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听!成都轨道交通铮铮拔节的声音

  • 2020年12月18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砥砺前行,成都轨道交通加速前行。


    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站台。

       

    12月18日上午10时,成都轨道交通5条线路同步开通初期运营,包括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自此,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时光回溯。2005年,成都地铁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正式开工,成都的“地铁梦”正式起航。

    2010年,一列地铁列车从成都地铁红花堰车辆段驶入隧道,一路向南。由此,伴随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成都驶入地铁轨道交通时代。

    如今,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图从“十”字形到“米”字形架构,再到“井+环”线网架构,一条条地下长龙往来穿梭,带动城市脉搏强劲跳动,安全运送乘客超60亿次。

    这是15年建设功成之际,成都轨道交通的突破之章。15年孜孜以求,成都成为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改变城市格局,TOD综合开发改变城市形态。学习借鉴世界先发城市经验,加强科学规划和专业运营,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加速TOD综合开发,成都轨道交通勇担使命,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这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篇之际,成都的时代献礼。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成都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发展规律,始终不忘全省“主干”责任担当;轨道交通同频共振,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的投建运维体系,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新创

    从难题处破题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次性开通全国里程最长的地铁6号线;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信号系统,我国中西部地区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9号线;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目前成都地铁最轻的A型车辆8号线;所有车站升级设置一键开关站功能的17号线;国内首条时速达140公里的市域线兼机场线18号线……5条新开线路,亮点频现,究其根本,是成都轨道交通创新不止的韧劲、拼劲和干劲。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创新突破一直是成都轨道交通的立身之本。

    建设伊始,外国专家曾说成都不适合修地铁,因为地质条件不佳,在成都修地铁好比在河边鹅卵石滩上建房子。有瓶颈就有突破,成都地铁不仅要建,还在规划中明确: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70%。

    从最初的1条线路、18.13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3条线路、558公里。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强度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规划理念、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能力建设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中,成都首创富水砂卵石地层施工期管片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与承压止水检验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期止水失效、管片开裂乃至隧道结构失稳垮塌的难题,保障施工及运营期结构安全。同时,其创建的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等,也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难题。在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中,成都地铁捧回这项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

    创新不止于此。成都轨道交通创造了多个“第一”:2019年9月25日,全球首列5G地铁列车在成都地铁10号线太平园站首发;成都地铁是国内首个实现全线网深度接入及线网拥挤度实时展示的地铁;成都地铁中环停车场总建筑面积18.29万平方米,单线车库面积属亚洲最大。

    起崛

    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流动,代表着城市的活力。城市高速发展需要更加便捷、高速的交通形式,成都轨道交通支撑着城市高强度的人员流动,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轨道交通让城市更美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明认为,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城市功能更加优化。

    人口快速聚集,为城市带来人气的同时,也造成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为此,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重塑城市格局。

    翻开成都轨道交通线路图,地下轨迹承载起城市空间格局的变革之路。从成都地铁1号线连通南北开始,成都历史上“摊大饼”的格局就悄然变化,随着多条线路陆续开通,“多中心”的格局更加明朗,在纾解城市已有结构性矛盾的同时,更进一步扩展城市空间。

    成都的GDP从2010年的5500亿元快速攀升到2019年的17012亿元。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郭春安教授分析,每投资1亿元的地铁就可以带动大约2.6亿元左右的GDP增长,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交通线的形成,就是经济带的形成。产业方面,日益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逐渐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成都提出,轨道交通要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覆盖绝大多数产业功能区。更高的通行效率,让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分工更细。

    地面交通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资源,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车辆保有量越高,往往就需要更宽的路,这些占用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开发强度,而且很难从根源破解城市拥堵。2010年,成都地铁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分担率仅为3.2%,如今已提升至超50%。“大力发展地下交通,为城市地面空间利用‘留白’,对城市来说意义重大。”韩宝明说。

    来未

    肩负使命成都轨道交通行稳致远

    在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感受2300多年城市底蕴,转身进入地铁,很快就能到达繁华热闹的现代街区和产业高地。传统与现代是这座城市的两面,因为地铁,你几乎感受不到它们的界限。

    游动的地下长龙,连接的还有当下与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从伦敦、纽约等世界领先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轨道交通会经历一个从成长期逐渐向平稳期的过渡,从重建设到建设与运营并重。行稳才能致远,成都轨道交通把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组合起来,肩负起引领城市发展、重塑城市空间的历史使命——

    三铁融合。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于成都呼应国家战略的通盘考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向东、重庆向西,通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18号线,必将进一步打通东向轴线,联动整个成渝中部区域城市群。

    TOD综合开发。强化专业策划设计,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推动社区商业服务业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高品质服务。

    没有什么比公共交通系统更能显露一个城市的真实状态。对于成都,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生活的延伸与拓展、城市气质的映现与求索。经过飞速发展,成都轨道交通“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必将为成都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价值。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听!成都轨道交通铮铮拔节的声音

  • 2020年12月18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砥砺前行,成都轨道交通加速前行。


    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站台。

       

    12月18日上午10时,成都轨道交通5条线路同步开通初期运营,包括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自此,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时光回溯。2005年,成都地铁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正式开工,成都的“地铁梦”正式起航。

    2010年,一列地铁列车从成都地铁红花堰车辆段驶入隧道,一路向南。由此,伴随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成都驶入地铁轨道交通时代。

    如今,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图从“十”字形到“米”字形架构,再到“井+环”线网架构,一条条地下长龙往来穿梭,带动城市脉搏强劲跳动,安全运送乘客超60亿次。

    这是15年建设功成之际,成都轨道交通的突破之章。15年孜孜以求,成都成为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改变城市格局,TOD综合开发改变城市形态。学习借鉴世界先发城市经验,加强科学规划和专业运营,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加速TOD综合开发,成都轨道交通勇担使命,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这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篇之际,成都的时代献礼。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成都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发展规律,始终不忘全省“主干”责任担当;轨道交通同频共振,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的投建运维体系,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新创

    从难题处破题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次性开通全国里程最长的地铁6号线;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信号系统,我国中西部地区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9号线;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目前成都地铁最轻的A型车辆8号线;所有车站升级设置一键开关站功能的17号线;国内首条时速达140公里的市域线兼机场线18号线……5条新开线路,亮点频现,究其根本,是成都轨道交通创新不止的韧劲、拼劲和干劲。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创新突破一直是成都轨道交通的立身之本。

    建设伊始,外国专家曾说成都不适合修地铁,因为地质条件不佳,在成都修地铁好比在河边鹅卵石滩上建房子。有瓶颈就有突破,成都地铁不仅要建,还在规划中明确: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70%。

    从最初的1条线路、18.13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3条线路、558公里。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强度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规划理念、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能力建设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中,成都首创富水砂卵石地层施工期管片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与承压止水检验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期止水失效、管片开裂乃至隧道结构失稳垮塌的难题,保障施工及运营期结构安全。同时,其创建的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等,也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难题。在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中,成都地铁捧回这项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

    创新不止于此。成都轨道交通创造了多个“第一”:2019年9月25日,全球首列5G地铁列车在成都地铁10号线太平园站首发;成都地铁是国内首个实现全线网深度接入及线网拥挤度实时展示的地铁;成都地铁中环停车场总建筑面积18.29万平方米,单线车库面积属亚洲最大。

    起崛

    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流动,代表着城市的活力。城市高速发展需要更加便捷、高速的交通形式,成都轨道交通支撑着城市高强度的人员流动,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轨道交通让城市更美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明认为,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城市功能更加优化。

    人口快速聚集,为城市带来人气的同时,也造成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为此,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重塑城市格局。

    翻开成都轨道交通线路图,地下轨迹承载起城市空间格局的变革之路。从成都地铁1号线连通南北开始,成都历史上“摊大饼”的格局就悄然变化,随着多条线路陆续开通,“多中心”的格局更加明朗,在纾解城市已有结构性矛盾的同时,更进一步扩展城市空间。

    成都的GDP从2010年的5500亿元快速攀升到2019年的17012亿元。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郭春安教授分析,每投资1亿元的地铁就可以带动大约2.6亿元左右的GDP增长,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交通线的形成,就是经济带的形成。产业方面,日益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逐渐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成都提出,轨道交通要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覆盖绝大多数产业功能区。更高的通行效率,让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分工更细。

    地面交通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资源,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车辆保有量越高,往往就需要更宽的路,这些占用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开发强度,而且很难从根源破解城市拥堵。2010年,成都地铁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分担率仅为3.2%,如今已提升至超50%。“大力发展地下交通,为城市地面空间利用‘留白’,对城市来说意义重大。”韩宝明说。

    来未

    肩负使命成都轨道交通行稳致远

    在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感受2300多年城市底蕴,转身进入地铁,很快就能到达繁华热闹的现代街区和产业高地。传统与现代是这座城市的两面,因为地铁,你几乎感受不到它们的界限。

    游动的地下长龙,连接的还有当下与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从伦敦、纽约等世界领先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轨道交通会经历一个从成长期逐渐向平稳期的过渡,从重建设到建设与运营并重。行稳才能致远,成都轨道交通把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组合起来,肩负起引领城市发展、重塑城市空间的历史使命——

    三铁融合。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于成都呼应国家战略的通盘考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向东、重庆向西,通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18号线,必将进一步打通东向轴线,联动整个成渝中部区域城市群。

    TOD综合开发。强化专业策划设计,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推动社区商业服务业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高品质服务。

    没有什么比公共交通系统更能显露一个城市的真实状态。对于成都,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生活的延伸与拓展、城市气质的映现与求索。经过飞速发展,成都轨道交通“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必将为成都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价值。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