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2021年01月3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防止返贫

    政策不中断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资阳市有23.6万贫困人口、325个贫困村,大部分为‘插花式’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且大多分散在自然村(组),脱贫后依然面临硬化公路建设的短板。”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认为,巩固脱贫成果,就要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

    保持相关政策平稳不中断,这是省人大代表、道孚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根确单孜的观点。“道孚县脱贫户的收入约4成来自转移性收入,其中包括集体林草场补贴、耕地综合直补、低保等,如果这些政策断了,会造成一大批脱贫户返贫。”根确单孜说。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永贵认为,要对在疾病及自然灾害方面存在风险的脱贫户做好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防止返贫。

    如何监测?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夏放建议,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动态监测系统,一方面整合扶贫、卫健、社保等部门资源,建立数据定期收集分析研判制度,让干部少填表、农户少跑腿,实现精准监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支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帮扶责任人等组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员队伍,定期入户监测和报告农户情况,及时掌握信息,有效防止返贫。

    “针对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变故的家庭,应该设立专门的救助基金。”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巴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伟举例:同样的两个家庭,同时遭遇重大疾病,一个花了20万元,一个花了5万元,按照一样的比例报销虽然符合政策,但前一个家庭很可能因此返贫。

    促进就业

    走出去引进来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就业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最有效的手段。“凉山州脱贫群众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外出务工。”王永贵告诉记者,“防止脱贫群众收入滑坡,要紧紧扭住就业这个重点。”

    青壮年都出去务工了,乡村怎么办?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认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与乡村发展并不矛盾。“农村发展,除了外来的帮扶力量,也需要村民自己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阿吾木牛说,“村民外出打工后往往能带回资金和技术,他们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中坚力量。”

    如何让想外出务工的村民都能走出去,代表委员们都认为,在做好服务工作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

    王伟告诉记者,在保障脱贫群众外出就业方面,巴中市在全国设立了50个劳务基地,外出务工群众遇到困难都可以直接联系这些基地,基地的工作人员会帮他们想办法。

    技能培训方面,根确单孜建议,要根据外出者不同的需求组织开展培训。“可以以村组为单位,按需出单。”根确单孜说,“对于到省外务工的人员,除了技能培训以外,还应加强综合素质培训,确保其能适应外面的工作生活环境。”

    “除了通过东西扶贫协作,把脱贫群众送到东部地区就业外,当地引进企业也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方式。”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古蔺县县长陈廷俊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引进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建劳动密集型产业园,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人能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产业

    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只让一只鸡生蛋

    贫困户靠产业发展脱贫,产业发展自然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绕不开的话题。

    而说起产业,根确单孜坦言,道孚县这几年发展的扶贫产业,成功的不少,失败的也有。“我们曾试种过大豆,但亩产只有300斤左右,如果和平原地区种出的大豆卖一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相反,牦牛养殖、青稞种植等产业我们都成功了。”据此,他得出总结,贫困村脱贫后发展产业,更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平原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

    “发展农业产业,光靠群众自己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企业来带动。”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插旗山村委会副主任李劲松说,“农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且利润率低,无论是外来还是本土企业,发展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希望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能给这些企业一些扶持,帮助其度过困难期。”

    “我们村主要种植桃、梨等水果,约有2800亩。”结合本村的实际,李劲松分析,传统的种植业“靠天吃饭”的成分比较多,抗风险能力弱。如何保证群众能够依靠这些产业稳定增加收入?李劲松认为,“一方面要与旅游业结合,增加收入的来源,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只让一只鸡生蛋。另一方面,则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比如把卖不出去、品相不好的桃子做成桃汁,这样就多了一条出路。”(记者 黄大海 邓翔沣 樊邦平)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2021年01月3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防止返贫

    政策不中断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资阳市有23.6万贫困人口、325个贫困村,大部分为‘插花式’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且大多分散在自然村(组),脱贫后依然面临硬化公路建设的短板。”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认为,巩固脱贫成果,就要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

    保持相关政策平稳不中断,这是省人大代表、道孚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根确单孜的观点。“道孚县脱贫户的收入约4成来自转移性收入,其中包括集体林草场补贴、耕地综合直补、低保等,如果这些政策断了,会造成一大批脱贫户返贫。”根确单孜说。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永贵认为,要对在疾病及自然灾害方面存在风险的脱贫户做好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防止返贫。

    如何监测?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夏放建议,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动态监测系统,一方面整合扶贫、卫健、社保等部门资源,建立数据定期收集分析研判制度,让干部少填表、农户少跑腿,实现精准监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支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帮扶责任人等组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员队伍,定期入户监测和报告农户情况,及时掌握信息,有效防止返贫。

    “针对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变故的家庭,应该设立专门的救助基金。”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巴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伟举例:同样的两个家庭,同时遭遇重大疾病,一个花了20万元,一个花了5万元,按照一样的比例报销虽然符合政策,但前一个家庭很可能因此返贫。

    促进就业

    走出去引进来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就业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最有效的手段。“凉山州脱贫群众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外出务工。”王永贵告诉记者,“防止脱贫群众收入滑坡,要紧紧扭住就业这个重点。”

    青壮年都出去务工了,乡村怎么办?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认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与乡村发展并不矛盾。“农村发展,除了外来的帮扶力量,也需要村民自己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阿吾木牛说,“村民外出打工后往往能带回资金和技术,他们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中坚力量。”

    如何让想外出务工的村民都能走出去,代表委员们都认为,在做好服务工作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

    王伟告诉记者,在保障脱贫群众外出就业方面,巴中市在全国设立了50个劳务基地,外出务工群众遇到困难都可以直接联系这些基地,基地的工作人员会帮他们想办法。

    技能培训方面,根确单孜建议,要根据外出者不同的需求组织开展培训。“可以以村组为单位,按需出单。”根确单孜说,“对于到省外务工的人员,除了技能培训以外,还应加强综合素质培训,确保其能适应外面的工作生活环境。”

    “除了通过东西扶贫协作,把脱贫群众送到东部地区就业外,当地引进企业也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方式。”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古蔺县县长陈廷俊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引进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建劳动密集型产业园,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的人能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产业

    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只让一只鸡生蛋

    贫困户靠产业发展脱贫,产业发展自然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绕不开的话题。

    而说起产业,根确单孜坦言,道孚县这几年发展的扶贫产业,成功的不少,失败的也有。“我们曾试种过大豆,但亩产只有300斤左右,如果和平原地区种出的大豆卖一个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相反,牦牛养殖、青稞种植等产业我们都成功了。”据此,他得出总结,贫困村脱贫后发展产业,更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平原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

    “发展农业产业,光靠群众自己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企业来带动。”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插旗山村委会副主任李劲松说,“农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且利润率低,无论是外来还是本土企业,发展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希望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能给这些企业一些扶持,帮助其度过困难期。”

    “我们村主要种植桃、梨等水果,约有2800亩。”结合本村的实际,李劲松分析,传统的种植业“靠天吃饭”的成分比较多,抗风险能力弱。如何保证群众能够依靠这些产业稳定增加收入?李劲松认为,“一方面要与旅游业结合,增加收入的来源,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只让一只鸡生蛋。另一方面,则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比如把卖不出去、品相不好的桃子做成桃汁,这样就多了一条出路。”(记者 黄大海 邓翔沣 樊邦平)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