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在成都,发现公园城市之美
碧水环绕、绿树成荫的海绵型公园——桂溪生态公园。 (记者 郝飞 摄)
锦江绿道旁,全新打造的“锦书来”公共阅读空间。 (记者 肖雨杨 摄)
成都城南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的现代化都市氛围。 (记者 郝飞 摄)
锦城观察
8月8日上午10点,成都市锦江区东安南路,锦江畔、绿道上,一个木条和落地玻璃搭建的书屋造型独特,近10位市民聚集在此安静阅读,百余平方米的书屋书香流淌。
这处公共阅读空间名为“锦书来”,负责人介绍,这取自李清照的经典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与锦江名称相衬,充满诗情画意;书屋屋顶采用仿木格栅,模拟“书页”形态,意蕴生动。
无边泳池,小游园,公共阅读空间,休闲空间……如今,绿道上,像“锦书来”这样的可进入业态越来越多地呈现,让市民真正体验到绿道的可参与性。书屋附近居民的“点赞”,也折射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内涵——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对公园城市的先行实践深入推进,整座城市的公园气质越来越浓郁,“我们的城市是公园”正成为市民心声。
拆
见缝插绿拆墙见绿
细微之处提升幸福感
7月初,成都地标性建筑锦江宾馆“开墙迎客”:周围近两百米围墙拆除,人民南路与滨江路交会处,鼠尾草、杜鹃、黄杨……开敞空间内种满绿植,展现出小游园的风貌。
“以前,这里被铁栅栏分隔开,让人心理上充满距离感。”住在附近的居民李林红告诉记者,如今铁栅栏区域变成小游园后,视野通透,锦江宾馆也融入了整条街道。
这一年多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这样的小游园、微绿地越来越多,这是“两拆一增”行动给成都带来的新变化。
武侯区吉福南路,昔日的“乱草地”新建了文化墙、凉亭、花台,变成社区居民扎堆乘凉的休闲绿地;营门口立交与金牛立交之间,脏乱差的棚户区变身城市“绿岛”,取名“新金牛公园”;位于江汉路的青羊区政府,将过去3米高的黄色水泥围墙改造为坡形绿篱,与街景融为一体,显得更有人情味……
各处城市拐角纷纷“变身”,成为成都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注脚。
“‘拆’的背后,实则为‘立’,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于城市细微之处的提升。”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见缝插绿、拆墙见绿、综合造绿,注重让增绿惠民渗透社区、融入生活,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家在园中”。
增
大手笔打通城市绿脉
绿色环状公园带成为城市IP
东有桃源、西有桑田、红绿相间……7月,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花卉苗木供需交流会上,为锦城绿道二期定下“色调”。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这条环绕城高速而建的绿道力争在2020年全线贯通。届时,成都将又增一条“绿环”。
已完成的锦城绿道一期工程,建成绿道180公里和文体旅设施157处。串联起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会展中心、江家艺苑、白鹭湾湿地、玉石湿地、青龙湖等,打造出不少市民游客交口称赞的“网红打卡景点”。
随着天府绿道建设的推进,成都正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公园、绿地“串珠成链”,创造出全新的市民生活、消费场景。
近两年来,成都资深“跑友”刘文庄和他的跑团几乎刷遍成都新开放的绿道,“绿道把桂溪生态公园和锦城公园串联起来,现在把两个公园拉通跑,刚好是一个‘半马长度’。”
据刘文庄观察,“如今,成都公园、绿道成片的地方,肯定就有跑团。”以锦城湖跑团为例,成立时仅几十人,因绿道公园建设,扩增至上千人。
家住三环路琉璃立交附近的成都市民陈学军用另一种方式感受绿道——工作日,他经三环路熊猫绿道步行,沿锦江穿过东湖公园,到位于高攀路的单位上班。周末,白鹭湾、锦城湖则是他与朋友聚会休闲的场所,绿色生活方式正浸润成都市民的生活点滴。
品
可阅读可品味
公园成为城市“文化担当”
一座旧廊亭,经提升改造,用印有莫奈睡莲图样的印花玻璃装饰后,与四周水景呼应,打造成“锦水流裳”艺术展馆,与不远处的“锦书来”书屋一道,装点了锦江绿道翠风苑节点的文化风景。
“翠风苑节点的打造,充分嵌入文化、生活以及消费场景。”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按照“书+咖啡”模式,打造“咖啡工厂”店。
公园也是城市的“文化担当”。作为成都公园城市的六大场景之一,天府人文渗透到公园城市建设中。
锦城绿道上,江家艺苑组合浅丘、森林、田园、湖泊、花海等景观元素,重现《蜀川胜概图》中山水田林的经典格局;锦城绿道二期工程更加值得期待:蜀仙胜境园、茶马古道园、蚕丛鱼桑园等21个特色园主题将逐一呼应《蜀川胜概图》。
走在青羊区少城片区,城市小游园、绿地与修葺一新的“鱼骨状”街巷相间,沿街铺满茶馆和文创小店,透露出地道“成都味”;在崇州竹艺村,“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的新中式川西林盘中,品味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成都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以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承载起天府文化意象。 (记者 吴亚飞)
天府芙蓉园
免费开放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作为锦城绿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天府芙蓉园自景观部分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经成为许多成都市民的周末打卡地。
除了赏花外,天府芙蓉园里还有着众多“黑科技”。比如游客中心的沉浸式光影体验互动区,游客可以跟随着不断变化的画面,用奇妙的4D体验,见证成都的变化。
这种体验感,将是天府芙蓉园未来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芙蓉园实现自我造血的一个重要抓手。
“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天府芙蓉园的建设不仅要将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更要把经济价值体现出来,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武侯文投公司投资运营部相关负责人陈琳介绍说,作为一个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市政类公园,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是武侯区政府投建天府芙蓉园之初就考虑的问题。
成都市武侯区如此解题:创新采用COT模式(即合作-经营-转让),公开招标引入中粮集团共同参与投资、经营管理,建立起兼顾公共性和经营性的市场化运营体系,来实现天府芙蓉园的可持续经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推动芙蓉文化的发展,延伸芙蓉文化的产业链,打造芙蓉文化的品牌,做到文化、商业、旅游、产业的结合,使项目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作为天府芙蓉园的业主方,武侯发展集团下属的武侯文投投资8亿元进行项目建设,远期收益按照30年运营测算,预计营收57亿元。“项目一期以餐饮、游乐、休闲为核心业态,二期以文创小镇、天下粮仓、特色民宿、温泉康养为主要业态。通过商业业态丰富园区多样化功能,延长消费者滞留时间。”陈琳介绍,项目突出休闲、自然、健康、亲子、体验5大园区属性,旨在满足繁忙城市人群不用离城市太远,就能找到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空间需求。 (吴冉冉 记者 蒋君芳)
天府沸腾小镇
打造绿道边的“太古里”
自开业以来,位于成都新都区三河街道的天府沸腾小镇一直很“火”。
锦城绿道从庄园穿插而过,环绕五龙湖,各式火锅散布在占地面积百余亩的水陆之间,在亭台、水面甚至树上星罗棋布,“火锅+音乐+绿道”的新旅游方式风靡了各大社交平台。
天府沸腾小镇玛歌庄园总经理付伟以数字为证:“每天接待量2000-3000人,销售收入接近30万元,最火的节假日,这个数据甚至会翻倍增长。”
“三年前,这里是另外一副模样。”付伟说,玛歌庄园的前身是一块未开发的闲置地块,他和合伙人对这块土地一度十分纠结,最终“规划中的锦城绿道从这里经过”成为一个重要的决策杠杆,“我们要为绿道生态园林做好配套,让人们在绿道沿线也能享受美食、音乐和文化。”
他们将废水塘打造成30亩的小湖,在湖中建了激光音乐喷泉,又设计了民歌小船,四川音乐学院的民歌手在水中悠游而歌……夜食、夜秀、夜色,点亮了夜间经济,成为配套绿道而创造出的消费场景。
玛歌庄园带动了周边三个社区的居民就业增收,400余位村民进入庄园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又开设农产品展销区销售周边的特色农产品,“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周边居民分享天府沸腾小镇的生态红利。”
“目前,天府沸腾小镇规划的8个项目已有6个项目建成运营,今年1至6月,天府沸腾小镇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次。”新都区三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阳介绍说。
定位为“代表天府味道的4A级都市休闲文旅目的地”,天府沸腾小镇的目标是成为绿道边的“太古里”。 (记者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