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文化扶贫 “扶志”“扶智”美丽乡村

  • 2018年01月15日 08时1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7年,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扶贫、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出版振兴、丝路展等一系列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工作迅速开展,卓有成效。今日起,本报推出“2017我们的文化获得感”系列报道,聆听身处发展一线的文化工作者讲述他们在2017年的文化获得感,展望憧憬2018年的美好文化生活。

      近日,一部以扶贫为主题的微电影《在云端》在网上发布,这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理县县委宣传部合作拍摄的扶贫主题短片,描述了当地脱贫扶志的故事。片中主人公之一杜孟林,原型正是省文联派驻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第一书记张英。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省通过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等,大力推进文化扶贫,补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培育乡村文艺队伍等,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和“扶智”的作用。

      打造“花果山村、艺术乡村”

      讲述人:张英(省文联派驻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第一书记)

      我2015年底来到佳山村以后,与村两委共同制定脱贫规划,确定了依托位于佳山村山脚下的桃坪羌寨旅游景区,打造“花果山村、艺术乡村”的发展思路,不仅发展水果产业,更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

      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在推进帮扶村贫困群众“物质脱贫”的同时,也注重结合省文联优势文艺资源,实施“精神脱贫”工程。

      我们争取文化建设资金,完善了村活动室移动舞台、卡拉OK点歌系统,广场椅子、文化墙等设施。在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伍,现在已经有60多人加入,有节庆活动的时候,大家就会集中表演节目。借助省文联资源,我们多次邀请艺术家到村里来开展惠民演出。举办这些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不少村民对于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态度都有了变化,大家更有干劲了。

      佳山村是一个羌族聚居村,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传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发展文化产业。去年8月,省文联在理县开办羌绣培训班,组织了包括佳山村在内的理县多个地区的绣娘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村里有位绣娘杨三秀,技术本来就不错,经过培训后,构图、布局审美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她绣的披肩、围裙、鞋垫等销量不错,能够补贴家用。

      我们还组织艺术家到村里来采风创作,在村里打造艺术家乡村流动站。书画名家们通过几次实地采风,现场创作了反映当地自然风光、绿色生态、风土人情、灾后重建、百姓生活、发展变化的作品,大部分通过义卖之后,资金又用于支持当地的发展建设。我最大的获得感就是看着乡亲们一天天富裕起来,心里像吃了蜂蜜那样无比的甜蜜开心,找到了我们文化人在这里的价值感。

      日子越过越好

      讲述人:跑古基(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脱贫户)

      我是佳山村村民,今年44岁。我儿子在上大学、女儿在上高中。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种植苹果和李子,要供养两个学生,过去十分困难。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这两年帮助我扩大水果种植,寻找销路,水果销售价格上去了,家里顺利脱了贫。

      家里经济好转了,我参加了村上的舞蹈队,平日里大家一起跳锅庄,还编排了一些固定的节目。村里人家有喜事的时候,都会邀请我们舞蹈队去跳舞,去年一年我参加了几个活动。1月18日,邻近乡镇的也要邀请我们去表演。

      现在村里道路、环境都变好了,有文化活动场地,经常有外面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开展文化活动,有艺术家来村里演出,也有来给我们送春联、拍全家福的,十分热闹。驻村干部还帮我们编写了村歌《佳山好》,很多人都会唱了,歌里面唱:“佳山好,好佳山,佳山是座花果山,樱桃脆李口感爽,糖心苹果香又甜。”我们可以用歌声来宣传我们家乡的美丽,还有我们打造的特色水果产业。

      我们村距离桃坪羌寨不远,现在正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也开始有一些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夸奖我们的水果口感好,还主动帮我们宣传,这也让我们对村里发展水果产业、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

      虽然家里供养两个学生压力还是有点儿大,但是我很支持他们读书,都顺利申请了助学贷款。帮扶干部也对我们开展了助学帮扶,给我们发放了奖金,鼓励娃娃们要好好读书。我的获得感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记者 吴梦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化扶贫 “扶志”“扶智”美丽乡村

  • 2018年01月15日 08时1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7年,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扶贫、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出版振兴、丝路展等一系列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工作迅速开展,卓有成效。今日起,本报推出“2017我们的文化获得感”系列报道,聆听身处发展一线的文化工作者讲述他们在2017年的文化获得感,展望憧憬2018年的美好文化生活。

      近日,一部以扶贫为主题的微电影《在云端》在网上发布,这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理县县委宣传部合作拍摄的扶贫主题短片,描述了当地脱贫扶志的故事。片中主人公之一杜孟林,原型正是省文联派驻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第一书记张英。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省通过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等,大力推进文化扶贫,补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培育乡村文艺队伍等,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和“扶智”的作用。

      打造“花果山村、艺术乡村”

      讲述人:张英(省文联派驻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第一书记)

      我2015年底来到佳山村以后,与村两委共同制定脱贫规划,确定了依托位于佳山村山脚下的桃坪羌寨旅游景区,打造“花果山村、艺术乡村”的发展思路,不仅发展水果产业,更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

      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在推进帮扶村贫困群众“物质脱贫”的同时,也注重结合省文联优势文艺资源,实施“精神脱贫”工程。

      我们争取文化建设资金,完善了村活动室移动舞台、卡拉OK点歌系统,广场椅子、文化墙等设施。在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伍,现在已经有60多人加入,有节庆活动的时候,大家就会集中表演节目。借助省文联资源,我们多次邀请艺术家到村里来开展惠民演出。举办这些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不少村民对于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态度都有了变化,大家更有干劲了。

      佳山村是一个羌族聚居村,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传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发展文化产业。去年8月,省文联在理县开办羌绣培训班,组织了包括佳山村在内的理县多个地区的绣娘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村里有位绣娘杨三秀,技术本来就不错,经过培训后,构图、布局审美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她绣的披肩、围裙、鞋垫等销量不错,能够补贴家用。

      我们还组织艺术家到村里来采风创作,在村里打造艺术家乡村流动站。书画名家们通过几次实地采风,现场创作了反映当地自然风光、绿色生态、风土人情、灾后重建、百姓生活、发展变化的作品,大部分通过义卖之后,资金又用于支持当地的发展建设。我最大的获得感就是看着乡亲们一天天富裕起来,心里像吃了蜂蜜那样无比的甜蜜开心,找到了我们文化人在这里的价值感。

      日子越过越好

      讲述人:跑古基(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脱贫户)

      我是佳山村村民,今年44岁。我儿子在上大学、女儿在上高中。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种植苹果和李子,要供养两个学生,过去十分困难。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这两年帮助我扩大水果种植,寻找销路,水果销售价格上去了,家里顺利脱了贫。

      家里经济好转了,我参加了村上的舞蹈队,平日里大家一起跳锅庄,还编排了一些固定的节目。村里人家有喜事的时候,都会邀请我们舞蹈队去跳舞,去年一年我参加了几个活动。1月18日,邻近乡镇的也要邀请我们去表演。

      现在村里道路、环境都变好了,有文化活动场地,经常有外面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开展文化活动,有艺术家来村里演出,也有来给我们送春联、拍全家福的,十分热闹。驻村干部还帮我们编写了村歌《佳山好》,很多人都会唱了,歌里面唱:“佳山好,好佳山,佳山是座花果山,樱桃脆李口感爽,糖心苹果香又甜。”我们可以用歌声来宣传我们家乡的美丽,还有我们打造的特色水果产业。

      我们村距离桃坪羌寨不远,现在正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也开始有一些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夸奖我们的水果口感好,还主动帮我们宣传,这也让我们对村里发展水果产业、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

      虽然家里供养两个学生压力还是有点儿大,但是我很支持他们读书,都顺利申请了助学贷款。帮扶干部也对我们开展了助学帮扶,给我们发放了奖金,鼓励娃娃们要好好读书。我的获得感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记者 吴梦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