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攻坚 绵阳欲建I型大城市
绵阳中心城区新建成的三江码头。郭超英摄
7月29日,记者从绵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获悉,绵阳将强化与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协同联动,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增强经济承载、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打造市场主体高层次、经济聚集高强度、城市发展高能级的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Ⅰ型大城市”,是上述发展定位的主攻方向之一。绵阳要从15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的Ⅱ型大城市晋级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的Ⅰ型大城市,要提升和完善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规划、生态环境等内在的要素。近年来,绵阳聚力城建攻坚,为这些要素的完善,提供了坚实基础。
●有机融合 新旧城区功能互补
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旧城提升紧锣密鼓,城市组团日益完善。
绵阳近年来一系列的城建大手笔,促成了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明面上的融合,来自于以“重构一环,贯通二环”为代表的道路上的物理连接。两条城市新环线,不仅让新老两个城市中心连接更紧密,也让原本零散的组团得以聚拢,并统筹推进沿线各组团的教育、医疗、购物等配套建设。
以贯通后的二环路为例,其将绵阳中心城区资源要素最集中、发展基础最好的涪城、游仙2个市辖区和经开、高新、科创3个开发园区囊括在内,并连接起进出口加工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等近10个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条环城经济带。
更深入的融合,则来自于顶层设计的通盘考量和标准的统一。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6年,此前的绵阳在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内,承载了约68%的城区人口和50%的公共服务设施,人口高度集聚,中心城区拥挤、城市品质不高,反映城市风貌的路灯、路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也急需提档升级。
2016年4月起,绵阳陆续通过一系列城建攻坚方案,涉及“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四个板块近千个项目,将城市道桥、智能交通、城市景观、供水系统、防涝工程等进行了系统谋划。市政道路建设、城市家具设计等标准的出台,则保证了绵阳城市整体形象的统一。
●对症下药 综合整治城市“顽疾”
7月底至8月初,绵阳城区经历了今年主汛期以来的强降雨天气。7月30日上午,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的生意随着降雨的到来反而变得更好。“往年这种天气,三里桥、饮马桥头必有积水,从城区拉客到园艺山、御营坝堵车不说,还只有绕路。”刘师傅说,以前绵阳城区多个点位逢强降雨天气必然内涝,但近两年经过专项整治,以前蹚水行车的情况便很少出现了,“现在雨天城区跑车安心多了。”
近年来的城建攻坚行动,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市民感受到了舒心。2016年伊始,绵阳对市民关切和关乎城市发展后劲的旧城品质感低、内涝隐患多发、交通日益拥堵、公共服务过于集中、组团发展强弱不均、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等“城市病”进行了系统“会诊”,甄别出每种“病症”中的“重症”和“顽疾”,并有针对性地开出了“药方”。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背街小巷治理及打通断头瓶颈道路、排水防涝补短板、交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科技城人才公园等3个新的综合性公园落成,梅花东西街等“断头路”打通,77公里的城市生态绿道和11处街头游园不断串绿成线,玉泉路小学、绵阳市儿童医院等大批公共服务配套相继建成,金桥商场等棚改项目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对症”,也体现在城建智慧上。在对重点市政项目剑南路进行改造时,交通缓堵、面貌提升、地下管网、排水等各项建设工作被合而为一,整合推动。只挖一次地面,就解决了多个问题。
“对症”,还体现在工作机制上。绵阳将城市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机构改革后职能更加全面的绵阳市住建委选择了进一步放权赋能。以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为例,绵阳市住建委负责制定管护政策和作业标准,城市道路、广场、管网、城市家具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则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辖区(园区)负责实施;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防护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和维护,又由市公安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放权,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部门形成活力和合力,明确分工和权责,让问题的解决更加聚焦和高效。
●规划引领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回顾绵阳城市空间的拓展历程,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之前,绵阳城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未如此笃定。2016年11月,绵阳提出,要把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生态至美、科技至伟、最绵阳的生态科技城”和国际化现代化的绵阳城市新中心。
未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将与绵阳旧城区一道,形成绵阳“一城双心、组团协调”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对此,绵阳坚持眼光向外,派员赴天津、杭州及天府新区考察学习城市新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及建议: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规划指引建设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
总结旧城“城市病”的经验教训,还成了绵阳新区规划的“新指引”——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时,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建设了综合管廊项目,以解决内涝、管线混乱等问题。
发展方向的笃定,也为绵阳未来10年乃至50年的城市发展定下了基调——更加宜居、更有活力、更具特色,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记者 祖明远)
主编走笔
城建攻坚彰显城市发展“定力”
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类设施进行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的方方面面,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也是过程性和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作。
绵阳要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市场主体高层次、经济聚集高强度、城市发展高能级的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Ⅰ型大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加宜居、更有活力、更具特色,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城建攻坚”成为冲刺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建设规划的出台,往往标志着一个城市建设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定难免异议频频、指点切切。近年来,绵阳城市建设也曾经历过发展方向的“摇摆”。
然而,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认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意味着各方面从质变到量变的提升,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必须与城市“倍增”式的发展相匹配,坚持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思考城市发展,制定城市建设方案,彻底解决了城市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确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对老城区和组团发展制定了“路线图”。从新区建设、旧城提升,城市组团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互补入手,根治“城市病”,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以顶层设计为牵引,城市细节、纹理逐渐丰富,宜居指数不断攀升;不求短期“出彩”,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增强了政策的延续性;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基础性工作入手,夯实承载城市发展的“底盘”。
一系列举措,既考验了绵阳城建攻坚能力,更彰显了城市发展决心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