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成都高新区“牵手”甘孜州德格县 8年累计选派686人 投入资金6亿余元 
8年对口支援 高原上走出的高新大道

  • 2020年09月29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甘孜州德格县鸟瞰。龚自华 摄


    位于德格县马尼干戈镇的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佩奇 摄

       

    9月9日下午,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一辆鲜奶运输车缓缓开进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近5吨牦牛奶很快进入乳制品冷链中心,再通过加工,生产出各类乳制品配送出去。

    园区外,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向前方蔓延。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马尼干戈游客中心已大致成型,设有格萨尔藏戏城、317自驾游营地和特色产品展销区等,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两个项目,均由成都高新区援建。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正是高新大道——2013年8月开始施工,按城市次干道II级设计,全长4.8千米、宽16米,有效提升了德格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为将马尼干戈镇打造成康北第一大旅游集散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于成都高新区和德格县而言,既指道路,更指理念。携手奋战八载,如果说,道路连接起的是物理空间、产业发展,助力德格县在今年2月18日正式脱贫“摘帽”,理念,则是在对口支援路上,成都高新区秉承的“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践行之道。

    培育之道

    聚焦“牧旅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

    产业发展是成都高新区的生命线,这是每一位高新人的共识。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创新产业培育新模式,深度推进“生命线工程”。经验积累起的培育之道,也被带进对口支援工作中。

    “产业发展首先要服务于民生。”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汪峰说,帮扶德格,援手谋划产业是关键,一定要因地制宜,力求高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多向突破。

    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德格县山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其县域面积的1%。新鲜蔬菜,曾是这里的奢侈品。

    让当地群众吃上自己种的蔬菜,甚至能增收,是成都高新区帮扶德格县农业发展的第一步。

    2015年,德格县龚垭镇更达村第一个高原有机蔬菜基地投运,给县城老百姓带去“鲜味”。

    2018年,成都高新区投入500万元,建起德格县现代农业(蔬菜)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3个种养循环基地覆盖中扎科乡、年古乡和温拖乡,并配套建设高原特色藏香猪养殖基地,实现种植养殖业循环发展,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共同参与。

    “我们不但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收入也增加不少。”中扎科乡贫困户扎拉姆说,以前家里“靠天吃饭”,每年人均收入仅2800元左右。园区建成后,依托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立足于德格的天然资源禀赋,成都高新区因地制宜,精心规划,一批可持续的产业项目,在高原遍地开花。

    2020年,占地60亩的马尼干戈牛奶加工厂顺利投产,日处理牦牛奶21吨,年收购牧民牦牛奶约2100吨,年产值达3100万元。

    “龙头企业+牧场奶站+专业合作社+牧户”的扶贫模式,不仅能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还提供相关就业岗位50余个,惠及牧户7043户。

    牦牛真正成为“致富牛”的过程并不容易。

    为建成牦牛奶产业“全链条”,2014年起,成都高新区就着手实施贫困户增收致富“精准滴灌”项目,向贫困户发放牦奶牛,目前已投入援建资金3000余万元,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同样在2020年开花结果的还有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产业。

    8月28日,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作为链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优势,对口德格县藏药传承资源的重要纽带,基地将采用政府主导、多元化市场资本运作方式,为藏医药技术挖掘、成果转化、现代化研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联合各大科研机构,力争5年内实现甘孜州藏医药国药准字号“零”的突破。

    与牦牛奶产业一样,基地的建成,也是不断创新、探索、实践的成果。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李鑫说,从2012年藏药驯养种植基地、藏药制剂中心建设,到2017年德格县南派藏医技能培训学校开学,再到今年示范基地落成,成都高新区用了8年时间,支援德格县初步建成了南派藏医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全链条”。

    “德格已有1200余名群众通过这条‘链’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李鑫说,示范基地正式投运后还能带动当地一批藏药材种植、小微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的成长,成为德格县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好的名片。立足当地“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文化资源,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共同谋划、集中建设了三个“百村抱团发展”产业园区,通过整合102个贫困村的集体发展基金,打破贫困村地域限制,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德格康巴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效益。

    “以后这里会成为最美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9月10日下午,站在康巴文化博览园(康巴文都)广场上,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范天云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投运后,预计每年将带来过千万元的收入。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好德格县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依托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资源牵线搭桥,通过培育拓宽当地特色产业之路,增强德格“造血”能力,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小康的路上贡献力量。

    授渔之道

    开展“传帮带”,培养带不走的新梯队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成都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并将其视为关乎事业成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对口支援德格8年来,成都高新区充分运用人才资源的优势,坚持“传帮带”,在教育、医疗甚至日常工作领域,为德格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干部技术人才队伍。

    2018年11月5日,一位康巴汉子手捧着代表尊重、祝福之意的黄色哈达来到医院,向对口支援的张杰医生表示感谢。

    这位康巴汉子9岁的孩子,因牙齿残根问题,疼痛半年之久,却因家庭困难无法赴医院诊治。张杰很快帮孩子完成了手术治疗,这让他们十分感激,连声称赞他为好“曼巴”(曼巴,藏语里医生之意)。

    除了带来好“曼巴”,成都高新区还带来了好“格耿”(格耿,藏语里老师之意)。9月10日,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的付学珍老师在德格县城关一完小度过了在这里的第二个教师节。

    三年级学生盖西翁修的妈妈说,每个周末,付学珍老师都会主动将班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召集起来针对性补课,听说付学珍就快结束这一批次的对口支援工作,她非常不舍。

    而对于每一位对口支援队员来说,帐篷里的老阿妈,学校里的新生娃,还有那些援建项目,则是一生的牵挂。

    丁云清,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挂职德格县超声检查专业医生。

    除日常奔波于妇计中心和县医院开展诊疗外,他还一口气签约了五个“徒弟”,拉布拉姆是其中之一。

    今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师带徒”协议书,为期一年。目标任务明确:在师傅的带领下,徒弟观念得到更新,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岗位技术等四项职业素质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7个月的“传帮带”后,包括拉布拉姆在内,丁云清的3名徒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全部顺利通过。

    能够在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中脱颖而出,这是拉布拉姆之前不敢想象的。“丁老师教会了我许多新的知识”,拉布拉姆说,丁云清的专业素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培训效果非常明显。”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张颖聪说,今年7月初起,她们围绕医疗系统应试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提升,发起组织了首次官方培训。此前已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展了10余场医疗联动直播培训。

    多种医疗协作举措保障下,德格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明显提升,部分学员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考试正确率已从原来的10%提高到60%以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9年,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创新打造“对口支援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干部综合能力动态管理“雷达图”,全程跟踪干部人才思想动态,实时关注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在内部形成了你超我赶、争先率先的良好氛围。

    德格县林业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王维鑫对此深有体会。王维鑫说,以前他认为写文件“越多越好”,在挂职干部陈江泉一次次的亲手修改、耐心指导下,他获益良多。“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更严谨了。”

    对该局办公室新进的年轻人员,王维鑫同样细心教导。“传帮带”有了良好效果,这让陈江泉十分欣慰。

    8年来,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干部在教育、卫生及行政管理等系统“传帮带”当地干部1800余名,培养出一批批人才新梯队。

    成都高新区还高度重视对德格县干部人才的系统性、科学化帮扶培养——先后接收德格县优秀干部人才100余人次赴成都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投入近1000万元实施德格县干部人才“大培训”战略;在德格县开办“干部培养大讲坛”“雀儿山大讲堂”20余期,累计培训当地干部人才3000余人次……

    他们,都是雀儿山下带不走的宝贵财富。

    康庄之道

    构筑“幸福网”,铺就能感知的新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打造更有温度的国家级高新区。

    脱贫攻坚奔小康,努力共建新生活——牵手走过8年,德格的民生问题,始终牵动着成都高新人。

    9月11日下午,距德格县城40公里的龚垭镇来格村,成都高新区选派的第一书记彭见林的电话响了。“我马上过来”,几分钟后,他迅速出门。

    “村民和施工队之间有点小争执。”彭见林说,为保证村民冬季的用水顺畅,村里组织施工队对山腰水渠进行扩修。时间紧,村里组建了小分队共同作业。施工过程中,双方就沉淀池深度产生不同意见,于是给彭见林打电话寻求解决。

    15分钟后,彭见林疾步爬上山腰,现场协调,双方很快达到一致,继续开工。

    各方的认可,来自平日处理各项事务的积累。

    驻村帮扶两年多来,彭见林带领驻村工作队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为来格村46户村民改建、改造新型藏房,又马不停蹄带领大家修通了连户路。

    彭见林坚持每日入户了解民情,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看来,村民们多年想而未成的心事、难事,就是驻村工作队的“家事”。“只有真心真情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才会获得认可。”

    距来格村约10公里处,是位于金沙江高山河谷地带的雨托村。这里山高坡陡,居民分散,曾是全镇唯一的“五不通”村,解决全村117户人的住房问题是当务之急。

    针对实际情况,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共同谋划实施了雨托新村建设项目,全村居民从环境恶劣的山上搬迁至金沙江畔。

    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资金提供2200万元,为居民新修建住房117幢,还建设有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公共厕所等设施,实现了路、水、电、网络、广播电视“五通”。

    如今的雨托新村,处处似画,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藏寨。

    “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村民赛拉指着远处白云掩映的大山说,那是他原来居住的地方,饮水需要步行几公里,靠双肩背运,用电也是问题。现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对新生活十分满足。

    按照“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原则,成都高新区还积极帮扶雨托新村发展集体经济,在江畔建起鲜花和蔬菜种植大棚,打造的“雨托花园”藏家乐,成为德格县有名的旅游接待点。

    现在,该村已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脱贫攻坚整村搬迁示范村。

    距离雀儿山隧道半小时车程的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是成都高新区在德格县重点推进的4个旅游示范项目之一。随着温泉度假山庄、牧俗生活体验区、牧俗文化展览区陆续建成运行,这里的村民将从传统的牧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迎来新生活。

    除了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县城第二自来水厂、集中养老中心、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及风貌改造工程,也让德格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新生活孕育新希望。8年来,成都高新区累计选派686人对口支援德格,投入资金6亿余元,始终致力为德格群众构筑“幸福网”——

    2019年,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联合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分会,邀请湖南卫视芒果V基金和“快乐大本营”摄制组远赴德格,为白垭乡的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更为他们捐建了多媒体“快乐教室”。

    联合成都兴城足球俱乐部牵手德格县中小学足球小将,使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孩子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

    组织德格县文创产品走出雪域,在各大展会和非遗大赛等活动中精彩亮相,让山里的手艺人看到更广阔的市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格萨尔机场通航后,德格县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项目帮扶年鉴(部分)

    2012年——

    中藏药材引种驯化及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地点:更庆镇

    资金:58万元

    概况:已建成。依托该项目,德格县成立了第一个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当地

    农户年均增收约4000元/亩。

    2013年——

    达马镇中心卫生院建设

    地点:达马镇

    资金:400万元

    概况:已建成。占地1.1万平方米,解决了周边3个乡镇7000余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014年——

    贫困户增收致富“精准滴灌”项目

    地点:德格县

    资金:3344.4万元

    概况:每年投入。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1.2万元的牦牛(现金)。目前已发放2364户(头)。

    2015年——

    更达村“一村一品”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地点:更达村

    资金:345万元

    概况:已建成。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缓解了德格县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主增收致富能力。

    2016年——

    竹庆镇中心小学建设

    地点:竹庆镇

    资金:300万元

    概况:已建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该区域农牧民子女就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017年——

    龚垭雨托扶贫新村

    地点:龚垭镇

    资金:2200万元

    概况:该项目建设住房117幢,实现路、水、电、网络、广播电视“五通”,并因地制宜培育花卉种植、旅游接待等集体经济产

    业,使雨托村农牧民群众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8年——

    现代农业(蔬菜)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建设

    地点:中扎科乡、年古乡、温拖乡

    资金:500万元

    概况:同步使用建设中。在3个乡建设种养循环基地3个,引进企业直接经营,使德格县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向标准化、高端化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

    2019年——

    百村“抱团发展”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康巴文化博览园“康巴文都”)

    地点:更庆镇

    资金:9200万元

    概况:建设中。占地面积8.568公顷,建筑面积59370平方米,园区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展览中心、康巴智库、德格人家等十大板块,建成后将成为德格县乃至甘孜州旅游重要目的地。

    2020年——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

    地点: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

    资金:3000万元

    概况:一期已建成投运。将为藏医药技术挖掘、成果转化、现代化研发等提供强有力支持,力争5年内实现甘孜州藏医药国药准字号“零”的突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高新区“牵手”甘孜州德格县 8年累计选派686人 投入资金6亿余元 
    8年对口支援 高原上走出的高新大道

  • 2020年09月29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甘孜州德格县鸟瞰。龚自华 摄


    位于德格县马尼干戈镇的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佩奇 摄

       

    9月9日下午,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一辆鲜奶运输车缓缓开进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园区,近5吨牦牛奶很快进入乳制品冷链中心,再通过加工,生产出各类乳制品配送出去。

    园区外,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向前方蔓延。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马尼干戈游客中心已大致成型,设有格萨尔藏戏城、317自驾游营地和特色产品展销区等,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两个项目,均由成都高新区援建。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正是高新大道——2013年8月开始施工,按城市次干道II级设计,全长4.8千米、宽16米,有效提升了德格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为将马尼干戈镇打造成康北第一大旅游集散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于成都高新区和德格县而言,既指道路,更指理念。携手奋战八载,如果说,道路连接起的是物理空间、产业发展,助力德格县在今年2月18日正式脱贫“摘帽”,理念,则是在对口支援路上,成都高新区秉承的“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践行之道。

    培育之道

    聚焦“牧旅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

    产业发展是成都高新区的生命线,这是每一位高新人的共识。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创新产业培育新模式,深度推进“生命线工程”。经验积累起的培育之道,也被带进对口支援工作中。

    “产业发展首先要服务于民生。”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汪峰说,帮扶德格,援手谋划产业是关键,一定要因地制宜,力求高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多向突破。

    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德格县山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其县域面积的1%。新鲜蔬菜,曾是这里的奢侈品。

    让当地群众吃上自己种的蔬菜,甚至能增收,是成都高新区帮扶德格县农业发展的第一步。

    2015年,德格县龚垭镇更达村第一个高原有机蔬菜基地投运,给县城老百姓带去“鲜味”。

    2018年,成都高新区投入500万元,建起德格县现代农业(蔬菜)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3个种养循环基地覆盖中扎科乡、年古乡和温拖乡,并配套建设高原特色藏香猪养殖基地,实现种植养殖业循环发展,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共同参与。

    “我们不但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收入也增加不少。”中扎科乡贫困户扎拉姆说,以前家里“靠天吃饭”,每年人均收入仅2800元左右。园区建成后,依托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立足于德格的天然资源禀赋,成都高新区因地制宜,精心规划,一批可持续的产业项目,在高原遍地开花。

    2020年,占地60亩的马尼干戈牛奶加工厂顺利投产,日处理牦牛奶21吨,年收购牧民牦牛奶约2100吨,年产值达3100万元。

    “龙头企业+牧场奶站+专业合作社+牧户”的扶贫模式,不仅能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还提供相关就业岗位50余个,惠及牧户7043户。

    牦牛真正成为“致富牛”的过程并不容易。

    为建成牦牛奶产业“全链条”,2014年起,成都高新区就着手实施贫困户增收致富“精准滴灌”项目,向贫困户发放牦奶牛,目前已投入援建资金3000余万元,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同样在2020年开花结果的还有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产业。

    8月28日,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作为链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优势,对口德格县藏药传承资源的重要纽带,基地将采用政府主导、多元化市场资本运作方式,为藏医药技术挖掘、成果转化、现代化研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联合各大科研机构,力争5年内实现甘孜州藏医药国药准字号“零”的突破。

    与牦牛奶产业一样,基地的建成,也是不断创新、探索、实践的成果。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李鑫说,从2012年藏药驯养种植基地、藏药制剂中心建设,到2017年德格县南派藏医技能培训学校开学,再到今年示范基地落成,成都高新区用了8年时间,支援德格县初步建成了南派藏医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全链条”。

    “德格已有1200余名群众通过这条‘链’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李鑫说,示范基地正式投运后还能带动当地一批藏药材种植、小微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的成长,成为德格县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好的名片。立足当地“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文化资源,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共同谋划、集中建设了三个“百村抱团发展”产业园区,通过整合102个贫困村的集体发展基金,打破贫困村地域限制,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德格康巴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效益。

    “以后这里会成为最美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9月10日下午,站在康巴文化博览园(康巴文都)广场上,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范天云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投运后,预计每年将带来过千万元的收入。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好德格县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依托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资源牵线搭桥,通过培育拓宽当地特色产业之路,增强德格“造血”能力,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小康的路上贡献力量。

    授渔之道

    开展“传帮带”,培养带不走的新梯队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成都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并将其视为关乎事业成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对口支援德格8年来,成都高新区充分运用人才资源的优势,坚持“传帮带”,在教育、医疗甚至日常工作领域,为德格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干部技术人才队伍。

    2018年11月5日,一位康巴汉子手捧着代表尊重、祝福之意的黄色哈达来到医院,向对口支援的张杰医生表示感谢。

    这位康巴汉子9岁的孩子,因牙齿残根问题,疼痛半年之久,却因家庭困难无法赴医院诊治。张杰很快帮孩子完成了手术治疗,这让他们十分感激,连声称赞他为好“曼巴”(曼巴,藏语里医生之意)。

    除了带来好“曼巴”,成都高新区还带来了好“格耿”(格耿,藏语里老师之意)。9月10日,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的付学珍老师在德格县城关一完小度过了在这里的第二个教师节。

    三年级学生盖西翁修的妈妈说,每个周末,付学珍老师都会主动将班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召集起来针对性补课,听说付学珍就快结束这一批次的对口支援工作,她非常不舍。

    而对于每一位对口支援队员来说,帐篷里的老阿妈,学校里的新生娃,还有那些援建项目,则是一生的牵挂。

    丁云清,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挂职德格县超声检查专业医生。

    除日常奔波于妇计中心和县医院开展诊疗外,他还一口气签约了五个“徒弟”,拉布拉姆是其中之一。

    今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师带徒”协议书,为期一年。目标任务明确:在师傅的带领下,徒弟观念得到更新,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岗位技术等四项职业素质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7个月的“传帮带”后,包括拉布拉姆在内,丁云清的3名徒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全部顺利通过。

    能够在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中脱颖而出,这是拉布拉姆之前不敢想象的。“丁老师教会了我许多新的知识”,拉布拉姆说,丁云清的专业素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培训效果非常明显。”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张颖聪说,今年7月初起,她们围绕医疗系统应试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提升,发起组织了首次官方培训。此前已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展了10余场医疗联动直播培训。

    多种医疗协作举措保障下,德格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明显提升,部分学员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考试正确率已从原来的10%提高到60%以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9年,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创新打造“对口支援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干部综合能力动态管理“雷达图”,全程跟踪干部人才思想动态,实时关注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在内部形成了你超我赶、争先率先的良好氛围。

    德格县林业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王维鑫对此深有体会。王维鑫说,以前他认为写文件“越多越好”,在挂职干部陈江泉一次次的亲手修改、耐心指导下,他获益良多。“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更严谨了。”

    对该局办公室新进的年轻人员,王维鑫同样细心教导。“传帮带”有了良好效果,这让陈江泉十分欣慰。

    8年来,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干部在教育、卫生及行政管理等系统“传帮带”当地干部1800余名,培养出一批批人才新梯队。

    成都高新区还高度重视对德格县干部人才的系统性、科学化帮扶培养——先后接收德格县优秀干部人才100余人次赴成都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投入近1000万元实施德格县干部人才“大培训”战略;在德格县开办“干部培养大讲坛”“雀儿山大讲堂”20余期,累计培训当地干部人才3000余人次……

    他们,都是雀儿山下带不走的宝贵财富。

    康庄之道

    构筑“幸福网”,铺就能感知的新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打造更有温度的国家级高新区。

    脱贫攻坚奔小康,努力共建新生活——牵手走过8年,德格的民生问题,始终牵动着成都高新人。

    9月11日下午,距德格县城40公里的龚垭镇来格村,成都高新区选派的第一书记彭见林的电话响了。“我马上过来”,几分钟后,他迅速出门。

    “村民和施工队之间有点小争执。”彭见林说,为保证村民冬季的用水顺畅,村里组织施工队对山腰水渠进行扩修。时间紧,村里组建了小分队共同作业。施工过程中,双方就沉淀池深度产生不同意见,于是给彭见林打电话寻求解决。

    15分钟后,彭见林疾步爬上山腰,现场协调,双方很快达到一致,继续开工。

    各方的认可,来自平日处理各项事务的积累。

    驻村帮扶两年多来,彭见林带领驻村工作队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为来格村46户村民改建、改造新型藏房,又马不停蹄带领大家修通了连户路。

    彭见林坚持每日入户了解民情,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看来,村民们多年想而未成的心事、难事,就是驻村工作队的“家事”。“只有真心真情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才会获得认可。”

    距来格村约10公里处,是位于金沙江高山河谷地带的雨托村。这里山高坡陡,居民分散,曾是全镇唯一的“五不通”村,解决全村117户人的住房问题是当务之急。

    针对实际情况,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共同谋划实施了雨托新村建设项目,全村居民从环境恶劣的山上搬迁至金沙江畔。

    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资金提供2200万元,为居民新修建住房117幢,还建设有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公共厕所等设施,实现了路、水、电、网络、广播电视“五通”。

    如今的雨托新村,处处似画,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藏寨。

    “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村民赛拉指着远处白云掩映的大山说,那是他原来居住的地方,饮水需要步行几公里,靠双肩背运,用电也是问题。现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对新生活十分满足。

    按照“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原则,成都高新区还积极帮扶雨托新村发展集体经济,在江畔建起鲜花和蔬菜种植大棚,打造的“雨托花园”藏家乐,成为德格县有名的旅游接待点。

    现在,该村已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脱贫攻坚整村搬迁示范村。

    距离雀儿山隧道半小时车程的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是成都高新区在德格县重点推进的4个旅游示范项目之一。随着温泉度假山庄、牧俗生活体验区、牧俗文化展览区陆续建成运行,这里的村民将从传统的牧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迎来新生活。

    除了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县城第二自来水厂、集中养老中心、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及风貌改造工程,也让德格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新生活孕育新希望。8年来,成都高新区累计选派686人对口支援德格,投入资金6亿余元,始终致力为德格群众构筑“幸福网”——

    2019年,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联合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分会,邀请湖南卫视芒果V基金和“快乐大本营”摄制组远赴德格,为白垭乡的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更为他们捐建了多媒体“快乐教室”。

    联合成都兴城足球俱乐部牵手德格县中小学足球小将,使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孩子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

    组织德格县文创产品走出雪域,在各大展会和非遗大赛等活动中精彩亮相,让山里的手艺人看到更广阔的市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格萨尔机场通航后,德格县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项目帮扶年鉴(部分)

    2012年——

    中藏药材引种驯化及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地点:更庆镇

    资金:58万元

    概况:已建成。依托该项目,德格县成立了第一个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当地

    农户年均增收约4000元/亩。

    2013年——

    达马镇中心卫生院建设

    地点:达马镇

    资金:400万元

    概况:已建成。占地1.1万平方米,解决了周边3个乡镇7000余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014年——

    贫困户增收致富“精准滴灌”项目

    地点:德格县

    资金:3344.4万元

    概况:每年投入。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1.2万元的牦牛(现金)。目前已发放2364户(头)。

    2015年——

    更达村“一村一品”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地点:更达村

    资金:345万元

    概况:已建成。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缓解了德格县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主增收致富能力。

    2016年——

    竹庆镇中心小学建设

    地点:竹庆镇

    资金:300万元

    概况:已建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该区域农牧民子女就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017年——

    龚垭雨托扶贫新村

    地点:龚垭镇

    资金:2200万元

    概况:该项目建设住房117幢,实现路、水、电、网络、广播电视“五通”,并因地制宜培育花卉种植、旅游接待等集体经济产

    业,使雨托村农牧民群众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8年——

    现代农业(蔬菜)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建设

    地点:中扎科乡、年古乡、温拖乡

    资金:500万元

    概况:同步使用建设中。在3个乡建设种养循环基地3个,引进企业直接经营,使德格县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向标准化、高端化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

    2019年——

    百村“抱团发展”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康巴文化博览园“康巴文都”)

    地点:更庆镇

    资金:9200万元

    概况:建设中。占地面积8.568公顷,建筑面积59370平方米,园区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展览中心、康巴智库、德格人家等十大板块,建成后将成为德格县乃至甘孜州旅游重要目的地。

    2020年——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

    地点: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

    资金:3000万元

    概况:一期已建成投运。将为藏医药技术挖掘、成果转化、现代化研发等提供强有力支持,力争5年内实现甘孜州藏医药国药准字号“零”的突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