上又有日军的坦克和小钢炮的轮番轰炸。”处在第二防线上的陈家乾说,等到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后,日军的地面部队才冲杀上来。
“那时候都杀红眼了,根本不晓得撂倒了多少鬼子,不断有战友倒在身边,但是为了守住阵地,我们有时候就依靠阵亡战友的遗体作掩护,继续打鬼子。”说起战友的牺牲,陈家乾不觉老泪纵横。
老兵黄开仁:
北京!我代表川军47军来了!
确定要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后,93岁的蒲江人黄开仁,在电话那头显得尤为激动,“我是李总(李家钰)带出来的兵,如果他在天之灵能看到,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我们47军来了!”
“我现在还记得,李总在旗杆岭牺牲时的场景。”黄开仁说,作为机要译电员的他,李家钰将军当年牺牲时,他就在将军身边。
1944年5月21日,为了掩护40多万友军撤退,李家钰率部对紧追而来的日军进行阻击。
“那天早上,我们发现前方的山坡上有人影晃动,就朝他们喊话。”黄开仁回忆,对面很快报出了一个游击队长的名字,由于李家钰与那个队长相识,就放松了警惕,随后部队朝旗杆岭缓坡处行进。也就在这时,原本安静的“游击队”突然朝李部打来炮弹,并以重机枪扫射,猝不及防下,李家钰所率的这支200多人部队,遭到重创。
“李总立马组织人手反击,并命令部队后撤。”背着密码本的黄开仁紧跟在李家钰身后,刚走没多远,黄开仁看到李家钰突然顿了一下,衣服上很快渗出血。黄开仁赶紧上前,只看到李家钰掏出小本子,颤抖着写完“速调104”后,再也没起来。
川军英烈子女李克林、饶毓秀:
如有机会,愿替父参加检阅
18日,成都暑袜街附近,84岁的李克林和83岁的饶毓秀以及多位将军之后,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同聚一堂,参加了一次小型的圆桌谈话。其实,会议还有一个小议题——庆祝两位将军后人,前往北京参加抗战纪念活动。
“我们父辈,我们川人,为了民族大义,参加抗战,绝无私心。”李克林在会上铿锵有力地说道,当年李家钰将军,从成都出发奔赴一千多公里,前往河南等地抗战,以致中弹殉国,也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悔意,“如果有参加阅兵的机会,我们后人都愿意替父亲,接受国家的检阅。”
“不用说,心里当然是激动的,我们随时准备出发。”21日中午,饶毓秀告诉记者,作为将军之后,这次北京之行,她代表的是父亲饶国华,以及当年的川军145师。
家中的桌前的摆放着父亲饶国华的遗像,每天她都会和父亲聊聊天,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得到消息后,她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父亲。
“如果父亲还在,前往北京的应该是他。按照他的脾气,无论岁数多大,身体好坏,他都会去看一看的。”饶毓秀说。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摄影杨涛郝飞
附:川军抗日英烈背景资料:
李家钰
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四川蒲江人。少年时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3年夏,进入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二次革命”中,在南京参加柏文蔚将校团讨袁运动,反对帝制。抗战爆发后,时任47军军长的李家钰,主动请缨出川抗战,转战山西、河南,在东阳关、长治、中条山等地与日军血战,与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旗杆岭殉国。
李家钰牺牲后,被追赠上将,成为抗战时期中方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1984年,经民政部批准,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李家钰名列其中。
饶国华
饶国华(1894-1937),资阳市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抗战,9月21日,第21军奉令出川抗日。11月27日,饶国华指挥第433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与日军展开战斗。30日,日军依靠装备优势攻陷泗安,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12月1日凌晨2时许,饶部所在郎溪县十字铺阵地被日军包围,饶国华举枪自尽,以死殉国。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