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眉山:历史村镇焕新颜 “六有”乡村美如画

  • 2019年06月08日 09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烟雨柳江。

    洪雅高庙古镇老街。

    洪雅复兴村梯田。

    丹棱幸福古村。

    洪雅青杠坪村万亩茶园。

    彭山江口白腊村油菜花海。

    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

    悠悠眉州,千年古韵。眉山,古称眉州,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拥有2300年建制史,东坡文化、道教文化、竹编文化等源远流长,是“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美誉。

    这里,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49.5%,岷江、青衣江纵贯其境。拥有“最美桌山”瓦屋山、“峨眉半山”七里坪、“川西第一海”黑龙滩等旅游景点,2016年被亚太旅游协会评为“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历史村镇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精华,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作为东坡故里,眉山的历史村镇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现拥有洪雅县花源村、复兴村、红星村,丹棱县幸福古村等17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眉山坚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同频共振、齐头并进,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该市以村落风貌、民俗民居、古迹文物和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历史村镇保护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美丽眉山·宜居乡村建设,建设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形成了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润城镇,古朴村庄成桃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在眉山城乡徐徐展开。

    在发展中保护“原汁原味”增颜值

    洪雅县高庙镇花源村,是一个坐落在群山深处的古村落。村落建筑年代久远、布局别致、构造典雅。

    花源村至今依旧保存着它最初修建时的风貌。青石街面,滴檐紧靠,尽显古朴幽深。三条老街,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悠长。临街的每户屋檐下是镂空的雕花吊蹬。古镇民居多为单家独户的小天井四合院,门窗雕花,院内别有洞天。靠近河坎的房屋为各种形状的吊脚楼,别具一格。该村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尚有125座,绝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尤为珍贵。

    “这里的风貌原汁原味。我每年都会来摄影采风。”摄影爱好者王平说。

    古村落的魅力在于原生态,如何在发展、提升中保护好,保留好那份原汁原味的“乡愁记忆”?这一直是个难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眉山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优化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建设邻里相望、组团相联、社区相融的新型村落体系和“东坡名居”精品村,依托国际一流公司和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工商资本打造民宿。到2020年,眉山市将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00个。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

    在保存、修复、提升历史村镇过程中,眉山科学做好“加减法”,确保村镇原住居民不离开、原乡建筑不走样、乡村气息不淡化、乡土味道不变味。

    保护为先,发展并重。眉山市及相关区县相继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等。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确保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突破古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在发展中以川西民居建筑作为古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使山、水、树、房和谐相容,努力打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

    丹棱县在保存、修复、提升幸福古村民居过程中,只对原有的石板院坝进行修整、规范,保持民居院落原有风貌和内部结构,对“堂屋”、仓库等农村传统特色设施加以恢复、完善。彩色游步道通达到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卫生间、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

    青神汉阳古镇是岷江有名的老码头。古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努力保护好汉阳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要求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一些现代风格的项目被剥离。

    同时,努力提升村镇活力,恢复传统浓郁的人文氛围。

    “叮叮当……”汉阳古镇街道上,每天都响起清脆的铁器敲击声。铁匠邹向云承接了父辈的手艺,在镇上打铁已超过20年。老街上,还有做手工拐杖、传统杆秤、手工竹编的匠人,他们作为古镇原住居民,见证和延续着古镇的繁华。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劳动产品,成为古镇新的景观,吸引着各方游客。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生态的眉山历史村镇,受到国内外游客向往和影视界青睐。幸福古村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摄基地;《暗算》《身份的证明》等多部影视剧在柳江古镇取景拍摄。

    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繁荣强底蕴

    “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有着浓厚的青羌文化遗存,人们用古老的脚犁耕地,在上山打笋时举行古老的仪式祭祀山神。农闲时节,每当夜幕降临,村民自发唱着古老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让外来游客切身感受到当地的民间艺术魅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眉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涵养崇德向善、风醇物厚的文明乡风。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推动文化艺术惠民利民。

    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东坡文化、三苏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品牌。发展农村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示范文化龙头企业、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涌现出三苏乡望苏村、江口古镇、柳江古镇、复兴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村镇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节庆礼仪、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依托的载体。

    在丹棱县幸福古村等村落,文化院坝项目建设方兴未艾。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众筹,让文化院坝成为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院坝,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在洪雅县柳江古镇等村镇,牛儿灯、龙灯、狮灯、复兴耍锣鼓等非遗得以传承发扬。曾家园等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九大碗、洪雅钵钵鸡、青神汉阳鸡、汉阳花生等传统美食文化,共同织就了“味在眉山”这块金字招牌。

    在保护中发展文旅融合添活力

    初夏的柳江古镇,风景如诗如画。“这里的质朴古韵很吸引人。”近几年,成都游客陈志强与几个朋友经常到古镇游玩,他们白天在柳江玩水解暑,夜晚入住柳江古镇,在宁静中洗涤都市生活的喧嚣与浮躁。

    这些年,柳江古镇逐渐被人们熟知,慕名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出名”后的柳江古镇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质朴,让游客留恋其山水,成为“常客”。

    一路走来,眉山历史村镇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文旅共兴,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眉山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479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4.29亿元,实现农村居民向“三产”转变15080人。

    近年来,眉山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取向,打造“有保障”的新乡村。针对历史村镇建设,坚持在发展中补足短板——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将历史村镇培育为文旅融合发展新支柱。推进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厕所革命”、旅游导视系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7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加快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建设;开展“公交都市”试点,逐步实现建制村通客车。到2021年,全市将新改建农村道路2000公里。

    该市实施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三大创建活动,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增强“市、县、乡镇、景区”四级文化旅游服务能力。促进东坡文化影响力、眉山旅游吸引力、文旅产品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7年,洪雅县柳江古镇以红星村为核心,投入数亿元资金,开展以“自然山水、古代建筑、传统民俗”为主题的古镇旅游大开发建设。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古镇远近闻名,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优美乡镇、全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

    历史村镇原住居民增收致富渠道得以拓宽。通过房屋出租、参与村镇建设与管理、合作社分红、经营性项目创业就业等方式,确保其享受到保护和开发“红利”。丹棱幸福古村村民享受到古村发展的“五重收益”,去年人均收入达21800元,5年内实现收入翻番。

    众多历史村镇原住居民富裕起来,助推眉山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该市实现减贫1.1万人,16.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眉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眉山历史村镇作为发展记忆的“活化石”,其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都彰显着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也让这方秀美山川焕发出勃勃生机,助推眉山创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文旅经济强市和四川重要旅游目的地。 (蓬山樵图片由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眉山:历史村镇焕新颜 “六有”乡村美如画

  • 2019年06月08日 09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烟雨柳江。

    洪雅高庙古镇老街。

    洪雅复兴村梯田。

    丹棱幸福古村。

    洪雅青杠坪村万亩茶园。

    彭山江口白腊村油菜花海。

    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

    悠悠眉州,千年古韵。眉山,古称眉州,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拥有2300年建制史,东坡文化、道教文化、竹编文化等源远流长,是“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美誉。

    这里,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49.5%,岷江、青衣江纵贯其境。拥有“最美桌山”瓦屋山、“峨眉半山”七里坪、“川西第一海”黑龙滩等旅游景点,2016年被亚太旅游协会评为“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历史村镇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精华,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作为东坡故里,眉山的历史村镇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现拥有洪雅县花源村、复兴村、红星村,丹棱县幸福古村等17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眉山坚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同频共振、齐头并进,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该市以村落风貌、民俗民居、古迹文物和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历史村镇保护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美丽眉山·宜居乡村建设,建设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形成了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润城镇,古朴村庄成桃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在眉山城乡徐徐展开。

    在发展中保护“原汁原味”增颜值

    洪雅县高庙镇花源村,是一个坐落在群山深处的古村落。村落建筑年代久远、布局别致、构造典雅。

    花源村至今依旧保存着它最初修建时的风貌。青石街面,滴檐紧靠,尽显古朴幽深。三条老街,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悠长。临街的每户屋檐下是镂空的雕花吊蹬。古镇民居多为单家独户的小天井四合院,门窗雕花,院内别有洞天。靠近河坎的房屋为各种形状的吊脚楼,别具一格。该村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尚有125座,绝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尤为珍贵。

    “这里的风貌原汁原味。我每年都会来摄影采风。”摄影爱好者王平说。

    古村落的魅力在于原生态,如何在发展、提升中保护好,保留好那份原汁原味的“乡愁记忆”?这一直是个难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眉山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优化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建设邻里相望、组团相联、社区相融的新型村落体系和“东坡名居”精品村,依托国际一流公司和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工商资本打造民宿。到2020年,眉山市将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00个。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

    在保存、修复、提升历史村镇过程中,眉山科学做好“加减法”,确保村镇原住居民不离开、原乡建筑不走样、乡村气息不淡化、乡土味道不变味。

    保护为先,发展并重。眉山市及相关区县相继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等。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确保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突破古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在发展中以川西民居建筑作为古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使山、水、树、房和谐相容,努力打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

    丹棱县在保存、修复、提升幸福古村民居过程中,只对原有的石板院坝进行修整、规范,保持民居院落原有风貌和内部结构,对“堂屋”、仓库等农村传统特色设施加以恢复、完善。彩色游步道通达到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卫生间、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

    青神汉阳古镇是岷江有名的老码头。古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努力保护好汉阳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要求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一些现代风格的项目被剥离。

    同时,努力提升村镇活力,恢复传统浓郁的人文氛围。

    “叮叮当……”汉阳古镇街道上,每天都响起清脆的铁器敲击声。铁匠邹向云承接了父辈的手艺,在镇上打铁已超过20年。老街上,还有做手工拐杖、传统杆秤、手工竹编的匠人,他们作为古镇原住居民,见证和延续着古镇的繁华。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劳动产品,成为古镇新的景观,吸引着各方游客。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生态的眉山历史村镇,受到国内外游客向往和影视界青睐。幸福古村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摄基地;《暗算》《身份的证明》等多部影视剧在柳江古镇取景拍摄。

    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繁荣强底蕴

    “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有着浓厚的青羌文化遗存,人们用古老的脚犁耕地,在上山打笋时举行古老的仪式祭祀山神。农闲时节,每当夜幕降临,村民自发唱着古老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让外来游客切身感受到当地的民间艺术魅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眉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涵养崇德向善、风醇物厚的文明乡风。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推动文化艺术惠民利民。

    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东坡文化、三苏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品牌。发展农村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示范文化龙头企业、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涌现出三苏乡望苏村、江口古镇、柳江古镇、复兴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村镇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节庆礼仪、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依托的载体。

    在丹棱县幸福古村等村落,文化院坝项目建设方兴未艾。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众筹,让文化院坝成为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院坝,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在洪雅县柳江古镇等村镇,牛儿灯、龙灯、狮灯、复兴耍锣鼓等非遗得以传承发扬。曾家园等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九大碗、洪雅钵钵鸡、青神汉阳鸡、汉阳花生等传统美食文化,共同织就了“味在眉山”这块金字招牌。

    在保护中发展文旅融合添活力

    初夏的柳江古镇,风景如诗如画。“这里的质朴古韵很吸引人。”近几年,成都游客陈志强与几个朋友经常到古镇游玩,他们白天在柳江玩水解暑,夜晚入住柳江古镇,在宁静中洗涤都市生活的喧嚣与浮躁。

    这些年,柳江古镇逐渐被人们熟知,慕名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出名”后的柳江古镇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质朴,让游客留恋其山水,成为“常客”。

    一路走来,眉山历史村镇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文旅共兴,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眉山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479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4.29亿元,实现农村居民向“三产”转变15080人。

    近年来,眉山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取向,打造“有保障”的新乡村。针对历史村镇建设,坚持在发展中补足短板——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将历史村镇培育为文旅融合发展新支柱。推进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厕所革命”、旅游导视系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7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加快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建设;开展“公交都市”试点,逐步实现建制村通客车。到2021年,全市将新改建农村道路2000公里。

    该市实施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三大创建活动,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增强“市、县、乡镇、景区”四级文化旅游服务能力。促进东坡文化影响力、眉山旅游吸引力、文旅产品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7年,洪雅县柳江古镇以红星村为核心,投入数亿元资金,开展以“自然山水、古代建筑、传统民俗”为主题的古镇旅游大开发建设。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古镇远近闻名,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优美乡镇、全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

    历史村镇原住居民增收致富渠道得以拓宽。通过房屋出租、参与村镇建设与管理、合作社分红、经营性项目创业就业等方式,确保其享受到保护和开发“红利”。丹棱幸福古村村民享受到古村发展的“五重收益”,去年人均收入达21800元,5年内实现收入翻番。

    众多历史村镇原住居民富裕起来,助推眉山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该市实现减贫1.1万人,16.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眉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眉山历史村镇作为发展记忆的“活化石”,其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都彰显着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也让这方秀美山川焕发出勃勃生机,助推眉山创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文旅经济强市和四川重要旅游目的地。 (蓬山樵图片由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