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芦山将产业重建作为“头号工程”——
“造血式”扶贫让产业“立起来”
“造血式”扶贫让产业“立起来”
“国庆这几天,正是保供的关键时期,每天有上万只肉鸭出栏,数量比平时翻了近5倍。”10月6日,在位于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的好农夫家庭农场,老板张元超正忙着清点肉鸭的数量,过一会儿货车就来了。
张元超是一名养鸭专业户。7年前的地震让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养鸭场毁于一旦,损失超过100万元。他一度想要放弃,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重新振作,创立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
“鸭舍的隔壁是水果大棚。”张元超说,农场采取种养循环模式,把鸭粪用作有机肥料培育农作物,既节约又环保。
农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张元超也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希望。2017年开始,每卖出一箱猕猴桃,张元超便捐0.5元给当地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大约捐款1万元。
如今,当地不少贫困户在张元超的农场就业。“农闲时约有30人,农忙时约有50人,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张元超说。
隆兴村还有一位养牛大户,自己脱贫致富后还把技术传授给街坊邻里。他就是“四川脱贫榜样”刘国喜。
2013年,刘国喜一家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地震后,刘国喜的房子成了一片废墟,新房子建好后却背上了20万元的债务,这让他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
2016年,在成都务工的他了解到当地有扶贫政策,给一定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芦山县有养牛的传统,养得好的话比出去打工赚得多,关键还能照顾到家人。”在村干部的号召下,刘国喜决定回乡养牛。
村委会向刘国喜提供了1.9万元产业扶持金。刘国喜的堂哥听说他要养牛,借给他15头牛。2017年初,刘国喜将这些牛养大并卖掉,赚了4.25万元,还了堂哥2.25万元。
随后,村委会又向刘国喜提供了1.9万元产业扶持金,刘国喜向银行贷款30万元,一口气买下42头驼峰肉牛。2017年10月,刘国喜卖掉大部分的牛,赚了近10万元。
如今,刘国喜对养殖技术、市场经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目前存栏的40头牛已经喂养一年半,随时可以出栏,加上每人每头牛2000元的养殖补助,一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
尝到甜头的刘国喜,没有光顾着自己挣钱,面对前来“取经”的村民,他都毫无保留地为他们讲解养殖技术。在刘国喜的带动下,仅隆兴村上里组已有6户农户成了养牛大户。
受益的不仅是张元超、刘国喜。近年来,芦山县将产业重建作为“头号工程”,变恢复重建为发展再建。通过农业示范园和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带动,引进企业58家,园区实现产值50多亿元;建成总规模达14万亩,以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为主的3个“万亩亿元”产业基地;通过灾后28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龙门古镇、汉姜古城、飞仙关3个国家4A级景区创建,形成了“农旅结合、一三互动、三产共融”格局,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