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生态修复+”新模式
宜宾五粮液湿地公园修复前后对比照。(五粮液集团供图)
广元堡后沟尾矿库修复前后对比照。(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探索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地球日来临之际,自然资源厅发布了一批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仅只满足于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更通过生态修复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出“生态修复+”新模式。
土地整治+农业产业
川东北丘区走生态扶贫新路
绿水青山间一栋栋农家小屋精美别致,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田野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这样的田园美景,就在实施生态修复后的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
金垭村地处华蓥山余脉,华蓥山曾因多年过度开发,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少生态环境遗留问题,金垭村也深受其害。
长安乡乡长陈飞说,金垭村在实施生态修复之前,土地撂荒严重,乡村产业举步维艰,是一个贫困村。
2017年底,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全国6个项目之一、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唯一的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山水林田湖草“一盘棋”的修复治理思路,让一度患上“生态病”的华蓥山逐渐恢复了生机。
与此同时,邻水县也启动实施了冷家乡、长安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灌溉排水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措施,将土地生产环境进行了优化升级,随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发展绿色葱蒜、大头菜等蔬菜,建成山区蔬菜基地5000亩,带动周边9个村4733户农民年增收800余元。
邻水县在该区域对旅游环线上1000户农房进行风貌塑造,金垭村就打造了一个农耕文化馆。如今的金垭村已经一跃成为产业村,贫困发生率从20%下降到了0.6%。
“邻水的模式为川东北地区丘陵地带生态保护修复探索了一条新路。”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湿地修复、流域生态治理、排蓄水系统建设及污水治理、沟道平整与边坡治理、人居环境改善、山地特色产业扶贫等,实现了生态恢复与产业开发、生态治理与灾害防治、农林业与乡村旅游三结合。
岸线整治+城市品质提升
沿江城市以生态修复谋转型
过去,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沿江沿河资源,岸线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这个问题一度尤为突出。金沙江与岷江在宜宾汇合成长江,三江交汇的区域,曾经就是一个重污染区。“以前岸边停了不少货船和餐饮趸船,沙滩被油污污染,江面上不时有大片的油污飘过,各种废弃物顺水漂流而下。”宜宾市民王明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记录下三江口的“脏乱差”。
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坐拥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条大河,岸线范围长且情况复杂。2014年起,宜宾多渠道筹措资金,启动了“三江六岸”生态修复工程,系统谋划区域生态修复,具体包括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4大类,涉及6个区(县)。
三江口是首批纳入的修复区域之一,生态修复面积1000亩,投资6亿元。2015年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亲水的好去处。“我经常在长江边散步,每当有外地朋友来宜宾,我都会带他们到长江公园的亲水步道走走,看看水幕电影。”王明励的镜头记录了三江口从乱石滩到城市公园的变身。
岷江北岸宋公河入岷江河口,新建成的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公园成为一抹亮色。这个约2.3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对河道及岸坡进行了修复,将废弃荒地改造为休憩、活动、教育、科研和推广示范的生态建设项目综合体。
截至目前,宜宾“三江六岸”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50亿元,正在或即将实施的7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50亿元。“项目在生态、经济、社会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三江六岸”修复的推进,城市的沿江区域已成为市民休闲运动、外来客人游览观光的网红打卡之地,宜宾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矿山修复+地灾防治”
矿区打造生态修复生命工程
赶在汛期来临前,石棉县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了排查。在石棉县新棉镇广元堡社区广元堡后沟泥石流隐患点,看到满眼绿色,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这条沟的抗风险能力又增强了一点。”
广元堡后沟曾经是威胁县城的重点隐患点,这里曾是石棉矿尾矿的堆渣场,松散渣滓堆在沟内,遇到暴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灾害。2013年7月,广元堡后沟曾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流水裹着砂石一泻而下,冲入了流经县城的楠桠河,差点截断河道形成堰塞湖。
为了根治隐患,2014年,石棉县启动无主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对广元堡后沟的尾矿库进行了治理,将部分尾矿清运出沟,修建了梯级拦挡坝。工程治理短期内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尾矿堆积太久,土壤受到破坏寸草不生,暴雨长期冲刷下超过拦挡坝的库容,仍有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
为此,2016年石棉县在广元堡后沟启动了生态造林项目,异地取土移至矿山受损严重植物无法生长的部位,并种植小叶榕、柳杉、黄葛等适应性较强的绿化树种。2019年项目竣工,共完成生态造林314亩,经过管护培育,曾经光秃秃的广元堡后沟显出点点绿色。“通过生态造林项目,进一步稳固泥石流物源,保护了泥石流治理工程,实现了‘生命工程’与‘绿色工程’有机结合。”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