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将于10月26日在蓉召开
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实践: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

  • 2021年10月25日 07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风貌。 谢柯 摄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国城市和地区代表再度相聚成都。10月26日,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将在成都召开,论坛将以“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为主题,为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范式。

    大会前夕,让我们聚焦历届论坛的“东道主”、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成都,看这座公园城市如何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为世界城市贡献可持续发展经验。

    绿色城市特质鲜明

    天气晴朗的日子,成都人的朋友圈常会被这些“颜色”刷屏,“成都蓝”“夕阳红”“雪山白”,那些清透、绮丽的自然色彩,从天边融进成都人的喜悦。

    事实上,成都也是全球唯一一座,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被称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这里山水交汇的自然禀赋受到广泛认可,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沱江、岷江水系“两江环绕”,一条锦江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资源禀赋,历来就是成都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让我们俯瞰如今的成都城市版图:绿轴、绿山、绿环、绿带,阡陌纵横,绿荫缤纷,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美丽宜居的城市空间形态正在重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城市自然有序生长,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路径——

    编制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建设导则,引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现由“两山夹一城”转向“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系统化破除了圈层发展瓶颈。

    依据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区域功能,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着眼提升宜居性降低中心城区人口规划密度,着眼筑强生态屏障降低西控区域国土开发强度,稳步提高东部新区和南拓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人口分布、产业集聚与资源条件、环境承载力更加适应。

    大力构建城市轨道、公交和慢行“三网”融合的低碳交通体系,2020年,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入选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

    来自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成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4%、20.96%,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成都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同年底,成都环保产业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超过45.8万户……

    这是一次发展动能的大转换,绿色低碳在成都产业经济大盘中澎湃。

    “优存量”和“强增量”共同发力,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一手做“减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9:43:53.1优化调整为2020年的3.7:30.6:65.7。“十三五”期间,成都淘汰落后产能超过300户,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

    一手做“加法”,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规模,2020年全市新能源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10.4%,节能环保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313.8亿元,同比增长2.8%,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创建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是重中之重。成都充分依托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十三五”期间,完成1874台燃煤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全市燃煤锅炉“清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

    绿色生活形成风尚

    “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大到生态园区,小到微型绿地,显现出独具审美认知的城市意象,绿色生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异彩。”这是成都获批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时的一段理由。

    在社区绿道感受回家路上的生活美学、在公园绿道上奔跑燃烧释放卡路里、推窗可见蓝天雪山……公园城市的“大战略”正逐步转化为每个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确幸”;骑行跑步、分类垃圾、随手关电、爱护环境……绿色环境让城市更美丽、绿色风尚让生活更美好,市民群众的共建共享,汇聚为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磅礴力量。

    今年国庆节期间,成都市民张女士来到“柴门饭儿”餐厅就餐打卡。作为成都市“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的粉丝,她在得知消费领域低碳场景上线后便来体验,“不想错过‘碳积分’的奖励机会。”

    “碳惠天府”机制是成都提出的国内首个“双路径”碳普惠机制,旨在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塑造城市低碳新特质。目前,已初步形成顶层政策体系,完成绿色公益平台建设,上线了首批低碳消费场景名单,吸引了超60万名用户参与其中。下一步将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探索拓展各类低碳场景。

    衣、食、住、行、游、娱、购,绿色低碳风尚正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截止2020年底,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超过185万人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7万辆,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20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0%,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雪山阳台、绿道骑行、夜游锦江……一帧帧可感知、可欣赏的城市美景,一个个可参与、可消费的绿色场景,今天的成都,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正日益彰显。

    聚焦

    五聚蓉城 共话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2020年,中国作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这一背景下,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聚焦“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在成都开幕,观点交流、合作洽谈、成果发布……一系列精彩事项将在这次盛会上呈现。

    本届论坛及圆桌会议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居署、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自2017年起,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已在成都连续召开了4届。从第一届的“一带一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到第二届的“城市变革与发展”,到第三届的“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再到第四届的“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开放共享的未来之城”……历年来,论坛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关乎人类发展未来的话题,紧扣国家的重大战略,关注国际的时事热点,内涵丰富、彰显成效。

    这是一场大咖云集的盛会。论坛将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领导、中外方知名专家及跨国企业负责人出席,共议“双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新机遇。

    这是一场创新作为的盛会。本届论坛充分结合线上和线下共同办会的形式,中国成都为主会场,在全球选定奥地利维也纳、韩国首尔、英国利物浦3个城市作为国际分会场,中外方主宾城市云端聚集,就绿色制造、绿色生活和城市更新三个主题分享城市实践。

    这是一场成果丰硕的盛会。值得期待的是,本次论坛上将发布《“一带一路”城市互联互通指数报告》,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共同编制的《绿色城镇化共识》,由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高新区共同编制的《成都未来科技城可持续规划导则》。

    这是一场合作共赢的盛会。以论坛为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分享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经验,推动各地常态化合作机制,推进城市间经贸、产业、园区、人文等务实合作。 (吴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将于10月26日在蓉召开
    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实践: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

  • 2021年10月25日 07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风貌。 谢柯 摄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国城市和地区代表再度相聚成都。10月26日,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将在成都召开,论坛将以“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为主题,为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范式。

    大会前夕,让我们聚焦历届论坛的“东道主”、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成都,看这座公园城市如何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为世界城市贡献可持续发展经验。

    绿色城市特质鲜明

    天气晴朗的日子,成都人的朋友圈常会被这些“颜色”刷屏,“成都蓝”“夕阳红”“雪山白”,那些清透、绮丽的自然色彩,从天边融进成都人的喜悦。

    事实上,成都也是全球唯一一座,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被称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这里山水交汇的自然禀赋受到广泛认可,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沱江、岷江水系“两江环绕”,一条锦江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资源禀赋,历来就是成都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让我们俯瞰如今的成都城市版图:绿轴、绿山、绿环、绿带,阡陌纵横,绿荫缤纷,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美丽宜居的城市空间形态正在重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城市自然有序生长,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路径——

    编制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建设导则,引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现由“两山夹一城”转向“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系统化破除了圈层发展瓶颈。

    依据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区域功能,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着眼提升宜居性降低中心城区人口规划密度,着眼筑强生态屏障降低西控区域国土开发强度,稳步提高东部新区和南拓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人口分布、产业集聚与资源条件、环境承载力更加适应。

    大力构建城市轨道、公交和慢行“三网”融合的低碳交通体系,2020年,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入选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

    来自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成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4%、20.96%,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成都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同年底,成都环保产业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超过45.8万户……

    这是一次发展动能的大转换,绿色低碳在成都产业经济大盘中澎湃。

    “优存量”和“强增量”共同发力,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一手做“减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9:43:53.1优化调整为2020年的3.7:30.6:65.7。“十三五”期间,成都淘汰落后产能超过300户,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

    一手做“加法”,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规模,2020年全市新能源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10.4%,节能环保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313.8亿元,同比增长2.8%,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创建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是重中之重。成都充分依托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十三五”期间,完成1874台燃煤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全市燃煤锅炉“清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

    绿色生活形成风尚

    “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大到生态园区,小到微型绿地,显现出独具审美认知的城市意象,绿色生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异彩。”这是成都获批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时的一段理由。

    在社区绿道感受回家路上的生活美学、在公园绿道上奔跑燃烧释放卡路里、推窗可见蓝天雪山……公园城市的“大战略”正逐步转化为每个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确幸”;骑行跑步、分类垃圾、随手关电、爱护环境……绿色环境让城市更美丽、绿色风尚让生活更美好,市民群众的共建共享,汇聚为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磅礴力量。

    今年国庆节期间,成都市民张女士来到“柴门饭儿”餐厅就餐打卡。作为成都市“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的粉丝,她在得知消费领域低碳场景上线后便来体验,“不想错过‘碳积分’的奖励机会。”

    “碳惠天府”机制是成都提出的国内首个“双路径”碳普惠机制,旨在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塑造城市低碳新特质。目前,已初步形成顶层政策体系,完成绿色公益平台建设,上线了首批低碳消费场景名单,吸引了超60万名用户参与其中。下一步将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探索拓展各类低碳场景。

    衣、食、住、行、游、娱、购,绿色低碳风尚正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截止2020年底,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超过185万人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7万辆,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20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0%,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雪山阳台、绿道骑行、夜游锦江……一帧帧可感知、可欣赏的城市美景,一个个可参与、可消费的绿色场景,今天的成都,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正日益彰显。

    聚焦

    五聚蓉城 共话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2020年,中国作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这一背景下,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聚焦“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在成都开幕,观点交流、合作洽谈、成果发布……一系列精彩事项将在这次盛会上呈现。

    本届论坛及圆桌会议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居署、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自2017年起,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已在成都连续召开了4届。从第一届的“一带一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到第二届的“城市变革与发展”,到第三届的“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再到第四届的“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开放共享的未来之城”……历年来,论坛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关乎人类发展未来的话题,紧扣国家的重大战略,关注国际的时事热点,内涵丰富、彰显成效。

    这是一场大咖云集的盛会。论坛将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领导、中外方知名专家及跨国企业负责人出席,共议“双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新机遇。

    这是一场创新作为的盛会。本届论坛充分结合线上和线下共同办会的形式,中国成都为主会场,在全球选定奥地利维也纳、韩国首尔、英国利物浦3个城市作为国际分会场,中外方主宾城市云端聚集,就绿色制造、绿色生活和城市更新三个主题分享城市实践。

    这是一场成果丰硕的盛会。值得期待的是,本次论坛上将发布《“一带一路”城市互联互通指数报告》,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共同编制的《绿色城镇化共识》,由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高新区共同编制的《成都未来科技城可持续规划导则》。

    这是一场合作共赢的盛会。以论坛为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分享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经验,推动各地常态化合作机制,推进城市间经贸、产业、园区、人文等务实合作。 (吴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