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像搭积木那样拼建的房子,你会买吗?
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内容,近日,装配式建筑迎来政策利好:国务院《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为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在新的机遇期,我省将如何从全局推进建筑产业化?而其核心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困难待解?
带着这些疑问,督院街30号前往我省首个国家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并连线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
为实现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省正着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工厂里生产房子组件,然后像搭积木一样到现场拼装。”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建一座桥,传统工艺得一点点浇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则是在工厂中按统一标准建好各个模块,施工现场只需要组装。
那么,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究竟如何?看看我省首个国家级建筑产业化基地——乐山市的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的情况。
优势
像搭积木那样装建筑工期缩短一半以上
2月26日,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
在隆隆作响的生产线上,工人熟练地操作机械,为模具画尺寸、安装钢架、灌入混凝土……不一会儿,产品下线了,是一堵墙。
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这样的墙壁,平均1小时产出约10个。厂房外的空地上,堆放着成品墙壁、梁、柱、楼板。细看去,这些建筑构件的一端几乎都有孔洞,另一端则是支出的钢筋——这都是为了能像拼积木那样“拼装”建筑。
与此同时,离工厂约30分钟车程的乐山市五通桥区,“拼装”一栋5层楼建筑的工作正在进行。下午4点,在现场工人的指挥声中,吊车将一节用产业化方式制造的楼梯从工地上吊起,通过未封闭的房顶直接吊进3层所在位置,20分钟后即安装到位。“如果按传统方式,一节楼梯要做近一周时间。”施工方负责人、四川中新房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铭赋说,这栋楼工期约4个月,而传统方式则需近1年。
和传统的现场浇注墙体、梁、柱等方式相比,建筑产业化优势明显。在有关专业人士看来,后者具有环保、快捷、耐久等优势: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垃圾可减少40%,同时减少粉尘、噪音等问题;工期可缩短一半以上;房屋生命周期可达100年,而传统设计标准仅为50年。
现状
订单8成以上来自政府市场了解程度不高
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现属于中新房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这是省内最大、也是最早从事建筑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去年啊?不亏不赢,持平吧。”2月26日,该企业副总裁汪明更愿意用“不温不火”这个词汇,来形容目前的建筑产业化市场。去年,企业装配式建筑产值约5000万元,都是乐山市当地项目。然而和该市当年逾90亿元的建筑业产值相比,显然和预期还有不小差距。
细看数据,5000万元产值中的约85%,是来自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不少开发商、乃至消费者,现在对建筑产业化还不太了解。”汪明说。
与此同时,我省建筑产业化已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过去困扰行业的规范和技术问题,现在基本都不存在了。相关标准、图集都由政府牵头制定完成。”汪明表示,该企业从设计、制造到施工的产业链各环节,都有了相应的技术和队伍。而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已有成都、乐山、广安、西昌4个省级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拥有一批有技术实力的相关企业。
市场“不温不火”。“(建筑产业化)都晓得是好东西,但问题是,现在挣不着钱。”在四川住博会某论坛上,一位建筑业企业负责人直率地表示。
问题
规模不足缺乏配套造价高10%至15%
拥有种种优势,为何建筑产业化却没大面积推广?
汪明认为,成本较高是重要原因。和传统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造价通常高出10%至15%,正好挤掉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价格,是推广建筑工业化的最大难点。”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瀑也有同样的观点。工厂规模化生产,为何会比工地现场修建更贵?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目前行业兴起不久,缺乏相应配套企业相关。零件制造、物流等领域,本并非建筑企业特长,但在产业生态还未形成背景下,相关企业只有“大包大揽”,这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规模不足,亦是一大原因。订单多,才可摊低成本。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成都市能有300万平方米的市场规模,建筑工业化成本即可与传统模式持平。而汪明认为,一个项目的规模若在3万平方米以上,可实现与传统方式成本相差无几。
“其实建筑产业化可减少建筑垃圾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等社会费用,对企业来说则可减少管理费等。”汪明表示,这些相对隐性的成本节约,消费者是很难看到的。
行业同时亦面临人才的缺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川内某职业院校,参观其建筑工业化相关科系,发现老师们仍带着学生,在现场学习浇注混凝土。“在工厂里,这些早就自动化了。”汪明表示,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缺乏最为明显。目前省内尚无高校开设相应专业,难以支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路径
走市场化道路是方向可从三方面突破
2月26日中午,汪明赶着去机场,飞赴贵州遵义。那儿有个“急活路”——在当地产业园建近3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正常情况下1年完工,而业主要求4个月。
“这种活儿,只有靠装配式建筑才行。”汪明说,之所以亲自去看现场,因为这是公司的发展方向——走市场化道路。
“市场类项目,正常情况下应占到总项目的70%以上。”他认为,目前业务中政府投资项目较多,但只有市场化项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市场化突破方向,汪明认为至少有3个:旅游地产、乡村建筑、工业厂房。前两者能发挥建筑产业化对环境影响小、建筑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对优势。而后者在建筑产业化领域已实现成本和传统方式持平,同时速度更快。
“现在建筑产业化,就像小孩儿学走路,需要政府扶着走一段时间,待走稳了,就能自己走了。”他希望两年时间内,将产业做到一定规模,实现成本降低从而推进产业的市场化,“在此之前,希望能继续得到政府在项目方面的支持。”
观点
发展建筑产业化应做好三件事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瀑
近两年来,建筑产业化可以用“热”和“冷”两个词来描述。
形成建筑产业化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建设方式的定制化与建筑产业化要求的标准化之间的矛盾,能否破解这一矛盾,是建筑产业化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建设方式,是所有的建设环节都按照“一项目一设计”,建设质量管理以过程控制为主,即所谓“定制化”;建筑产业化则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标准部件,建设质量管理以建筑成品控制为主,即所谓“标准化”。
从“定制化”到“标准化”转型,笔者认为应汲取经验、创新思维,做好以下三件事:
首先,要结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进,循序渐进地增加绿色建筑中标准构配件的使用要求,明确绿色建筑的一些基本尺寸要求,如层高、楼板厚度、卫生间尺寸、阳台尺寸、空调搁板尺寸等,为形成标准部件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鼓励围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如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通用标准构配件图集编制平台、基础通用性标准制定平台等,关键技术如钢筋连接技术、构件连接技术、非结构构件连接技术等,为建设质量提供保证;
三是管理创新,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调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式、允许注册结构工程师个人执业开展详图设计、建立新产品及新技术准入的快捷通道、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快速扩张、鼓励专利技术入股等,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他山之石
山东
组织编写全国首套《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人操作实务》培训教材,规划建设三大示范园区,推广应用覆盖设计、生产、物流、施工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建筑物联网系统”,并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建筑产业化“保姆式”服务站。
按照计划,山东省济南市采用建筑产业化技术建造的新建建筑面积比例,2015年不低于总量的25%,2016年将不低于30%,到2018年将不低于50%。
上海
从2016年起,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深圳
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
重庆
到2018年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公益性建筑应用钢结构比重达到30%以上,社会投资的公共建筑应用钢结构比重达到10%。 (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