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绵阳制造 求解高质量发展

  • 2020年10月19日 07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30℃!这一次,“绵阳纪录”成为“世界纪录”:东材科技生产的一款阻燃耐温电工聚酯薄膜,其长期使用温度达130℃。中国仅1家、世界仅3家公司可以达此水平。

    30分钟!这一次,“绵阳速度”引领“行业速度”:长虹智慧显示工厂智能化改造后,1名工人组装1台智能电视时间缩短为30分钟内,人均效率提高65%。

    98%!这一次,“绵阳精度”代表“全球精度”:基板玻璃切割率的全球行业标准,95.5%为优秀,而绵阳惠科光电基板玻璃切割率可达98%以上。

    一个个“纪录”“速度”“精度”,提升着绵阳制造的新高度。

    看排位,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92%升至2019年的96.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型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数均居全省前列。

    看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39.2%,较2015年提高5.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68.5%,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省四分之一。

    看后劲,工业投资连续38个月、技改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9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第二位。

    全国2019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名单公布,绵阳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奖城市。

    制造业兴,城市强。全国城市GDP排名由2014年第123位升至2019年第93位。绵阳为什么能?

    新中取高:

    以增量带存量,让老树发新枝,新旧并进,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总投资超50亿元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破土动工。长虹,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在这之前,这家老牌制造企业“高营收、低利润”的状态已持续多年。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前,京东方、惠科等业内巨头相继入绵。

    2015年,绵阳除长虹、九洲等少数几家大企业外,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企业屈指可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如何摆脱窘境?当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引进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产线。这一投资额,刷新了绵阳招商引资纪录。

    “抓住一根藤,带回一串瓜。”一个京东方的到来,不仅弥补了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屏”的空白,还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业先后入驻,京东方落户不久,做光电显示薄膜的欣富瑞科技来了,做散热膜的东旭腾达光学科技来了,提供电子级工业气体及服务的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来了……

    2018年,投资240亿元的惠科光电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签约。5年来,先后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入驻绵阳,引进实施超5亿元的项目达80多个。

    “巨头”带动下,过去5年来,绵阳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将全市制造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以增量带动存量,进而提升整个产业水平,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心得”。

    “新人”到来,对本土企业形成压力、作出示范。以旭虹光电为例,面对新形势,公司投资2.4亿元实施技改,产出的新品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一举打破美日德三国企业的垄断局面。

    不止旭虹光电。2019年,全市营收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总数达97.39%,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总数达95.77%。

    同一年,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连续36个月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让绵阳的老牌制造业企业老树发新枝。

    新旧并进,绵阳,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合中取高:

    拆掉所有制、体制和地域之间的“墙”,整合各种资源,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前,江油六合特材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经过两年努力,公司顺利拿到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的国际认证。拿下这个认证,相当于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六合特材也曾长期徘徊在低端。由弱到强的转折点出现在几年前,绵阳科发集团作为国资队加盟。

    由国企大力推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除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墙”,让大量像六合特材这样的民营企业开启腾飞蜕变之旅。

    将不同资源整合到一起,以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大法宝。

    整合“国”与“民”——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民企在创新、市场开拓等领域的优势结合。

    2019年12月,绵阳、长虹、华为三方携手,率先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长虹天宫系统诞生。

    由点及面,截至2019年底,绵阳市属国有企业及各级子企业混改面达6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整合新与旧——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前不久,鼎鑫集团为上海梅林绵阳公司提供的“箱式货车全自动装车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让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转变的背后,智能化、数字化作用功不可没。绵阳出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2019年,全市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6%;28个国家、省级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1.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7.9%。

    低中取高:

    高质量发展,从低入手:较低的要素成本,较低的服务成本,较低的交易成本

    今年疫情期间,绵阳安达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关键时刻,税务部门发来“银税互动”服务短信。作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该公司顺利申请到350万元贷款。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发展资金成本,绵阳近年推出一揽子举措。

    出政策——2018年,绵阳从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构建等9个方面制定20条“干货”。

    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融资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调整小微企业贷款投向、多元化贷款担保方式、创新开拓业务品种,推出“税务贷”“用工贷”等一系列中小微企业特色专属业务品种。

    抓落实——健全项目推进“一把手”责任制,并创新构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市级领导牵头,明确责任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市级领导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市级部门派工作组入驻重点企业,发放重点企业“服务绿卡”,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要素,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去年,绵阳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开药方”“通经脉”,构建起以专线、专网、专窗、专员、专班为核心的“五专”机制,打造服务企业“升级版”,为企业咨询、求助、投诉提供“零距离”服务。

    改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去年8月,绵阳企业开办协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企业在生产经营或办事环节中遇到任何难题、痛点,都可登录平台反映诉求。平台通过横向连接政府部门,实现对企业诉求“一管到底”。

    3年前,为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应运而生。3年来,平台网聚科学仪器3000多台,具备1万余项指标检测能力,为当地企业节约经费数以亿计。

    多管齐下,绵阳制造业发展的成本显著降低。(记者 梁现瑞 尹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制造 求解高质量发展

  • 2020年10月19日 07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30℃!这一次,“绵阳纪录”成为“世界纪录”:东材科技生产的一款阻燃耐温电工聚酯薄膜,其长期使用温度达130℃。中国仅1家、世界仅3家公司可以达此水平。

    30分钟!这一次,“绵阳速度”引领“行业速度”:长虹智慧显示工厂智能化改造后,1名工人组装1台智能电视时间缩短为30分钟内,人均效率提高65%。

    98%!这一次,“绵阳精度”代表“全球精度”:基板玻璃切割率的全球行业标准,95.5%为优秀,而绵阳惠科光电基板玻璃切割率可达98%以上。

    一个个“纪录”“速度”“精度”,提升着绵阳制造的新高度。

    看排位,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92%升至2019年的96.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型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数均居全省前列。

    看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39.2%,较2015年提高5.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68.5%,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省四分之一。

    看后劲,工业投资连续38个月、技改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9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第二位。

    全国2019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名单公布,绵阳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奖城市。

    制造业兴,城市强。全国城市GDP排名由2014年第123位升至2019年第93位。绵阳为什么能?

    新中取高:

    以增量带存量,让老树发新枝,新旧并进,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总投资超50亿元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破土动工。长虹,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在这之前,这家老牌制造企业“高营收、低利润”的状态已持续多年。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前,京东方、惠科等业内巨头相继入绵。

    2015年,绵阳除长虹、九洲等少数几家大企业外,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企业屈指可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如何摆脱窘境?当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引进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产线。这一投资额,刷新了绵阳招商引资纪录。

    “抓住一根藤,带回一串瓜。”一个京东方的到来,不仅弥补了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屏”的空白,还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业先后入驻,京东方落户不久,做光电显示薄膜的欣富瑞科技来了,做散热膜的东旭腾达光学科技来了,提供电子级工业气体及服务的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来了……

    2018年,投资240亿元的惠科光电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签约。5年来,先后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入驻绵阳,引进实施超5亿元的项目达80多个。

    “巨头”带动下,过去5年来,绵阳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将全市制造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以增量带动存量,进而提升整个产业水平,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心得”。

    “新人”到来,对本土企业形成压力、作出示范。以旭虹光电为例,面对新形势,公司投资2.4亿元实施技改,产出的新品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一举打破美日德三国企业的垄断局面。

    不止旭虹光电。2019年,全市营收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总数达97.39%,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总数达95.77%。

    同一年,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连续36个月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让绵阳的老牌制造业企业老树发新枝。

    新旧并进,绵阳,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合中取高:

    拆掉所有制、体制和地域之间的“墙”,整合各种资源,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前,江油六合特材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经过两年努力,公司顺利拿到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的国际认证。拿下这个认证,相当于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六合特材也曾长期徘徊在低端。由弱到强的转折点出现在几年前,绵阳科发集团作为国资队加盟。

    由国企大力推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除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墙”,让大量像六合特材这样的民营企业开启腾飞蜕变之旅。

    将不同资源整合到一起,以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大法宝。

    整合“国”与“民”——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民企在创新、市场开拓等领域的优势结合。

    2019年12月,绵阳、长虹、华为三方携手,率先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长虹天宫系统诞生。

    由点及面,截至2019年底,绵阳市属国有企业及各级子企业混改面达6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整合新与旧——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前不久,鼎鑫集团为上海梅林绵阳公司提供的“箱式货车全自动装车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让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转变的背后,智能化、数字化作用功不可没。绵阳出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2019年,全市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6%;28个国家、省级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1.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7.9%。

    低中取高:

    高质量发展,从低入手:较低的要素成本,较低的服务成本,较低的交易成本

    今年疫情期间,绵阳安达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关键时刻,税务部门发来“银税互动”服务短信。作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该公司顺利申请到350万元贷款。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发展资金成本,绵阳近年推出一揽子举措。

    出政策——2018年,绵阳从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构建等9个方面制定20条“干货”。

    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融资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调整小微企业贷款投向、多元化贷款担保方式、创新开拓业务品种,推出“税务贷”“用工贷”等一系列中小微企业特色专属业务品种。

    抓落实——健全项目推进“一把手”责任制,并创新构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市级领导牵头,明确责任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市级领导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市级部门派工作组入驻重点企业,发放重点企业“服务绿卡”,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要素,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去年,绵阳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开药方”“通经脉”,构建起以专线、专网、专窗、专员、专班为核心的“五专”机制,打造服务企业“升级版”,为企业咨询、求助、投诉提供“零距离”服务。

    改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去年8月,绵阳企业开办协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企业在生产经营或办事环节中遇到任何难题、痛点,都可登录平台反映诉求。平台通过横向连接政府部门,实现对企业诉求“一管到底”。

    3年前,为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应运而生。3年来,平台网聚科学仪器3000多台,具备1万余项指标检测能力,为当地企业节约经费数以亿计。

    多管齐下,绵阳制造业发展的成本显著降低。(记者 梁现瑞 尹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