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直击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分房现场 
“分到新房子,高兴!感恩!”

  • 2020年04月27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来自昭觉县柳且乡洛呷村的村民柳子撮、俄木阿和喜看新房。记者尹钢摄


    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记者尹钢摄

       

    ●资格确认、排队、抽签、公示,阿并洛古乡洛五阿莫村特殊困难户、77岁的色七古博成为第一个拿到房号的人。手臂上还挂着蓝色住院腕带的他,高高举起拿到的房号单

    ●房子虽小,但陈设却远远超出曲比勒曲的预想。灶台采用大理石台面,双槽水盆和水龙头已安装到位,卫生间内,冷热水龙头已安装上墙,顶面不仅有吊顶而且还安装上浴霸

    4月26日一大早,来自昭觉县各个乡村的老乡,身着节日盛装排队进入拉莫足球场。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握着身份证件,一会儿看看手里的“新家”资料,一会儿和未来的邻居聊上几句。原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在这天拉开帷幕,开始对来自全县边远山村的3900余户18000余人进行房屋分配。

    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的住房如何分?新房长啥样?记者带你去现场直击。

    分房

    色七古博老人笑仰了身子

    “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大山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也不会很好。”

    资格确认、排队、抽签、公示,阿并洛古乡洛五阿莫村特殊困难户、77岁的色七古博成为第一个拿到房号的人。手臂上还挂着蓝色住院腕带的他,高高举起拿到的房号单。“高兴!感恩!”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缓缓走下台阶。虽然已休息了好几分钟,但他的双腿仍在颤抖。

    几十年来,色七古博和家人蜷缩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墙面裂开、透风,屋顶瓦片损坏、漏雨。他尤其记得,每当下大雨,屋里地面就成了一片水田。

    如今吃着低保,又将住进新房,更方便亲人照顾——想到这里,色七古博笑仰了身子。“分到新房子,我想活到100岁!”老人笑着掏出烟袋,叼起烟杆,长长吸了一口,“等我一出院,马上搬新家!”

    激动的,还有库莫乡觉木村贫困户阿的拾格惹。由于家庭贫困,阿的拾格惹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之后一直在家务农,耕地、种洋芋、放羊……小小年纪尝尽了辛酸。

    阿的拾格惹近些年外出务工,家里条件有所好转,就在昭觉县城租了房子。如今妻子“专职”带两个孩子,租房每月400元,再加上水电费以及5岁的大娃上私立幼儿园的费用,让阿的拾格惹还是有些吃不消。

    “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大山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也不会很好。”分到新房,阿的拾格惹满是感激。得知搬新家后,政府还将提供电视、沙发等家具家电,他觉得轻松了很多。“不忘恩情,我要更努力打工、回报。”

    从上午到下午,整个足球场上,交谈声、欢笑声,一直回荡。

    看房

    用手机记录新家每个细节

    “没想到还真能分房子,这是一家人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房子都修好了,漂亮漂亮。”把新房里里外外看了几圈后,曲比勒曲给妻子打去电话,兴奋地描绘着在新家的所见。

    早上6点不到,补约乡瓦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曲比勒曲便起了床,先洗头,再洗脸、刷牙、剪指甲,忙活了20多分钟,曲比勒曲把自己收拾得光光生生。临出门前,他特意挑出一件西服穿上,“没想到还真能分房子,这是一家人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足球场现场分房,曲比勒曲将在两天时间里抽签两套住房的房号。首先是替作为单独户的父亲抽取一套25平方米的住房,等到第二天再抽属于自己家的100平方米住房。

    经过现场第一批次选房,曲比勒曲父亲新房的房号确定,位于集中安置点的1号点位。

    “走去看看,看看新房长啥样子。”在完成父亲住房的抽选后,曲比勒曲叫上同村乡亲,急切地往集中安置点1号点位赶去。

    “父亲今年82岁,这下终于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精心布局的小区绿道,曲比勒曲找到了与父亲住房同户型的25平方米单人户住房。

    房子虽小,但室内的陈设却远远超出曲比勒曲的预想。打开防盗门,房屋的左手边,是白净的灶台。灶台采用大理石台面,双槽水盆和水龙头已安装到位。

    右手边的卫生间,更让曲比勒曲感到惊喜。卫生间内,四面是光洁的墙砖,冷热水龙头已安装上墙,顶面不仅有吊顶而且还安装上浴霸。

    越看越高兴,曲比勒曲不停用手机拍摄着新家里的每个细节。(记者 袁敏 王代强 何勤华)

    专访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驻场代表戴崇民:

    享受便捷生活,还要感受到家的亲切

    整个小区没有围墙,主次道路联通住宅区、商业区,斗拱、穿斗等颇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元素处处可见……4月26日,走进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气息,扑面而来。

    “让彝族老乡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家的亲切。”当天,安置点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驻场代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戴崇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安置点引入了“开放式、街区制”设计理念,致力打造邻里相亲的宜居聚落、旅居结合的彝风新城示范样本。

    谈格局聚集人气商气,逛小区就是逛街区

    安置点的选址,别有一番考虑。戴崇民介绍,秉持传统彝族聚落的选址原则,安置点背靠昭觉山脉,前有河流,山环水抱,向阳而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安置点将场地的高差化解为多层台地,建筑沿等高线顺势而立,形成具有彝寨个性层叠感的现代聚落。

    “大城市抢人才,小城市抢人。”在戴崇民看来,现代聚落要聚人气才会有商气。昭觉县正打造凉山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安置点均位于城区5公里以内,应将之作为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虑。换句话说,安置点设计要适度超前,不能让其成为城边村,变成城市里的“贫民区”。

    “总体而言,安置点设计可用街、巷、院、场四个字概况。”他解释,“街”指开放式、街区制,街道贯通小区,街旁布局商业,逛小区就是逛街区;“巷”指居民楼之间有巷道联通,方便往来;“院”指每4栋居民楼围成一个小院子,类似四合院布局;“场”指每个安置点都有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地。

    此外,每个安置点均设置一个幼儿园,并局部配套商业服务用房、公共服务中心等,方便居民生活。以3号安置点为例,进入小区就是一条街道,街道一侧是居住区,另一侧是学校、公共服务区和商业区。为实现如此现代化的设计方案,安置点容积率达到了1.1。

    谈审美融入民族元素,每块砖的颜色都力求协调

    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兼顾审美,这是安置点设计的另一原则。“我们提取彝族传统聚落与建筑风格特点,将其融入到房屋设计之中。”戴崇民举例说,安置点房屋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在雨棚处构造了木质牛角挑拱。

    此外,考虑到传统彝族住房屋顶多采用木板瓦,安置点房屋屋顶便采用黑灰色水泥平瓦。彝族传统房屋多有穿斗造型,安置点房屋就在墙面安装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构件,描绘出类似的格子造型。

    “每块砖的颜色都力求协调。”戴崇民说,彝族传统住房多为木材和泥土修建的夯土房。而安置点房屋外墙多采用黄棕色涂料,努力呈现类似的夯土房风格。

    戴崇民介绍,住房周边还布局了活动中心、卫生所、菜市场等,为小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记者 王代强 袁敏)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4月26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开始集中分房,1.8万贫困群众将搬进梦寐以求的好房子。为让贫困老乡能在新居安居乐业,当地已开始联通多渠道,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准备。

    这是一种长线思维。某种意义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更为关键。房子可以短时间修好,新家可以短时间安置妥当,但贫困群众从农业生产到市民生活的转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搬迁后还有就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事关长远,只有解决好了,贫困群众搬得来也才住得稳,才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树立从脱贫到致富的长线思维不等于“长时间思维”,许多事情关键在立行立干。如千方百计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如像扶贫建档立卡一样,及时关切、回应贫困户对新生活有何不适应等问题。扶上马,送一程,尽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创造崭新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直击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分房现场 
    “分到新房子,高兴!感恩!”

  • 2020年04月27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来自昭觉县柳且乡洛呷村的村民柳子撮、俄木阿和喜看新房。记者尹钢摄


    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记者尹钢摄

       

    ●资格确认、排队、抽签、公示,阿并洛古乡洛五阿莫村特殊困难户、77岁的色七古博成为第一个拿到房号的人。手臂上还挂着蓝色住院腕带的他,高高举起拿到的房号单

    ●房子虽小,但陈设却远远超出曲比勒曲的预想。灶台采用大理石台面,双槽水盆和水龙头已安装到位,卫生间内,冷热水龙头已安装上墙,顶面不仅有吊顶而且还安装上浴霸

    4月26日一大早,来自昭觉县各个乡村的老乡,身着节日盛装排队进入拉莫足球场。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握着身份证件,一会儿看看手里的“新家”资料,一会儿和未来的邻居聊上几句。原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在这天拉开帷幕,开始对来自全县边远山村的3900余户18000余人进行房屋分配。

    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的住房如何分?新房长啥样?记者带你去现场直击。

    分房

    色七古博老人笑仰了身子

    “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大山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也不会很好。”

    资格确认、排队、抽签、公示,阿并洛古乡洛五阿莫村特殊困难户、77岁的色七古博成为第一个拿到房号的人。手臂上还挂着蓝色住院腕带的他,高高举起拿到的房号单。“高兴!感恩!”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缓缓走下台阶。虽然已休息了好几分钟,但他的双腿仍在颤抖。

    几十年来,色七古博和家人蜷缩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墙面裂开、透风,屋顶瓦片损坏、漏雨。他尤其记得,每当下大雨,屋里地面就成了一片水田。

    如今吃着低保,又将住进新房,更方便亲人照顾——想到这里,色七古博笑仰了身子。“分到新房子,我想活到100岁!”老人笑着掏出烟袋,叼起烟杆,长长吸了一口,“等我一出院,马上搬新家!”

    激动的,还有库莫乡觉木村贫困户阿的拾格惹。由于家庭贫困,阿的拾格惹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之后一直在家务农,耕地、种洋芋、放羊……小小年纪尝尽了辛酸。

    阿的拾格惹近些年外出务工,家里条件有所好转,就在昭觉县城租了房子。如今妻子“专职”带两个孩子,租房每月400元,再加上水电费以及5岁的大娃上私立幼儿园的费用,让阿的拾格惹还是有些吃不消。

    “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大山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也不会很好。”分到新房,阿的拾格惹满是感激。得知搬新家后,政府还将提供电视、沙发等家具家电,他觉得轻松了很多。“不忘恩情,我要更努力打工、回报。”

    从上午到下午,整个足球场上,交谈声、欢笑声,一直回荡。

    看房

    用手机记录新家每个细节

    “没想到还真能分房子,这是一家人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房子都修好了,漂亮漂亮。”把新房里里外外看了几圈后,曲比勒曲给妻子打去电话,兴奋地描绘着在新家的所见。

    早上6点不到,补约乡瓦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曲比勒曲便起了床,先洗头,再洗脸、刷牙、剪指甲,忙活了20多分钟,曲比勒曲把自己收拾得光光生生。临出门前,他特意挑出一件西服穿上,“没想到还真能分房子,这是一家人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足球场现场分房,曲比勒曲将在两天时间里抽签两套住房的房号。首先是替作为单独户的父亲抽取一套25平方米的住房,等到第二天再抽属于自己家的100平方米住房。

    经过现场第一批次选房,曲比勒曲父亲新房的房号确定,位于集中安置点的1号点位。

    “走去看看,看看新房长啥样子。”在完成父亲住房的抽选后,曲比勒曲叫上同村乡亲,急切地往集中安置点1号点位赶去。

    “父亲今年82岁,这下终于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精心布局的小区绿道,曲比勒曲找到了与父亲住房同户型的25平方米单人户住房。

    房子虽小,但室内的陈设却远远超出曲比勒曲的预想。打开防盗门,房屋的左手边,是白净的灶台。灶台采用大理石台面,双槽水盆和水龙头已安装到位。

    右手边的卫生间,更让曲比勒曲感到惊喜。卫生间内,四面是光洁的墙砖,冷热水龙头已安装上墙,顶面不仅有吊顶而且还安装上浴霸。

    越看越高兴,曲比勒曲不停用手机拍摄着新家里的每个细节。(记者 袁敏 王代强 何勤华)

    专访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驻场代表戴崇民:

    享受便捷生活,还要感受到家的亲切

    整个小区没有围墙,主次道路联通住宅区、商业区,斗拱、穿斗等颇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元素处处可见……4月26日,走进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气息,扑面而来。

    “让彝族老乡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家的亲切。”当天,安置点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驻场代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戴崇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安置点引入了“开放式、街区制”设计理念,致力打造邻里相亲的宜居聚落、旅居结合的彝风新城示范样本。

    谈格局聚集人气商气,逛小区就是逛街区

    安置点的选址,别有一番考虑。戴崇民介绍,秉持传统彝族聚落的选址原则,安置点背靠昭觉山脉,前有河流,山环水抱,向阳而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安置点将场地的高差化解为多层台地,建筑沿等高线顺势而立,形成具有彝寨个性层叠感的现代聚落。

    “大城市抢人才,小城市抢人。”在戴崇民看来,现代聚落要聚人气才会有商气。昭觉县正打造凉山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安置点均位于城区5公里以内,应将之作为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虑。换句话说,安置点设计要适度超前,不能让其成为城边村,变成城市里的“贫民区”。

    “总体而言,安置点设计可用街、巷、院、场四个字概况。”他解释,“街”指开放式、街区制,街道贯通小区,街旁布局商业,逛小区就是逛街区;“巷”指居民楼之间有巷道联通,方便往来;“院”指每4栋居民楼围成一个小院子,类似四合院布局;“场”指每个安置点都有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地。

    此外,每个安置点均设置一个幼儿园,并局部配套商业服务用房、公共服务中心等,方便居民生活。以3号安置点为例,进入小区就是一条街道,街道一侧是居住区,另一侧是学校、公共服务区和商业区。为实现如此现代化的设计方案,安置点容积率达到了1.1。

    谈审美融入民族元素,每块砖的颜色都力求协调

    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兼顾审美,这是安置点设计的另一原则。“我们提取彝族传统聚落与建筑风格特点,将其融入到房屋设计之中。”戴崇民举例说,安置点房屋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在雨棚处构造了木质牛角挑拱。

    此外,考虑到传统彝族住房屋顶多采用木板瓦,安置点房屋屋顶便采用黑灰色水泥平瓦。彝族传统房屋多有穿斗造型,安置点房屋就在墙面安装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构件,描绘出类似的格子造型。

    “每块砖的颜色都力求协调。”戴崇民说,彝族传统住房多为木材和泥土修建的夯土房。而安置点房屋外墙多采用黄棕色涂料,努力呈现类似的夯土房风格。

    戴崇民介绍,住房周边还布局了活动中心、卫生所、菜市场等,为小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记者 王代强 袁敏)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4月26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开始集中分房,1.8万贫困群众将搬进梦寐以求的好房子。为让贫困老乡能在新居安居乐业,当地已开始联通多渠道,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准备。

    这是一种长线思维。某种意义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更为关键。房子可以短时间修好,新家可以短时间安置妥当,但贫困群众从农业生产到市民生活的转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搬迁后还有就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事关长远,只有解决好了,贫困群众搬得来也才住得稳,才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树立从脱贫到致富的长线思维不等于“长时间思维”,许多事情关键在立行立干。如千方百计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如像扶贫建档立卡一样,及时关切、回应贫困户对新生活有何不适应等问题。扶上马,送一程,尽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创造崭新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