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才,可能带来一次产业“核变”
中航集团特级技师、“神舟飞船”制造参与者高风林(中)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生产实训基地为学生传授技艺。 (冯建荣 摄)
坚守“工匠精神”,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德阳市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首期投入专项基金已从2亿元追加至4亿元。”4月11日,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靳钊军再次召集内部会议,聚焦人才引进工作。
德阳市委日前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将实施“五大工程”,其中“人才引进培养工程”要求,加快组建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着手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
一手引进,一手培养。通过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德阳市同时提出培养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技能人才。
500个机动编制
4亿元专项基金
东方电机厂最近推出了“人才新政”,厂长刘辉向全球招贤纳士,还重点提到向人才提供“私人订制”生活保障,“户口、住房、子女教育等都按需解决,还包括‘个性’的工资待遇”。这样的底气,正是来源于德阳“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的筹建。
“德阳将为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实时制服务保障,着力突破国籍户籍、人事关系等刚性限制,大力实施‘柔性引进’。”靳钊军说,“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在德阳是一个全新机构,在完成机构编制报批的同时,还要抓紧起草相关政策、调研各行业人才需求等。
通过前一阶段的调研,结合该服务中心建设,德阳近期将出台《加快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引进全面创新教育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引进全面创新医疗卫生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引进全面创新科技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形成领军人才“1+3”政策。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德阳还将首期设立4亿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给予领军人才项目经费资助、岗位津贴和学术交流补贴。实施领军人才安居“5+3”工程,即建500套专家公寓,3年免租。同时设立500个机动编制,满足人才流动需求。
释放人才引进红利
供给侧改革有底气
此轮释放出的“人才引进红利”,让德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有底气。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5万千瓦燃机自主研制工作,从德国引进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专家马德新,带领团队加快了东汽的燃气轮机完全国产化攻关。“燃气轮机的零部件达到上万个,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德阳乃至四川的相关产业链如能及时改造和升级实现配套,这将是巨大机遇。”东汽总经理张文峰说。
地处广汉的“上之登”新材料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国际知名高分子材料专家郭其鹏,成功研发新型钻井液处理剂,打破国外垄断,一举助“上之登”从一家小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重要供应商。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家团队的到来,使得德阳在布局石墨烯产业发展上取得先机。目前,国内唯一的高品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德阳即将建成投产,下游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功能性涂料等6个应用产品的研发正在加速,一个全产业链的石墨烯产业正在兴起。
人才引领,产业“无中生有”,明日宇航更是一个传奇。来自中关村的韩华团队,几年时间在什邡打造出了航空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什邡也由此加快调整新的产业布局,将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与燃机产业定位为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加以推动发展。
坚守“工匠精神”
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作为德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认为,职业教育改革要积极参与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坚守“工匠精神”培养人才。
德阳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目前,该市已明确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重点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德阳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部分实训基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标杆。”德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北说,这种模式增强了学校和学生的自信,也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坚守。“加工制造类专业占比达到40%以上。”胡北介绍,德阳目前共有本科院校2所,高职学院6所,中职学校和技师学院共18所,每年培养技能型人才4万余人,就业率均达98%以上。近三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输送毕业生4884名,占制造类毕业生总数的67.2%。 (记者 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