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明确 细则清晰 落实和执行却不尽如人意——
垃圾分类如何把“要我分”变为“我要分”
垃圾分类如何把“要我分”变为“我要分”
垃圾分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接受。图为位于水碾河16号院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小黄狗”。
可回收物的准确定义是怎样的?生活垃圾中哪些属于可回收物?常见的可回收物和不宜列为可回收物的垃圾又有何区别?
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而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将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种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单独投放比例。
另外,成都市商务局会同成都市城管委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下称《目录》),进一步明确了可回收物主要种类、常见可回收物目录,为市民提供详实的可回收物目录“权威指南”。
政策明确,细则清晰,实际落实和执行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进成都部分居民小区进行了采访。
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站“吞”废品还能“换钱”
12月8日午饭后,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坡路687号的侍先生拿着上午打扫卫生时收集的废品出门给女儿“换饮料”。他来到位于小区侧门附近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站旁边,点击该设备操作界面选择物品分类,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自动生成并同步打印,紧接着垃圾投递口开启,放入回收物品,设备箱门自动关闭,此刻手机上会显示此次投放废品之后产生的资金数额和到账时间。
“其实每次收到的金额并不多,而且到账也很快,最慢1个小时就可以到。”侍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前的废品全部扔掉了,自从小区引入了这个垃圾分类站之后,家里产生的垃圾几乎都留着,我每次都抢着去扔垃圾,这样可以给女儿换饮料喝,平时在家里女儿也会主动对一些废品进行整理。不仅我们家是这样,小区其他业主也很喜欢这个垃圾分类站,现场排队投垃圾的场面很常见,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设备的剩余容量,免得白跑一趟。”
“这个设备的缺点就是容量有点小,而且每天清运一次的频率有点低,节假日甚至不清运。”侍先生说,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关注。
12月6日早上,家住水碾河16号院落的张阿姨拎着几种不同颜色的袋子下楼,分别放进不同的垃圾桶内。“一袋是易腐烂的,一袋是可回收的,还有一袋是其他生活垃圾。”她笑着说,自从小区开始使用“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己已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水碾河16号院落,像张阿姨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小黄狗’帮我们变废为宝,又保护环境,大家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我家小孩子跟我说,以后喝了的饮料瓶要收集起来,等数量多了下去投‘小黄狗’。”这些小小的细节,也表明“小黄狗”正在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
垃圾分类方向很清晰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实际走访了成都多个小区后发现,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站的小区仅是少数,多数小区基本和之前没有多少区别。有些小区将宣传政策张贴在比较醒目的位置,一些小区配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回收桶,一些小区正在寻找合适的回收模式,还有一些小区的物管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推进。
“垃圾分类这个事情具体怎么办?购置垃圾回收设备的费用该如何解决?小区居民不配合谁来管?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文件之后只负责检查吗?物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该如何引导……”这些都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相关人士存在的疑惑。
“作为物管企业最想把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情向前推进,但一个只有服务功能的企业如何让政策落地?如何引导业主?如何把小区垃圾堆放点变得更干净更整洁?”一不具姓名的物管企业负责人说,上级检查之后如果出了问题,物管企业就会受到批评,但在落实过程中,企业既没经费又无权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在这最后执行阶段很难推进,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协调和推进,只有先看下其他小区的情况再说。这个事情推进的过程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事情仅靠文件规定是推不动的,还需要责、权、利明确切实推进。”
“为了使院落居民了解并熟悉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社区党委通过党员志愿者带动群众、院落骨干带动老年人、孩子带动家长的形式手把手操作使用方法。”牛市口街道华成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走进社区院落,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优势,实现对生活垃圾进行前端返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物联网+智能回收”模式。一方面,通过现金奖励刺激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另一方面,自建回收清运体系,并拥有分拣、再利用的完整生态产业链,确保生活垃圾真正变废为宝。(记者 文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