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美姑县易地扶贫搬迁 村里建起3447间过渡用房——
老乡搬走 为啥还给他们建新房

  • 2020年09月30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9月17日,记者在凉山州美姑县典补乡莫吉村看到,庄稼地周围新增很多空砖房,砖房只有一层,两两相对,中间留有过道。原来,这是当地为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修建的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全县共计3447间。

    “这些房子解决了大问题。”典补乡乡长吉觉伍且告诉记者,美姑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搬迁入住。根据相关规定,群众入住新房后,必须对旧房实施拆旧复垦。7月初,吉觉伍且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动员拆旧房,却屡屡吃了“闭门羹”。

    莫吉村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阿侯马里。6月下旬,他们一家已经搬到20多公里外的牛牛坝社区。彼时,他家33亩土地上,玉米、土豆、荞麦等长得正盛。“人搬过去了,可地还在村里。把老房子拆了,粮食怎么种?牲畜往哪放?”

    莫吉村村委会主任阿侯尔布回忆,全村9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绝大部分都不同意拆除旧房,这让村里拆旧复垦工作一度停滞。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美姑县委副书记、县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刘文武介绍,美姑县有7个较大规模集中安置点,最大的牛牛坝安置点有一万多人,来自62个村。“有的村距离安置点数十公里,群众要回村种地确实不方便。”

    一方面是旧房必须拆除的政策“红线”,一方面是搬迁群众确实有耕种、存放粮食和牲畜的需求。基于此,美姑县为已搬迁到集镇安置点居住的34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修建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便于他们回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最终提高搬迁入住率。

    美姑县规定: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统一按照每户15平方米标准修建,全部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严禁在基本农田、地灾隐患点、水源保护地、一级林地,以及河道内修建。搬迁户只有房屋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

    得知自己有了过渡用房,阿侯马里爽快地答应拆掉自家旧房子。他盘算着,今年收完庄稼,明年就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到县城附近打工,不比种地赚得少,还可以照顾孩子读书。“村里有了落脚点,心里踏实不少。”在空砖房里转了一圈,阿侯马里舒心地笑着。

    目前,莫吉村96户搬迁户的旧房已全部拆除。

    向全面小康奋勇前行

    眼下,距离2020年底不足百日。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波冲刺的交卷时刻,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也已看得见终点。萦绕中华民族千年的小康梦想,距离我们从未有如此之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站在中华民族关键跨越的重要节点,我们不禁憧憬,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恐怕1000位读者心中有1000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四川日报全媒体今天起开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专栏,就是要通过实地探访调研,记录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共建家园、共享幸福的脱贫奔康美好生活。“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正上演脱贫“蝶变”;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的“星级评定”,激发老乡们的脱贫志气;从每斤0.5元到每斤2.5元,身价一路攀升的达州市达川区安仁柚,鼓起群众“钱袋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一线故事,蕴藏着四川沃野山乡的减贫“密码”,传递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力量,勾勒出让人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小康模样。

    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才有乘风破浪奔小康的深切感触。新闻工作者要在火热的实践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到田间地头、城市街头、百姓心头,把笔头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不断采写真挚感人的平凡故事,凝聚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升腾巴蜀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推动治蜀兴川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脚步丈量冲刺全面小康的距离,用书写传递巴蜀大地炽热的民生温度,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无上荣光。我们坚信,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能不负重托、不避艰难、不辱使命,与新时代的追梦人、奋斗者、实干家同行,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点”,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美姑县易地扶贫搬迁 村里建起3447间过渡用房——
    老乡搬走 为啥还给他们建新房

  • 2020年09月30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17日,记者在凉山州美姑县典补乡莫吉村看到,庄稼地周围新增很多空砖房,砖房只有一层,两两相对,中间留有过道。原来,这是当地为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修建的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全县共计3447间。

    “这些房子解决了大问题。”典补乡乡长吉觉伍且告诉记者,美姑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搬迁入住。根据相关规定,群众入住新房后,必须对旧房实施拆旧复垦。7月初,吉觉伍且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动员拆旧房,却屡屡吃了“闭门羹”。

    莫吉村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阿侯马里。6月下旬,他们一家已经搬到20多公里外的牛牛坝社区。彼时,他家33亩土地上,玉米、土豆、荞麦等长得正盛。“人搬过去了,可地还在村里。把老房子拆了,粮食怎么种?牲畜往哪放?”

    莫吉村村委会主任阿侯尔布回忆,全村9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绝大部分都不同意拆除旧房,这让村里拆旧复垦工作一度停滞。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美姑县委副书记、县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刘文武介绍,美姑县有7个较大规模集中安置点,最大的牛牛坝安置点有一万多人,来自62个村。“有的村距离安置点数十公里,群众要回村种地确实不方便。”

    一方面是旧房必须拆除的政策“红线”,一方面是搬迁群众确实有耕种、存放粮食和牲畜的需求。基于此,美姑县为已搬迁到集镇安置点居住的34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修建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便于他们回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最终提高搬迁入住率。

    美姑县规定:生产性过渡设施用房统一按照每户15平方米标准修建,全部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严禁在基本农田、地灾隐患点、水源保护地、一级林地,以及河道内修建。搬迁户只有房屋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

    得知自己有了过渡用房,阿侯马里爽快地答应拆掉自家旧房子。他盘算着,今年收完庄稼,明年就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到县城附近打工,不比种地赚得少,还可以照顾孩子读书。“村里有了落脚点,心里踏实不少。”在空砖房里转了一圈,阿侯马里舒心地笑着。

    目前,莫吉村96户搬迁户的旧房已全部拆除。

    向全面小康奋勇前行

    眼下,距离2020年底不足百日。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波冲刺的交卷时刻,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也已看得见终点。萦绕中华民族千年的小康梦想,距离我们从未有如此之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站在中华民族关键跨越的重要节点,我们不禁憧憬,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恐怕1000位读者心中有1000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四川日报全媒体今天起开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专栏,就是要通过实地探访调研,记录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共建家园、共享幸福的脱贫奔康美好生活。“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正上演脱贫“蝶变”;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的“星级评定”,激发老乡们的脱贫志气;从每斤0.5元到每斤2.5元,身价一路攀升的达州市达川区安仁柚,鼓起群众“钱袋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一线故事,蕴藏着四川沃野山乡的减贫“密码”,传递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力量,勾勒出让人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小康模样。

    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才有乘风破浪奔小康的深切感触。新闻工作者要在火热的实践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到田间地头、城市街头、百姓心头,把笔头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不断采写真挚感人的平凡故事,凝聚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升腾巴蜀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推动治蜀兴川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脚步丈量冲刺全面小康的距离,用书写传递巴蜀大地炽热的民生温度,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无上荣光。我们坚信,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能不负重托、不避艰难、不辱使命,与新时代的追梦人、奋斗者、实干家同行,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点”,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